登陆注册
19222100000003

第3章 皋兰夜语(1)

久居兰州的人都知道,深夜出门,不用抬头,即能感到,或身后,或眼前,定有一庞然大物在夜色中谛视着你,那就是皋兰山了;也不必引颈四顾,定能听到一种哈气似的嗬嗬声在空气中鼓荡,那就是黄河的涛声了。

记得一九八六年前后,有位兰州的故交到了北京,闲谈中顺便说起:“皋兰山上建公园了。”兴许他的语调太平淡,兴许当时的我未及细想,反正我没当回事。我估计,那无非是在皋兰山腰的某处修了个凉亭罢了。我的想象力再丰富,也是断乎达不到山巅的——在我少年的记忆里,皋兰山仰不可攀,直薄云汉,如壁立的屏障守护着兰州,兰州则是偎在它脚下的羊群。实难想象,在这陡峭的几乎寸草不生的皋兰山之巅,能建个什么公园。

终于,在一秋日傍晚,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兰州。下火车后猛一抬头,竞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皋兰山还是那副熟悉的静卧了千万年的姿势,老熟人似的对我歉然一笑,但仰观山顶,却全然陌生了,著名的“一棵树”没了踪影,只见原先最高处烽火台的位置上,隐约飞起层层亭台楼阁,与秋夜的星斗混成一团,细辨则有角翼然,在雾霭里明灭,如神话里的蓬莱仙境一般,好像一阵风来,那缥缈的楼阁随时有升入霄汉的可能。这就是友人所言“兰山公园”了吧,果然奇幻至极。由于地面是万家灯火的闹市,山顶是星光灼灼的亭台,而中间部分的大荒山完全融入了沉默的夜色,所谓山顶公园便有了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似的飘游感。我盯视片刻,觉得眼睛发酸,真不知是天宫在轻摇,还是夜气在浮动。

我也算是到过一些地方,见过一些世面的人了,就说夜景吧,曾登上国际饭店看上海(听说现在该去登东方明珠电视塔了),也曾登上枇杷山看重庆,还在飞机上看过夜的法兰克福和罗马,但我敢说,它们尽可以其富丽或壮丽炫人,却都不如夜的皋兰山那么富于梦幻之感。我早就觉得,兰州含有某种说不清的神秘和幽邃,暗藏着许多西部的历史文化秘密,凡只到过西安没到过兰州的人,绝对不能算到了大西北;只有到了兰州,而且流连黄河滩,驻足皋兰山者,才有可能摸索到进入大西北堂奥的门径。

我从来都固执地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只能作于兰州,而且描写的也只能是襟山带河的兰州。“凉州词”乃古乐府惯用的诗题,并非只能写凉州或只有亲临凉州者才能用它,这就犹如唐人写“出塞”、“入塞”的诗很不少,井非每个人都非要出一回塞一样。可是,单就这首诗的意境观之,恐怕诗人不亲自来到一个高山、长河、古城三者奇绝地扭结在一起的地方,是断难杜撰得出来的。

我想象,王之涣是在一个早春的正午,一个假阴天,来到兰州雷坛一带的河谷的,他极目西眺,觉得黄河上接白云,仿佛是从云端挂下来的,就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子出唇;再侧目一看,发现身边的孤城兰州紧贴着崔嵬的皋兰山,四围群山如簇,使山愈大而城愈小,便生出了“一片弧城万仞山”之慨;当时天气乍暖还寒,兰州一带的杨柳还没有吐芽,王之涣打了一个寒噤,猛听得有羌笛声若断若续飘来,心里想,兰州尚且如此,那凉州以西的古战场,还不知道会怎样的苦寒呢,遂叹息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啊。我这样解,唐诗专家可能要引经据典地起来反驳,但据我所知,只有兰州才具备诗中所写的特殊地貌,往西去,甘、凉、肃、瓜四州不是这样,沿黄河上下造巡,济南、郑州、西宁、银川等地,也都不是这样。后又发现岑参咏兰州的诗:“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益发坚定了我的看法。

兰州这地方确乎有种非凡气象,黄河穿城而过,环城则是山的波涛,好似一座天然的古堡,外面的东西不易进来,里面的东西也难出去,铁桶也似的封闭。要是在西安,你会感到关中大平原的坦荡与敞开,而身在兰州,你就没法不体验一种与世隔绝的疏离感、禁锢感,连走路的步子都会放慢。从地图上看,兰州才是中国真正的中心。老人们常说,环绕兰州盆地的群山是一条逶迤的巨龙,皋兰山是龙头,九州台是龙尾,确实越看越像。小时候,我就经常好奇地久久凝视着它,盼望着又惧怕着它会抖动头颅。及长,渐渐知道了龙的传说,就想,这里是否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发祥地?惜乎只是猜想,并无如“黄陵”之类的有史可征。但凭着直觉,我相信这是一块神秘的土地,以前必发生过或不见史籍却惊天动地的事,以后也必会弄出震撼神州大地的响动。

考证起来,兰州的历史甚为悠久,秦置陇右郡,汉置金城郡,隋置兰州,皆为兵家必争之险要,到了今天,它更是西北重镇,交通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兰包诸线,均奔凑兰州而来,交会之后又各奔西东。川陕及沿海的货物要进入青海、新疆、西藏,或青海、新疆、西藏的产物要运到内地,大都须经兰州这个“瓶颈”。兰州的得名,一说来自于夹峙着它的一山一河,即皋兰山(兰)和黄河之滨(洲);一说古时的兰州四季如春,盛产兰花,故有此名。对后一说,我有些怀疑。古兰州府或古金城郡,其实是一个小文化圈的别称,它还应包括河州、湟州、临洮、循化、榆中、皋兰等一大片青海与甘肃接壤的地面。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和稍后的齐家文化,老窝都在这里,前者因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后者因广河县的齐家坪而得名,你想找最地道的三足鬲和鱼纹盆,恐非此地莫属。曾使举世惊愕,众学者争执不休的“舞蹈纹彩陶盆”,即出土在这个文化地带。此盆也确实奇特得很,盆沿上的舞者,咱们的老祖宗们,头上之饰物似为发辫,披于脑后,而下体之物,就很像男性生殖器,舞者裸体而踏跳,奔放恣肆,性器官非常之突出,这就不能不使学人们大费猜详,一定要破译它的意义了。列祖列宗,你们何以豪放如此?它的笔势、动感、构图、线条均出奇的成熟,却出自五千年前的先民之手,怎下令人惊异。

所以,兰州是封闭的、沉滞的,但又是雄浑的、放肆的。不信,你往黄河老铁桥上一站,南望皋兰山,北望白塔山,下望黄河那并不张扬却又深不可测的浑浊漩流,会感到—种山与河暗中较劲的张力,或蒙克绘画中才有的紧张感,据说现在的黄河冬天也不结冰了,于是不存在解冻问题,但在我小时候,看春天的“开河”,那刺激不亚于惊雷奔电,若是一个人独立河边,或会被它骇人的气势吓得战栗。看啊,一块块硕大的排冰,像一个个满怀仇怨、冲锋陷阵的生灵,互相追逐着、撞击着,那高扬着手臂的冰块杀过来了,那低头冲刺的冰块迎上去了,时而惊天动地处轰鸣,时而粉身碎骨地呻吟,有的冰块狂暴得简直要扑到岸边来捉你,于是冰水都溅湿了你的棉鞋。四野岑寂,整条大河犹如低吼着的、厮杀不断、尸横遍野的战场。夜幕降临,就益发骇人心目。这不由让人想起《吊古战场文》里河水萦带,群山纠纷,声析江河,势崩雷电一类的句子,遥想发生在著名的兰州河谷里的无数部落之间、宗教之间、民族之间、政治集团之间、阶级之间的征战和杀伐……

翌日,天一放亮,我便急于寻觅登皋兰山的途径,想弄明白夜气中仙山琼阁的来由。我虽在兰州长大,却从未登上过皋兰山,在过去,那几近妄想,这回该偿还宿愿了。此时,王作人先生来了。王是我当年在兰州大学的同窗密友,现为该校教授,新闻系主任,他约我同去拜访另一同学杨临春女士。杨的寓所恰在皋兰山脚下,窗明几净,我们就坐看通往山顶的缆车缓缓上下,以及游客们的嬉笑状。杨说,千万不要白天坐缆车游山,那太没想象力了,一定要夜里上去,你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神秘的兰州。

饭后,三个老同学散步在通往五泉山(皋兰山脚下的一处名胜)的路上,互相打量一番,感慨油然而生。作人是当年班上的英俊小生兼饱学之士,如今业已头顶微谢,一脸沧桑,他那曾经俊逸的脸庞,平添了不少岁月的沟壑。临春是著名的“校花”。当年我在班上年龄最小,虽不明内情,倒也听说,她的追求者就有十八罗汉之多。那可能是夸张,肯定有冤枉,比如仅写了一张小纸条者之类。现今的她,已是五十出头的人,正遇上私人生活的坎坎坷坷,脸色就颇显憔悴,明亮的眸子流露着呆滞,只有秋风中依然苗条的背影,还能想见昔日的丰韵。按老话说,她的出身不好,解放后家境败落,举家作为移民被遣到河西走廊某县,上高中时,寒暑假没钱回家,她就住在学校里,三九天还穿着一双球鞋。她后来的境况时好时坏,似乎一直摆脱不了出身的阴影。她是在外面闯荡多年后回到兰州的,我们开玩笑地说,这叫归正果。看着她的背影,心头忽然升起一种苍凉感:我们这代人的青春真假小鸟一样不回来了么?

他俩都说我不见老,我惟有苦笑,我说,这可能因为咱们西北人皮肤“厚黑”,少不显少,老不显老吧。临春忽然向我提了个严肃问题,她说,当年咱们班分配到北京的十几个人,为什么除了一二个,不出几年全都纷纷回来了,有的是老婆拖后腿,有的是生活不习惯,一个个直到回到老家的热炕上方觉安妥。你说,这仅仅是甘肃人家乡观念太重、畏惧交往,习性保守的缘故吗?我想了想说,这问题太复杂了,几句话何能说清,直到今天,在北京的甘肃人仍颇为寥落,牛肉拉面的打遍全国并不证明实质上有多大改变,比如,中直系统的全国作协会员近千人,而多年来其中的甘肃人竟只我一个,陕西人则多得多,你说怪不怪?也许,这些都与眼前的这座大山有关系吧。

同类推荐
  •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

    朱自清为人明辨是非,爱憎分明,他的一生始终昂首挺胸,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的清廉爱国, 赢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 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精选朱自清 先生关于读书、做人的佳作,为读者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非凡人 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明天的早晨

    明天的早晨

    近几年来,我游转于粤北的山区和粤西的红土地的时间较多。原因是想实现一个心愿: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摇笔杆子的光临,相对地比起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少了。于是不自量力,趁还能走动的时光,用一支秃笔去反映他们变化的轨迹,算是发挥余热吧。也偶然去一下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虽是飞车看花,也可作为自己写作的参照系数。到了这些发达地区,却使我清醒起来,常常自我告诫,不要陷于小农经济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否则,作为所反映的东西,不但不能促进现实的发展,相反,很可能宣扬了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思想,那就终生内疚了。
热门推荐
  • 永生计划之造神

    永生计划之造神

    永生,是每一个生命的追求!且看李浩如何做到永生的!
  • 牵线木偶

    牵线木偶

    你没有错,只是在拒绝我以后,没有疏远我,让我以为,至少我是特别的;你没有错,只是在拒绝我以后,和我还是朋友,让我认为,至少我是重要的;你没有错…只是不爱我。可是淡淡离愁,爱你不曾后悔。
  • 青春明月剑

    青春明月剑

    都市武林,江湖未死,门派暗立。明朝建文帝长子,朱文奎,带着巨额财富穿越到了现代,成为武艺无双、情义无双的无双公子。普通高中生叶胜英,突遇变故,卷入这场纠葛奇诡的历史迷雾中。江湖人问,谁能突破“剑二十二”,将自己的名字刻到万剑碑上?小儿女只道,“人生若能得到一位知己,足可笑听楼外风雨”!
  • 极绚舞

    极绚舞

    当诅咒的宿命降临,眼前世界,不再真实,那时的你,将会作何选择?请告诉我你的选择?如果不能恒久而生,那便让我如极光的绚丽───拉斯拉多
  • 聆花期

    聆花期

    少女异星球奇幻之旅,携你一起感受花的魔力
  • 三界,乱舞

    三界,乱舞

    她是没有灵力的圣女,她是魅惑人心的血蝴蝶,她是雪族受人爱戴的皇女,他是纨绔不羁的太子爷,他是魔界的尊主,他是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他是冷酷的蛟龙,他是雪族受人唾弃的皇子,一场霸主的角逐。
  • 我是坏人我怕谁

    我是坏人我怕谁

    “沐峰,你觉得我美吗?”说着女子摆了个性感的姿势。面前的男子似乎对于女子的诱惑早已习以为常,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没半点多余的表情女子似乎也习惯了男子那冷漠的反应,但又接着问道:“你说像我这样一个美人,随便拆散一对情侣,或者是一个家庭,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先生,你难道不怕做了这事之后的后果吗?”男子有些担心女子的安危。女子伸出一只手来,像是在欣赏昨天在美甲店做指甲后的效果,突然那双魅惑的大眼睛冰冷的看着面前的男子,薄唇间不紧不慢的吐出几个字:“我是坏人,我怕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星河战皇

    星河战皇

    漂泊行星阿米尼西亚长大的渔村小孩炎皇拿修,真实身份是人类最强超凡骑士血狱长城之子,父辈的荣光并没有带来福利,取而代之的是敌人疯狂的追杀。内忧外患的艰苦修行环境,却无法阻挡新生代最强少年骑士团的崛起,一代星河战皇即将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 洛克王国之风犽

    洛克王国之风犽

    风犽是洛克王国一个村庄的小洛克,有一个神秘人派风犽来到了魔法学院,在那遇到许许多多朋友……
  • 绝世嚣张五小姐

    绝世嚣张五小姐

    她,杀手界的传奇,冷血无情,她的枪下,从无活口……她,墨家的绝世废材,毫无灵根、灵脉尽毁,被丢弃、被放弃……当她变成她,灵魂交替……爱我的,舍命互之,在所不惜……伤我的,血洗杀之,不择手段……极品废材又如何?即使是逆天而行,她也要站在巅峰……冰冷如他,却只对她一人柔情似水……妖魅如他,却只想将她诱惑……强大如他,却只为守护她的一切……可爱如他,却为她而走进残杀……冷情如他,却为她而接受她的伙伴……今生今世,她学会了幸福、学会了爱……今生今世,她不再孤独,不再寂寞,因为她有了他们……看他们如何一起走向巅峰,笑傲整个世界……结局一对一,萌宠,美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