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7200000013

第13章

山高是一种气节,沟深是一种包容。大山冷峻严酷的表层下面,孕育着母亲般的慈祥与柔情。

历史邈远。如今生长于红土地的壮族人谈起来却显得是那么平淡、宽容,如山里的云起云落,如寨上的烟飘烟逝。

但人们不会忘记,田州土官瓦氏夫人率七千偃兵出征抗倭;太平天国壮族烈女大勇壮山河;“黑旗军”壮汉并肩浴血打“番鬼”;红土地走出了多少热血儿女、民族精英。如今在江苏、福建、浙江、安徽、陕西、河南等地留下壮族出征勇士的后代,乡音仍吟。红土地用清凌凌的山水养育了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胜利和解放,又有多少壮族儿女献身洒血。.今天,我深爱的祖地已成为时代的热点,这里埋藏着一个民族的热望,振兴民族、报效祖国更是壮族儿女崇高的天职,是百越亘古不变的品性的自然涌流。

人生代代无穷已。让历史告诉未来,红土地就是一部厚厚的历史,壮族就是一部厚厚的历史。

1998.7.

不哭冰心

99岁的冰心走了,她没有等到100岁。

中国作家形形色色。有的作家如过眼烟云,一瞬即逝;有的作家在文坛犹如在旅途中的过客,只在冷庙茶亭中匆匆留宿一宵,就飘然离去。只有极少数令人心折的艺术创造者,他们以惊人的才华,在文学界长期耕耘,经受着风霜雨雪的威胁,承受着寒冬与炎暑的摧残,永远让人们俯首欣赏他们的不朽杰作。

冰心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五四”以来,恐怕没有一个作家比她在文坛逗留的时间更长了。中学时期的我们,就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读过《小桔灯》,读过《三寄小读者》。每个从学校里出来的人,几乎都回忆起自己读冰心作品时的心情。连极有崇高威望的著名作家巴金也说过,他自己青年时代开始从事写作,受过冰心作品的影响。而冰心回忆起抗战时期在重庆,她用“男士”笔名写《关于女人》,说这本书是她感到写得最洒脱自如的作品。她由衷感谢巴金的帮助,使她有机会在40年代初期出版了这本专著。

正是因为《关于女人》这本书的机会,使我第一次见到了冰心老人。

那是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我来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上学。许多星期天总是到人民日报社文艺部编辑、诗人卢祖品家中度过。卢先生是我的老乡,也是我父亲的学生。我一人远在异地,他常邀我到家中补充营养。有一次,《人民日报》副刊拟选登冰心《关于女人》中的一些篇章。正好冰心老人与我同住在西郊魏公村的校园里,卢先生便托我把清样带回交给她审改,借此介绍我与她认识。作为一个从边远地区来的中文系大学生,有机会见到文学大师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我没有写过什么作品,见了面我该说什么呢?

走过长长的林荫大道之后,终于见到了冰心。冰心一家住在中央民族学院后门不远处的西院内,这个大院非常普通,院内住家很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很是嘈杂。在院内深处有一处高知楼,楼高三层,有好几个门栋,楼前还有一点花草树木。这时稍微显得清静一点。但总体上看,这里的居住环境是很一般。我实在想像不到,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代文学大师,我们中国当代文坛的祖母冰心老人就居住在这个环境里。

进了冰心老人的房间,更让我吃惊的是,住房的客厅和冰心老人的卧室都很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国家的“五四”文学巨匠竟没有自己的书房,她的卧室就是书房。冰心夫妇共同拥有这个书房。在冰心的卧室兼书房里摆着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几个不大的书架和两张单人床,这间本来不大的房子被挤得满满的。那年她八十高龄。使我奇怪并感到高兴的是冰心还是那么健朗、安详、机警,并未有一点老态。她的耳朵也很灵敏,讲话也不快也不慢地非常从容,非常清晰动听。她家在旧楼的三间房,家具塞得满满的,但收拾得非常整洁。她的先生吴文藻是社会学和人类学专家,在中央民族学院带研究生。他们热情地接待我,我请她看文章清样。作为与二位老人年龄相差很大的晚辈,我在一旁耐心地听他们对清样的议论,自然不敢妄加插话。几分钟后,老人开始了与我谈话。

几句家常话之后,就离不开当时人们总免不了的话题。经受了“十年浩劫”,冰心对写“十年浩劫”的作品特别注意,这是很自然的。那时候,全国各地文艺刊物如雨后春笋。她这里每天收到许多寄自各地的赠刊,虽然她年事已高,但仍一本一本地看着。她说家里也订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和《文汇报》,她不放松阅读这几家报纸副刊上所登的文艺作品。她谈了许多发表在这些报刊上的小说,说这些小说中哪些人物是可爱的,哪些人物是不可爱的。我记得她说:“《伤痕》这篇小说在冲破禁区,揭露‘唯成分论的罪恶这一点上,确是起了很大作用。但这篇作品中的那个女孩子,并不可爱,我不欢喜。”她不欢喜《伤痕》中的那个女孩子,因为那个女孩子在妈妈困难的时候离开了妈妈,并与家庭断绝关系。冰心这一看法与她自己过去作品中一再描写到的真挚的母爱与亲子之情,是完全一致的。她第一次对我坦率的谈话,出于真情流露的交心,感动了我。

冰心十分关心文学青年一代的成长。认识了冰心以后,我便有了机会上门求教,那时候,中文系办了一个叫《百花》的内部文学刊物,我和同学们一起邀请她出任顾问,她愉快接受并欣然为该刊题写刊名。

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到冰心家中,我们谈到了她的作品,和她作品所显示的爱。她说她曾在解放前开明书店出版的一本小说集子的自序中谈到过她自己。这段“自序”的大意是她从小是个孤寂的孩子,住在海边上。三四岁刚懂事的时候,整年整月所看到的只是青翠的山、无边的海、蓝衣的水兵、灰白军舰;所听见的只是山风、海涛、嘹亮的口号、清晨深夜的喇叭。她经常在海边玩,而母亲则要关她在屋子里认字。后来她就开始自己拿书来看,而这时她才7岁。辛亥革命后,她全家到了福州,她在她祖父满是藏书的书房里读了很多书。冰心自己说:是这些知识的某些影响,潜隐地形成了她自己的爱的哲学。

当时我们都为自己写不出作品而焦急,冰心总是热情地鼓励我们,她说:“那时我写作品,没有什么顾虑。报纸评论,对我也是只有鼓励。我的文章一发表,就受到大家鼓励。这样,作者写作品就更积极了。”

冰心是文学界公认的散文大家,她却很谦虚。一次,我问及她散文到底是什么,她说:“问我散文是什么,我却说不好,但我认为写散文必须从真挚的感情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我以为后来我爱写散文,多少都受到了老人的一点影响。

冰心对青年人的厚爱和呵护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作为文学晚辈能有这样的机会得到大师的指点是幸福的,也是难以忘怀的。

我从大学毕业回来后在出版社工作,工作之余也写作。后来,我每要出版一本与自己有关的书,都到北京请求她题写书名,而每一次冰心老人也总是热情地接待我,尽管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但她却乐意动笔书写,而一次次的情景我仍历历在目。我一直把这些墨宝好好地珍藏起来,从这些字迹变化可以看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也一直在关注老人的健康。

99岁的冰心走了。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大师仍久久地和我们在一起。

因事,正好那天打电话到中国作家协会,特别问及冰心的情况,朋友说冰心生前交代不要召开追悼会,说一切归于平淡。

朋友还说,冰心走的那一天,她钟爱的小猫一点东西都不吃。

万物肃穆,人们默哀,人们不哭,怕惊醒老人安详的睡眠。

我亦然,不哭冰心,用心写上些许文字以久久铭记。

1999.3.

水回到爱的天堂

就在《不哭冰心》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我于3月17日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五届四次全委会。冰心老人的送别仪式于3月19日上午举行,与会的全委们都来到八宝山向这位世纪老人作最后的告别。

清早,许许多多喜爱冰心作品的普通读者,捧着一簇簇鲜花也赶到了八宝山公墓,他们渴望能最后见上冰心老人一面。

这天的八宝山,不似往日的肃杀,一股圣洁和慈爱的精气氤氳浮动。那种沉重的黑色和惨烈的白色不适合与我们的冰心老人告别。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一般的殷红。

同类推荐
  • 隔岸风尘

    隔岸风尘

    本套书是女作家张廷珍的散文随笔集,分为《张廷珍散文随笔集·倒挂的玫瑰》《张廷珍散文随笔集·隔岸风尘》两本。作者以女性的视角从人性入手,发现人性之美,歌颂爱情,并用今天的视野,看历史人物情爱世界。作者行文流畅,语言个性突出。
  • 真爱,37℃

    真爱,37℃

    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他们的作品频频被选用为全国高考、各省市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的美文最适合作为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中学生知道这个秘密,四处搜寻他们的美文;家长也知道这个秘密,纷纷购买有他们作品的报刊;语文老师更知道这个秘密,想方设法收集他们的文章,供学生考前阅读……他们就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读者签约美文作家丛书》的作者。《真爱37℃》为丛书的其中一册。《真爱37℃》收录了《读者》签约作家李丹崖的经典作品。
  • 巴渝轶闻掌故(巴渝文化丛书)

    巴渝轶闻掌故(巴渝文化丛书)

    本书从民俗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讲述了巴渝地区各民族重要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故事和传说,全书分为七部分,分别是巴渝史话、文采风流、民间轶韵、名胜传说、名产掌故、艺海春秋、陪都轶闻等。
  •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身患尿毒症后,在透析治疗间隙坚忍写作的生命笔记。是他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探索关于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幽默旷达的行文中,史铁生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照亮了黑夜中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人生疑难。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热门推荐
  • 胜利十二人之教导美女

    胜利十二人之教导美女

    CS,有瑞典的LeS,还有国内的NEW4和5LOVE。魔兽,常见绣气玲、GF.LaLuna、Apple等一大干美女。实况足球,有……有谁?凭什么我们踢球的就全打光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实况足球没有美女玩家,我们就自己来调教……
  • 灵武破乾坤

    灵武破乾坤

    乾坤大陆,强者林立,废物林少坤,因受尽他人凌辱,而立下誓言一生逆天而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且看谁人将引领风骚。
  • 戴口罩的鱼

    戴口罩的鱼

    本书分为三寸金莲、县长的字、鸟人三辑,主要收录了戴口罩的鱼、三寸金莲、做了一回劫匪、两个担架工、面试、买蛋、母子碑、马局长家的碗等作品。《戴口罩的鱼》结构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注重理论阐述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艺术创意与表现技法的结合,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
  • 万转轮回

    万转轮回

    “龙轩”“啊?”你是谁。只见一只金黄色的一只龙在天上飞舞,“我是你的老祖啊”“啊?我不认识你啊.”
  • 濒危超自然生物保护区

    濒危超自然生物保护区

    人生的改变也许只需要一秒。唔……冷静点,我并不是想让你点击那个去主神空间的YES。文人伦原本以为自己的未来生活就是在一栋快拆迁的老房子里写写小说,喝喝咖啡,偶尔无聊到评点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时事新闻,安安静静坐等成为拆二代。然而傲娇的命运总是不以小人物的想法为转移。令人扶额崩溃的天界神仙,一堆脑电波和正常人隔着整个宇宙的女女女女,还有迟早通向星辰大海的高能生活,最高能、最混乱的生活由此展开。“我就知道,常在网上混当不了老司机也要当老船长,这贼船不开也得开啊。”
  • 麻雀少女赖上优等生王子

    麻雀少女赖上优等生王子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而相爱的家庭。虽然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我从未觉得孤单过。因为我非常爱我的妈妈,虽然有时候她很神经质,可是她真的很爱我,我有个淘气的弟弟,虽然他总是跟我对着干,可是我知道,他心里一直都很敬重我这个姐姐的,这,就是我们三人组成的家,没有豪华的房子,没有过于富裕的生活,可是我们彼此相亲相爱,没有比这更好的家了。
  • 远征

    远征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拐了个弯的地球历史,提前踏上了文明竞争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上,不是消灭别人,就是被别人消灭!无尽宇宙,无尽文明,无尽的冒险与征战。这是一次漫长的远征!
  • 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

    “两岸文学PK大赛”有一种鬼,叫分尸鬼,什么叫分尸鬼?答:一般都是被五马分尸之后的重犯。朝廷将重犯处以极刑之后,担心重犯是不甘于此,所以将重犯死后的尸体装进六个箱子里面,再一并置放于棺材中一起掩埋,这样做就可以避免阴魂复仇。《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玄道凌天

    玄道凌天

    九天十界本为一体现任天至尊隔断与十界的联系,传说唯有大气运者方可破化结界飞升九天。主角应运而生,看昔日天才如何抛却废物名号,血战十界?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