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3500000003

第3章 《洛阳伽蓝记》二重复合主题论(3)

这段叙述城门名称流变的文字,有着丰富的叙事功能:

(1)开门见山,确立全书叙述的焦点,为全书叙述众多佛寺,以及围绕佛寺的种种人、事、物提供明晰的视点,全书依城门分城内、城外,分城东、南、西、北四方。

(2)在空间叙述中加入时间性的叙述,城门名称的沿革,作者一一讲述这些城门在汉、魏晋、北魏的情形,追溯北魏作为都城的光辉而悠久的历史,从而确立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表明北魏王朝对光辉灿烂的华夏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是以华夏文化继承者的姿态来立国的,从而展现北魏统治者、百姓尤其是作者作为北魏遗民文化上的自信与自豪,构成全书二重复合型主题的一个方面--就是尊重并继承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华夏历史文化传统,即是著名的"汉化"。在《洛阳伽蓝记》中,作者对高祖孝文帝满怀敬仰,写城门将高祖作为中心人物,展现高祖对华夏历史文化的熟稔和崇敬,他积极迁都洛阳,十分关注洛都的建设设计。阊阖门"上有铜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魏晋曰阊阖门,高祖因而不改";承明门"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时王公卿士常迎驾于新门,高祖谓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以承明为称。'遂名之"。这是一段重要的表述,展现孝文帝的政治与文化姿态和对华夏历史文化的尊崇。

(3)在叙述西城门之一的承明门时,"承明者,高祖所立,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作者巧妙借城门名称这一似乎很小的话题,暗示了北魏孝文帝对佛教的尊崇与造诣,表明了北魏立国的另一重要方面:以佛立国,构成全书二重复合型主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尊崇佛教。结合史书记载,元魏孝文帝一直崇奉佛教,按《魏书》一百十四《释老志》云:"高祖时沙门道顺、慧觉、僧意、慧纪、僧范、道弁、惠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知重。"又四十五《韦缵传》云:"高祖每与名德沙门谈论往复,缵掌缀录,无所遗漏。"又同卷《裴宣传》云:"高祖曾集沙门讲佛经,因命宣论难,甚有理诣,高祖称善。"《广弘明集》二十四有魏孝文帝《听诸法师一月三入殿诏》,这样就有了元魏佛教的兴盛。据《魏书·释老志》记,魏太和元年(477)有寺6478所,僧尼77258人。

延昌中(512-515)有寺13727所,增加一倍多,僧尼亦应成倍增加。魏末(534),魏境"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而南朝在此时期的统计数字则要少得多,寺院的数字约在1768到2846座之间,僧尼数目约在24000至82700人之间。杨衒之别具匠心地记录下来,也反映出元魏洛都时期社会文化的客观境况,也是《洛阳伽蓝记》二重复合主题之所在。无独有偶,《梁京寺记》载法宝寺:"梁武帝大通元年,创同泰寺。寺处宫后,别开一门,名大通门。帝晨夕讲议,多游此门。"同书又载同泰寺:"梁武帝改年号大同,起同泰寺,在台城内,穷竭帑藏,造大佛阁七层,为火所焚。武帝舍身施财,以祈佛福。自大通以后,无年不幸。"这些举动,同样传达了梁武帝奉同泰寺为国寺、佛教之为国教这一信息。这十分有趣:南北王朝对立,但又遥相呼应,都作出了亲近崇信佛教的姿态,所以南北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宗教色彩最为浓郁的历史时期之一,佛教在南北朝大体上都扮演了国家宗教的角色,详见侯外庐等《中国思想史纲》、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北魏孝文帝的华夏文化修养与对佛教的崇信,展现了元魏王朝以汉化、崇佛立国之策,汉化、崇佛也就构成了元魏立国的两大支柱,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奉行汉化与崇佛,这就为元魏洛都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发展谱好了主旋律,定下了调子,这样作者巧妙地借城门写出元魏国策这一宏大主题。统观北魏王朝,我们不难看出,北魏王朝在文化上是颇有作为与建树的,初步确立了以儒治世、以佛治心的政治格局。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应该说是鲜明体现了北魏王朝的国策、时代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正如魏收在《魏书》中能够开天辟地写出《释老志》一样,都把握住了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确有眼光。

所以,整部《洛阳伽蓝记》宏观上以空间叙述为主,微观细部上又融入时间的、历时性的叙述,时间、空间两相结合,空间明晰,又有时间上的纵深感,构成全书清朗而又厚重的审美风格。

时间叙述上我们还需始终注意:台湾学者王文进说:"杨衒之写《洛阳伽蓝记》的动机是想将即将逝去的洛阳城忠实地记录下来,然其提笔之际,洛阳城已是饱经风霜,面目全非。因此,杨衒之所描述的其实是一座记忆中的洛阳城,书中所出现的一景一物往往挟带着一段沧桑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不断地对既存空间发出惋叹,甚至成为逐步摧毁空间的斧钺,乃至于无形中回荡着一股今昔之感。

"《洛阳伽蓝记》全书是作者在北魏灭亡后的追忆、缅怀,这是一种痛定思痛、富于很深情意的叙述方式,是古代咏史文学、遗民文学,当然包括诗词曲、文、赋、小说戏曲常用的方式,这种痛定思痛的追忆、叙写,既是一种人生大痛,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洗礼、经过了时间流逝的冲刷荡涤的结果,而回忆往往不是完全客观、公正的,正如杨公骥先生评论孔子的弟子追忆恩师孔子、编撰写作《论语》所说:"是孔子死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忆和听闻而笔录成书的。人对'话'的记忆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对'话'的'选择':在所听到的话中只有那些被理解了的,并且打动了自己心灵深处的话,才能被自己记住,才能念念不忘。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以充满敬仰、虔诚、思慕、感念的心情,回忆或笔录老师对自己和别人的教诲。"追忆是一种对过去的拥有、保持,维系着与已经过去的人、事、物的联系;但同时,追忆也是一种过滤、一种澄清,把记忆里的一些东西省略、淡化、模糊,而另一些东西则强化、加深、突出,所以对要展现的东西,是经过复杂的重新组织、重新组合、重新呈现的。与当时当地感受相比,追忆当然多了些理性,多了些反思,多了些岁月磨洗后的从容,对过去的人、事、物有了"时间的距离",有了"更遥远、更从容的观照视角",所以追忆肯定会有所遗失,但也会有所增添;会有所淡化、模糊,但也更强化、鲜活和明晰。

像这样痛定思痛的缅怀追忆的作品还有: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孟元老"盖北宋旧人,于南渡之后,追忆汴京繁盛,而作此书也。......固不仅岁时宴赏,士女奢华,徒以怊怅旧游,流传佳话者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回忆自己:"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宋吴自牧《梦粱录自序》:"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梦粱录》。"

宋周密《武林旧事·序》:"予曩于故家遗老得其梗概,及客修门闲,闻退珰老监谈先朝旧事,辄耳谛听,如小儿观优,终日夕不少倦。既而曳裾贵邸,耳目益广,朝歌暮嬉,酣玩岁月,意谓人生正复若此,初不省承平乐事为难遇也。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岁时檀栾,酒酣耳热,时为小儿女戏道一二,未必不反以为夸言欺我也。每欲萃为一编,如吕荥阳《杂记》而加详,孟元老《梦华》而近雅,病忘慷惰,未能成书。世故纷来,惧终于不暇记载,因摭大概,杂然书之。青灯永夜,时一展卷,恍然类昨日事,而一旦朋游沦落,如晨星霜叶,而余亦老矣。噫,盛衰无常,年运既往,后之览者,能不兴忾我寤叹之悲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武林旧事》:"湖山歌舞,靡丽纷华,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遗老故臣,恻恻兴亡之隐,实曲寄於言外,不仅作风俗记、都邑簿也......"

这些作品我们都可以称为是广义的怀旧文学、遗民文学,情韵深厚动人,耐人回味。日人大沼枕山有汉诗"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为永井荷风、周作人所激赏。美国学者李欧梵"自称喜欢所有晚期的东西,像晚唐的诗、晚明晚清的小说。理由是在一个朝代的晚期,它的文化积累一定是最丰厚的,与外在的危机撞击,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文学作品一定精彩"。又如台湾中国美术史家蒋勋所说:"我觉得中国的东西,特别是宋元以后基本上是中年以后的文化,水墨画绝对是中年的文化,年轻一定要色彩,中年以后是沧桑。所以,我们看到宋元以后所有的绘画都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风清'。唐朝不是这样的,唐朝是很年轻的,李白是非常年轻的。后来就转了,转到一种比较清淡的文化,宋朝整个都是在追求一种沧桑的东西,尤其到了元以后就更明显,都是退隐的东西,他的青春找不回来了,然后就强调越老越好。所以,水墨画基本上年轻人不容易懂,年轻人画水墨我觉得是做作,水墨画真的是中老年以后的泪痕,他知道怎样去淡,年轻人不可能会懂,他势必要等他到某一个年纪。"的确,王朝晚期,历史文化积淀已厚,思想束缚少,容易出一些别开生面的想法和作品。

同类推荐
  • 回到三国打天下

    回到三国打天下

    已届不惑之年的老刘穿越回到了公元180年的真定,成为19岁的刘备。依靠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老刘在三国不断培养壮大自己的势力,开始了与群雄争霸天下的漫漫征程。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华夏风云五千年

    华夏风云五千年

    历史很复杂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 鸟瞰沉浮

    鸟瞰沉浮

    一个杀手的穿越历程,一群显现世态的众生相,一腔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一段波澜壮阔的架空历史,一切尽在《鸟瞰沉浮》……
  • 戍边关

    戍边关

    顾成海刚刚穿越到大宋,就沦落成了个乞丐,被赶到边关砌城墙。从被驱赶至关外的乞丐,到一手掌握边境贸易、组建庞大情报系统的无冕之王。精彩欢乐的大宋军民戍守边关战记,宋辽两国跌宕起伏的铁血传奇,敬请点击收藏《戍边关》,一起梦回雄关万里,千里狼烟……
热门推荐
  • 冰雪女神之无心

    冰雪女神之无心

    如果生命是永恒,你是愿孤单还是陪伴?她是冰雪世界里最冷漠的神,从来独来独去,特立独行。漫长的岁月里,没有心的神从不会觉得孤单。直到出现了那么一个人,他愿为她生,为她死。他说,生生世世,我只想陪着你,哪怕是在身后不远不近的距离。时光悠悠,是感动,还是愧疚?如果有一天,我愿放下所有,你可还会陪我?初见的冷漠,陨落时的心动,风雪城的愤怒,原来你的身影早已刻在我的心上。
  • 荒古之主

    荒古之主

    荒古大陆,浩渺无垠,宗门林立,强者如云。诸帝陨落后迎来了又一巅峰大世,各种绝世天才尽出,问荒古大陆,谁主沉浮?谁能踏着诸雄的累累尸骨,走出一条逆天之路?白发少年叶辰,从山村走出,凭借着体内的神秘黑鼎和无敌的信念,一路斩杀强敌,一步步登上武道巅峰,化解轮回亿万年的天道大劫,成为无上荒古之主!(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三修天下

    三修天下

    当你降世成为这个世界最大的敌人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是愤恨的崛起报复让世界为之一颤,还是碌碌无为的躲到无人之境虚度余生。若英雄有梦,不过是身份显然。看被上古异兽寄生的凌风,如何摆脱歧视,从而得到大陆上的人的喝彩和认可。这里没有特别金手指和爽文技巧,只是三个位面间发生了不可逆的故事。而在斗气,灵气,元气横行的三大能量构造了这个世界的全部。斗联盟斩鬼魅闯神关渡冥狱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不用犹豫,快随我的三修天下,一起从故事中感受人性的强大。
  • 殿下独宠萌萌小魔妃

    殿下独宠萌萌小魔妃

    她的名子叫血薇。犹如盛开的嗜血蔷薇她有两个好姐姐叫彤绫,冷颜?血薇说:"师姐们我愿与你并肩作战,直到永远!可她这朵带刺的蔷薇穿越后遇上他时,曾经的诺言被改变:"妈的,本姑娘信守承诺,绝不反悔!""真的''他向她步步逼近,直到将她圈在他的胸膛与墙壁之中,某朵不争气的蔷薇连忙改口:"还与最心爱的人一起战斗!''某殿下依然不放过她,呼出的气息让某个小财迷红了脸。“你能让我出去吗?''"如果不行呢?''“呃…先讨论怎么回报你的养育之恩!''她严谨的样子在他眼里如此可爱。“替本太子暖被窝”群号:542864351卖萌求月票= ̄ω ̄=
  • 北冥圣尊

    北冥圣尊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海轻轻的念道。朝着身后的一处秘境看了一眼,里面一只幼年期的鲲鹏,正在慢慢的舒展着翅膀,旁边一个蛋壳,顶部破开了一个大洞,上面还冒着些许热气。隔着一个空间,北冥海的目光看上鲲鹏幼鸟时,鲲鹏也转过头,看了一眼北冥海的方向,两者露出了一丝微不可觉的笑意。“鲲鹏分身,我北冥家的那个传说,看来是真的,原来如此!”北冥海喃喃自语道。
  • 前世今生笑繁华

    前世今生笑繁华

    她,一出生天地异变,整片天空像被血染红,大地上凶兽异动。世人皆以为她是乱世妖孽,从此过着黑暗的生活.......他,一出生父母双亡,却有着他人想要的崇高身份。世人皆以为他从小受尽荣华富贵,却不曾想他四面楚歌.......但当“她”已不是她,一切是否会扭转........当她或他的黑暗生活中照进了一抹阳光,他或她又是否会抓住呢?
  • 幽创世间

    幽创世间

    楼台细雨漫落,幽幽残风,仿佛欲洗净世间情殇。当泪水浸润了瞳仁,才发现,一切却是血雨腥风。天涯无垠,犷茫之中,书不尽儿女柔殷。嘲苦旷达,碧觞饮尽,乾坤荡尽英雄情怀!
  • 邪帝的杀手妻:倾城皇后

    邪帝的杀手妻:倾城皇后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呵,顾姑娘没有经历过,不会是打着幌子,在洞房花烛夜,割开手指装初夜吧!”这是某人与她争锋相对时对她的讽刺,却没想到一语成真。洞房花烛夜,她与他不越雷池,她割开了他的手指!
  • 大漠游侠传

    大漠游侠传

    许毅醒过来的时候,失去了记忆,躺在茫茫的戈壁上。“我是谁,我在哪?”一路闯荡,许毅在找回自己记忆的同时,踏上了强者之路
  • The Woman in White

    The Woman in Wh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