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36400000024

第24章 让我寻找(1)

纵情言说的野心

读诗,一遍遍读着,奇怪的是总要走神,总要放下来,等待思绪从很早以前、从自己的那些诗歌梦想中飞回来。当年我还没有写出一行其他的文字,可是已经在读诗和写诗了,并在想象中描绘着自己的未来:一个诗人,写出了美妙或动人的句子,在一整页或更多页上排列出美妙的短句。诗对于我,是人世间最不可思议的绝妙之物,是凝聚了最多智慧最多思想能量的一种工作,是一些独特的人在尽情倾诉,是以内部通用的方式说话和歌唱。我读了许多中国现代诗和古诗、外国翻译诗等,认为每一句好诗都是使用了成吨的文学矿藏冶炼出来的精华,是人类不可言喻的声音和记忆,是收在个人口袋里的闪电,是压抑在胸廓里的滔天大浪,是连死亡都不能止息的歌哭叫喊。

这是我向往之极的一条道路。我一直往前走,朝着向往之地走去,却至今没能抵达。展读这些诗章,激越而后的迷茫里,竟会觉得这就是自己亲手写出来的,口吻之亲切意象之熟悉,仿佛就是我刚刚在纸上画圆了第一个句号。这种兴奋与欣喜引起的错乱忘却,移位和嫁接,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其他许多时候的日常阅读也许正好相反,那会因为极大的陌生感而泛起极大的排斥。所以我想,写作中有一句话叫“古今文章一大抄”,有时“抄”是必要发生的,那是喜爱和内心的吻合达到了一定程度,于是才会因共鸣而学唱,因学唱而忘情,因忘情而忘却,然后就将“他作”当成了“自出”。

就这样,我说出了自己对诗的喜爱。那些不易拆解的意象与辞章,晦涩和烂漫,都在我的悄然意会之中,我的隐隐诉求之中,我的言所不畅和跃跃欲试之中,我的梦幻孕育之中。诗的分析是一件不可强为之事。诗的言说是任何形式的文字都不能替代之物。如果一个人有办法用小说散文戏剧论文以及公文去表达这一切,也就不会使用诗句了,诗也就可以从人世间消亡了。所以诗的读者潜在了每一个生命之中,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无法言说的那一部分,故而在不知不觉之间,每一双世俗的脚步都会踏上无形的诗行。人活着,其实每天都在读写无形或有形之诗,都生活在莫名的诗意之中。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正因为有了诗,才获得了真正的表述的自由。这个世界芜杂浑茫千头万绪,无以名之奇巧乖戾,就像我们无边无际的现代诗行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诗能够言说世界上的一切奥秘。

就怀着纵情言说的巨大野心,我们选择了诗。诗人是最机智的愚公,最聪慧的傻子,最无聊的执着,最寂寞的喧哗。读诗,不由得会想象诗人在那一刻那一瞬的生命形态,他的睿智与顿悟,惮性和机心,还有冶炼词语的痴迷匠气。正是由于诗意的锤炼,一个民族的语言才开始走入神奇的状态,它们似乎不可理喻又振振有词,四六不通却又沁人心脾。诗人既是操弄语言的大师,又是语言的奴隶,人成了诗奴,诗又被语言所绑架。当词语之链在诗人手里狂舞的那一刻,整个世界的固有秩序也就给打乱了。言说的秩序是一切条理的根源,而诗人就是破坏这种规范的无法无天的人。没有这种人,我们的世界就会凝固僵死,不再生长枝干和抽芽吐绿。而一个人只有进入了这种非常之态,才有可能发出感魂动魄的吟哦。诗人显然是完全自如地出入此境,并在语言和生活的两极之间自然地游走。

这就说到了具体的人。真正的诗人平和简朴,似乎在刻板平淡地生活着,一个年轮一个年轮地让生命成熟。也正是如此,他才没有阻断自己的朝圣之路。现实的人生和诗意的人生如果随意混淆起来,不仅没有了张力,而且极可能受到另一种虚假的折磨。银行职员艾略特在经办国际金融的那些年,同时也是大写《荒原》的日子。他白天填写着烦琐的账目往来报表,夜晚则演绎诗剧《大教堂谋杀案》。浮浅的艺术家会生活得特别像一个艺术家,浮浅的诗人非喊即叫。由此看来,诗人是典型的具有内在张力的、因质朴而变得更健康和更强大的人。20世纪以来第三世界的文学人士,也包括部分公民的最大不幸之一,就是过于轻信和表面化地模仿了诗意的生活,从而失去了在现实中创造诗意的能力。脚踏实地的可靠感、为人的通达和近情入理,成为诗人蓬勃创造力的基础,成为其人格质地的一种外部呈现。

我在少年时代,曾经误以为诗人和艺术家都是长发飘飘的人,他们激动起来口吐白沫。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才知道所有艰苦的劳动者、真正的大劳动者,没有一个是华而不实的人。也有花里胡哨的艺术家,但那往往是三四流的。我刚开始学习写作时曾遇到一个双手狂舞的文学青年,几十年过去,他终于把手放了下来。他放了下来,写出了自己的诗章。诗人的手温暖朴实,与人谈话时,长时间放在自己腿上。然而就是这双手,却写出了这么热烈浪漫的诗章。

读诗是一次回忆和温习,当然也是学习。我会尝试着,找回一些丢在了昨天的东西。人一刻不停地往前走,美好的东西却会不断地遗落,那是很可惜的事情。我会更加依赖于诗,求助于诗。

中原失礼

中国流失的很多好东西,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反而有所保留。那里原来处于汉文明的边缘地带,他们抱着学习的态度,漂洋过海到中国学习,所学到的每一点可以说都来之不易。他们因此就格外珍惜一些东西,并且牢牢记住了,记到现在。

同一片大陆上也有这种情形:中原地区丧失的一些好东西,在东夷就可以找到很多,反过来让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就像当年孔子说的,“礼失求诸于野”。现在我们失去的“礼”太多了,有的存于边缘,到韩国和日本这些地方待一段时间,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然韩日也有各自的问题,我们只是从中原失礼的意义上说一下。

比如我们这边有一个毛毛躁躁的孩子,他的粗野和愣劲儿我们都很容易想象,因为这样的孩子很多。可是他到韩国去留学,不出一两年就变得彬彬有礼了。我们见过不止一个这样的活生生的例子。

讲到地区和民族的文明、文化,讲来讲去反而容易让人糊涂。比如前一段热衷于谈“先进文化”,一打开电视就一定要出现一群老太太描得满脸通红,拿着扇子在扭。当然给“先进文化”配图很难,但也不能总是请出一群扭动的老太太。

还有,谈到一个地区的“现代”和“繁华”,画面上通常就要出现一些刺眼的闪灯、旋转的舞台,特别是要有一群跳舞的人、光着膀子唱歌的女人。总是如此,大同小异。

谈到文化,有什么更生动更具体的事物可以告诉我们?当地的文化人物,他们的劳动,还有书籍与民众生活关系的展示,这些是不是也可以列举一下?

文化是很抽象的,又是很具体的。它的水准和状况究竟如何,莫过于观察日常生活和人群面貌了。它在我们习而不察的细节和角落里表达得清清楚楚。走在大街上,如果跟海外一些较好的地区做比,会感觉“文化”两个字是多么的具体。不同地区的人神情就不一样——比如武咋咋的一群面孔,让人很快就会感觉到文明驯化和教养的程度如何。苛刻一点讲,这里许多人还是一些“生胚子”。

如果仅仅是按比例看,我们这儿一座城市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经很多了。但是总也解决不了举手投足间流露的那种粗野气。看来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只要形成了一种氛围、一个群体,其中的个体如果不是足够优秀的话,他表现出的大致还不会是文明教养的差别,而更有可能跟从和化进相对野蛮的当地风习中,有一种向下的趋同性。比较起来,我们这里还是嘈杂了一些,总也安静不下来。何止是声音,刚才讲过,他们脸上的神情就不对劲。

文化素养较高的地区,人的神情会比较自然放松,会安详一点,举止也安稳收敛一点,动作的棱角也不会特别大。

人如果生活在比较野蛮的地方,就必然要生出对这种环境的戒备心,时间长了,他们的神情与举止也就变了。

所以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风气,人说话的语气还有脸上的神情,是最能说明社会文明程度的——这里面哪怕只有一点点差异,要改变,可能就要花费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文明的汤水要调养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需要的时日将是很漫长的。

举个例子,在公共场所我们常常看到一群等电梯的人——他们百分之九十都会堵在电梯口,根本不考虑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不考虑先下后上的问题,也不会自觉排队,不会礼让孕妇和老人儿童。而且他们当中总有几个人在大声喊叫,或者随地吐痰。

这样的一个群体,离现代文明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可是我们这里有一个可怕的误解,认为只要富裕起来了,只要有了大把的钱,一切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粗劣的人手中的钱越多,对世界的损害也就越大——当他们贫弱无力的时候,世界倒会更安全一点。

敬畏食物

现在有些学问高深的人,也注意从最基本的传统经典开始学习,并用在教育下一代方面。像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有的需要扬弃,也有的可以借鉴,不妨拿过来好好用一下。里面有一些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是过于严格了,但想一想有的是巩固文明的,有的是意旨深远的,都通向了伟大民族的精神源路。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有了这样的思维,难得不去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文明传统,难得不产生敬畏。

但是现在这种敬畏我们不但没有了,而且相去遥远,连个踪影都看不到了。我们现在是怎样的?单讲吃饭,刚刚有点东西可以挥霍了,有些官商场合就像当年的慈禧太后差不多,奢侈到吓人的程度,又哪里止于“吃一观三”。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那段饿死千千万万的人、吃树皮和观音土的历史,它近得就像刚刚转身,还没有来得及走远,这边就如此穷奢极欲起来——这个族群多么可怕,要么动辄饿死成千上万的人,连土都吃;要么就是做饕餮之徒,每一餐饭要扔掉三分之二。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那些频频举行的豪宴,那些财大气粗的权与钱的酒席,除了有一种犯罪感,再就是疼和憎,是担心上天的诅咒,恐惧报应的厄运。

一个人能吃多少?不过是那么一点点,可是菜要一道接一道上,桌子比乒乓球台还要大,菜色无数,不得不让专门的服务员把摆在稍远一点的不断地端过来调换,这样最后吃掉的还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要扔掉。

这个情景反衬的回忆,就是同一片土地上残忍地饿死、吃糠咽菜的一群群人。而对食物的敬畏,却曾经是我们民族的传统。

到海外一些地方,时常能感觉到这种敬畏的存在。比如他们通常使用很小的碟子,生怕食物剩掉。如果剩下扔掉,他们觉得不仅是浪费,而直接就是对食物的不敬。在韩国,对方在宴席上常常对客人介绍食物:这是哪里产的,多么好等等,他会这样强调。于是有人嘲笑他们,说无论端来多么简单的食物,都会说:“好东西呀!很贵的!”

是的,食物就应该是很贵的——很宝贵的。

对食物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要损失掉自己的生命来到人的面前,变成食物,让我们果腹。想一想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它毕竟也是一生!一条黄瓜,一个地瓜,一条鱼一只羊……它们终止了自己的生命,变成了人的食物。

该不该敬畏食物?我们明白了这些,才会理解西方常常出现的场景:吃饭前群体祈祷并感谢上帝赐给食物;还有那些宗教人士,他们宰杀生灵的时候,会轻念一句话,然后再做。这里面表现了多少的无奈和悲哀。我们甚至相信,只要人类不能终止吞食其他的生命,也就不会结束自己的巨大苦难。

古代智者

古代智者,也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那些“高人”。一说到他们就很容易想到一些名人逸士,想到一些有闲和有钱的读书人、不得志的仕人或隐者之类。这部分人当中或许真的包含了一部分智者,因为他们在人生颠簸中经历了大起大落,又读了不少书,总会感悟出一些特别的见解。但要从根上说,真正的智者还是那些没有脱离劳动的智识阶层,这部分人才是最健康的人士,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家,他们不仅知道一种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而且知道其来由和精髓,并且会在生活中不断创造和延续这种文化。

人一旦脱离了劳动就变得愚笨了,这里指的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虽然也算劳动,但与活动四肢肌肉的劳作仍然有不少区别,它还解决不了另一些生命问题。不停地关起门来运用脑筋,脑子可能会灵活,但气血周流却要受到阻碍,肌肉也会僵持萎缩。而有些聪明的思想是人在体力劳动中一点一点产生的,是一个人亲手抚摸这个物质世界时才能产生出的一些感悟。有一个说法叫“劳动人民最聪明”,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它不过是从一个方面说出了事物的真谛罢了。

同类推荐
  •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葬礼和墓地最为纯净,最能够使人们在名利场上的争斗中幡然地卸下铠甲,从而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恬淡而从容,但愿杨早所著的《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的读者在阅读后心灵上也获得如此洗练……《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还原世界空难史上15个著名的空难事件,倾情揭秘空难背后的故事,娓娓讲述空难自我避险小贴士。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共4册)(精)》由李康学所著,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作者以“一介草根、随意领悟、走笔文字、快乐生活!”的心态,让读文字的人感悟到生活中的种种,她的文字,朴实不华丽,真实不造作,题材小而给人的体悟却深。亲情、友情、爱情皆入文章,家事、小事、世事尽在笔下,自然而然地呈现着生活的醉美,读着亲切,回味醇浓,字里行间处处弥散着生活的清香。
  •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诗集《城中村》收录了忠村近几年的新作、早年的二十多首旧作、十多首被译成英文的作品,以及写于2010年前后的组诗《短夜》(节选),称得上是他写作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总结。他的写作,也基本围绕着“城中村”这个不是概念的“概念”,写乡村,写城市,写劳作和休憩,写自己一路的打拼和如今的领悟。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扑朔迷离、谜底意外的侦探故事;有德昭日月、流芳百世的名人传记;有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颂歌;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涉猎了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的所有领域。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知道吗我爱你

    恶魔校草:知道吗我爱你

    第一次见面,冷墨寒把她表白用的手机旋转木马摔碎了,第二次见面,她在他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预谋已久的大阴谋,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 怖言

    怖言

    一块猴面泥块,一个螺状石头,一块古镜,一个家族,一个人,一个不想预知又预知的梦。
  • 晨光搁浅流年

    晨光搁浅流年

    “最恣情的时光,皎洁的繁花”这是对青春最初的定义。“你在我半夏微凉的夜里”这是我对陪伴最好的诠释。十六七岁的年华里,还好遇到了“你”...从深秋初冬伴我到暖春酷夏的“你”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秘社

    秘社

    原本是犯罪心理学大四的学生顾承,啊不,是唐朝贞观年间的士人顾承,穿越到了现代,成了一名正在实习状态的学生,然后,他得知自己所在社团的会长的死讯,这位会长。。。似乎还是个故人。。。
  • 血控混沌

    血控混沌

    在一个神奇修真的世界里,一个少年依靠血脉之力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走向巅峰。恳请推荐票支持,各位兄弟看完之后,请顺手丢上几张推荐票吧,驴子拜谢!望广大书友收藏,新人新书望支持!!!
  • 步武仙途

    步武仙途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步武之间,便是我叶轩登天之途!”生在修真之家,却只是一介凡人,是凡人,还是非凡人?从零开始,永不屈服,一步步踏出自己的巅峰……
  • 这题不会之老师伪装成羊

    这题不会之老师伪装成羊

    她打架,他帮他擦药,他温润如水,她千方百计想看他生气,却发现只是徒劳,诶,不就喝个酒吗,怎么就生气了,为什么目的达成,她却一点也不高兴。。。师生。。。简介无能
  • 神鬼召来

    神鬼召来

    突如其来的异变,瞬间崩溃的世界。面对绝境,凡人会窒息而死,英雄则会脱颖而出。看他如何去统治这个世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只见一道白光从屏幕中散发出来,犹如潮水一般漫过了周围的一切,然后电脑的显示器就变成了茫茫的空白一片。
  • 郡主有喜,风光再嫁

    郡主有喜,风光再嫁

    她乃是皇帝亲封的寿昌郡主,却不受夫家待见,萧玉琢抖了抖衣袖,身为穿越女怎么能丢了现代人的脸面,喂,那个谁,你不是要休妻么?休书拿来,什么,你后悔了?来人,本郡主要休夫,踹开了渣男,肚子里却冒出一个孩子来“禀郡主,您已有身孕两月余。”萧玉琢瞪着太医,眼角抽搐,这是摆明了不让她当私敛面首的单身贵族啊,只是杵在眼前,非说自己是孩子他爹的这位将军,说好的两不相欠,相忘江湖呢?他说,阿玉,我官拜大将军不为光宗耀祖,只愿护你母子周全。她说,我不用你保护,只愿得一人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