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00000050

第50章 “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第一次北伐的桓温

东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后赵大魔头石虎病死,境内大乱。桓温闻此,立刻屯军安陆,准备北上收复中原。

东晋朝廷内部,当然不愿桓温再立殊勋。褚太后的父亲、大名士、征北大将军褚裒当时镇京口,“上表请伐赵,即曰戒严,直指泗口”。这位国老也想效仿桓温,拜表即行,欲趁后赵大乱去捡大便宜。

画虎不成反类犬。代陂一战,褚国丈派去北上接应鲁郡归附民众的二将全军覆亡。一腔豪气的褚国丈连忙退至广陵,致使渡过黄河南迁的二十多万汉人百姓全被追赶上的胡人诛杀殆尽。羞愧惭恨之余,大名士病忧死于京口,时年四十七。褚裒当大名士可以,打仗却完全是个外行。

至此,东晋朝廷仍不给桓温机会,反而于350年委任与会稽王司马昱私交甚好的殷浩为都督扬、豫、徐、兖、寿五州诸军士,统军北伐。

当时的中国北方四分五裂,羯族、鲜卑、冉魏、姚襄、苻健等人相互攻杀,东晋朝野上下都认为可以趁机恢复中原,兴复大晋。惟有光禄大夫蔡谟是个清醒明白人,他说:“胡人灭亡确是大庆,但恐怕使朝廷生出更大的忧患”。旁人问及原因,蔡谟回答:“能顺天乘时救济苍生万民的,非上圣与大英雄不能为也。观今日之事,诸位时贤都不度德量力,皆想乱中立功,必将各自经营,疲民耗国,最终财殚力竭,智勇俱困”。

以后的事实,不幸皆为蔡大夫一一言中。

殷浩,字深源,“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是位谈吐不凡的大清谈家。此人广负盛名,年青时一直称疾不作官,当时的名流人士却嗟叹:“深源不出,奈苍生何”!(谢安不出,大家也说:“安石不出,奈苍生何!”)吊起来卖了十多年,会稽王司马昱才“哀求”多次,把殷浩请出来作官,而且一作就是扬州刺史这样的大官。其实,庾翼就曾对人讲过:“(殷浩)此辈应束之高阁,侯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此议,真有鉴人之明。

眼见中原鼎沸,志大才疏的殷浩在司马昱支持下,很想一显身手,博他个青史流芳,兴冲冲提兵北伐。“将发,坠马,时咸恶之”。出发时飞跨上战马,殷浩就摔了个大马趴,军中上下皆以为是不吉之兆。

果然,殷浩手下兵将虽多,(有七、八万之众),但他自己缺乏统领的才能。殷浩名士,加之一定又有知识分子猜忌狭隘的本性,逼反了本来降晋的羌酋姚襄(姚弋仲之子。后赵灭亡后,姚氏父子向东晋投降),使得这只盟军掉头来攻晋军,殷浩手下多员大将被杀,士卒亡叛,器械军储也多为姚襄所获。至此,大言北伐,折腾了近四年,损兵折将,殷浩灰溜溜不知如何下台。

一直憋气的桓温趁机狠狠参了殷浩一本,讲他“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之忧,将及社稷”。东晋朝廷也不得不听从桓温之议,废殷浩为庶人,徙于东阳偏僻之地。

桓温即逐殷浩出朝,心中得意,对左右人讲:“小时候我与殷浩玩竹马游戏,我每次骑完丢弃,殷浩总会捡起来玩,故而他应当在我之下”。

殷浩虽遭罢官出放,倒仍持大名士姿态,谈咏不辍,故作夷然,常常在空中以手空写“咄咄怪事”四字,估计是自己和自己叫劲。不久,桓温念起童稚之谊,认为殷浩“有德有言,足能作令仆之官”,想推举他重新入朝作中书令,并派人送信告知。

殷浩接书,高兴得几近失态,马上写回信言谢。惟恐书信中哪个字哪个词写得不达意,得罪桓温,殷浩“开闭者数十”,信封开了封封了开,最终送到桓温手下的竟是一封空函,气得桓温大骂“不识抬举”,命人把殷浩“永远禁锢不用”。一代大名士,郁郁死于乡下。

现在说起“玄学”,似乎总是贬大于褒。其实,玄学正是产生于汉帝国崩溃的时代。正是那个礼崩乐坏时期,士人们对于儒家伦理开始产生了深刻的怀疑,想从哲学高度找寻真正的“世界本体”,由此,导致了玄学的产生。五四以后,学者刘思培对于玄学有比较客观的阐释:“两晋六朝之学,不滞于拘墟,宅心高远,崇尚自然,独标远致,学贵自得。。。。。。虽曰无益于治国,然学风之善犹有数端。。。。。。”玄学的思辨精神,对于“谈中之理”、“理中之谈”、“谈中之谈”等等讨论进行了深刻的弘扬,讨论宇宙、人格本体,而且,其中最重要的“才性问题”、“有无问题”、“言意问题”、“有情问题”、“一多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非常关键的哲学命题,体现了当时学人对于自然和无限的深情追求。当然,渐渐地,玄学也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无聊嘲戏,尤其是日后佛学和玄学合流后,玄学日益消解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殷浩一废,“内外大权一归(桓)温矣”。于是,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三月,桓温自统四万军出江陵,水军舰队也同时自襄阳入均口,开始了他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目标,是351年在关中称天王的氐酋苻健。苻健建国大秦,史称前秦。

桓温出师顺利。晋军前军分别攻取上洛(陕西商州)和青泥(陕西蓝田)。晋将司马勋也从梁州出子午道伐前秦,前凉的秦州刺史王擢也配合桓温进攻前秦的陈仓(陕西宝鸡)。

前秦主苻健大惊,忙遣太子苻苌等人师五万军士在?i柳(今陕西蓝田附近)结营,以迎战桓温晋军。

苻健的儿子苻生虽是独眼龙,骁勇异常。蓝田一战,他“单骑突阵,出入以十数,杀伤晋将士甚众”。

桓温不为所惧,亲自于军前督阵,终于大败秦军。不久,桓温之弟桓冲又在白鹿原(今陕西蓝田以西灞河附近)大败前秦丞相苻洪。

势如破竹之际,桓温率晋军连战连捷,于354年五月一直攻至灞上。大敌当前,前秦太子苻苌等人退守城南,苻健本人与老弱几千残兵固守长安小城,于城前开挖深濠,悉遣精兵三万外出,与苻苌合兵,只求能守住长安。

假若桓大英雄马不停蹄,径攻长安,凭锐气利卒,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会一举击灭前秦苻氏,收复中原。但不知为何,善出奇兵的桓温忽然持重起来,屯兵固垒,观望待变,总想等长安城内有人接应,可兵不血刃克复坚城。

当是时也,“三辅郡县皆来降。(桓)温抚谕居民,使安都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一派大好景象。关中耆老纷纷垂泣,哽咽说:“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因战乱一直隐居华阴山的王猛豪杰名士,听闻桓温入官,“披褐谒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扪虱而谈”,也是魏晋风度标志之一。)

桓温对王猛为人深加叹异,便问王猛:“我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其实不到四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回答:“明公您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距长安咫尺之遥而不渡灞水进攻,百姓不知您到底想些什么,故而没有前来投附”。

桓温默然久之,然后,答非所问地讲了句“江东没有您这样的人物”,给王猛封了个“军谋祭酒”的散官,打发了事。

各种史书,均认为桓温当时伐秦的初衷是想以功名彰显朝廷,树立已威,并非想真的恢复中原。笔者认为,当时的桓温私心未著,只是因为兵力太少而缺乏信心所致。关中秦兵彪悍,不似蜀人易克,也使桓温起了“持重”之心。但人谋过深,常常会招致相反的结局。果真当时桓温就有立威谋篡的私念,大可一克长安,再挟胜威回江东取帝位。

本来,桓温自恃关中即将麦熟,军粮无忧,不料前秦派人四处芟麦,坚壁清野,使得晋军立时产生了断粮乏食之忧。

喘息已定,前秦各军也纷纷反攻。苻雄与桓温再战白鹿原,晋军不利,被杀一万多人;桓温回撤,前秦太子姚苌一路追击,又令晋军损失上万军卒。(姚苌本人却中流矢而死)。司马勋、王擢两部队,也屡遭败绩,分别逃往略阳和关中。不久,王擢又向前秦投降。

桓温撤退前徙关中汉人三千多户随军顺江东,又拜王猛为高官都护,“(王)猛辞不就”。十月,桓温回军襄阳。

此次北伐,大胜中败,收获不大。

同类推荐
  • 哲之寓言

    哲之寓言

    本人善于写寓言故事,阐述人生哲理。一个个小故事经典且有趣,很有回味。值得一品。
  • 汉迹

    汉迹

    穿越了,没有别的,就是在这大汉朝留下一个牛逼的足迹!刘彻,刘武,刘安,伊稚邪......这些人据说都很牛?吃人不吐骨头?谁说的?他们全都是管咱饭的老板!嘘,小声点,这话传了出去,脚踏N只船,咱还活不活了?咱的职业要求低调。具体是干啥的?别打听,打死咱也不告诉你,咱是间谍......******PS:汉代的间谍怎么称呼?汉间???这个......真内涵本书Q群:44743830感谢书友(黄金孙老三)提供
  • 纪元1701

    纪元1701

    庄不鸣有丰富的物资,开了很爽的金手指,在十八世纪展开辉煌的大攻略,灭倭寇,荡南洋,横扫大陆
  • 我的春秋我做主

    我的春秋我做主

    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然而这些都基于一个明确无误的前提,那就是史书必须给人以阅读的兴趣,或者说勇气。我从不妄加揣测每位读者的素养和偏好,但既然大家都说群众路线才是文艺的生命所在,那我相信,《我的春秋我做主》这篇文字,至少没有脱离顶层的召唤和底层的呼唤。如果您不吝第一次点击打开它,您一定能感受到我扑面而来的诚意。本文试图在历史的严肃性和观赏性之间寻求某种融合,一方面避免枯燥史料的堆砌和说教,另一方面也防止脱离历史本原而走上架空的道路。最终的目的,是以史料为基础,以争霸为主线,用通俗亲和的文体,用有血有肉的笔触,讲述春秋时期的地缘格局、人文景观和政治演变。希望您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完它。
  • 幽幽古道情

    幽幽古道情

    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列入专供朝廷贡品以来,普洱茶不仅广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更成为了备受宫廷喜爱的贡茶。它的兴起成就了许多人幻想成了一步登天的捷径。于是各式各样的斗茶大赛随即而生。那叮咚的马铃声和那幽幽古道,带出了多少的故事?实在不能尽数。
热门推荐
  • 来自蔷薇的讯号

    来自蔷薇的讯号

    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年离散的年华。时光在现实的飞逝中,拉扯出了如线一般快速的成长。有关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那些忧伤、彷徨、迷惑。。。那是我们的青春年少,从纯白的记忆之上开出的深蓝色花朵。(一直想写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把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以及没有来得及抓住,却已然逝去的时光,以文字的方式化作一场不需要告别的祭奠。)
  • 将军请自重

    将军请自重

    “大小姐,夫人说要冰消暑。”阿年懒洋洋挨在美人榻上看游记,脚边放了三桶冰,“无。”“大小姐,夫人闹着要去见三小姐。”阿年吐了口葡萄皮,挥手让人去说,“太太若是想去可以,此后别再进我辛府的门,辛冉养她也是可以的。”阿年为现代人,车祸穿到大邺侯府嫡小姐辛甘身上,生母已逝,继母百般刁难,生父纵容,唯一让阿年感到慰借的是有个懂事乖巧的嫡妹。一场算计让原身离世,阿年捡了个漏,却也落得一身骂名,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将这些人踩在脚下。
  • 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理想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灯,是激发我们奋发的动力。但是,光有理想肯定是不行的。《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将通过无数生动的事例告诉你,如何才能将心中瑰丽的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书中,作者认为,理想变成现实,第一是要有好心,第二是要勤奋工作。
  • 修仙乞丐之千古风云录

    修仙乞丐之千古风云录

    混沌初开妖魔走兽成灾世人几经破折才将它们赶出中原万年以后一个乞丐踏入了修行之路此时魔教暗流涌动而正道之间却相互勾心斗角这场危机如何化解还看一个乞丐修行路上的爱恨情仇书名《千古风云录》————————————————求收藏,求支持,求点评,还是求收藏!谢谢诸位了。
  • 末世寻茶之道

    末世寻茶之道

    突然来临的灾难让她简直无法相信可是好在她有空间,不怕丧尸横行,病毒肆掠生存的艰难让肖丫不得不变得坚强,努力升级空间!努力变得强大一切都为了心中的坚持,和远方的家人
  • 风月总关情

    风月总关情

    出生在大世家中,自小受宠爱的女主,在豪门的复杂沉浮中,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着一颗剔透的心。期待着能过着悠然的日子,以一种淡定的心态直面生活。也想在周围多的各色男子总找到自己的那个他,纵然日后不得不走上联姻的既定道路,却是怀揣着那份最初的期冀,用心渴望在丈夫那里博得些许真心,给自己一个坚守本心走下去的理由。一个小小女子在陌生世界中随心活着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不是只有风华绝代的女子才能让人不能自已!行走在漫漫路上,华服锦衣的她不会是倾国倾城,也注定不会吸引人们争相追逐,只是用看透世情的眼和禅悟红尘的心,来恣意描绘人生。其实,她不知道,不需要刻意去渲染,她已是深深地烙在历史上。无关风月,只是,那一眼的风情,已足够永世难忘!
  • 全能宗师

    全能宗师

    全能宗师异界行,想不牛叉都不行。新书《天才警察》已发,请大家去看看!
  • 娘子不乖,少主夫君宠上天

    娘子不乖,少主夫君宠上天

    一场爆炸中,她穿越异世,带着前世的记忆,誓要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立足。但谁知刚来到这个异世就碰上渣爹要毒杀自己,嘴里还念念有词“乖乖,赶紧喝下去,你就解放了”哄小孩吃饭呢,看着渣爹滑稽的表演,零曦皱了皱眉,“老虎不发威,真当姐是hellokitty?”气跑渣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女扮男装出去探险才是首要。认小弟,斗兽族,收灵宠,结识白虎王,参与恶战,还与传说中的白虎神兽定下契约,好不痛快。但谁知,天不怕地不怕的零曦竟会被某位妖孽少主欺上身……“曦儿,这辈子我只宠你。”说完,对着她的红唇吻了下去。现在零曦知道自己是逃不掉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往生一切从头开始

    往生一切从头开始

    杀手不是杀人就是被杀,顶级杀手-千夜亦是逃不过这样的命运。重生后,她决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代强者。母亲被仇家杀死,父亲郁郁而终,姐姐恨不得扒了自己的皮,伯父对自己也是恨之入骨。惟有爷爷和身边的小丫头珍视自己。不为其他,只为这颗爱护的心—我愿拼尽所有。
  • 一诺千金为红颜

    一诺千金为红颜

    十年前,她让集团浴火重生,功成身退后,她爱上了平淡地日子。十年前,他被她触动,决心为她撑起一片天,毅然决然地出国深造。十年后,她洗尽铅华,却在游戏中遇见了他,而后又跌入深渊。折断之翼如何再次高飞,且看她如十年前那般果断决绝,置之死地而后生。十年后,他学成而归,一夜爆红,成为万众瞩目的耀星,却也失去了她的消息。他偶然在游戏中遇见她,却看到了她的身影。如果这是命运的安排,那就让他保留她仅有的一丝气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