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7500000022

第22章 太上十三经注解(12)

十二时中,常念清净。一念不起谓之清,灵台无物谓之净。身是气之宅,心是神之舍。意行则神行,神行则气散。神聚,则五行真炁结成刀圭,自然身中有身,冲和气透,醍醐灌顶。行、住、坐、卧,常觉身体如风之行,腹中如雷之鸣,耳听仙音无弦之曲。不言而自声,不鼓而自鸣。神气交结,婴儿回转。得观内景,能自言语。见虚无之事,与圣同居。神自出入,天地齐寿,脱离生死矣。

“十二时”二句以入室时言身心清净,效验自呈。下文皆在此二句之中。

莫教有损,十二时中,常要清净。神是气之子,气是神之母。如鸡抱卵,存神养气,能无离乎?妙哉!妙哉!

“十二时”,再申二句,以养丹时言,观“莫教有损”四字,便知。

《大通经》约解

涵虚子注

大通者,广大圆通之义也。《经》中无形、无体、无象、无相、无为,皆大无方,通无碍也。

真空章

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存,存而无体。然而无体,未尝存也。故曰:“不可思议。”

先天气无质,后天神无方。然神虽无方而运化却有方,故曰:“未尝存也。”“不可思议”,妙用无穷也。

玄理章

静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

静为性,而心在中。一切皆忘,性定心亦定矣。动为心,而性亦在中。一灵独觉,心见性亦见矣。凡人所以不见性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其性即隐。若无妄心,其性即见。以性体本空耳。如空无象,性体湛然。

玄妙章

大道无相,故内摄于其有。真性无为,故外不生其心。如如自然,广无边际。对境忘境,不沉于六贼之魔。居尘出尘,不落于万缘之化。致静不动,致和不迁。慧照十方,虚变无为。颂曰:有法悟无法,无修解有修。包含万象体,不挂一丝头

无相则无有,内摄其有,则还无相之道也。无为则无心,外不生心,则返无为之性也。摄有还无则无相,收心返性则无为。无相、无为,则无边际也。由是而对境居尘,似觉有相、有为。不沉、不落,仍觉无相、无为。六贼万缘,何足挂心哉?静不动定也,和不迁安也。慧照虚变,则元神善运矣。要之,无相、无为也。

《赤文洞古经》约解

操真章

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

有动之动,阳气也。寂静中生来,故曰:“出于不动。”有为之为,返还也。清净中行持,故曰:“出于无为。”

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生。

无为则神归,神好清也。神归则物寂,清则净矣。不动则气泯,气入亥也。气泯则物生,亥又子矣。

神神相守,物物相资,厥本归根。

相守者,以无合无。相资者,以有还有。如是则后天返先天,而根本固矣。

默而悟之,我自识之,入乎无间。

默而悟者,杳冥生恍惚也。我自识者,一灵独觉也。如此则深入玄通,而无间隔矣。

不死不生,与天地为一。

操真之道得矣。

入圣章

忘于目则光溢无极,忘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绝众妙之门。

目机静,则慧光自生。耳机静,则心地自澄。无欲观妙,正在此时。得此一妙,则空绝众妙矣。

纯纯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无伦。天地之大,我之所维。万物之众,我之所持。曷有穷终,以语其弊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无方体,高无等伦。天地万物,皆我维持。虽有善言者,亦不能寻究其弊,以其无尽也。世间有尽者,即有弊端可语。道无穷终,安有弊之可语哉?

住世章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全真相济,可以长久。天得其真故长,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寿。世人所以不能长久者,为丧其无象,散其无体,不能使九窍百骸,与真体并存,故死矣。

无象者,气也。无体者,神也。以神合气,丹道自成,故曰:“全真相济,可以长久。”下九句,明显易知,兹不注。

《定观经》约解

紫霞涵虚子敬述

定观,即佛门止观之义。观即内观、外观、远观、空观也。人能定观,则神不动摇,必能内观无心,外观无形,远观无物,观空亦空矣。《道书全集》有混然子注,语意支离,未明宗旨,兹照《经》义述之。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

左读佐,辅也,助也,辅助玄功之臣也。《书》:“周公左右先王”,皆作去声。注:“左右,辅助也。”

夫欲修道,必先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

外事乃不关身心之事。忤,拂逆也,拂逆生烦恼,故先舍之,而尽绝之,乃不兴烦恼之心。

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念:乃的有贪着之念。佛经云,从起心动念处下功夫,故须除之、灭之。

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的有贪着:即上节念字,如名利之类是也。浮游乱想,乃是未有贪着者,浮空而来,游思不断,杂乱无章,不关紧要之事也。替:废也。

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念即动心,照即返观之心,空即无欲之心,住乃执着之心。不依一法,即万物皆空,而心常定矣。

然则,凡心燥竞。

反言以结上文。

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去留交战,百体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

息心者,佛云安心也。暂停还失者,儒云操存舍亡也。亡则去,去则牵于境。存则留,留则返诸心。心境回环,有如交战。随息来往,故曰:“百体流行。”欲得停留之法,须思调心之理。无非由暂而常,精思既久,乃能调熟。始而暂收,继而常住。千生之业,即上文常住之心也。

少得静已,则于行立坐卧之间,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少:稍也。已:止也。稍得静止,必须境上试过,乃见其心之动不动焉。行、立、坐、卧,处静、处喧,皆境也。作意:持立也。有无动喧四句,皆作意功夫。

若束心太急,急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心好动而收之太迫,必成暴躁之病。气即心中之气,心动则气动。狂即暴之证候,颠即躁之证候也。狂颠犹小,暴躁则甚。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

得所者,合宜也。自恒调适者,随其自自在在,安安闲闲也。不着不动,即宽急得所。无恶无恼,即自恒调适。真定:常静也。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求就喧。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

故求多事,安知无恼不生恼耶?强求就喧,安知无恶不生恶耶?真宅:以静境言。应迹:以动境言。善巧方便者,随心应物,即应迹也。常应、常静,只求能入定功耳。故曰:“惟能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定名真慧。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

由定生慧,随其自然。用慧不慧,不慧乃慧。定慧双修,其乐无穷。

若定中念起,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所见天尊、诸仙、尊人,是其祥也。

祥:兆也。古人有祯祥、妖祥二解,此以妖祥言。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业日销,新业不造。无所挂碍,迥脱尘笼。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上无覆,下无基,一空而已矣。此定观进一层功夫,即前经“观空亦空,欲岂能生”之旨也。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定易(治也),觉诸尘漏。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四者,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者,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者,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者,炼神合道,名曰至人。其余鉴力,随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圆备。

圆备:则七候皆历尽矣。

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在未然。而说颂曰:知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各是真性动,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知起心更烦。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此经引人修心入道,委屈周全,慈悲至矣。特为依经解义,以揭婆心。涵虚识。

《五厨经》解

(《经》是五言古体句法,极为拗衍,故详述之)

食本子涵虚注

唐京肃明观尹愔真人曰:“夫存一气和泰和,则五脏充满,五神静正。五脏充满滋味足,五神静则嗜欲除。”此《经》是五脏之所取给,如求食于厨,故云《五厨》尔。

一气和泰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玄理同玄际。

一气者,先天一气也。和泰和,会合五脏中不和之气也。既合五脏之气,则得一气为道气,由是一身皆泰和之气也。一身由泰和之气,则和气充周,浑然浩然,无一和之可名也。理:性也,言性而命在。际:交也,两玄不可分。以玄交玄,则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也。

不以意思意,亦不求无思。意而无有思,是法如是持。

下意字,以真意言,慧光是也。不以意思意者,二玄相交之际,慧发迟速,不由人知,勿令定中急急求慧也,然亦不求无思。却要求注意规中,忘而不忘,不忘而忘。有意无意间,一气生而慧光见,乃善行持者也。故曰:“意而无有思,是法如是持。”

莫以心缘心,还莫住绝缘。心在莫存心,真则守真渊。

莫以内照之心,外缘人欲之心,则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也。既存绝外缘之心,又莫执住绝缘之心,所谓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也。心在乎内,亦莫存一个在内之心,为法所缚。只要得其真常,静守深渊,《契》所谓“浮游守规中”是也。

修理志离志,积修不符离。志而不修志,己业己无知。

修性之功,先持其志,后离其志。持其志则用志不纷,离其志则委志虚无。若使积力修性,苦持其志,是名边见,必起住心,必与离志之道不相符合。夫维持其志而不持其志,绵绵若存,则修己之业,无庸以己见参乎其间,自自在在,安安闲闲,则清净无为矣。

诸食气结气,非诸久定结。气归诸本气,随取当随泄。

《黄庭经》曰:“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由此印之,诸凡食滋味以养气者,不过暂时融结之气,旋饱旋馁,非一气和泰和之气,长存身中久久定结也。五脏之中,各有泰和为本。至人攒合五气,立为丹鼎。鼎中一气生来,各归诸气之本。我随取之,亦随泄之。取则五气朝元,泄则百骸俱理。《易》所谓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泄:即畅发之义也。

《明镜匣经》

明镜匣,发明黄白细微,有如宝镜出匣,光明清亮。其要在水银一味,其法在先死水银,其本在先炼真土。

太上慈悲,直将大丹要旨,形于竹帛。人能至诚格天,必有太清真人为之抉破微言,则万法皆通矣。仙律甚严,不敢妄注。谨将真经要妙,略吐于圈点之中。

世人不识一,一气生万物。若人知一趣,得一万事毕。一乃水之基,继续东方木。癸铅生辛金,白净莹如玉。二乃火之精,不失庚方父。壬水生黄金,金作中宫土。黄金硃砂父,白金水银母。壬癸水中精,识得为戊己。黑铅非真铅,内有先天水。硃砂非真汞,内有玄元火。水火能既济,不失坤方土。真母不通灵,须用正阳补。取坎复还离,万物归元祖。坤母育婴儿,乾父育妊女。姹女嫁婴儿,却配为夫妇。水火结成团,夫妇自相顾。男女却媾精,媾精生男女。无父不成母,无母不许父。父母全真形,不失真龙虎。龙虎是黄芽,黄芽是真土。真土为至药,至药不离祖。离祖不成丹,成丹真道理。牝鸡不能雏,有母缘无父。空自单卵抱,气散不成子。若要水银死,先须死其母。母死会玄元,方配硃砂父。父母媾真精,方死水银子。水银死为铅,相类坤方土。坤土育婴儿,化作水银母。水银只一味,不离南方火。乾宫有朱雀,坤宫有玄武。玄武产坤银,朱雀化黄土。禀会在中宫,方得水银死。北斗天之枢,内含中宫水。四象会中宫,南北为戊己。真精生乾坤,铅汞为父母。父母是庚辛,实禀西南数。识得庚辛精,才炼中宫土。真土产其中,方镇中央水。若人识真汞,黄金内神火。若人识真铅,白金内神水。二气结成丹,不愁水银死。水火不能识,安知乾汞理?湿土水难干,干土能制水。若知生杀机,便是还丹理。黄金是真火,白金是真水。多少炼丹人,都做迷魂鬼。己土非真硫,戊土非天癸。若将此作土,不识其中趣。水银要相生,水银须生死。要得水银死,须先死其母。先天乾坤精,便是真戊己。乾黄坤体白,黄白药无比。只用黄白精,不用黄白体。黄白精何得?只用硃砂配。硃砂死变赤,方得水银死。水银不能飞,成药在于此。神仙得此精,盗夺天与地。世人得此精,堆金成富贵。一转至九转,九九八十一。若人知此理,密密深固济。收藏不可言,方跻神仙位。得之广济人,不得空浪费。知此如轻泄,天神亦不喜。慎之复慎之,千言并万语。

《金谷经》

金谷歌者,明种药之法也。大丹如黍米,先种于玉田之中,耕耘收获,即得金谷而食之。其要在铅中作,其用在水银一物耳。

同类推荐
  • 萤雪丛说

    萤雪丛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东郭记

    六十种曲东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求欲经

    佛说求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蓋平縣志

    蓋平縣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人类拯救计划

    人类拯救计划

    一次救援行动,将孟起卷入了一场旷世的变革之中,也将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在他的面前展开了来。在这个崩坏的世界中,文明和野蛮不断碰撞,正义与邪恶模糊不清,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终将会发现隐藏在一切背后的血腥真相。
  • 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幸福生活智慧

    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幸福生活智慧

    一生气,幸福就远离!笑出来,怒气就消失!本书从被前人反复印证的哲理以及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入手,搭配日常中的小例子,循序渐进地告诉读者如何成为一个不动怒的人。首先,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愤怒,让读者真正明白什么是愤怒;然后,引导读者去认识愤怒的害处——愤怒是幸福的杀手,明确远离愤怒的必要性;接着,在读者已经充分了解、认识愤怒的基础上,介绍“怒气退散”的妙招,照此实行便能击退怒气,从而活在幸福的氛围里;最后,告诉读者怎样才称得上是个“不动怒的人”。
  • 恋恋恋

    恋恋恋

    在陈华和林易雪谈恋爱的同时,杰克正在忙着统一自己的帮派,知道他们分手以后,杰克放下手里的事情,回到中国、决定追回林易雪。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看林易雪会和谁在一起,是帅气逼人却喜欢小打小闹陈航,还是冷酷无情却唯独对他温柔至极的杰克,还是用情太深,愿意为她改变一切的前男友陈华,还是待人温和的他却愿意为林易雪冲动的杰尼。无论是谁,结局都是美好的。毕竟,在爱情里面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真谁假。。。毕竟是第一次写小说,有什么写的不好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告诉我
  • 离人传说

    离人传说

    一场大水改变了陆离的命运,从此踏入江湖,成就了一代枭雄!陆离经典语录:我可以输,但绝不会倒下!流血是为了证明梦想的存在!假如有一天我死了,爱我的人大可以忘记我!
  • 源起华夏

    源起华夏

    夏朝到底存在吗?所谓的劫运又是什么?截阐之争到底在争些什么?炎黄之前还有什么?大秦为何如此之神秘?圣人?域外?洪荒?大秦?练气士?求仙问道,这一切的原因,在这个世界,我们将来寻找答案。“有私,生息轮回者为生;知我,可行逆天者为灵。”生当为灵,应行逆天之道,修万法,通万物。纳天地正气,修君子之道,谋世间万物,道源起华夏。本文有点诙谐,有点严肃,有点搞笑,有点认真,一叶拙作,供各位看官欣赏!写这本书除了生活所迫,还有就是受到一些道教文化的影响,想要把道教的那些修行,道教的秘典,传说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不过一叶文笔可能驾驭不了,所以还请各位看官见谅了。
  • 间行天下

    间行天下

    她,自小不被家人接受,只好成为一名反朝廷的棋子。当她以为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时候,更大的阴谋等着她,难道她真的难以逃离做棋子的命运吗?他,自小不被家人宠爱,只好用冷漠,嗜血,来做自己的保护色。当他以为自己会孤独一辈子的时候,温暖渐渐渗入他冰冷的心,可是该怎样留住这份温暖呢?是意外,还是命运的安排?
  • 人性心理分析

    人性心理分析

    过去的人性或心理研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研究人性不充分研究心理行为活动,二是研究心理心理行为活动不深入研究人性,这两者脱节的结果,便是既不能真正认识人性也不能真正认识心理行为活动。人性是心理行为活动之内涵和本质,心理行为活动是人性之外延和表达,它们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只有把人性和心理行为相结合,才能真正认识人性及其心理行为活动——而这正是本书的研究方法。
  • 沧海如尘

    沧海如尘

    神界浩瀚无穷,存在着无数大陆,万族鼎立,群雄争霸,无数天骄之子都演绎着自己的传奇经历,追求那无上的成神之路一位出自北冥大陆小小青山镇的少年,励志成为这片天地的神,为了这一梦想,少年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闯荡成神之路,艰难险阻重重,让我们来拭目以待吧1
  • 祸水妖娆:绝色皇妃倾天下

    祸水妖娆:绝色皇妃倾天下

    她二十一世纪的公认美女林晓晓,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意外穿越了,原本以为是一场意外,可是这竟然是命中注定的。她星辰国相府的大小姐,空有一副美貌,诗词歌赋样样不会,成为星辰国的人人嘲笑的草包。他如滴仙般的人,一生不为谁动情,直到遇见她,才发现这一生的存在只为等她到来。他流域宫的宫主,传说嗜血如狂,只要他想杀的人还从未失手过,一张妖孽般的面孔迷死骗过千万少女,却只对她一见钟情。...........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千万年早已注定的。他们的心只为她开启。一女n男,绝对宠文
  • 心理咨询师:无码医改的心灵裸示

    心理咨询师:无码医改的心灵裸示

    西江市,心理咨询与治疗所成为医疗改制先锋,年轻的心理咨询师龙昭宇在所长的支持下起草了改制方案。意料之中,所内各方利益冲突大爆发;意料之外,围绕着龙昭宇的一系列阴谋悄悄展开一一办公室主任罗宾利用前所长欧亚伦提供的电脑病毒,诬陷他浏览色情网站。作风不正;深爱欧亚伦的方秋淇设计诱惑他,然后投诉他与其发生关系。品行不端……阴谋接连不断,前所长为何要陷害龙昭宇?龙昭宇又能否化解阴谋?改制阻碍重重,各方利益冲突能否调和?改制又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让我们随龙昭宇走进“医改”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