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4300000046

第46章

戒學

弘法科(四)

唐僧晃

綿州涪城南昌馮氏子。軀幹頎碩。貌氣雄毅。學博材敏。幼負鄉里譽。甞夢手持日月。坐太虗中。自視光采晃然。因即以立名焉。苦求父母出家。父母恐其逸去。夜繫兩足屋柱上。忽自解。乃歎曰。志之所在。天地鬼神從之。況他物哉。父母感悟。使依彖法師受業。夙夜匪懈。卒通大小乘學。會梁末周初。法復淆濫。晃獨操守。非類弗親。登壇之後。偏攻十誦。周保定間。進習僧祇。又稟心法於曇相禪師。及開禪師等。既而遐邇頌德。聲達天朝矣。武皇帝詔於明德殿法集。授職本州三藏。有隋啟祚。仍以僧正。匡御本州。益部欽風。前後州主。皆授戒香。開皇十五年。別置頭陀眾於所住之振響寺。以導墮窳。仁壽後。率寺眾轉藏經。周而復始。供給嚫施。一出檀越。武德初終於所住。春秋八十五。方其將終之際。蓮池竭。慈竹凋。薔薇冬時盛華。識者以為榮枯兩瑞。必有生滅之徵焉。

唐吉藏

安息國人也。祖以避仇居南海。父遷金陵。而生藏焉。時西竺真諦三藏昉至。父攜之以見。諦曰此兒吉祥之所聚也。遂以名。父亦出家。名道諒云。諒平生苦節寡倫。乞食聽法無少怠。每持鉢歸。必跣足入塔。徧獻佛像。然後分施。至雖涕涶便利。皆以手承。祝施眾生所應食者。其篤謹之行。始終無歉。然每攜藏聽興皇寺道朗法師講。甫七歲。遂依朗出家。而採涉日至。年十九為眾覆述。精辨鋒起。獲譽揚邑。具戒之後。其聞轉盛。陳桂陽王尤所欽禮。隋混壹。遂東遊止嘉祥寺。敷暢如常。時開皇末。煬帝在蕃邸。置四道場。招徠賢彥。召居慧日寺。復於京師。置日嚴寺。教旨又以藏居之。曇獻禪師。請開法華。七眾繁擁。財施填積。既以建諸福田。且為十無盡藏。付獻行檀。卒成曲池大像。偉特高顯。見者翹勤。不能自已。

齊王暕邀藏私第法集。一時至者。六十餘人。仍推藏為論主。沙門僧粲自號三國論師。最先徵問。往還四十餘番。藏體貌閑暇。辭彩秀發。飛激注射。霶然有餘。四座皆動容而退。王欲更延兩日。眾亦莫之敢抗矣。

大業初。寫法華經二千部。隋之季世。造二十五尊像。捨房供養。別置普賢像。對以坐禪。觀實相理。及義旗初屆京師。武皇受謁于虔化門下。藏前敘曰。惟四民塗炭。乘時拯溺。道俗仰澤穹昊。不勝慶賴。武皇大悅。勞問勤至。武德初。詔選十大德。綱維法務。而藏其一焉。俄兼住實際定水二寺。齊王元吉。願承歸戒。屈住延興寺。至是年氣漸衰。屢增病苦。詔賜良劑。中使相尋。武德六秊五月卒。春秋七十有五。上覽遺表哀悼。東宮已下。皆致書尉問。贈以錢帛。今上在秦邸。有尉辭不錄。詔葬南山藏講三論一百餘遍。法華三百餘遍。大品智度華嚴維摩各數十遍。並著疏。盛行於世。臨終制死不怖論。文多不錄。弟子慧遠嗣。

唐智藏

姓魏氏。華陰鄭縣人。年十三。事藹法師出家。住西魏長安陟岵寺。當周之滅法。獨逃匿諸檀信家。剃髮染服。曾不為變。至隨氏遷都龍首。詔居大興善寺。開皇三年。乃卜終南豐谷之東阜。以老焉。亦其故隱之地也。詔遣左衛大將軍晉王廣。就山宣旨引見。藏固辭。上益敬慕之。乃遣內史舍人虞世基尉問。并施油香薰爐。三衣什物。仍名其寺為豐德。每歲三長之月。藏必弘智論。以闡化。武德初。制立僧官。而藏為首選。然終非世檢所樂也。

甞以興善官供頻繁。願乞食如律。晚行頭陀西郊栢林墓所。文帝出遊。過也而歎。命侍從。皆脫所服以施。得衣凡百有餘聚。藏悉以充營構。然其所御。惟納布大衣。厚重可四斤許。服之。卒六十五夏矣。曾未甞頃刻去身也。常坐一食。形相挺特。頎然八尺二分。而步履輕安。每食時。千持澡瓶。足躡木履。幽梗盤沮。自東阜四里。乘厓而至。午後復上。則亦似獲神足通者。故或圖寫其容貌。存之至今。京師慈門寺沙門小曇。為建碑于寺門之右。而潁川沙門法林為之文。

唐法素

住京師之會昌寺。本師智顗。專事福業。昔與素俱留江表。所至之地必設大會。以齋萬人。夜以告素使集事。而明起視之。無不如意。其材諝皆此類。隋季東都城守。餓莩相枕藉。素不忍見。寺有一丈金像二軀。素因冶其一。糴米作糜。以活之。頃之米盡。又欲取其一以冶。寺僧辨約諸僧。共拒弗許。素泣曰。諸大德。昔如來。以頭目髓腦。布施眾生。或作肉山。或作大魚。以濟饑餒。況此化形邪。今日之事。使素一身之價。比二像者。亦所不惜。而贏瘠如此。無足堪爾。且像以寶成。終當淪失。盍亦利益眾生。以滿如來悲願也。諸僧固弗許。後城破像亡。果如素所言云。

唐慧齡

姓蕭氏。祖即梁明帝。父仕隋為梁公。姑入隋後宮。寔嬪煬帝。今特進宋公其季父也。齡未出家時。猶獲以貴族。壻秦孝王女。然非其志也。久之秦王女殂。因薙落。學出世法。武德初。還京師。住莊嚴寺。廣聽眾部。尤於攝論致心力。且閑於篇什草隷。故京師之經題寺額。多出其手。每與兄東宮中舍鈞賦詠。名章儁句。膾炙眾口。識者歆豔焉。

又智證者宋公之兄。太府卿之子也。於齡則從弟。久同住。以道業相勉勗。襟誼灑落。朋儕稱譽之。未幾。兄鈞弟證皆棄背。而齡獨以家世。專務法華。罔敢或墜。特進甞採掇十有餘家鈔疏之菁英者。別為一集以流通。且時召京輦名僧。指摘玼類。復自敷弘。以利益群品。太府情存佛理。讀誦為先。鈔寫之多。殆將千部。雖當朝參之冗。猶命侍者。執經在前。公事微隙。便以披展。嗚呼是何其繼志述事之盛歟。則武皇之德。在天下者。尚可議耶。

唐普濟者

真觀初山居沙門也。驍悍果敢。睡蓋莫欺。節約儉退。利賊潛迹。言論所指。知足為先。所以一坐說法。施積如山。曾無顧涉。聽委監護。偏熟大品法華二經。仍隨文句解釋。音吐宏暢。達于一里。萬眾皆聞。配藉住光明寺。尋以喧擾遁逃。不知所之。

唐智滿

太原賈氏子也。七歲出家。即宗定業。弱冠登具。乃弘律乘。又聽涅槃。能通大指。住上黨石墨山。聚徒行道。隋初法運再隆。推而廣之。則滿之力為多。故禮懺以攝疎情。宴坐以陶凡累。而黑白仰為菩薩戒師。然非明證。法不輕授。未幾徙居黎城東山之流泉精舍。息心之士。從之如歸市。俄依瓚禪師於鴈門。久之徙入京。益弘靜學。隋季之亂。復偕同志五十餘人。西遁嵐州土安山。方天下擾攘。而斯地深僻。曾不覺知。抑固道力所感歟。義旗初建。高祖詔於許公宅供養。及躬往頂禮。殊覺凜然。顧謂裴寂曰。孤於禪師。毛髮驚竦何耶。寂曰。此則戒神所護而然。他日又見曰。弟子舉義師。以戟定天下。凡以濟拔眾生也。惟禪師慈悲加被。願使往來無障。武德元年。詔以許公宅。為義興寺。俾滿居之。三年詔入京。時都督弘農公劉護。以撿狁方寇邊。人情恐駭。奏疏留之不遣。

貞觀二年夏四月示有微疾。而禪坐如常日。沙門道綽問曰。萬法本空。然或以觀相入。或以機緣悟。何也。答曰。緣無所緣。相無所相。如是悟入法亦無法。乃溘然而逝。是年六月九日也。壽七十八。建塔樹碑。葬於龍山童子谷。

唐道暀

生周氏。汝南人。幼出家。志尚高潔。負笈居金陵高座寺。善阿毗曇心。凡所講記。非其好也。隋開皇十二年。因偕大將軍周羅睺。遠遊廬岳。寓止東林精舍。沙門法擁勸引之。遂棲遯。不復涉世。弘道度人。修治祠塔。未甞告倦。雖季歲寇擾。猶匡獎徒眾自若。貞觀二年九月屬疾。越旬浹。忽大星隕西閣池水中。山谷大明。如秉千炬。二十三日方午食。謂弟子曰。僧食訖未。答曰未也。曰喚上座來。遽委以後事竟卒。時諸殿閣門頓開。異香滿寺七日。春秋八十二矣。

唐僧邕

姓郭氏。太原介休人也。祖憲荊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識沈靜。幼齒上庠。年十有三。違親入道於鄴西雲門寺。依止稠公。即授禪法。纔數日。造詣殊深。稠撫之。謂諸門人曰。五停四念。盡在此子矣。俄徙居林慮山周氏廢教。遁於白鹿山中。階開皇初定門載闢。魏之信行禪師。稔聞名譽。願與流通。遣人招之下山。九年信行被詔入京。而邕偕戾止。逮信行唱滅。而邕則引眾承業。罔替軌範。貞觀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終于化度寺。春秋八十有九。上賻帛追福。以表崇敬之意。以其月二十二日。奉遺命。闍毗於終南山。弟子收舍利起塔於信行塔左。其碑則左庶子李百藥文。率吏令歐陽詢書。

唐道哲

生齊郡臨邑唐氏。初從頴川明及法師。究十地地持。又從魏郡希律師稟四分晚從河內詢禪師習定。俄以京邑靜業尤盛。杖錫造焉。既授仁覺寺沙門曇遷攝論之旨。遂辭去。隱于終南山之駱谷。粒食艱繼。授受須淨。于時有請益信士張暉下山。大雪迷道。七日方達。彈指出定。從之受食。蓋哲堅守正念。有食無法。寧死而已。

既而徙居大莊嚴寺華舘。日中分衛。謝却僧利。眾益重之。盩庢縣民。營構梵宇。致徒進業。道俗屯赴。一且告別門人。東歸莊嚴。問訊耆德。奄然而卒。貞觀九年正月也。春秋七十二。始葬于京師之西郊。久之盩厔之人發之以歸火厝。而以餘燼。起甎塔於城西龍岸鄉端正樹側。

唐善慧

姓荀氏。河內溫人。學至天文地理。無所不通。然知世相虗幼非堅久。乃薙染於徐州之彭城寺。創圓具戒。誦法華經。聽攝大乘論。時天下饑亂。慧雖凍餒。益奉法自勵。洗穢護淨。隆於常日。大業之季。負錫西上。路頻逢盜。然執持破瓶。以垢布自蔽。冬十月抵京。適值吉藏法師。方闡法華。願從稟受。眾以鄙陋拒之。慧獨掃雪藉地而坐。所得辭義。臺弗遣佚。或問之。輒舉其要。禪定寺沙門法喜引至房。恩意勤厚。慧以其智觀明達。復師事之。武德初。隨住藍田之津梁寺。多置禪坊。以招勝侶。貞觀九年正月。終於驪山之凉泉精舍。春秋四十有九。弟子奉其靈輿。合葬於太原沙門慧達之兆。達誦法華行坐不輟聲。其徧數之多。且餘五千。性尤矜恤生物。低目直視。地有蟲貌。必斂身避之。不敢跨越。有問之者。則塔曰。死內莫定。又焉知此物之不先己而成正覺耶。貞觀八年四月。趺坐而終。

唐道嶽

姓孟氏。河南洛陽人也。父暠仕隋臨淄令有治聲。隱士西門義以道自高。未甞于謁。忽求見歸美焉。暠因出紹續績等諸子。使品目之。義曰。府君六子。皆偉器也。然其三季。必非世俗所可縻縶。蓋指淨土寺曠法師。及嶽等也。

稟成論雜心於志念智通二師。復究攝論於道尼師。憚煩因入太白山。投慧安師。研精其指。後住京師明覺寺。閉門五載。無食息暇。自爾無小凝滯矣。至於外義伏文。非疏莫了。三藏所錄。並留南中。仍為賂遺啇賈。使必致之。果於廣州顯明寺得凱師筆迹。三藏口傳。俱沙論本。并十八部論記。顯明即凱師所住寺也。頓愜所懷。尋依安卒業於太白。安許之共給。綿歷歲敘。無所匱乏。時雖凶歉。德緒益進。俄謝安出山。安留之又二載。隋大業八年。召住大禪定道場眾時三百餘。皆以嶽學無師授。未宜弘闡。有同德沙門法常智首僧辨慧明等。相與引重。而請焉。乃以三藏本疏。判通俱沙。或初猶未信。及舉綱頓網。宏密叵測。而諍鋒遽息。

。武德初。臥疾藍谷感化寺巖有乳泉。嶽手承之。可得二升而絕曰。吾無以感之耳。方默念誦。輒沸觱間一日可得一升。以資飲食。疾良差。二年以三藏疏本。文句繁多。刊削成部。合二十二卷。減疏本三分之二。以便觀覽。且著十八部論疏。行世。

貞觀初西域波頗三藏至京師詔翻譯。而嶽亦有職。其間頗聞嶽善俱沙而心疑之曰。此吾西國之極則者。今言其善。謬耳。間問以大義。則嶽答如流。頗曰。智慧人智慧人。今上甞延宗法師於宮集眾。立三宗義。而嶽問以八正通局賢聖。宗無對。道士劉進喜剏開老子。嶽問。以道生一二徵據前後。道士但瞪目而已。嶽戲曰。先生高視前彥。豈謂目擊取通乎。眾大笑。

六年八月。兄曠化。悲悼不自勝。或勸之裁抑。嶽[打-丁+(改-己)]淚曰。同居火宅。共溺愛流。生死未斷。何得不悲。八年秋。皇太子集諸碩德。於弘文舘論義。嶽慷慨談吐。特拔其類。太子顧曰。此法師為誰。左庶子杜正倫曰。大總持寺道嶽法師也。總持則隋之禪定。太子曰。於寺何職。答曰。未也。太子乃曰。皇帝為寡人造寺。正將以收召名德。張大教法。而上人如此。其無職可乎。即屈知寺任允副。虗襟屢辤。不許。徙住普光寺。九年弟明略來省。固留之。略善涅槃。住東洛天宮寺。十年二月疾。太子醫饋相望。卒于所住寺。壽六十九。喪事取給太子家。令葬郊南杜城西隅。略既送葬歸。疚痛纏結。十二年卒。壽六十七。

唐玄琬

同类推荐
  • 汉书

    汉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观音义疏

    观音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济度章赦

    太上济度章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送人游南越

    送人游南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母般泥洹经

    佛母般泥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终极毁灭

    终极毁灭

    这是2500年后发生在地球上的恐怖故事。变色针索菲拉是蝎子星上的机器人。他来到小小的地球村进行捣乱,使人失踪,将人压缩,又将其克隆后投放各地,使地球人自相残杀,以达到毁灭地球的目的。
  • 截天之战

    截天之战

    太古时期,宇宙初开,先天生灵大战,胜者封仙,掌管上界;败者为魔,避退蛮荒。仙界封印蛮荒,欲斩草除根。魔族为保血脉,被迫将族人送入下界。数万年后,魔族死灰复燃,为断仙界传承,将飞升通道斩断,致使下界分崩离析。下界小子木易得绝世神通,在除魔之时解开身世之谜,并逐步揭开太古仙魔大战的一角,窥见惊天大秘!
  • 大辰时代之醉陌泪晨

    大辰时代之醉陌泪晨

    天地何用?唯有热血最强!天下英雄谁敌手?醉陌!!万里山河!她一笑,化作绕指柔!男人的梦。唯一的泪晨!风际会,战云漫天的乱世,他们前生注定的不死情缘,今此用天下人的历史去续写——
  • 火影之天道传奇

    火影之天道传奇

    在看假面骑士甲斗的他,偶遇神仙送他去了火影世界,他将带着异能(不知道的去看终极一家)在火影世界有何发展呢?
  • 那年我失去的女孩

    那年我失去的女孩

    这是一个属于我的回忆,一个让我难忘的回忆!刻骨铭心!
  • 跑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得回来

    跑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得回来

    “湘湘,丝婷,我们,好像穿越了。”“不,不会吧?”“靠,真的!”、“王爷,王妃跑了。”{薄野冥战、薄野冥轩、薄野冥氼}“什么!”“回家!”【齐】"呜呜,丝婷,湘湘,下次见了!“大家放心,无虐文,请大家多多支持!!
  • 修罗王生

    修罗王生

    不知倒了什么霉才让她出门打个酱油都能被车撞死,投胎之际又有人要把她打得魂飞魄散不让她进入轮回,理由就是扯淡的说预言她将会是转世修罗王,不能让她成为祸害。怎知情急之中误打误撞,生性善良本该入人道轮回的她却误入修罗道,以修罗身重生。修罗道,轮回六道之一,生性好战之人得入此道。修罗,远古诸神之一,因其冷酷嗜杀,被称凶神。愿得温暖却活于冰冷,为爱痴迷却终生活在孤独之中。朋友离我,因我是修罗;爱人弃我,因我是修罗;世人憎我,因我是修罗……我从不曾伤谁一分但是所有人都希望我伤我死,仅因我是邪。既然如此,那么我便要与你们所谓的正道对抗,与所有人对抗,与天对抗!自竖旗帜,立号诛天!
  • 百年剑桥讲授的人生哲理

    百年剑桥讲授的人生哲理

    本书稿是在深入研究百年剑桥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精心选取剑桥百年积淀、代代相传、引以为豪的最核心教程——剑桥人生哲学,并将之与精彩的人生故事进行有机的结合,叙述生动活泼,剖析鞭辟入里,不但可以轻松舒适地阅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激发孩子对成功的渴望、提升年轻人立足社会的能力。它既是父母的教子真经,又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更是年轻人立足社会的人生向导。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湿地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湿地

    本书从湿地基本含义、湿地分类、湿地生物、湿地功能等几大方面详细介绍了湿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湿地的现存状况。书中还对国际湿地科学、湿地公约等知识也做了大篇幅地解读。
  • 走进回族

    走进回族

    本书讲述中国回族的起源、现状、文化、民族特征,介绍中华回乡——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的历史贡献以及回族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