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4300000024

第24章 清代成都公共设施的重建(2)

(一)清朝前期康熙至乾隆时间创建的书院

康熙时期新建的锦江书院、乾隆时期重建的明代潜溪书院都是由官府倡建,名儒主办,其发展也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锦江书院是清代成都享有盛名的书院,在成都诸书院、学校中影响最大,历时最久,院址也几无变化,一直位于文庙附近,长期以来作为四川地区最高学府,"为通省作育人材之所"。其师资和毕业生质量较高,"为全川书院之首,规制崇宏,它无与比,名师较多,人才辈出"。学生来源,出于全省内挑选的秀才以上的生员,而无秀才、举人以上资格者,都不得入学。

锦江书院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四川按察使刘德芳,为振兴蜀学,培植人才,在文翁石室遗址上、成都府学之旁,重建讲堂斋舍,取名锦江书院。时"巡抚都御史贝公莅蜀三载,镇蛮既平,公亟欲兴文教以植人材"。除按察使刘德芳捐俸金外,成都县令田轩来,温江县令邱君璋董其役。锦江书院的学生名额,初时,正课五十人,附课五十人,外课视成绩和正、附课人员名额盈缺而定,约二十人,是候补性质。正课月给米一斗五升,银一两五钱;附课生减半;外课生没有津贴和照顾。

康熙六十年(1721),锦江书院的规模有所扩大。四川提学使方觐,又增修了讲堂学舍,招生名额也有所增加和扩大。雍正十一年(1733),清政府下令京师设金台书院,各省省城设立书院一至二所。包括四川锦江书院在内,全国共设立书院廿二所,确定了这些书院是省立的地位,学生生活费,一律由清政府拔给学田供给。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川总督文绶,布政使钱鋆等,又扩大增修书院讲堂,并增置学田地产,作为学生的学习津贴之用。因此,锦江书院的办学经费是比较充裕的。嘉庆二十四年(1819)川督蒋攸铦整顿书院,制订《锦江书院条规十条》,加强书院管理和诸生考核。道光二十八年(1848)学生达到150人。咸丰七年(1857)正附课学生达148人,加上外课学生总数在200人左右。

锦江书院在文翁石室旧址,成都府学侧的建立,使清代成都的文庙地带进一步成为文教区。从嘉庆《华阳县志》所载的"锦江书院图"来看:书院门外庄肃,有照壁,门亦为八字门。书院内部布局极为规整,整体上分为前后四个院落,功能上亦有所区分,内部建筑物更为多样化,既讲究中轴线对称,又通过偏院和奎星阁、后园使得内部环境显得错落有致。前三个院落为学子问学修习之地及教习寓所,在中轴线上设门厅、大堂、牌坊、三公堂、讲堂、还有东廨、西圃;后园为秀丽的奎星阁及后花园,学子斋舍在中轴线两侧的偏院中,三公堂为后院之中心建筑,其内正中设道统神主,两侧为正学、理学名臣神主。讲堂两侧为掌学斋舍,以封建尊卑观念而言,"讲学名公"位尊,居于中间,学子位卑,居于甬道两侧偏院。

锦江书院内环境优美,就环境建设而言,书院内有假山、树木、亭、桥、井等,构织了一幅小桥流水的美妙画卷。书院不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而且能吸引延聘到当时的名士前往讲学,学者彭端淑、高白云、姜尔常、敬华南、易简、杨锡麟、李惺、顾汝修等均先后掌院执教讲席。光绪二十七年(1902),在全国废书院、兴学堂的背景下,四川总督岑春煊宣布结束锦江书院,财产归高等学堂,院址校舍并入成都府中学堂,即石室中学。

潜溪书院,创设于乾隆十二年(1747),院址在成都外东五养乡,外东净居寺,书院后有明初文学家宋濂之墓,侧立二贤祠,祀宋儒赵抃、明儒方孝儒。为纪念宋濂,书院定名潜溪。明代潜溪书院有祀田八百亩,乱后无主,为净居寺寺僧侵占者百有余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华阳县令安洪德,作育人才,鉴于虽有锦江书院创立于前,而士子求学者甚众,于是查核档案册籍、清理静居寺僧侵占祠舍、田产,促其归还,请予政府立案,设潜溪书院于此。"延名师,设讲席,集生徒,朝夕肆业于其中","一时负笈者户外之履满焉"。

从嘉庆《华阳县志》所载书院图上来看:潜溪书院与净居寺比邻而居,中有二贤祠相隔,书院小巧精致,院门前有虹桥跨溪而过,门旁设有二华表,整个书院有三重院落,第一进门厅设有清风亭,第二进中堂为讲堂,第三进为讲师习所,二三进院落两侧厢房为学舍,后园有宋濂之墓。道光十三年(1874),华阳知县高学濂,以潜溪书院距城五里,每值阴雨道路泥泞,官府主徒行住不便,募资购梨花街屋宇,改建讲堂,把师生迁入新址读书。

(二)嘉庆后成都书院建设

嘉庆道光年间之后,成都创建了许多书院,此时科举为进身之阶,日益受到恢复后的地方社会的关注,成都书院也相应增多了。除地方官吏外,一些士绅加入到书院建设之中,显示了地方社会对国家教化象征的认同和趋附。

芙蓉书院,创建于嘉庆六年(1801),清成都知县张人龙比较重视教育,认为"化民须先隆学校,教士应首重师儒",自捐银二百两,集绅耆募资七千余金,与县儒学教谕王子诏一起筹办,在成都北署袜街拐枣树购民房一所,今帘官公所街省建一公司。扩而新之,建立了成都芙蓉书院。

书院颇具规模,"自门而庭,而讲堂,而山长书斋,诸生书院,共卅余间"。并置买水田二百余亩,"为修脯膏火之资"。芙蓉书院办学有条理,其课程设置也是课经史时艺,但要求严格,"与锦江潜溪遥相辉映"。咸丰三年(1853),经过一些周折,改迁于青龙街墨池书院间壁,有大门、二门、讲堂五间、过厅五间、诸生书舍三十四室、山长寝室五间。拐枣树原芙蓉书院改为帘官公所。

墨池书院,道光元年(1821)创建于汉代扬雄故里,学政聂铣敏游览"子云洗墨池",怀念故人,"遂生办学之念",除自己捐俸,并集资购买前剑南道郑氏私宅,"绵亘三院,内屋二百余间,外空地四亩,后为洗墨池"。把中院作为墨池书院,左为东园,右为廉泉精舍。经过增修补葺,房舍作为讲堂、学舍,其余亭榭作为游览之所,园圃有蔬菜之利,"较之锦江(书院)规模又有别焉"。建立墨池书院是"以补锦江书院之不足","继文翁之兴学,复子云之遗迹"。墨池书院的环境比较幽静,空地较多,花木繁茂,"墨池者既有键户下惟之地,又有赏玩之趣,学者藏修息游地,以共讲所闻,则墨池为最也"。这是一个优美的读书地方。

墨池书院在温江白家碾购有学田七十余亩,房屋较多,前后园租、铺税亦丰,供修脯膏火颇足。道光元年以后,学生参加两科考试,多人中试,办学效果比较显著。大约在聂铣敏离任后的一段时间,墨池书院曾一度衰落,"奈事无专主,不肖之辈人破坏之,各种什物、图书,大量失散,房舍、亭榭日益剥落倒塌"。道光十三年(1833),聂铣敏之子聂有湖、聂有翰派人来川,将房契交县,作为公所,什物、舍宇值万金,以后书院经费日绌,"书院日益衰落,向之月榭风亭渐煤盿荒烟蔓草,向之净几明窗,今且破瓦颓怀矣"。

咸丰二年(1852),地方官准备把帘官公所迁到墨池书院,地方人士反复要求,愿意将原芙蓉书院地址作公所,墨池多余之地为芙蓉书院。经批准,芙蓉书院从拐枣树迁入墨池书院,中间划墙,右为芙蓉书院,左为墨池书院,外仍悬墨池书院匾额,中留一堂为聂公祠(聂铣敏祀祠)。学使何绍基将公所迁往拐枣树芙蓉书院原址,为帘官公所。"墨池书院之名不废,芙蓉书院在于其右"。

元音书院创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在华阳县治东三十里,旧慈音寺,寺僧不肖,成都知府张敏树把寺僧驱遂,改为书院,有田二十余亩,岁入租以为膏火学习津贴。

尊经书院由士绅创办,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洋务派官僚、工部侍郎、丁忧在籍的本省兴文人薛焕,联络官绅十五人,上书四川总督吴棠和四川提督学政张之洞,提出当时的省城锦江书院,主要以学习制艺八股文为目标,不符合时代要求,请求再创办一所书院,以便继承文翁之教,培养人才,以"通经学古课蜀士",定名为尊经书院。薛焕等人的请求,得到清廷批准后,筹款购地,在省城南门石犀寺附近,即南较场,修建尊经书院。学生来源是由省内各府按比例在秀才、贡生等资格的人员中选送。由于经费来源流裕,除了拔盐税公款的盈余外,还有数百亩学田,学生不交学费,还规定每个生员领"膏火"银子四两。

同类推荐
  •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读人与读史:中国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

    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遨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离了时代的名人标本。将一个人物放回他所在的历史生态之中,就会看到以往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内容:忠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谋求个人的发展?义正严辞的反对派,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他所认为的真理献身?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真的适合在政坛中生存吗?
  • 北宋大玩家

    北宋大玩家

    穿越北宋,意外多了个如花似玉的娇妻。可惜情敌太多,威胁太大,成了婚心里都不踏实。有个万人之上,有个浪荡江湖,偏偏娇妻还是个LES,好生凄苦。与情敌斗,其乐无穷,与娇妻斗?娘子饶命!
  • 弑神将军

    弑神将军

    我叫沈世涛,生在兵荒马乱之年。我十二岁就被逼走向了从军的道路。从军打仗数十载,我从一个普通大头兵逐步变成东陵的弑神将军。被逼参军、被逼杀人……最后被逼上了王位。
  • 上古大酋长

    上古大酋长

    驴友龙飞暑假跟团去泰山及附近的大汶口石器文化遗址游玩,遭遇雷暴雨,站在山顶的龙飞不幸被神雷劈中……醒来后的龙飞崩溃地发现,自己变成了近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一个叫有龙氏的部族的族长的儿子,光荣滴成为了一名末代原始人(炎黄二帝尚未出现,华夏文明尚未开始)……接受现实的龙飞发奋图强,他“发明”了简体汉字、弓箭、车、船……并推广使用青铜器;教刀耕火种的原始人精耕细作,用牛拉青铜犁耕地;他还史上第一次驯服马匹,并创建了使用青铜兵器的骑兵——当然,马鞍、马镫、青铜马掌什么的少不了……之后呢,当然是率领骑兵统一华夏……再然后,远征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龙飞:世界上只有一种文明,那就是华夏文明!而我,则是华夏帝国第一任大酋长……啊呸,是皇帝!以后你们得称呼我为皇帝陛下!众首领:遵命!大酋长!龙飞:……
  • 三国之帝王路

    三国之帝王路

    那一年,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我麾下十万将士埋骨江山,而美人寂寞深锁东宫。那一日,血战沙场,阴云密布,我青丝三千尽染红,而铜爵马依旧昂首向前。那一夜,朔风如刀,大雪纷飞,我脚下百万雄兵山呼万岁,而军师为我皇袍加身。而我一梦醒来,依旧衣单被薄、床冷屋寒,我、只是个黔首,贫穷而位卑的黔首……可我,不甘心!我一生戎马,要为帝王杀!我是刘裕,这是我的三国,我为自己代言。
热门推荐
  • 十荒武神

    十荒武神

    一个叫做方炎的少年。一本叫做仙抄的神秘功法。以及一正一邪两位神秘的老者。这是一个少年遭遇挫折,百折不挠,奋起反击,傲视大陆的励志故事。
  • 九龙封神记

    九龙封神记

    风流潇洒的慕容俊,身怀多种异宝,穿越到了未知的大陆。。。居然附体到了恶名昭彰的‘九龙门’一个小捕快的身上。纳尼?这就是传说中的‘正义使者’吗?美女!权利!我来了!拳打高富帅。。。脚踢白富美。。。我的地盘听我的!还有那传说中的终极任务,寻找遗失在九州大陆的九颗龙珠。。。据说集齐九颗龙珠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穿越,悬疑,搞笑,言情,玄幻,官斗,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 命运在天空

    命运在天空

    夜如墨,风似玄!这是有关于四个人的故事!
  • 界灭奇散

    界灭奇散

    入红尘,身不由己。破轮回,哪能百般如愿。孤村客,红尘炼心。万尊人,恰如王者归来。华实者,轮回侍王。魔界主,弃去沌胎化凡。魔界消逝又重生,无极万灭又万历。奇者自奇,何须笔谈。散聚,聚散。
  • 客尘道

    客尘道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纵使英雄豪杰,佳人如玉终归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事尘埃,犹如昨夜梦华,万劫不复,留世间多少爱···迎浮沉千重变…因缘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红尘本是客缘何无常心……
  • 京城四小

    京城四小

    他嗜酒如命,他是开封府大侠方正心的独子,也是白莲教地煞堂主,一心想成为一代大侠的他,却被迫做了一位冷血的杀手。他流连烟花柳巷、青楼等风尘之地,他地位尊贵世袭王位,是当今圣上的堂兄,但他却甘愿做一个平凡人。他富可敌国,是大宋朝第一商贾,文才武功屈指一数,本可以高榜题名的他,却做了最下等的商人。他是开封府第一金牌捕快,当今皇帝亲赐给他天下第一捕快的金牌,他不但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本隶属开封府衙的他,甚至可以不听从府尹的命令自行作主。他们分别是小少侠方旭、小王爷赵瑞、小铜人柳承志和小金捕霍云。有着各自命运的他们却同时爱上一个女子,她姓方也姓慕云,她原是前白莲教地煞堂主慕云冲和白莲圣女的独女。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悦读MOOK(第二十卷)

    悦读MOOK(第二十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 爱

    这个年轻人叫艾山,当他第一天来到牧区诊所时,他发现诊所和兽医院竟然是在同一个院子里。诊所也就是刷了白墙的两间平房,一间是药房,一间里面放着两张床和四个陈旧得快要涣散的输液架子。在院子的一角,一间孤零零的小房就是他住的地方。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