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3500000025

第25章

热论

仲景作伤寒论,为万世汤液之祖,而其源实本于此篇。此篇本论伤寒,而以热论名篇者,寒言其因,热言其成也。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寒者,冬气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最。乘杀厉之气,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夏至前变为温病,夏至后变为热病。然其发起皆为伤寒致之,故曰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巨,大也。太阳之气,经络血气,荣卫于身,故诸阳气皆所宗属。)其脉达于风府,(风府,穴名,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宛宛中是。)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寒毒薄于皮肤,阳气不得发散而内怫结,故伤寒者反为病热。)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脏腑相应而俱受寒,谓之两感。按∶伤寒之为病也,感之平日,发于一时,传变不常,真假难辨,为诸病之最,为证治之纲,医家所当精思而熟计者。以故轩岐特为之立论,仲景更为之阐扬。然其义旨精深,虽以王氏之解,颇称明确,惜尚有未详尽处。兹特更采闵氏之意而分注之,庶几字句精核,条贯分明,今而后可以读热论,并可读伤寒论矣。闵氏名芝庆,西吴人也,著作甚富,余恨不尽见,此特其一斑尔。闵氏曰∶“此承帝问而先举其大略以对也。帝言病热由于伤寒,则凡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然其愈其死必有其期者何故?伯言足太阳经,称为巨阳,其脉自睛明而始,上连于督脉之风府穴,由头项至背至足,凡一身手足阳经,皆属于此,故穴有一百二十六,真为诸阳主气也。人伤于寒,始自巨阳之气,不得伸越于表,郁而成热,由此渐传入里,皆为热病。热虽甚不死,有大邪衰而自愈者,有可汗可泄者也。唯两感于寒而一日二经病者,必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按∶此详论伤寒传经非两感者,其死其愈之故也。人之一身,三阳为表,三阴为里。其巨阳为三阳,最在外;阳明为二阳,在太阳之内;少阳为一阳,在阳明之内,此三阳者为表也。其太阴为三阴,在少阳之内;少阴为二阴,在太阴之内;厥阴为一阴,在少阴之内,此三阴者为里也。皆由内数至外,故一二三纪其次第如此。伤寒自表入里,以六经言,则始太阳,终厥阴;以一身言,则先入皮肤,次入肌肉,次入半表半里,次入脏腑,随经之传而日深者也。经之最在外者先受病,故一日巨阳受之,即太阳膀胱经也。启玄曰∶“太阳脉浮。”伤寒论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仲景意谓不可拘夫一日也,故其六经皆兼两日而言。太阳之脉,从巅下项,挟脊抵腰,经为邪壅而不利,故痛且强也。表邪不解,日渐深入,故二日足阳明受之。三日足少阳受之,故曰主胆。自太阳以至阳明、少阳,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腑者,可汗之而已。如可汗不汗,病不得已,及至四日,足太阴脾经受之。又至五日,足少阴肾经受之。又至六日,足厥阴肝经受之。其病之所苦者,一如其脉络之所到。三阴继三阳而受病,五脏六腑皆同三阴而受病。如可泄不泄,病亦不已,则终于营卫不行,脏腑不通死矣,所谓死皆以六七日之间者如此。然日传一经之证,非若两感于寒,必不免于死也。其不两感于寒,亦有自愈焉者,一日巨阳受之,若病不传别经,不加异气而变为他证,则自一日至七日,当自愈也。伤寒论曰∶“发于阳者七日愈,以阳数七故也。又自二日至八日,亦是七日而当愈,余经皆以是数计之。如少阴病不传不变而至十一日衰,渴止、舌干已而发为嚏。原病式曰∶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伤寒衰而成嚏者,由火热已退,虚热为痒,痒发则嚏也。”又曰∶“微热则痒。”由太阳以至厥阴,自一日以至十二日,不传变而病衰者,大邪之气皆去,病日已矣。所谓愈皆在十日以上者如此,所谓热虽甚不死者如此。奈何后世有再传之说也。考之内经本篇与仲景伤寒论并无此义,乃成氏注释之误耳。夫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自太阳以至厥阴,犹人入户升堂以入于室耳。既至厥阴,乃复出而传之太阳,奈有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以隔之,岂有遽出而传之太阳之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按∶此因上文有死于失治者,而言治之大体也。未满三日之前,见三阳病形,如头痛、身热、耳聋之类,可汗而已其表病。已满三日之后,见三阴病形,如腹满、燥渴、囊缩之类,可泄而已其里病。各能通其脏腑之脉,病日衰矣。所谓热虽甚不死者又如此。按正理伤寒论曰∶脉大浮数,病为在表,可发其汗。脉细沉数,病为在里,可下之。)如或日数过多,尚有表证而脉大浮数,犹宜发汗。日数虽少,已见里证而脉沉细数者,便可下之。汗下之法,须审脉辨证,不可拘夫日数也。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搏,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按∶此言病遗治法,而禁强食也。热甚之后而强食之,则余邪与谷气相蒸,两热相合,故病有所遗也。视其虚实而补泻之法合其宜,调其逆从而反正之治得其道,病必已矣。然与其既遗而治之,孰若思患而禁之。病热少愈,胃气尚虚,食肉难化,郁而助热,热病当复发如故矣。肉固不可多食,凡不可多食者而多食之,则病热有所遗焉,当禁者也。)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按∶此言两感于寒者,必不免于六日死也。以经脉之应与病形言之,日传两经,表里之证并见,至三日则六经传尽,水浆不入口,不知人,延至六日必死矣。当不知人之时,五脏六腑已伤而不通,营卫已不行,宜即死矣,必又三日乃死何也?盖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其气血俱盛,诸经受气于阳明,其气散入诸经,各随其经而尽,故死必于六日。当三日之时,虽剧不死者,正以气血未尽故也,所谓两感于寒,必不免于死者如此。)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按∶此结伤寒有不即病,而过时成温暑者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先夏至发者为病温,后夏至发者为病暑,病则热极重于温耳,此以天时病形而为名者也。暑病热邪,自内达表,亦有表证须解,当令其邪与汗皆出,勿反止之。温病当汗,在不言中矣。)

评热病论

篇中凡四段∶一论阴阳交,二论风厥,三论劳风,四论肾风。评热者,谓四者之病皆本于热,而评论之也。

每段各有精义,宜熟思之。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交谓交合,阴阳之气不分别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言谷气化为精,精气胜乃为汗。)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无俾,言无可使为汗也。谷不化则精不生,精不化流,故无可使。按∶甲乙经作热留,亦通。盖邪之为热,得汗则解。今汗后复热,是精气内竭,不能托邪出外,故热留着而不去,发之不可,补之无及,未有不死者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热论,上古热论也。)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按∶此又引古论,而反复详言汗后复热之为必死也。)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按∶汗出,汗自出也。太阳为表,少阴为里,表虚而风入之,故自汗而身热。风化为热,热盛则水往济之,少阴者肾水也,水不胜火,故烦满而厥,自下逆上故也。帝问治之之法,伯虽不言其所以,而所以治之之法,已居可知。然则治之维何?曰∶凉解之中,兼滋其阴,是矣。)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从劳风生,故曰劳风。按∶肺下,盖言病自肺下而上也。)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按∶病既在肺,气必喘促。强上者,勉强仰首,俯则喘促故也。冥视者,气内奔迸,视物不明也。强,上声。)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

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按∶岐伯所对,自以救起至七日,凡二十一字,殊无意义,此中必有错误,阙疑可也。谨按劳风一条,本云法在肺下,又云唾出若涕,恶风振寒,及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末云伤肺则死等语,详求其义,始终则是肺病。盖肺合皮毛,人劳则毛窍开豁,风邪入而伏于肺,结为秽液,如涕如脓,所以得出则生,不出则伤肺而死。王注谓是肾劳,且将俯仰引精等语,强为之解,甚属支离。即甲乙、千金所解,亦欠明确。)帝曰∶有病肾风者,面 然壅,害于言,可刺否?( 然,肿起貌。壅,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肾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妨于言语。)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至谓病气来至也。)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按∶气盛则足以卫外,邪无自而入。故唯气虚,然后邪乃得而凑之也。气虚者阳虚也,阳虚固足以致邪。若夫阴虚则更有说矣,阴者水也,阳者火也,水盛则足以制火而阴阳得其平,水涸则火偏胜,阴愈虚则阳愈盛,烈焰炽张,一身尽火,岂知止是阴虚之所致,则苦寒之不可以妄投也。凑,谓众火辏集也。不能正偃者,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胃既不和,则不能养肺而且冲肺矣。)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按∶伯所对,前后颇不合,注谓应古脱简,良是。

抑或者因帝问而更推展其义,前略后详,故参差言之,亦未可知也。真气当作火气解,方与口苦舌干意合。诸水病不得卧,卧则惊者,水性下行,卧则逆而不能安也。心气不得下通,则月事不来,心主血故也。)帝曰∶善!

太阴阳明论

太阴阳明者,脾与胃也。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性命托之以为基,脏腑资之以为养,所系至重,非他脏腑之可比,故特为之合论焉。

同类推荐
  • Studies of Lowell

    Studies of Lowe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善

    原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ousin Betty

    Cousin Bet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厄学

    解厄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徇仙传

    徇仙传

    只是一不小心,心就在那抹身影中沦陷。那身影的主人是仙,莫依便下定决心要成仙,寻找那身金缕衣。但莫依是妖,神仙最忌讳的便是妖,又怎会让莫依成仙。即便她伤痕累累,也踏不上天庭半步。那身金缕衣,她怕是再也无法遇见。她寻了那孟婆,求来一碗汤,从此,那个想要成仙的傻妖精不复存在。可未曾想过,造化弄人。她本已忘却,却在再次相遇中沉沦。那抹金缕衣怕是不能再忘却。一次天劫,他坠入凡间。她上前,小心呵护,唯恐惊扰了他。为了护他,她甘愿成魔。为了伴她,他堕落成妖。在轮回之中,奏响一曲哀乐。
  • 星海战魂

    星海战魂

    我们的每一丝灵魂都因战斗而沸腾,我们的每一滴热血都抛洒着一段传奇。我们是宇宙中的战士,为战而生,即使是死也要战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是沉睡于星海中的战魂,都等待着那一天——吾主的归来!
  • 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真经

    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尊天下

    武尊天下

    人界,通天地之能,夺无上造化!神界,凌驾万物之上,传说当中的存在!妖界,黑暗的存在,最被屠杀的族类。拥有半妖之体的少年,神奇的修炼,盖世的威慑,称霸三界!
  • 凤舞君临

    凤舞君临

    神选者,是幸运亦或是不幸?君临之路,是一将功成亦或是马革裹尸?命运的之轮是否会因为自己而改变,是天命难为亦或是人定胜天?这里没有天才只有修身,这里没有穿越只有冒险,这里没有11只有军争,这里有一个凡人的成长史,这里有一代英雄的咏颂诗。
  • 烈火刀刃

    烈火刀刃

    《烈火刀刃》讲述的是军队中的成长历史,一群叛逆的青年经过磨练成熟的情感故事!书写忠于祖国忠于信念的军队旅程,从一个孬兵成长为兵王!
  • 魔妃倾城:覆天下

    魔妃倾城:覆天下

    穿越归来,她会拼尽一切力量,守护她的挚爱!站在最高巅峰,睥睨天下!涅槃重生!——无论你在何处,我都会拼劲一切守护,誓死娇宠!
  • 慈禧大传

    慈禧大传

    作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统治制度中最后一个手握皇权的女人,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高踞于皇帝之上,独揽朝纲长达48年之久。可以说,她所遭遇的是中国几千年不遇的大变局。其传奇一生,就是大清帝国、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淘古惊魂

    淘古惊魂

    人类从未停止追寻探索那些不可思议,恒古千年的神秘事件。为了揭开爷爷谎言的真面目,子孙穷极一生,为的是换来心灵的安定。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你是否会感到恐惧,和仿徨不安;如果真实发生的事,全部都是一场幻影;金缕玉衣,血尸,青铜门内的秘密。。。。跪问远古,那些诡异神秘的传说是否是真的?他们为什么存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以爷爷善意的谎言为起点,又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真的会全身而退吗?还是身体活着,心灵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