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83700000108

第108章 外集(42)

内伤薄厥痰火挟;内因喜怒伤气伤志,气逆而不下行,则血积于心胸,《内经》谓之薄厥,言阴阳相搏,气血奔并而成。古法暴厥气逆身冷者,苏合香丸、八味顺气散。怒气逆甚,呕血鼽衄发厥者,四物汤去地黄,加赤茯苓、人参、桔梗、陈皮、麦门冬、槟榔,姜煎服,或六郁汤。气实多怒,忽大叫发厥者,乃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上冲,用香附五钱,川芎七钱,生甘草三钱,童便、姜汁煎服,又青黛、人中白、香附为丸服。稍愈,用导痰汤加黄连、香附、煎吞当归龙荟丸。因劳役饮水,被惊发厥者,六君子汤加芩、连、竹沥、姜汁。内伤痰火发厥,脉弦滑者,二陈汤加竹沥;挟寒,加生附子;挟火,加芩、连、山栀、竹沥;肥人,加人参、姜汁。凡厥症为癫、为仆、为妄见,或腹胀、二便不利,或呕,或心痛,皆痰火、郁气病也。

总因酒色阴阳衰,热厥因醉饱入房,湿热郁于脾土,不能渗荣四肢,阳气独盛,故手足心热,宜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火郁汤。寒厥因多欲夺精,元阳大有所损,不能渗营经络,阴气独在,故手足皆寒,宜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或当归四逆汤。寻常气虚发厥者,四君子汤。血虚发厥者,四物汤。有火,加知母、黄柏;虚寒,加附子。但厥冷多以不胜乘其所胜,如肾移寒于脾,则为寒厥;心移热于肾,则为热厥,六经皆然。抑论阳症烦渴、谵语、身热;阴症不渴、静倦、身凉,与伤寒阳厥、阴厥大同。但杂病多因酒色、七情、痰火所致,者少。故经曰:阳衰于上则为寒厥;阴衰于下则为热厥。阳极似阴,阴极似阳,与伤寒因虽不同,而病状变化亦相似也。

尸厥亦是下虚;凡有吊死问疾,或入庙登冢,卒中外邪,与脏气相忤,气遏不行,经络脉伏,昏不知人,忽手足逆冷,头面青黑,牙关紧急,昏晕卒倒,或错言妄语,决不可作风治,先宜苏合香丸灌之,候醒,以木香匀气散,合平胃散调之。素虚者,用焰硝五钱,硫黄二钱末,作三服,用陈酒一盏,煎觉焰硝起,倾于盏内盖着,温服;如人行五里,又进一服。如无前药,用古参附汤,入姜汁,酒煎服;外灸百会穴,如绿豆大艾九壮,气海百壮,身温者生。暴死者,追魂汤灌之。蛔厥见伤寒,血厥见产后。

接补阴阳本《内经》,阴阳气不相接则厥。热厥补阴,寒厥补阳。正经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

吐下还为实者设。

凡卒厥未辩,先以苏合香丸灌醒,痰壅口噤者,瓜蒂散吐之,或搐鼻亦可;热甚者,大承气汤、双解散下之。

痨瘵痨瘵(痨极曰瘵)先须辨阴阳,热痨阳病,口干,舌疮,咽痛,涕唾稠粘,手足心烦疼,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虚痨阴病,唾痰白色,胃逆口恶,饮食难化,小便多,遗精白浊,大便溏泄。又有嗽痰,仰卧不得者,必阴阳兼病也。多因十五六岁,或二十前后,血气未定之时,酒色亏损精血而成,全属阴虚。间有因、外疟:久嗽而成者,多属阳虚。热痨咽疮、失音者死;虚痨泄不止者死。

阴阳传变最无常。

不问阴病阳病,日久皆能传变,男子自肾传心肺肝脾,女子自心传肺肝脾肾,五脏复传六腑而死,亦有始终只传一经者,有专着心肾而不传者,大要以脉为证验。

潮汗咳(或见血,或遗精)泄分轻重,轻者,六证间作;重者,六证兼作。盖火蒸于上,则为咳血,为潮热;火动于下,则为精浊,为泄泻。若先见血,上血为先,其余流传变证虽多,亦必归重于一经。假如现有精浊,又加之胫酸、腰背拘急,知其邪在肾也;现有咯血多汗,加之惊惕、口舌生疮,知其邪在心也;现有喘咳嗽血,加之皮枯、鼻塞、声沉,知其邪在肺也;现有梦遗,加之胁痛、多怒、颈核、知其邪在肝也;现有泄泻,加之腹痛痞块、饮食无味、四肢倦怠,知其邪在脾也。当随其邪之所在调之。劳热,清骨散;内热,保真汤;晡热,黄鳖甲汤。劳血、咯血太平丸;嗽吐咳咯,保和汤。血去多,三黄补血汤;血不止,十灰散、单花蕊石散,劳嗽干咳,人参润肺丸、保和汤、太平丸、宁肺汤。肺痿,知母茯苓汤;肺痈,桔梗汤、单白芨散。劳泄,白术膏、八珍汤、肾气丸。劳汗,黄散。更当于各病本条参究。

初于开关起胃房。

劳者,倦也。气血劳倦不运,则凝滞疏漏,邪气得以相乘;又饮食劳倦所伤,则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热熏胸中而生内热。凡颈上有核,腹中有块,或当脐冰冷,或无力言动,皆痰涎结聚,气血凝滞之所致也。故以开关起胃为先,盖关脉闭则气血干枯,胃气弱则药无由行。

但阳虚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类;阴虚不可偏用苦寒知、柏之类。古方有开关散、定胃散,今亦难用,窃其意推之。阳病开关,清热利便,宜泻白散,加银柴胡、秦艽、桔梗、木通、泽泻、当归、芍药、木香,以小便多为病去。阴病开关,行痰利气,宜二陈汤,加便制香附、贝母、牡丹皮、当归、山楂、苏梗及生地、木香少许,以气清痰少为病减。阴阳俱用参苓白术散、三白汤、或二陈汤加白术、神曲、麦芽以起脾胃。如有泄者,尤宜多服、久服,俟胃气转,然后根据证用药。古方以生犀散、防风当归饮,或三补丸、单黄连丸,治热痨证,然必初起体实,而后敢用之也。

久则平补火处熄,久虚积损成痨。阳虚,劫劳散、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单人参汤。阴虚,加味逍遥散、滋阴降火汤、节斋四物汤、补阴丸、大造丸、补天丸。虚甚者,琼玉膏、白凤膏。古云:服凉药,百无一生;饮溲溺,万无一死。惟脾胃虚及气血弱者,必以滋补药中,量入童便,以代降火之药。今俗非偏用知、柏、生地滞脾,则又偏用人参、桂、附助火;治咳辄用兜铃,紫菀、款冬、青黛,牡蛎收涩肝经。治血辄用京墨、金石,寒凉伤其气血;退潮辄用银柴胡、胡黄连消其肌肉;遗精辄用龙骨、石脂涩燥其精,皆不治其本耳。

扶正祛邪虫亦亡。

虫亦气血凝滞,痰与瘀血化成。但平补气血为主,加以乌梅、青蒿、朱砂之类,而虫自亡矣。紫河车丹、紫河车丸、青蒿膏、蛤蚧散、天灵盖散,选用。传尸之说,不必深泥。历观痨瘵,皆因酒色财气损伤心血,以致虚火妄动,医者不分阴阳用药,病家不思疾由自取,往往归咎前人积恶,甚则疑及房屋器皿、坟墓,且冤业飞尸递相传疰,古人亦云:痨瘵三十六种,惟阴德可以断之,不幸患此疾者,或入山林。或居静室,清心静坐,常梦香叩齿,专意保养,节食戒欲,庶乎病可断根。若不遵此禁忌,服药不效。

我有一言真药石,改(酒色财气)过迁善(笃信天理)回穹苍。

诸虫九虫皆因脏气弱,湿热熏蒸痰瘀成;诸虫皆因饮食不节,或饥饱失宜,或过飧腥炙爆,或鳖、苋同食,以致中脘气虚不运而成积,积久成热,湿热熏蒸,痰与瘀血凝结,随五行之气变化,而为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为萤是也。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寸许,为诸虫为长;二曰蛔虫,长尺许,贯心即杀人;三曰白虫,长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转大而长,亦能杀人;四、肉虫,状如烂杏;五、肺虫,其状如蚕;六、虫,状如蛤蟆;七、弱虫,又名膈虫,状如瓜瓣;八、赤虫,状如生肉;九、蛲虫,状如菜虫,形至细微。

心烦咳嗽多呕唾,肉虫令人心烦满闷;肺虫令人咳嗽;虫令人呕吐、呃逆、喜哕,嘈杂,受吃泥炭、生米、茶、盐、姜、椒等物;弱虫令人多唾。

疮痈痔漏与肠鸣。

蛲虫居广肠,多则为痔,居则为癞。痈疽,疥,癣多虫之为害。赤虫令人肠鸣。

又有感触蠢动物,心腹刺痛药不灵。

或山润蛇虺、水蛭遗精,误饮其水,或草木果品,虫聚其毒,误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胁,时作时至,诸药不效,乃虫证也,雄砂丸止之。

妇人鬼胎儿血鳖,妇人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有腹痛,此必虫证,雄砂丸,或万应丸主之。血鳖小儿最多,大人间有,盖鳖因积瘀而成故也,追虫打鳖丸;不敢下者,钓虫黑白丸亦好。但钓后,须服调脾和胃药。

眼鼻下黑蟹爪明。

凡虫证,眼眶、鼻下青黑,面色痿黄,脸上有几条血丝,如蟹爪分明,饮食不进,肌肉不生,沉重寒热,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贯心杀人。

传尸痨虫十八种,传尸自上注下,病与前人相似,故又曰疰。化精血归于元阳之内,变幻种类最多,古谓第一代虫,如婴儿或如鬼,或如蛤蟆,遇丙丁日食起,醉归心俞。第二代虫,如乱发,或如守宫,或如蜈蚣,或如虾,遇庚辛日食起,醉归肺俞。第三代虫,如蛟如蚁,或如蜣螂,或如刺,遇庚辛日食起,醉归厥阴。第四代虫,如乱丝,或发猪肝,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己日食起,醉归脾俞。第五代虫,如鳖、龟,或有头无足,或有足无头,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归肝俞。第六代虫,如马尾,有两条,一雌一雄,或如鳖,有头、足、尾,或如烂面,或长或短,遇丑亥日食起,醉归肾俞,周而复胎。

凡取痨虫,根据五脏方选用,必俟其大醉日方可取之。取后,随补各脏,如取脾虫后,则补脾;取肾虫后,则补肾。若病甚者,不分脏腑,只用追病用以断其根。又有轻者,只用鳗鲡鱼煮食,或紫河车丹。阳虚者,金液丹最妙。取痨虫法:先令病家,用皮纸糊一密室,不留些罅隙,择一老成人,过递以安息香水,洒其过递之人身,以雄黄、雌黄涂耳目口鼻上,安排铁钳一把,布巾一幅,用香油二斤,以锅盛顿,微煎冷沸,仍用高桶一个,以锻石在桶内,生布巾盖桶口,俟月初虫头向上,却服取虫药,五更初一服,五更三点时一服。服药后,腹中疼痛如刀斧劈,不妨,至巳时,必须下虫,或取下臭秽胶漆,或吐泻脓血、瘕块,皆于灰桶中。其虫或从汗出,紫蚕苗状,或从耳、鼻、口中出,或小便中出,异般形状不一,或青黑,或黄红。大者,急用铁钳取入油中煎,当日将油纸裹虫入瓦罐内,锻石填实,埋于深山远僻之处,免再染人。其患人衣、被、床、席,并皆弃去,医人分付药后,亦须远避。其取下虫色白者,食脏腑脂膏,可三十日服药补之;虫色黄赤者,食人血肉,可六十日服药补之;虫色紫黑者,食人精髓,病传至肾,可谓极矣,冀其万一,或为子孙除害则可,又虫头白者,亦难治,此危氏说也,丹溪谓不必深泥。

居肺咯血必损声。

痨虫须分五脏,尝居肺间,正所谓膏之上,肓之下,针之不到,药之不行,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为佳。若蚀肺系,则咯血吐痰,声嘶,思食无厌,病患至此,未易治疗。又有应声虫,每语,喉中如有物作声相应者,有人教诵本草,至雷丸则无声,乃顿服数枚而愈。狐惑、蛊疰见各条。

虚先温补后追逐,体虚者,俱宜先用温补,扶其元气,然后用王道之药,佐以一、二杀虫之剂,如化虫丸,使君子丸、五膈下气丸之类;或追虫后,而继以温补亦可,不然,则虫去而元气亦散矣。

实则吐下量全行。

体实虫攻上膈,心腹痛,用樟木屑浓煎汤,服之大吐,吐虫痛减后,煎甘草汤与之和胃。如有积自吐虫者,用黑锡灰、槟榔等分为末,米饮下。下虫,用追虫丸;取积药,苦楝根汤、万应丸、万病解毒丹,量体选用。

求嗣求嗣这理非玄微,山无不草木,人无不生育,妇人要经调,男子要神足。男子阳精微薄,虽遇血海虚静,流而不能直射子宫,多不成胎。皆因平时嗜欲不节,施泄太多所致,宜补精元,兼用静工存养,无令妄动,候阳精充实,根据时而合,一举而成矣。女人阴血衰弱,虽投真精,不能摄入子宫,虽交而不孕,虽孕而不育,是以男女配合,必当其年。未笄之女,阴气未完;欲盛之妇,所生多女。性行和者,经调易挟;性行妒者,月水不匀,相貌恶重,刑重;颜容媚者,福薄。太肥,脂满子宫,不能受精,太瘦,子宫无血,精不能聚,俱不宜子,不可不知。

精血无病交合时。

男精女血,皆兼气血阴阳,总属肾与命门。精血充盛,别无杂病,宜交会得时,乃成胎孕,凡经尽一日至三日,新血未盛,精胜其血,男胎成矣。四日至六日,新血渐长,血胜其精,女胎成矣。六日至十日,鲜有成者,纵成,亦皆女胎。欲求子者,全在经尽三日以里,于夜半子时,生气泻精,受胎必男,斯时男女无暴怒、毋醉饱,毋食炙娠后胎动,胎痛、漏血及风寒外邪,不可轻易服药,亦不得交合触动欲火。生后摄养,一如胎前盖母食热,则乳热;母食寒,则乳寒;母食膏粱爨烈之物,则乳毒,有是数者,子受其害矣。

寡欲清心为上策,寡欲则不妄交合,积气储精待时而动,故能有子,凡心有所动,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肾主精而藏志,心神外驰,则肾志内乱,其于交会之际,殊无静一清宁之气,所泄之物,同归腐浊而已,安能发育长养于其间哉!欲寡神完,不惟多子,抑亦多寿,故养生莫善于寡欲。

服药阴阳贵得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斩道登天

    斩道登天

    大道之数五十,天衍四十有九,天道遁去其一,生天下之万物,但留一线生机。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未知的世界,诡异的规则,芸芸众生又该如何抉择自己的命运?是顺天而为,阐述无上天机?还是逆天而行,截取那一线生机……
  • 诡医残梦

    诡医残梦

    1848年的昆仑山下,第三只眼的诡异觉醒以及那消失的多年
  • 吸血族裔

    吸血族裔

    他是一只东方的吸血鬼,没有出众的相貌,没有惊人的力量,也没有深厚的氏族背景,自他拥有记忆,就已经是21世纪。他努力活着,只为了不想死,是的,吸血鬼不是不死的。他是个屌丝,是个积极好学的阿Q,很二,很白痴,很傻帽,当然偶尔也会高大上一回。但其实,他很孤独,很高傲。日子如同白开水,却黑白分明,是没有半分让人感觉生机的色彩。他没有血缘家人,好像也没有完整未来,整个世界从来都好像是他一个人的,没有人进来,他也从来出不去。是的,能进入他的世界的,全是吸血鬼……
  • 雪域孤狼

    雪域孤狼

    大荒时期大荒鬼帝降临人间一时间人界火光四起生灵涂炭鬼帝被人间君王轩辕封印后世间沧海桑田后人们兴起了门派热无数的人们开始了修仙的道路而这时大荒鬼帝再一次冲破封印人类的劫难在一次降临。
  • 穿越之农女传奇

    穿越之农女传奇

    一个现代的平常女子,穿越古代农家.....这里有她前生没有的幸福
  • 未厌居习作

    未厌居习作

    1935年叶圣陶出版的散文集,收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
  • 冷枭难惹:奇葩隐婚

    冷枭难惹:奇葩隐婚

    富豪相亲会,她准备充足,却把他认错当成心爱的男神……从此,遭到这冷枭大人的围追堵截,被迫跟他闪婚。人前,他是权倾天下的大人物,她是饥荒不饱的女屌丝,毫不搭界。人后,他们却是一对隐婚夫妻。他冷魅尊贵,俊逸,邪戾狂狷,他疼她纵她禁锢她。他说:是我的,就永远都别想逃!她美丽动人,特立独行,宁死不屈,她躲他闹他挑衅他。她骂:是人渣,就永远都是人渣!
  • 天下封君

    天下封君

    “此剑名为昨日风华,我不知道,当今日之日变成昨日之日时,是否还会有人记得,记得我也曾风华绝代过!”
  • 婚不逢时:陆少,求放过

    婚不逢时:陆少,求放过

    他们的婚姻,来自于一纸契约。她为他生孩子,他替她救出父亲。安云溪扮演着最合适的角色,成为最合格的妻子,藏着最深刻的爱恋。直到她的父亲被他心爱的女人害死,那个男人却安慰着罪魁祸首……一场车祸,她消失在他的世界,再见是她一身华裳和另一个男人的订婚宴……“安云溪,是谁允许你去勾搭别的男人!”男人冷凝邪肆,步步紧逼。她淡笑,“陆少,协议已失效。”
  • 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