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83700000032

第32章 内集(22)

夜明砂五钱。透肺孔,补气不足,散内伤有余。

乳香、木香各二钱。

小茴四钱。治湿沥之症,调达周流,升降其气,不致喘嗽。如欲断水,先寻此源。

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各五钱。

雄黄三钱。削除病根,扶弱助强。

白附子五钱。循各经络有推前拽后之功。

人参、附子、胡椒各七钱。补元气,行血化痰为津液。

五灵脂五钱。保肺气,削有余,补不足。

槐皮能闭押诸气之性,使无走窜。

艾叶取其火热,劫病去毒,起死回生。

上为末,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将前药一料分为三分,内取一分,先填麝香末五分入脐眼内;又将前药一分,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一片盖于药上,艾火灸之,无时损易,壮其热气,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身热透。患人必倦沉如醉,灸至五六十壮,遍身大汗,上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如此,则骨髓风寒暑湿,五劳七伤尽皆拔除。苟不汗则病未愈,再于三五日后又灸,灸至汗出为度。学人虽用小心灸至百二十壮,则疾必痊。灸时要慎风寒,戒油腻生冷,保养一月以后,愈加精神健旺。若妇人灸脐,去麝,加韶脑一钱。扁鹊明此二十味浮沉升降,君臣佐使,使其所治劳嗽之疾,无不痊愈,不惟劳疾。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及久嗽久喘,吐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极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妇人赤白带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接命丹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却病延年。用大附子一枚,重二两二钱,切作薄片,夏布包定,以甘草、甘遂各二两捶碎,用烧酒二斤共浸半日,文武火煮,酒干为度。取起附子、草、遂不用,加麝香三分,捶千余下,分作二丸,阴干,纳一丸于脐中,七日一换。一丸放黑铅盒内养之。

温脐种子方五灵脂、白芷、青盐(各二钱),麝香(一分)为末,另用荞麦粉水和成条,圈于脐上,以前药实于脐中。

寻常只用炒盐。又治霍乱欲死及小便不通。如虚冷甚者,加硫黄,入麝香为引。

用艾灸之,妇人尤宜。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太过则生热也。

温脐兜肚方专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经脉不调,久不受孕者。惟有孕者忌之。白檀香、羚羊角(各一两),零陵香、马蹄香(即广沉香)、香白芷、马兜铃、木鳖子、甘松、升麻、血竭(各五钱),丁皮(七钱),麝香(九分),以上十二味为末,分作三分,每用一分。以蕲艾絮绵装白绫兜肚内。初服者,每三日后一解,至第五日又服,一月后常服之。

针灸禁忌

针灸服药吉日(紧急不拘)丁卯、庚午、甲戌、丙子、丁丑、壬午、甲申、丙戌、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己未、壬戌,及成开执日,忌辛未扁鹊死日。

又,春甲乙,夏丙丁,四季戊己,秋庚辛,冬壬癸。男喜破日忌除,女喜除日忌破,男女俱宜开日,俱忌满日,男忌戊,女忌己。又,游祸日不宜服药,正五九月巳日,二六十月卯日,三七十一月午日,四八十二月申日。

九宫尻神禁忌坤踝震指牙上,巽属头兮乳口中,面背目干手膊兑,项腰艮膝肋离从,坎肘脚肚轮流数,惟有肩尻在中宫。

其法一岁从坤,二岁从震,周而复始。针灸犯之,重则丧命,轻发痈疽。

九部人神禁忌一脐二心三到肋,四咽五口六在首,七脊八腰九在足,轮流顺数忌针灸。

其法一岁起脐,二岁到心,周而复始数之。行年犯处,忌用针灸。

十二部人神禁忌一心二喉三到头,四肩五背六腰求,七腹八项九足十膝,十一阴(十二)股是一周。

其法亦一岁一位,周而复始数之。

四季人神禁忌春秋左右胁,冬夏在腰脐,四季人神处,针灸莫施行。

逐月血忌行针须要明血忌,正丑二寅三之未,四申五卯六酉宫,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月午当,腊子更加逢日闭。

逐月血支血支针灸仍须忌,正丑二寅三卯位,四辰五巳六午中,七未八中九酉部,十月在戌十一亥,十二月于子上议。

十二支人神所在禁忌子目丑腰耳寅胸,卯脾鼻辰腰膝中,巳手午心未头手,申头背酉背仍同,戌在头面亥头项,十二支人神忌逢。

逐日人神所在禁忌一足鼻柱小指中,初一足大趾,十一鼻柱,二十一小指。

二踝发际外踝同,初二外踝,十二发际,二十二外踝。

三腿牙齿并肝足,初三股腿,十三牙齿,二十三在肝与足。

四腰胃脘手阳明,初四腰,十四胃脘,二十四手阳明经。

五口遍身足阳明,初五口,十五遍身,二十五足阳明胃经。

六手在胸又在胸,初六手,十六在胸,二十六又在胸。

七内踝气冲占膝,初七内踝,十七气冲,二十七在膝。

八脘股内占阴中,初八腕,十八股内,二十八在阴。

九尻在足并膝股,初九在尻,十九足,二十九膝股。

十腰内踝足趺中。初十腰背,二十内踝,三十足趺。

凡针灸必忌人神、尻神、血支、血忌之类。急病一日上忌一时,正午以后乃可灸,早则恐有昏晕。卒病不拘早晚,若值雷雨,亦必宁待。

本草引

(纂《快捷方式》雷公)医道之传,其来尚矣。历代圣君哲辅,靡不留心,自古仁人孝子,咸知注意。人生两间,身缘四大。风寒暑湿侵蒸,喜怒忧思郁结,苦乐荣悴悉损精神,饥饱逸劳俱伤气血,有生难免,具体皆然,禀受虚实不同,必有恒心乃济。(非唯医者贵有恒心,虽病者服药及起居饮食,亦必有恒,乃能康济一身)草木良毒各异,未达其性勿尝。药无不效,用当极灵,试嚼乌梅,遽齿酸而津溢;才吹皂角,立鼻嚏以气通。啖辣芥则泪垂,啮花椒而气闭;阴胶知内疸所在,(阴胶,即甑中气垢。点少许于口中,即知脏腑所起。直达至住处,知痛足可医也)硝末救脑痛欲亡。(硝石末吹鼻中,头痛立止)囊皴漩多,夜煎萆;体寒腹大,全赖鸬;龟尿解噤,鼠骨生牙;磁石引针,琥珀拾芥;鸾胶续剑,獭胆分杯;血投藕而不凝,漆得蟹而自散;葱液可以熬桂作水,蟾膏乃能软玉如泥。略举数端证验,以明一切殊功。每用单行,则气纯而愈速,或时兼使,乃味杂而效迟。

唯相须佐使配合,则并力以收功;若相反畏恶交参,必争仇而播毒。疾之剧差,休戚所关;方之臧否,安危是系,必合精详有据,岂宜火裂无稽?对症求药,须裒众善之长;随宜用药,庶获万全之效。

本草总括

《本草经》肇炎皇,医之祖也。伊芳尹用《本经》为《汤液》,仲景广《汤液》为方法,后之陶,唐、李、陈,本草虽多,不能及也。日久黑白未免无混,得经意者惟东恒、丹溪,会经要者惟古庵、节斋。是以总法象于前,分五品于后,其先辈歌括多有修改之者,非好劳也,不敢少违经旨耳。《指南》云: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能穷《素问》,病受何气,便知用药,当择何味。

天有阴阳彰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

温凉寒热四时行;春夏温热者,天之阳也;秋冬凉寒者,天之阴也。阳则升,阴则降。

地有阴阳化五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酸苦辛甘咸淡成。

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者,地之阴也。阳则浮,阴则沉。酸生于东方,木应春气,温入肝;苦生于南方,火应夏气,热入心;甘生于中央,土应四季,气兼温凉寒热,味兼辛咸酸苦,其本气平,其本味甘,入脾胃;辛生于西方,金应秋气,燥入肺;咸生于北方,水应冬气,寒入肾;淡为五味之本,故本草不言淡。

然有生必有化,木味化甘,火味化辛,土味化咸,金味化酸,水味化苦,其应脏腑则相同也。经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辛散酸收淡渗泄,咸软苦泻甘缓平;药本五味,入五脏而为补泻。辛散,谓散其表里拂郁也;酸收谓收其耗散之气也;淡渗,谓渗其内湿利小便也;咸软,谓软其大便燥结之大热也;苦泻,谓泻其上升之火也;甘缓,谓缓其大热大寒也。

酸苦涌泄阴为味,辛甘发散气阳轻。

又,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有一药两味者、或三味者,或一气者、或两气者,轻清重浊之分,气味浓薄之异。

轻清成象亲乎上,味薄,茶之类。清阳出上窍,本乎天者亲上也。

亲下重浊阴成形。

味浓,大黄之类。浊阴出下窍,本乎地者亲下也。阳化气,阴成形,万物皆然。

清之清者发腠理,阳中阳味浓之至:附子气浓,阳中阳也,故发热。

清之浊者实四肢,阳中之阴薄气使。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为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下行,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阳。

浊之浊者走五脏,阴中之阴乃浓味;大黄味浓,阴中阴也,故泄下。

浊之清者归六腑,阴中之阳薄味尔。

麻黄苦,为在地之阴也。阴当下行,何为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发汗而上升。然而升上,亦不利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

六淫如何治?风以辛凉热咸寒,火淫同热。

湿苦热兮寒甘热,苦温燥胜佐辛酸。

风制法肝春木,酸生之道也。失常则病,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制法心夏火,苦长之道也。失常则病,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制法脾土甘,中方化成之道也。失常则病,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燥制法肺秋金,辛收之道也。失常则病,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寒制法肾冬水,咸藏之道也。失常则病,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盖五味酸苦甘辛咸,为五脏之本也。四时五行化生,各顺其道,违则病生。古圣设法以制变,如风淫于内,乃肝木失常,火随而炽,治以辛凉,是为辛金克其木,凉水沃其火。余皆仿此。但《内经》既曰风淫于内,又曰风淫所胜。盖自在泉而言,则曰淫于内;自司天而言,则曰所胜。六淫皆然,其治则一也。或客胜主,则泻客补主;或主胜客,则泻主补客。随其缓急以治之。

内伤苦欲分虚实,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参、、甘草。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黄芩;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以酸补之,五味子;以辛泻之,桑白皮。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黄柏;注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泻。五脏虚实补泻,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若补其肾,熟地黄是也。如无他证,惟不足,肾气丸主之。实则白芍泻之,如无他证,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汤。虚以炒盐补之,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心,火也。以生姜补之,如无他证,朱砂安神丸是也。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证,重则单黄连汤,轻则导赤散。脾虚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实则以枳实泻之,如无他证,虚则以益黄散,实则泻黄散。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心。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泻肺。肺虚以五味子补之,实则桑白皮泻之,如无他证,实则用泻白散,虚则用阿胶散。虚则以甘草补脾土,补其母也;实则以泽泻泻肾水,泻其子也。

肾虚以熟地、黄柏补之,泻以泽泻之咸。肾有补无泻,肾气丸主之。肺乃肾之母,金生水故也,以五味子补肺而已。

升降浮沉法一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遥望风水

    遥望风水

    神州之地,天下之术唯二者之尊:阴阳,风水。阴阳者,主杀伐。风水者,主遁甲。相克而难生。列地十二属国,十二国宗,拜月大教,风水术师,何者为王?功也,守也,因果也。。。。。。
  • 江湖奇缘,紫狐传说

    江湖奇缘,紫狐传说

    她,紫月国公主——紫曦。五岁时皇宫被屠,从此亲人不复存在。十年后,江湖上出现了紫衣公子,他年纪轻轻,却已是紫衣宫宫主,一人独步走天下。江湖上一提起紫衣公子和他的紫衣宫,无不闻风丧胆,只因他一晚血洗了皇宫。为了报仇,她不惜女扮男装,不惜成为无心之人。然而,这一切都在他出现后改变…文笔一般,不介意的进。
  • 智破疑案(超级智商训练营)

    智破疑案(超级智商训练营)

    收入了100个情节曲折、耐人寻味的断案故事,每个故事都演绎着悬疑的情节,跃动着鲜活的人物,描述着生动的细节,带领我们回到当年的案发现场。曲折离奇的案情,在睿智高明的断案高手的努力下,疑问烟消云散,真相浮出水面,凶手落入法网。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
  • 始于初秋的喜欢

    始于初秋的喜欢

    暗恋、明恋、喜欢、男神这简单的八字四词是几乎每个女生在青春都会有的最美好而又难忘记忆的关键词。作为青春期女生的零也毫不例外,在初三这年一个高个子男生猛地走进了零的青春,成为零青春乐章中最灵动的一颗音符。就这样,零开始了她青春的第一次倒追男神!
  • 石哥伏魔传

    石哥伏魔传

    苦逼的孤儿,石满。本是大码头盐商的长子长孙,家道中落后在一家药铺当学徒工。老板吝啬常常克扣工钱所以到30多岁一事无成。身无分文的他为了给朋友准备礼物,只能到山上找补点灵药和土特产,而这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遇到了他那不靠谱的恩师道长,从此走上了济世伏魔之路。
  • 盛宠妖妃

    盛宠妖妃

    相府嫡女,本应身份尊贵,岂料,父母不疼,夫家不爱。阴谋算计之下惨遭退婚,声名狼藉。本有倾城之貌,无奈丑颜以见世人。她,本无情冷清,只因遇到他...他,权倾天下,姿容无双,智慧非凡不说,更是天下女子所仰慕的对象,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他独宠她一人...从此,上天入地,不离不弃!天地之大,眼中却只有彼此,再无他人。然,命运总是多磨,他们之间的爱,该怎么继续...精彩片段之一:“你真美”百里无双瞟了一眼胸前那只马上就能插进自己心脏的银簪,丝毫不在意胸前随时能要了他命的银簪,竟冷不丁的冒出这三个字。她真的很美,与以往他所见过的女子不同,不仅没有那些女子那般的精心妆也少了几分妩媚妖娆,但却是脱俗清丽的美。
  • 将军来护驾:冥界公主要逆袭

    将军来护驾:冥界公主要逆袭

    他是少年得意,军功赫赫的英雄大将军。却遭人陷害,双目失明。她是相貌清丽,身怀绝技的冥界长公主。却身世坎坷,被人欺压。一个是身有缺陷、无依无靠的失势将军,一个是高龄未嫁、身世复杂的孤僻商女,看似相差甚远的两人放在一起竟是出奇的合适。若能尽尔所愿,便是与天下为敌又何妨?清风乍起,掀起多少风云变幻……
  • 为爱狂飙

    为爱狂飙

    因为无聊时的一个游戏,改变了苍雨的一生。
  • 妖怪快到碗里来

    妖怪快到碗里来

    我本一心向蓝天,无奈命运不善待。虽有宁静心一颗,奈何麻烦滚滚来。探险遇怪失真心,青焰双双变黄泉。修仙之苦莫若此,长生是否到头来。
  • 第五开元

    第五开元

    纪元,都会有开始和结束。一场试炼,必死的结局,为争得生的希望而努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开,这是惊吓。再开,这是噩梦。呃,别手抖,你还开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