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98900000019

第19章 脾胃

大意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经文)脾胃盛则善食而肥。多食不伤。过时不饥。脾胃衰则少食而瘦。多食易伤。过时易饥。或虽肥而四肢不举。此脾实而邪气亦盛也。或善食而四肢削瘦。此脾强而邪火旺也。脾胃盛衰可见也。(东垣)内因胃可纳受。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营运不息。生化气液。(指掌)乃传于脏腑。故胃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源也。

(经文)若饮食饥饱。寒暑不调。则伤胃。胃伤则不能纳。忧思恚怒。劳役过度。则伤脾。脾伤则不能化。二者俱伤。纳化皆难。而恶心胀满。面黄倦怠。食不消化等症作矣。(汇补)外症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肠鸣泄泻。脾胃既病。下流乘肾。土来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东垣)气血精神。由此而日亏。

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指掌)受病分辨饮食劳倦。则伤脾胃。(经文)故有劳倦受伤者。有饮食受伤者。有劳倦后继以食伤者。有食伤后加以劳倦者。大抵劳役伤脾者。心口按之不痛。饮食伤脾者。心口按之刺痛。(谦甫)又食伤。则其症初寒。后变郁热者多。劳倦。则其症初热。后变虚寒者多。故经曰。始受热中。末传寒中。即是谓欤。

变病分辨脾属阴。主湿化。胃属阳。主火化。伤在脾者。阴不能配阳而胃阳独旺。则为湿热之病。如痈肿疮疡。食囗黄疸。消渴肉痿。噎膈痰火。食少之类是也。伤在胃者。阳不能配阴而脾阴独滞。则为寒湿之病。如身重肢麻。

面黄浮肿。痞胀噫气。倦怠积块。泻利之类是也。又不能食者病在胃。能食而下能化者病在脾。(汇补)四肢不用脾病而四肢不用者。以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能自至其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经文)头足浮肿四肢属脾。眼胞上下亦属脾。脾衰则清气不化。浊液不输。水湿停留。故头足浮肿。(东垣)九窍不利凡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阳气升浮。散满皮肤。充塞巅顶。则九窍通利。病患饮食入胃。先行阴道。阴气降沉。遽觉流于脐下。辄欲小便。当脐有动气。隐隐若痛状。是真气谷气不能上升。故九窍不利也。(东垣)食后嗜卧身重脾旺则饮食运动。脾衰则运动迟难。故凡食入后。精神困倦。沉沉欲睡者。脾气馁而不能运动也。至于身重。亦属脾湿。或因内受。或从外袭。俱当健脾分利。若无湿气。止属脾虚。并宜补益中气。升腾下陷。大禁渗利。(汇补)脉法脾气受伤者。脉浮大而无力。胃气受伤者。脉沉弱而难寻。此皆不足之脉。易于寻按者也。更有脉大饱闷有似食滞。误用克伐疏利。而郁闷转甚者。此乃脾虚而现假象。即洪大之脉阴必伤。坚强之脉胃必损也。

宜温理黄宫。发育自治。若再用攻伐。变患蜂起矣。(汇补)脾气变现脾附于胃之外。形如马刀。闻声则动。动则磨食。以健运为体。喜燥而恶湿。其味甘。其臭香。其色黄。其声歌。

其液涎。有病则五者变现发露于外。(六要)瘥剧日期脾病者。愈于庚辛。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日囗慧。日出甚。下晡静。(经文)治法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损于脾则肌肉削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故宜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经文)脾虚升阳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内经)奉者。脾胃和。谷气升。行春夏之令。故人寿。降者。脾胃不和。壳气下流。行秋冬之令。故人夭。升降之理。所关甚钜。所以脾虚久病。宜升阳扶胃药中。每寓升发之品。(汇补)脾虚补肾脾肾交通。则水谷自化。(杨仁斋)若房劳过度。下焦阳虚。不能上蒸脾土。熟腐五谷。致饮食少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或食而呕吐。或食而不化。大便溏泄。用补脾不效者。当责之少火不足。以火能生土故也。其症必兼肾泄遗精。宜八味丸或四神丸治之。(汇补)胃症补心有前富后贫。身心悲苦。或锐志功名。或劳神会计。气散血耗。皆令心主不足。无以生长胃气。由是饮食减少。肌肉瘦减。宜补养心脏。盖脾为己土。以坎中之火为母。胃为戊土。以离宫之火为母。所以补胃必兼补心也。其症每多惊悸怔忡。健忘不寐。宜归脾汤加益智仁。寒症见者。加炮姜。(汇补)用药总法凡养胃必用参、术。健脾必用枳、术。健者。运也。动也。脾气不运。而助其健运也。与天行健之义同。故七情郁结。饥饱失常。膏粱浓味。酿成痰火。使脾胃不和。必用枳、术二味。若饮食伤脾。用二陈四君之类。劳倦伤脾。

用补中建中之类。各以见症有余不足加减。补火生土。以八味丸、理中汤。补下焦阴火。以归脾汤、人参养荣汤。补心火。寸关滑数无力。恶心口渴。不喜饮食。胃有虚火也。二陈汤加姜炒黄连、枳、术。后加人参。气口缓弱。或迟而无力。或虚大无神。呕吐不食。胃有虚寒也。必过服寒凉生冷所致。宜香砂六君子加浓朴、苍术。甚者加炮姜。气口滑实。呕吐不食。体浓多郁。属湿痰。仍宜吐之。吐定。以二陈、二术、香附、川芎。开郁行气。气口脉芤。胸间作胀。口中血腥臭。或胃脘痛。面痿黄。乃胃有死血。加韭汁。后以越鞠丸加血郁药。倍山栀。凡过食炙爆浓味多怒人。有此症。若四肢倦怠。饮食不进。乃脾虚也。以参、术、白芍补脾。山楂、麦芽健运。关脉沉缓。能食不化。停滞心下。痞满嗳气。咽酸噫臭。乃脾弱食滞也。宜二陈、枳、术、山楂、麦芽。后用补剂。平时食不消化。枳术丸最效。随症加减。痰。加半夏。火。加黄连。寒。加砂仁。久病后。吐泻后。食不消化。

脉涩或弦。重取无力。属脾阴血少。津液不能濡润。以致转运失常。宜养血润燥健脾。若四肢倦怠。面黄手心热。脉大无力。宜补中益气汤。久病不食。或食不消化。或过服克伐。致损脾胃。六君子汤。脾胃两伤。

纳化皆难。或吐或泻。面色痿黄。倦怠乏力。参苓白术散。衰年久病。脾胃不和。食少不磨。或吐或泻。补脾药中。加砂仁、肉果、补骨脂等。温暖下焦。或用八味丸以补命门。皆虚则补其母也。所以健脾不应者。用之屡效。浅见者去桂、附。即不效。肥人体倦。脾胃不和。食少饱闷。胃中有湿痰也。宜燥之。二陈、二术、香附、浓朴。

少加枳实。气下坠不行。加升、柴。丹溪谓升柴二陈二术汤。能使大便顺而小便长。盖为湿痰滞于中。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痞塞填闷。以致二便阻塞。甚至小水不通者设。二术燥脾湿。二陈化痰气。升、柴引清气上升。清气一升。浊气自降。郁结开通。津液四布。湿流燥润。而小便长矣。瘦人脾胃不和。传化失常。大便干燥。口中燥渴。心下饱闷。多属血虚。宜健脾养血。忌渗涌分利。以白术、白芍、陈皮、甘草、麦芽、浓朴、姜炒黄连、当归、麦冬之类。如中焦湿热太盛。即是有余。须五苓平胃之类。削其敦阜之土。若病久。或禀赋怯弱。

生冷油腻伤脾。而虚闷痞满不食者。必以白术为君。茯苓、陈皮、香、砂和中药为佐。若喜食而运化迟者。以枳术加神曲、山楂、二陈、谷芽之类。砂仁、白蔻。气味辛香。俱能快膈开胃。但恐积湿成热。故无火者宜之。如胃弱面青。面白淡黄。手冷脉缓者。稍加二味于参、苓、术、草中。最效。今人不知其性。动言白蔻太克。岂知杨仁斋云。虚人脾胃弱而痰食交滞成疟者。加白豆蔻使元气运动。而脾胃流通。寒热自解。且东垣于补中调中诸方。尚用草豆蔻之辛烈者。何惮白豆蔻之辛平乎。又食入倦怠迷闷。辄欲小便者。此元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倍升、柴。膈间痞闷不食。面惨脉沉。此是气郁。当从郁治。不可填补。凡补脾胃药中。须入补心药。盖火能生土也。即古方用益智仁之意。

脾胃选方二陈汤(方见痰症)囗六君子汤囗八味丸囗补中益气汤(三方俱见中风)囗枳术丸(方见伤食)囗平胃散(方见暑症)囗小建中汤(方见劳倦)参苓白术散囗治脾胃虚弱。食少不进。呕吐泻利。或大病后。扶脾助胃。极效。

人参囗白术囗茯苓囗山药囗扁豆(姜炒各一两半)囗甘草桔梗囗薏苡仁囗莲肉(各一两)末之。每服二钱。枣汤下。张三锡加麦芽一两。砂仁三钱。山楂五钱。为丸屡效。有痰。加半夏八钱。若脾弱多燥结者。以前本方入猪肚中。缝紧煮烂。捣丸服。

健脾丸囗如无他症。但食后不能传化。因而食少者用之。

人参囗白术(各四两)囗山楂肉(一两半)囗麦芽囗橘皮(各一两)或再加砂仁。或木香、荷叶煮陈谷芽。米粥为丸。如四肢倦怠。面色痿黄。口淡食少。耳鸣。本方加炙甘草五钱。茯苓二两。便泻。加山药、扁豆、莲肉、肉果。如有湿痰。加半夏一两。胆星一两半。蛤粉、赤苓各一两。以神曲糊丸。如有火。嘈杂恶心。加炒山栀一两。黄连五钱。水泛丸。如多郁。心下不舒。食少倦怠。妇女多有此症。去人参。加香附五两。川芎一两半。神曲糊丸。如血少肠胃枯涩。口干便秘。皮肤枯燥。食不能运。妇人经血衰少。淡白色。加当归、白芍各二两。抚芎、麦冬、柏子仁各一两。建糖丸。

治中汤囗治脾胃不和。中满呕逆。恶心泄泻。

人参囗干姜囗白术(各一钱)囗陈皮囗青皮囗甘草(各七分)水煎。

枳缩二陈汤即二陈汤加枳壳、砂仁。

浓朴温中汤囗治脾胃着寒。停食。

陈皮囗浓朴囗干姜囗茯苓(各八分)囗甘草囗木香(各五分)水煎。

人参开胃汤囗治脾虚停食。

人参囗白术囗茯苓囗甘草囗陈皮囗半夏囗神曲囗麦芽囗砂仁囗浓朴囗丁香囗藿香囗莲肉囗生姜囗枣肉水煎。

七味白术散囗治脾胃虚而伏火。

人参囗白术囗茯苓囗甘草囗干葛囗藿香囗木香椒术养脾丸囗治脾胃虚而着湿。

人参囗白术囗茯苓囗甘草囗川椒囗麦芽囗苍术囗干姜囗砂仁实脾饮(济生)囗治脾虚挟寒湿肿胀。

白术囗茯苓囗浓朴囗木香囗木瓜囗草果囗干姜囗大腹皮囗附子(炮各一两)囗甘草(炙五钱)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同类推荐
  •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石门集

    石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LEAGU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LEAG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黛玉笔记

    林黛玉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平台纪事本末

    平台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女相嚣张

    女相嚣张

    为救所爱,她坠落山坳穿越异世。误入情网,她痴心错付十年成殇。她是云柒,是“得黄衣卿相者得天下”的倾城女诸葛。只可惜,即便她十年隐忍、机关算尽,到头来终究只得男人一句“左右王后,不分嫡庶”!怒极反笑,她在大婚之日当着天下人的面,显出真颜、割袍断情,绝然地将负心人送与她人,潇洒离去。却不想,现时名满天下的她早已成为他的盘中餐、砧上鱼……
  • 夏栀流年

    夏栀流年

    人生中总有许多的坎坎坷坷,或高兴或难过,都是一份应当珍藏的回忆。许多年以后,也许当你再回顾往事的,你会觉得当年的自己有些可笑。可是,人的青春不就应该轻狂一些吗?否则,当回顾的时候什么都想不清楚,难道不是有些可悲吗?#也许就是这样,我才想将一些事情记录下来。等到安静的时刻,再翻开那本珍藏!也许它并没有那么令人感动!也许文采并不是那么好,但所记录却是一份回忆,一份铭记。
  • 仓促中年

    仓促中年

    曾经是我生命中最最亲爱的王子,陪伴走过最美的青春岁月,一路诱人风景中永放心头的挚爱,匆匆岁月中走到仓促中年。是走得太快还是诱惑太多,逐渐迷失自我的你我会以怎样的姿态来对待?命中注定,等你,来爱我。
  • 妙手邪医

    妙手邪医

    王风背负深仇离开山门,进入花都,接触到各色美女,萝莉,御姐,警花,开始一个男人新的彪悍逍遥生活。
  • 内丹道

    内丹道

    小说以唐宋年间丹术文化转型为背景,描述了落难将军之子王敦儒进入江湖,,引导丹术转型,从而改变了练气士、外丹道(金丹大道),确立了不假外物的修炼方式即内丹道。飞升后,一改天庭暗弱,人族飞升者的窘境,妖魔等各种先天神魔陨落,人族成为天下主角。五代时期大梁末年,大将军王彦章(开封侯,北面副招讨使)。沙场战败后,阖家满门被奸臣赵岩、张汉杰派兵屠杀,王彦章幼子幸得江湖侠士游龙剑刘子山所救后潜居南阳湖畔。恰逢玄奘大师所著秘典《唯识心经》出世,被刘子山诛杀巫山六鬼后所得,不得已只得另行觅地隐居,《唯识心经》出世使江湖上骤然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带着科技来修仙

    带着科技来修仙

    元婴期的妘姚。“前辈救我,昨天那坏人背信弃义把我打成了重伤我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救我!。”说完小男孩倒了下去。“你没事吧。”季沉轩接住了小男孩。“我没事不过你马上就会有事,大事。”小男孩得笑嘻嘻的说道。化神期的妘姚“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那谁,对,说的就是你过来,打劫把你所有的家当包括衣服通通留下。”化神又怎么样打劫的就是你。一对一,双洁。
  •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公子恐怖经历

    公子恐怖经历

    人皮灯笼、小鬼来电、夜半歌声、浴室惊魂,一件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在不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