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5800000024

第24章

以一至可食二明食用。迦叶得思议法喜禅悦。此无广大之用。菩萨依不思议真法喜禅悦。双游二谛得世出世之食。故能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如致香积一钵之饭。一众食之犹故不澌。是真应供。能报施主外为真田然后可食。既不能尔何得内心受虚伪禅悦之食。外非良田而舍富受贫。使贫富俱无真实福利

如是下二叠释文为二。初三番释食体。二释食用。初文为三。一约理邪正不相妨碍。若依佛慧即不见邪见正见等八。故言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有即不见邪见等八。非离即不见正见等八也。非入定意非起定意。次一番叠释事八邪八正。菩萨心依佛慧不见八解九定之可入。故言非入定意不见出入味禅及诸邪定。故言非起定意。问前示食体事前理后。今叠释何得理前事后。答不思议之事理不定前后故。非住世间非住涅槃三一番。总释事理。菩萨心依佛慧不住事理二邪。故言非住世间不住事理二正入有无二般。故言非住涅槃

其有至为损次释食用。能为施主真实福田。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若讥迦叶者。不可贫人重心故福大应须诣之。富人轻心故福小则不须往。菩萨是无上食田。其有施者皆入佛道。岂有小大之殊。若案理释生涅槃福名之为大。生人天福名之为小。故得真田不生二边大小之见。不为益不为损者。若讥迦叶而迦叶谓往贫不往富为损益者。则彼此俱损益。菩萨心依佛慧不见如是损益。但慈心平等为显法性无增减理。若案理解不为作世间果报之益。不为损之复损之令生死尽涅槃灰断。是为至施也。四结劝亦是呵也。开佛知见入初发心。即分真佛也。不依声闻者。若不了义说不得菩提。若依了义是渐入佛慧。故法华云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慧。为不空食人之施者。能以无缘大慈贫富俱往一切普利。依大乘四谛行乞资身正入聚落。得不思议真法食者。随有所施为作大乘无上福田。是则为不空食人之施也

时我至支佛行三咨述往昔闻此弹呵敬揖之怀也。迦叶闻净名种种弹斥示真食法。既昔所不闻。故于菩萨咸起敬心。自惟无此内心揖伏四枯之化。即是显发如来四荣之教

是故不任诣彼问疾四结辞不堪。既昔被此之呵。尔时莫知酬答。今岂堪传佛旨往问疾也

维摩经略疏卷第十三

弟子品之四

佛告须菩提四命善吉文为二。一命问疾二辞不堪。所以次命者以声闻中解空第一。须菩提此名善吉亦名善业亦云空生。其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相师占云此是吉相。因名善吉。禀性慈善不与物诤。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是以常能将护物心故名善业。以生时家宅皆空因名空生。家宅皆空即表长成解空之相。深求其致乃至成前五种利益。亦例身子章初须菩提下二奉辞不堪文为四。一奉辞不堪。二述不堪之由。三正明不堪之事。四结成不堪。初文者良以往昔被弹无答。岂堪传旨诣彼问疾

所以至乞食二述不堪之由。由诣乞食致被弹呵。所以诣净名家乞食者。有二义。一为舍贫从富二为自恃解空。初有二意一化他二自行。一化他者贫人困乏常忧不足。慈心无诤将护彼意故不从乞。富家幸丰乞不为损则无恼他之失。又解贫者弊于贫乏易可开化。遇缘即发不足苦忧。富有益贫憍逸难化。自非因乞无由开晓。此与迦叶互有所失。迦叶从贫慈悲不普。善吉从富无诤亦偏。二为自行者。善吉行空三昧不以门阁重深难求为妨。若置上供空无分别未足动习。故舍贫从富。以于观行心无妨也。二自恃解空者。净名无方之辨见者无不被讥。故声闻菩萨莫敢窥其门也。善吉思惟其存有者则可呵折。空无所有何可弹呵。自恃解空心无畏难故诣其门从乞食也。遂被弹呵苦。加折挫乃忙然置钵失仪欲去。不堪之由事在于此

时维摩下三正述被呵之事文为五。一取钵盛饭。二正弹呵。三置钵而去。四净名安慰。五闻者悟道。初文者若事解。施主之仪若不与饭而呵似有吝惜。今与而呵表心无吝但乞者心非故愍而示之。若表理者。持空钵而往表但见于空。以满钵与者表用妙有弹呵示理不空。故大经云声闻见空不见不空。菩萨但见。将欲呵其滞空示以不空。故取空钵盛满与之

谓我下二正述被弹大意为二问。一问若是敬田乃可取食。二问若是悲田乃可取食。初问多依通圆后问多约别圆。所以然者非为惜食。但善吉自谓应供生福田想。故须问其真伪。若是圣人可作敬田。若非敬田即须惬同魔外悲田取食。善吉不测问旨深玄。欲从敬田而取。所问圣法皆悉不知。始从悲田而取。何容无学顿同魔外。逡巡两楹进退不可便。弃钵欲去。净名弹呵正意在此。初问敬田文为二。一问知圣法不。二问是圣人不。若能至取食初问知圣法不。若知乃可取食。以法能成人故。先约法问。义推有二。一约事问.二约理问。事者若知圣法事中于食等者事法亦等。化他自行慈悲平等。不应舍贫从富如前所明。以食不等故慈悲观行皆悉不等。是为于食不等于法不等。既慈悲观行不等故乞食不等。是则于法不等于食不等。若俱不等云何取食。复次若谓有可破空不可破心无畏难而来乞者。则有空不等于法不等。法不等故诣问求食食亦不等。菩萨不尔空有不偏。是则法等。法等故食等。食等故即不如善吉恃空无畏。因食生诤何名无诤。若能有空平等于食无诤。即是能知圣法。可谓敬田。修观行者若能如是即真乞士。二约理者如大品云。一切法趣味。是趣不过味尚不可得。云何当有趣非趣。今言一切法趣味味即法界含一切法。食有故法有食无故法无。今食不可得故尚不可见有。云何有趣尚不见无云何有非趣。即是中道三昧真禅悦食。而能通达趣非趣法双照二谛。得二谛三昧名真法喜是名法食平等。又诸法等者。一切诸法趣阴入界乃至一切种智。阴入界一切种智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非趣。宛然具足趣及非趣。则一切诸法皆具三谛。如大论喻。刹那三相是为诸法亦等。若见食法性不异诸法法性。即二法一等。又于食等者。若通达诸法三谛之理即是食中三谛之理。所以于食亦等。能如是知是知圣法。方是敬田乃可取食。既不能如是即非敬田何得取食。此去多是观心明义故不须别立

若须菩提下二问是圣人不。若是圣人应证圣法。可作敬田而取。又若非圣人岂作应供而受。所以作此问者。恐其生意。我虽不知不思议法。何妨见四谛理是得果圣人即是应供。敬田取食当有何罪。故约四谛而问。若意谓见四谛得果是圣人者。今历四谛以问。若实见者何许得果圣人敬田。若不识者何得妄谓。既非敬田安得取食。文为三。一别历四谛捡问。二总约四谛叠释。三结破。初文为四。一约集二约苦三约道四约灭。如常所列。是约说法为次。则果前因后。欲令厌苦断集慕灭修道故。今此乃从因果次第一一捡问。初文者此将无作集谛。问破其有作集谛。若凡夫三毒与心俱生俱灭即是与俱。若声闻人无有知集而不断者。此则断而不俱。菩萨观无作集谛。淫怒痴性犹如虚空故不断。亦不与俱。故不同凡夫二乘也。菩萨能以佛慧观三毒性即是佛性。通达三毒见一切佛法无不具足即是无作集谛。故无行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能如是见可是见谛得果圣人应供敬田。乃可取食

不坏至一相次别问苦谛。二乘观有作苦谛捡折推求假名实法。方得苦理。名为坏身。菩萨观无作苦谛体身实相。如见镜像不须分折。是不坏于身而随一相。通犹偏真不名一相。圆即法身无异见相故名一相。故下文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见于一相不同凡夫。不坏于身不同二乘。观无作苦见一实谛清净法身名为见谛。方是圣人即真敬田不尔非也。不灭至明脱三别问道谛。若二乘除八邪入八正。起三明入八解。此灭痴爱起于明脱。即是有作道谛。菩萨修无作道谛。只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八邪之法即八解脱。若断而起者非修无作。以佛慧观非明非闇。双游明闇不相妨碍。显出菩提即是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故不断痴爱。起于明脱明对痴脱对爱。故思益云以不二相观明道圣谛。若能如是修道圣谛是真圣人敬田而取不尔非也。以五至不缚四别约灭谛。问二乘子果缚断名得二般。即灭谛涅槃之异名。声闻教明五逆之人。尚不得出家受戒岂得说为解脱灭谛。圆教不尔达逆实相即是灭谛。下文云一切众生即大涅槃。不可复灭。思益云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是灭圣谛。方广云乃至五无间皆生解脱相。逆是缚之剧者。尚本是灭。况一切法而非解脱。如调达造逆入无间狱如三禅乐。常自寂灭。即大涅槃。以五逆相故不同二乘。而得解脱不同凡夫。若能如是见无作灭谛。是圣人无上敬田。不尔俱非

不见至圣人二总叠释。前问无作四谛以善吉不晓故重为叠释。不见四谛非不见谛者今以三义通释。一双非解二去取解三约四不可说。解双非者。不见即非有。非不见即非无。所以作此释者善吉自谓见有作四谛得果。上已一一示其无作夺其有作。即无有作谛理之可见。故言不见四谛。若言不见有作即无四谛可见者。上说无作为何谓也。故言非不见谛。又解不见四谛不同二乘。非不见谛不同凡夫。二约去取解者。四教四谛去一取三。去一者不见即是。不见生灭四谛。取三者非不见谛。非不见三教四谛。此如中论明外人过。论主若破一切法者即无四谛四沙门果。是大可畏。论主反质云。若如汝所计有即破四谛四沙门果。我虽破一切法四谛四沙门果其义宛然。与此相持破者即如今破生灭四谛有者。有今衍门三种。玄文分别。今不重明。三约四不可说者。大经明四不可说。即四四谛理。有因缘说者。四悉赴之说于四也。不见四谛者四四谛理皆不可说。不可见故故言不见四谛。虽不可说而四教说。虽不可见而五眼见。故言非不见谛。即是不见相而见。不可说而说。不能如是即非圣人真所敬田。何得取食。非得果者有师云。此恐脱落类应有对。今明不尔。净名既释非见谛。即无善吉及二乘人见谛得果。若尔非不见谛应有大乘菩萨得果。今言菩萨因中不证故言非得果。但二乘人谓见四谛得二涅槃之果。今弹意者只证偏真名为得果。已破化城果即非果。故言非得果。若通菩萨虽见无生因中未证。故非得果。别教因中虽见无量若入无作。十地未满岂得证果。圆教菩萨未至妙觉。岂于初心取无上果。下文云虽复示现成道转法轮。而不舍菩萨行即非得果。善吉尚未见衍门三种四谛。非真圣人何得证无学果。此非敬田岂得取食

非凡夫者非具缚也。非离凡夫法者非二乘脱法也。复次非凡夫者四种道灭之法。非离凡夫法者四种苦集之法也。何者一切凡夫及二乘人。是中道理外皆是凡夫。菩萨观中道见于佛性故非凡夫。非离凡夫者如五凡夫论明十地。犹名圣慧凡夫。是则降佛已下皆是凡夫。故言非离凡夫法。非圣人者。若作双非菩萨观平等法尚不见圣法。何处有圣人。非二乘圣人也。非不圣人者非凡夫也。又非圣人者非理外之圣人。二乘不见中道岂名圣人。又非不圣人者只三贤十圣约圆皆是圣人。善吉既是理外而不预此圣人之数。即非敬田何得妄取食也。虽成至取食三结释。虽成就一切法者。通达四四谛。权实一切诸法皆成就也。而离诸法相者。平等法界非因非果而不可说。不见四四谛之相故心不取着。复次若通达四四谛即见中道。双照二谛得三谛三昧。三智具足定慧庄严。成三德秘藏毕竟不可得。顺道法爱不生即入圆初住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若能如是即真圣人。应供敬田乃可取食。既不能尔岂得取之

同类推荐
  • 书法纶贯

    书法纶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惜春

    惜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花积楼阁陀罗尼经

    佛说花积楼阁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手下留情

    恶魔校草手下留情

    一段美好的纯爱被扼杀,三年,改变了所以人,直到她遇到了那个有着年糕音的阳光男孩,他是否能融合她心中的冷漠,本文先虐后纯加一点搞笑元素,作者第一次写文,见谅啊,么么哒!
  • 倚云娇

    倚云娇

    老套的宫闱内斗,无聊的时候写来释放压力,如果有喜欢的,很感激你
  • 帝王传说

    帝王传说

    一张太乙星图,一部天鉴秘录,指引了通天之径,纷纷扰扰的世界当中,且看一个失忆少年如何称雄乱世,万众伏诛,美人怀抱……
  • 岁月染

    岁月染

    一湾秋月,几处相思;一池春水,几丝波痕。春花秋月,秋月春风,繁花几度风中舞。相思苦于心,喜形显于色;一言承诺,百世不变。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蝶恋花从

    蝶恋花从

    一只修行千年的蝴蝶小妖,心地善良一心只为普渡众生。可长相绝美的他因为能力的特殊,惹来了无数灾祸与烦恼。妖界、修仙界的追捕,女妖、仙女、都市丽人的青睐痴迷,他该何去何从……他孤身千年,只因红颜未老心先死。她红颜薄命,只因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无人怜。他散功化蝶,只为普渡众生施恩路。她终生未嫁,只为心有所属断心肠。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心有所属人归去,物是人非空断肠。(还有一句没写)
  • 六芒星师

    六芒星师

    世间还有没有无论是神还是魔也无法逆转的事?那就是——命运!千年前的一场阴谋,令万妖之主银狼王陷入轮回,而作为阴谋者之一的黑狼王却遭到人类的背弃,被封印于六道轮回之中。千年之后,银狼王转世为人,即便如此,每当月圆之夜,他依旧会变成一只银狼,一只凶残的野兽。当尘封千年的记忆被开启,他该何去何从?是报复,杀光所有人类;还是,找回那一份遗失千年的爱……当残酷的命运再一次降临,他又该如何抉择,是顺?是逆?他说:或许有一天,我心成魔,但我命由我不由天……
  • 穿越时空只为遇到最美的你

    穿越时空只为遇到最美的你

    你找到了你最爱的人,我的生命也该结束,我的小王子,每当你抬头看星星的时候会我努力散发着光芒,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我,我并不是死亡,而是换一种方式去守护你
  • 大军阀

    大军阀

    民国初年,兵祸不断,硝烟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将相的后裔脱颖而出,争霸民国,蒙尘的传奇将慢慢揭开。“军阀之大者,为国为民。”悲天悯人、冷酷无情,截然不同的性格融于一身,近代中国一位真正的军人……(本故事纯属虚构。)
  • 王俊凯:因为遇见你

    王俊凯:因为遇见你

    他是个语文学渣,数学学霸而她是个数学学渣,语文学霸这是一次考试,他坐在她前面他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