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2400000010

第10章 内科类(1)

感症小议

一、温病亦有“热入血室”证

《伤寒论》有热入血室一证,而温病学中,同样颇多论述,如《临证指南》、《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均有明文。何为“热入血室”?“所谓热入血室,就是妇人月经期间,正遇外感,邪热与血互相搏结所造成的病变。由于病体有强弱,邪陷有深浅的不同,所以表现的症状也不同,而治法当然也随之而异。”(《伤寒论教育参考资料》)

依据上述定义,当为:①患者适遇外感。②正值妇人月经期。③外感邪热与经血互结,以致造成月经紊乱(经水适来、适断、或自行。)④可见胸胁下满、寒热往来、谵语等症状。然前三条为辨证之主要依据,而症状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伤寒论》热入血室共四条,所见症状亦各不同。关于谵语一症,考《伤寒论》中热入血室证,除216条(属阳明病)有谵语外,第143,144,145三条为少阳病,其中144条无谵语。是故可以推论热入血室一证不以谵语为必见症状,只须在“妇人月经期间。适遇外感,邪热与血相搏结所造成的病变。”即可成立诊断。

孙文垣于《生生子医案》中,载有治“元素侄妇”热入血室一案,“乃春温后经水适止,证见余热不退,口中甚渴,胸胁痛而耳聋。经用柴胡、人参、甘草、天花粉、黄芩、白芍、红花、当归、丹皮、知母而瘥。”此案因于春温,症状中不见谵语,恰为上述讨论之极好注脚。

关于热入血室之治疗,胸胁下满者刺期门以泻瘀热,证轻而表邪仍在者可待自愈。邪在少阳者,钱天来以小柴胡汤加牛膝、丹皮、桃仁;许叔微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杨士瀛则以小柴胡汤加五灵脂。无不旨在和解达邪为主,实证佐以活血化瘀,使外邪解、经隧通而病得愈。虚证佐以养血凉血,俾邪解同时阴血得充,则血室自清。以上为伤寒治法,而温热病热入血室治法略有不同。如叶子雨眉评《温病条辨》云:“其经水适来而病温热,病虽发而经水照常自行者,不必治其经血,但治其病而自愈。”余据此义曾治一例属外感风热而致崩漏,参考前贤治法,祛邪为主,佐以调血。以银翘散辛平疏解,以达表邪,加益母草活血通经,血结得开,经络通畅,则内外之邪俱解而病即愈。某厂技校女学牛陈某,年方二九。1991年夏前偶患感冒发热,适值汛至,热退后经漏不止,每日点滴而下,逾月不净。迭进行气活血、通经止漏及益气养血、固本收涩等法,半月未应。改请某妇科前辈诊治,服药一周病仍依然。复来余处诊治,余仔细推详四诊。患者病起于感冒发热之后,感冒时月经适行,热退经血不止,当是邪热乘经行血室空疏而入于胞宫,阻碍经血正常运行而致。同时细勘脉象,患者脉形虽小,而气口脉明显强于他部,且略偏于浮,此症当是风热外感,邪尚未解,热扰血室,以致漏下不止。试投银翘散加益母草,方为:

金银花9g连翘9g荆芥9g竹叶9g薄荷3g桔梗4.5g甘草3g牛蒡子9g豆豉9g益母草15g

服药三帖,经漏即止,外感亦解,以后月经正常,按期而至。现已成婚育子俨然慈母矣。

二、风寒外感亦可“战汗”

“战汗”一词首见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但书中未加详述。直至晚清温病学家叶天士在舟中对其学生顾景文口述“外感温热篇”,将战汗作为正气达邪外出之自愈机制后,“战汗”一词始为杏林常用之语,医家每多采用。然何谓“战汗”?即是于外感热病之某一阶段,突然发生战栗,继而全身出汗,症随汗解者即为“战汗”。此为机体邪正相争之表现,正胜邪则汗出病解,正不敌邪则战而无汗。外感热病无论伤寒、温病皆可发生战汗,但以温病为多见。温病有卫、气、营、血等不同阶段,而战汗则见于邪在气分之时。叶氏曰:“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

温病战汗诸大家论述甚详,而伤寒战汗,仲景亦曾论及,如《伤寒论》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战汗之形成,在人体感邪之后,邪气尚未深入犹具透表达邪之机,正气与邪气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即可与邪交争而出现战汗。如患者体内津液尚充,可作汗源之时,即有战后汗出病解之可能。

1975年深秋之某日,余所在地居委干部周老太之丈夫急来邀诊。余知周老太数日来患感冒,头疼、恶寒、无汗、关节酸痛。因而随其丈夫立往彼家。见患者卧于被中战栗不已,床具被震摇而“咯咯”作响。当时余第一次见到此症,疑为战汗而不敢自决。但患者自云无妨,昔年曾发一次,战后得汗即解。余闻此言,心中稍宽,伴随患者,随时以小匙饮以温水,以观察病情变化。大约战至一小时许,患者周身微微汗出,次日热退病解,自此安然无恙。

温病而见热扰血室,感寒而见战汗达邪,此等症临证之际尚不多见,本文所述各一例。以常规之法处治,皆得症解病安。伤寒战汗,仲景未出治法,周老太例则借用温病战汗“益胃”成法,补充水分滋其汗源,竟亦“热达腠开,邪从汗解”而愈。

外感风热误药致变

沈妇,四十九岁,在常州务农。形体甚丰,宿有气管炎。1982年3月某日清晨自乡来沪,旋即赴苏州扫婆婆墓,临晚复归沪上。路途劳顿,自觉疲惫不支。旋见咳嗽、痰多,略带气急。自服枇杷叶膏、半贝丸三日,痰少咳稀,并见气机上逆,呼吸急促。特邀某名医诊治,用麻黄、杏仁、葶苈子、甘草、鹅管石、半夏、陈皮等药,服七帖。咳喘虽挫而诸症峰起:大便泄泻,每日三、四行;心悸慌乱,胸宇烦闷;额汗频出稍动益甚,而余处则无汗;午后自觉蒸热,但体温不升;胃纳锐减,加之浑身疲软,元气以动。于3月29日送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可能“高血压性心脏病。”于当天下午又急请前中医诊治,仍持前议,因有泄泻、额汗见症,于前方中加入白术、茯苓、糯稻根。30日服药一帖,倍觉沉困,胃纳全无,额汗更甚,随揩随渗,卧之于床,扶之亦不能起坐,坐则昏沉不支。至是,患者极度消沉,连夜与夫作生死诀别,翌日(31日)清晨,其夫前来邀诊,作万一之望。

诊见面色暗浊,神情淡漠。询知头颅闷胀,不欲举动。额上汗湿,粒粒如珠,渗出于肤。扪之掌心甚热,而手足躯体肌肤不温,语声低微,气怯懒言,余证俱如前述。切脉则两手细弱涩数,人迎与右寸独见浮数,且明显大于他部。舌干无津,中心厚苔直贯根部,色黄且褐。据此脉症,殊属棘手。余反复推究,参合四诊,意为病属外感风热,因素体丰肥,多痰多湿,又遇劳累气虚,无力鼓邪,遂使外邪与痰浊交结,症情复杂。因前投温燥,反劫津液,津伤热郁变证迭生。为今之计,先当辛凉解表,以驱袭入之外邪;清热豁痰,以开邪出之道路。然津气两伤,亦不可不顾,否则津干不能作汗,气虚无力达邪,徒恃表药,终难克效,谛思惟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之加减萎蕤汤最为适用,即以此方加味:

葱白三枚淡豆豉9g桔梗3g前胡4.5g白薇9g鲜竹沥30g(冲入)薄荷4.5g(后入)炙草3g冬瓜仁12g红枣5枚玉竹9g

(姜春华老师批语:方佳)

上午服头煎后,即絷絷汗出,遍体津润,至午腹中饥饿,竟食烂面一大碗,约二两许。是日下午即能起坐,患者求愈心切,于当晚又服一剂,一日内两帖俱尽。次日复诊,已觉周身轻快,与日前判若两人,惟额汗虽少未止,精神尚觉短少,此外,别无不适。诊之六脉小而稍数,人迎与右寸浮大之象已平,涩象亦解。舌已不干,然苔仍黄厚,用药仍宗前法,偏重消痰清解:

薄荷3g(后入)豆豉9g桔梗3g前胡4.5g冬瓜仁12g炒山栀6g炒枳壳4.5g姜半夏6g茯苓9g炙草3g焦六曲9g

服药两帖后,除稍觉疲弱外,余证全退,额汗亦止,已能操持家务,并于4月3日乘车返乡。

按:病者事后告知,来沪前三日曾患感冒,发热、头痛,未经治疗热即退。因病中神思恍惚,未予提及,使医者一时难明病源,徒费周折。本例之病因,为宿有痰热,复感外邪,痰邪相结,肺气痹闭,致使邪不外达。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气被遏邪无出路,迫走大肠故见泄泻;热郁于内故心胸烦闷;热蒸于上迫液外泄,则额汗频仍;午后阳盛与邪相争,故午后蒸热,因而见证如斯。余治此病,虽合参四诊反复揣摩,而据其脉象为最多,其间尤以人迎与右寸脉最为可凭。盖右寸属肺,肺主宣发卫气,与外感疾病关系密切。风寒之邪恒自太阳而入;风热犯人每多先伤肺卫。右寸脉浮而有力,是表邪确据,浮而兼数乃感受风温、风热之邪,或寒邪入肺化热之征。至于人迎,明代医家李士材言之甚详。《诊家正眼》曰:“人迎脉在左手关前一分,胆之部也,属风木而为阳,故主在外之病。”“人迎紧盛,伤于风也。”又曰:“左关之前一分,为六腑之源头,为诸阳之土宰,察表者不能外也。”故今见人迎浮数,加上见症如斯,是外感风热无疑。当然,此非凭脉癔断,乃合望闻问三诊而推得之,因而投剂即应,效若桴鼓。

(姜春华老师批语:脉学可凭而不可凭,以证为主,以脉参证,斯可矣。)

(附注:此文写后曾经姜春华老师审阅,先生作批语如上。今先生虽已作古,而先生传道、授业、解惑之功不可没。今乘斯文刊印之机述此以示纪念也。)

秋感温燥凉解宜

《黄帝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最高经典,其论病机及四时外邪为病,却遗燥气燥邪一端。金代刘完素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后,增补“诺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俾病机十九条之内容充实、完备。而明·喻嘉言,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之文,改“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制清燥救肺汤方,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开燥气为病证治之先河。隶及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专立“秋燥”一门,创制“桑杏汤”、“桑菊饮”诸方,至是则秋令之燥气伤犯肺卫者,治法始备。然秋令燥气之伤人也,有温燥凉燥之别,吴氏所论,乃温燥耳。若云临证之所见,温燥实较凉燥为多,是故吴氏之功,不可没也。

关于温燥之症状,初起头疼身热,干咳无痰,即使咯痰,亦多粘而量少,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俱红。然患者之病候,常不典型,故每易与风热感冒混淆。《温病条辨》曰:“秋感燥气,右脉数大。”曹炳章评曰:“右脉数大,右寸尤甚,不独秋燥为然,即风温亦如是,此亦识病之要诀,但风温初起,右寸必浮耳”。然先贤虽言之凿凿,而临诊之际,失于明辨者,仍复不少。以致轻感时邪,亦须迁延多日。倘若治不彻底,或失治误治者,每易流入损途。

《理虚元鉴》论“虚症有六因”中“有外感之因”“因外感者,俗语云:伤风不醒结成痨。”“若其人或酒色无度,或心血过伤,或肝火易动,阴血素亏,肺有伏火,一伤于风火,因风动则痨嗽之症作矣。”据此,因外感而成痨嗽者,以温热之邪为多而温热之中,尤以温燥为甚也。盖温燥之气最易伤损肺津,肺为阴脏,喜润而恶燥故也。曹炳章云:“感燥而咳,病势本轻,然迁延误治,必成重症。”是故临证之间,遇感证久治未愈者,务必着意诊察,不可掉以轻心而遗人天殃也。

病例:干部王某,年过半百,形体魁梧,肥胖而多病,肝痛、头疼常作不辍。1976年秋,患感冒牙痛,匝月不愈。凡中成药及诸西医感冒药,几已尝遍,似有小效而病终不解,因来余处就诊。视其脉细而带滑;问其症则头痛而不甚,微有恶寒,稍加衣则又觉轰热,不时咳嗽数声,绝无痰浊,苔薄白而燥。此乃感受秋令燥气,并非感冒风寒风热之症,故治感冒之成药宜其不效也。然燥症分温燥、凉燥,今患者所病,乃温燥耳。治法当用凉润清解,拟用桑杏汤化裁。

桑叶9g豆豉4.5g荆芥4.5g南沙参9g炒山栀6g麦冬9g杏仁9g炙草1.5g玉竹9g

与二帖。患者急于求成,是夜连服二煎,睡至半夜醒来,即觉浑身舒适,翌日晨起诸证顿解。余药一帖,则弃置不服矣。

温病岐视

1986年春,余于某医院遇一中年女病人,因高热不退住院,经西医对症处理,高热下降而低热不清;每日午后渐见寒热一、二分;至日晡时升至三、四分;黄昏则五、六分;至人定为七、八分而止。子夜后热渐退,黎明至午前体温正常。每日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两目自发热后即成视觉障碍,仅可见微光,若视物或人,则仅见两团白影,不能辨为何物,更不能见其细部。邀中医会诊,服药一月余,病无进退。余阅前所服方,前后两诊尽是六味地黄汤加减者。切其脉小而数,可任寻按,舌与苔无明显异常。诊为温病余热不清而作两目岐视,先贤夏应堂先生治验一例,与此极似,因师其法而效其方:

北沙参30g天花粉18g川石斛9g桑叶9g银花9g连翘9g生甘草1.5g白薇9g

服三帖,热即退净,岐视消失,视物可辨其大体。服至十帖,目视复常,患者及乃夫千恩万谢欣然出院。

同类推荐
  • 简写水浒传

    简写水浒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Shuttlel

    The Shuttl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觚剩及续编

    觚剩及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部宗轮论

    异部宗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谈起道家,最难懂的当然是这个道字。道并不是我可以客观加以界定的对象,而是包含一切客观与主观之物的整体。整体是唯一的,我们身在其中,又怎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只要走出自我中心的狭隘范围,那么随着观点的提升与扩大,眼界与心胸也将不同凡响。如果抵达道的境界,亦即可以从道的角度来观察万物,则将觉悟一切都很好。
  • 孤颜皇后

    孤颜皇后

    祸起穿越,考古学家成为不受宠的七皇妃。她深刻的明白宫闱争斗有多残酷,收敛锋芒,唯一心愿就是回到家乡辛国。七国瓜分天下,都想统一。这一场乱世中的民不聊生,如何能给辛诺言一方净土?来的第一眼就看见这个忠心耿耿的侍卫,他为她的失误而痛饮鸩酒,让她愧疚万分。然而再见沙场,又如何能再续前缘?他是蛰伏最深的皇子,也是辛诺言名义上的丈夫。城府极深,却深情款款:“我会送你一个太平天下。”周游列国的儒雅书生,无意混迹官场。却因为她而涉足其中,运筹帷幄都在手中,却算不住她的心。一生,两次命,三进冷宫,四登巅峰。两国皇帝同一时间下旨封后,成为千古奇谈。孤颜皇后,一生传奇却命不由己。
  • 光影

    光影

    在光明的路口,瞥见阴影/在黑暗的一隅,心怀光明/简单的黑白,无法抹去灰度/残忍的杀伐,亦推崇自由/七分光明,两分黑暗,一分抉择/请看徘徊在光与暗之间的少年,在剑与魔法的世界里弑神屠魔的故事。“夜幕将星,光息于影!”伟大的沙利耶教皇用大预言术昭示了一个混乱的时代。……“我有口音吗?”伟大的沙利耶教皇悄悄的问道。
  • 召唤神皇

    召唤神皇

    简介:这是一个乐师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韵气在身,音可杀敌,调能灭军,歌辞安天下。乐师悠扬,山涧飞鸣;乐正流水,堂前圣莺;司乐幽韵,绕梁之声。瞽圣驾临,天籁清音,可度化众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少校盛世穿越礼乐大陆,天生九指,却能一指灭妖蛮,屠龙宫,写战曲,战神皇,封圣之路即将开启。
  •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魁罡震

    魁罡震

    它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却因犯下天条被除去根基,贬下凡间。他从神而变成了人,而在不为人知的背后隐藏着惊天的秘密。他出生在一个梦幻般的村落,那里曾是世外桃源,只因为他的降临这里变的不在安宁祥和。他遭人唾弃,被逼无奈和爷爷搬到魔域脚下的山洞里度日如年,忍受折磨。就在他将面临着万劫不复的境地的时候他的爷爷终于道出了这惊天的阴谋,而他的由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块祖上留下来的一块碎玉,一篇金光闪烁的经书,却偶然发现神明传奇的一生修练,不为长生,不为超脱,只为还你一个缘由...他在虚空中涅槃重生,回到村子后人们却尊敬他为活神仙而机缘巧合中他找到了它存在的意义...踏上了他的至仙之路...
  • 重生之武林盟主

    重生之武林盟主

    前世没活明白的丁鹏,不甘心这一世还没什么大成就,于是,借前世的机缘,他走上了武道之路,并一步步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者,现代兵器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强大威慑力的武林盟主。
  • 默闻言依恒

    默闻言依恒

    我看着你的背影,走向转弯的路口,一直到消失,才慢慢转身离开——沈依雯最讨厌的东西,一是承诺,二是谈恋爱,三是选择。你总是微微一笑,之后云淡风轻。在这之间貌似有太多的不该,要是每件事情都没那么复杂该多好?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吧?如果说,让我心甘情愿地做一件事,唯一的就是,看着你,看着你,默默地看着你……
  • 飘落的白羽毛

    飘落的白羽毛

    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的链条,人类身处其中并不孤独,有上帝赋予生命,有魔鬼缚其灵魂。是被命运推着往前走,还是要灵魂拖着躯体往回退?一切,不过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一个玩笑!
  • 彼岸之刃

    彼岸之刃

    猪脚名曰“小强”一个擅长肉搏的杀手。喜欢光明正大的抢劫比如……现在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票票来嘴里你要敢蹦出一个不字管杀不管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