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2600000053

第53章

6、丙申,右正言李常言:“王安石以文学名世,行义得君,乃不本仁以出号令,考义以利财赋,而乃佐陛下为此病民敛怨之术。曾公亮、陈升之皆位冠百僚,身辅大政,首鼠厥议,曾无职守。谏官或以执事隔绝,或阴窃符同,四海万里,蒙毒莫诉。臣於安石虽有故旧之义,苟怀私而不言,谁复为朝廷言者!”中丞吕公著极论其不可,乞检会臣累奏施行。张戩言:“天下之论难掩,至公在於圣明,动必循理,无适无莫,义之与比。建议谓便而施行之,今已知有害而改罢之,是顺天下之心,成天下之务也。昔非今是,何惮改为?”(案:《宋史道学传》:戩为监察御史悰行,累章论王安石乱法,乞罢条例司及追还常平使者。劾曾公亮、陈升之、赵抃依违不能救正,韩绛左右徇从,与为死党,李定以邪谄窃台谏。且安石擅国辅以绛之诡随,台臣又用定辈,继续而来,芽蘖渐盛。吕惠卿刻薄辩给,假经术以文奸言,岂宜劝讲君侧。书数十上。) 监察御史悰行程颢言:(案:《明道文集论新法疏》云:臣近累上言,乞罢预俵青苗利息及汰去提举官事,朝夕以觊,未蒙施行。臣窃谓:“明者见於未形,智者防於未乱。况今日事理显白易知,若不因机急决,持之愈坚,必贻后悔。悔而后改,则为害已多。案:《明道文集》此下有云:盖安危之本在乎人情,治乱之机係乎事始。众情睽乖则有言不信,万邦和协则有为必成。固不可以威力取强,语言必胜。而近日之所闻,尤为未便。) 伏见制置司疏駮大臣之奏,举劾不奉之官,徒使中外物情,愈致惊骇,是乃举一偏而尽沮公议,因小事而先动众心。权其轻重,未见其可。(案:《明道文集》此下有云:臣窃谓陛下固已烛见事体,究知是非,在圣心非吝改张,由柄臣尚持固必,是致舆情大郁,众论益讙,若欲遂行,必难终济。伏望陛下奋神明之威断,审成败之先机。与其遂一失而废万方,孰若沛大恩而新众志?外汰使人之扰,亟推去息之仁。况粜籴之法兼行,储蓄之资自广。在朝廷未失於举措,使议论何名而沸腾?) 伏乞检会臣前所上言,早赐施行。”(案:《明道文集》又载《论新法乞降责疏》:臣闻天下之理,本诸易简,而行之以顺道,则事无不成。故曰:“知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荙而至於险阻,则不足以言智矣。盖自古兴治,虽有专任独决,能就事功者;未闻辅弼大臣人各有心,睽戾不一致,国政异出,名分不正,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为者也。况於措置失宜,沮废公议,一二小臣实大计,用贱凌贵,以邪妨正者乎?凡此皆天下之理不宜有成,而智者之所不可行者。设令由此侥幸,事小有成,则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矧夫天时未顺,地震连年,四方人心日益摇动,此皆陛下所当仰测天意,俯察人事。臣奉职不肖,议论无补,望允前奏,早赐降责。) 右正言孙觉言:“窃见制置三司条例司画一文字,颁行天下,晓谕官吏,其凡有七。至於论敛散出入之弊,将来陷失,人所能知者,皆置不论,乃援引经义,以傅会先王之法,与防微杜渐,将以召怨贾祸者。臣得直陈之其条有三。”(《纪事本末》卷六十八。案:觉疏其凡有七,其条三文佚,俟考。《宋史本传》云:青苗法行,首议者谓《周官》泉府,民之贷者,至输息二十而五,国事之财用取具焉。觉条奏其妄,曰:“成周赊贷,特以备民之缓急,不可徒与也,故以国服为之息。然国服之息,说者不明。郑康成释经乃引王莽计赢受息,无过岁什一为据,不应周公取息,重於莽时。况载师所任地,漆林之征特重,所以抑末作也。今以农民乏绝,将补耕助敛,顾比末作而征之,可乎?国事取具,盖谓泉府所领,若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有买有予,并赊贷之法而举之。傥专取具於泉府,则冢宰九赋,将安用耶?圣世宜讲求先王之法,不当取疑文虚说以图治。今老臣疏外而不见听,辅臣迁延而不就职,门下执正而不行,谏官请罪而求去。臣诚恐奸邪之人,结党连伍,乘众情之汹汹,动摇朝廷,钓直干誉,非国家之福也。”) 於是进呈孙觉疏。王安石谓:“觉所言无理,读不及终而止。”上曰:“人言何至如此?”安石曰:“自大臣以至台谏,臣有异,则人言纷纷,如何足怪!”赵抃曰:“苟人情不允,即大臣主之,亦不免人言,如濮王事也。”王安石曰:“先帝诏书,明言濮安懿王之子不称濮安懿王为考,此是何理?(以上《纪事本末》卷五十五,卷六十八。) 人有所生父母,所养父母,皆称父母,虽闾巷亦不以为碍。而两制、台谏乃欲令先帝称濮安懿王为皇伯,欧阳修笑其无理,故众怒而攻之,此岂是正论?司马光为奏议,乃言仁宗令陛下被衮服冕,世世子孙,南面有天下,岂得复顾其私亲哉?如此言,则是以得天下之故可以背弃其父,悖埋伤教,孰甚於此!且礼为人后者为之子,虽士大夫亦如此,岂是以得天下之故为之子也?司马光尝问臣,臣以此告之,并谕以上曾问及此事,臣具如此对。吕诲所以怒臣者,尤以此事也。”(原注:二年四月十三日,富弼言先朝稍逐言事者,人遂罕敢言事。) 上曰:“如台谏言濮王事全无理。”王安石曰:“言濮王事虽非尽理,然当时言者以为当更追崇,未已及罢称皇,亦以为言有力,则当时言者虽未尽理,於时事亦不为无庸。”(《纪事本末》卷五十五。原注:按安石初对上,所言则如此,不一年,即深诋台谏,谓安石不奸邪,可乎?因掇取注此。) 上曰:“宗室事何以不纷纷?”安石曰:“以两府大臣共议,故大臣无摇动者;又陛下不疑,故异论无从起。”上曰:“均输事何以无人言?”安石曰:“人言岂少!吕公著因江西事遂攻薛向,而言薛向体量江西文字乃先至,其言不效,故其意沮折而不复敢为诬妄常平事,大臣固不悦。但陛下初即位,以为善政,不敢异论。然自初施行,阴欲沮坏,至於百端;其后陛下每见提举官上殿,辄问新法便否,人人知陛下意疑,所以内外交结,共为诬罔也。”陈升之曰:“岂可使上不访问群臣?此皆提举官所在张大妄作,故致人言耳!”安石曰:“提举官到任不过数处,若妄作,只须有事实;全无事实可说,即其言岂可听信?”上又语及程颢疏,安石曰:“颢至中书,略谕以方镇沮毁朝廷法令,朝廷申明使知法意,不得谓之疏駮大臣章奏。颢乃言大臣论列事,当包含此为害利;若不申明法意,使中外具知,则是纵使邪说诬民,而今诏令本意,更不明於天下,如此则异议何由贴息?”原注:诏及颢疏,据朱本附见。《日录》在十四日乙巳,新本削去。上因论及台谏官,言不可失人心。安石曰:“所谓得人心者以为理义。理义者,乃人心之所悦,非独人心,至於天地鬼神亦然。先王能使山川鬼神亦莫不宁者,以行事有理义故也。苟有理义,即周公致四国皆叛不为失人心;苟无理义,即王莽有数十万人诣阙颂功德不为得人心也。”原注:《日录》在三月四日乙未,朱本附五日丙申,今从之。他日,安石与韩绛请上更晓谕台谏,无使纷纷。上曰:“安得如许口颊与说?”上又谕安石令稍修改常平法,以合众论。安石曰:“陛下方以道胜流俗,与战无异,今少自卻即坐,为流俗所胜矣。”(《纪事本末》卷六十八。)

7、丁酉。(《长编》卷二百十四:熙宁三年八月癸亥,诏江淮发遣湖北运司体量殿中丞、直史馆苏轼居丧服除,往复贾贩,及令天章阁待制李师中供析照验见轼妄冒差借兵卒事实以闻。侍御史知杂事谢景温劾奏故也。原注:景温劾轼已附注三月丁酉。轼例当作州,亦见彼注。案:原文及注,今已俱佚。)

8、壬寅,谏官孙觉见上论青苗事,且言:“条例司駮韩琦疏,镂板行下,非陛下所以待勋旧大臣意。赖韩琦朴忠,固无他虑,设当唐末、五代,藩镇强盛时,岂不为国生事乎!”(《长编》卷二百十:熙宁三年四月戊辰,上误记觉言以为公著。公著降知颍州事,原注引《公著家传》三月十一日壬寅,谏官孙觉见上云云。辑入。)

9、甲辰,吕公著屡奏乞罢提举官。(案:《长编》卷二百十:熙宁三年四月戊辰,辨公著对及琦疏之误。原注:云:公著自三月十三日不复对,凡二十二日。此奏当在十三日之前,今不得其日,姑附十三日甲辰下。) 王安石读至“取大臣章奏疏駮,巧为辨说,敷告天下。”上曰:“如此,则韩琦安得不动心乎?”安石曰:“朝廷作有理之法,今藩镇逐条疏駮,而执法乃不以为非。方镇作无理章奏,朝廷谆谆晓谕,而执法乃谓之巧为辨说,即非理之正。言事官当逐辨论其非,以开悟陛下之聪明可也。今但言巧为辨说,而不见辨说之不当,则其情可见矣!”《纪事本末》卷六十三,卷六十八。上怪上下纷纷何至此,安石曰:“陛下作法,宰相摇之於上,御史中丞摇之於下,方镇摇之於外。而初无人与陛下为先后奔走奭侮之臣,则人情何为而不至此耶!”又读至“止令提点刑狱或转运使管勾。”安石曰:“比曾公亮亦有此奏。陛下试思府界若无提举官止有吕景,则此法已不得行;京西无提举官止有提点刑狱,则已言人皆不愿。请以此验之,则不设提举官,付之他司,事必不举矣。”上患官吏慢法而不奉行,安石曰:“提举官虽卑,然以朝廷之命出使,尚未敢按举州县不法,即已纷纷然以为陵轹州县。言事官本当为朝廷守法,乃更朋比流俗,如此岂是正理!”上以为然。(《纪事本末》卷六十八。)

10、戊申,安石独对上曰:“陛下知今日所以纷纷否?”上曰:“此由朕置台谏非其人。”安石曰:“陛下遇群臣无术,数失事机,别置台谏官,恐但如今日措置亦不能免其纷纷也。”(《长编》卷二百十谢景温举御史条载:先是,安石独对上云云一段。原注:云:此安石三月十六对上语。今据原文辑此。)

11、丁未。(《长编》卷二百十八:熙宁三年十二月壬申,中书言司农定保甲条例。原注:云:三年三月十七。又《长编》卷二百三十六:熙宁五年闰七月辛酉,安石谓:“本为保甲,故中书预议;若止作保甲,故中书预议;若止欲作义勇强壮,即合令枢院取旨。”原注:云:三年三月十七日亦有此言。案:原文已佚。)

12、戊申,(案:据《宋史·本纪》补日。) 范镇罢知通进银台司。初,镇言:“韩琦奏,中书自当施行,不须下条例司及不当令李常分析封还诏书。”圣旨谕镇行下数四,犹不肯。案:《宋史本传》云:诏五下,镇执如初。会司马光辞枢密副使,上许之,镇又封还诏书曰:“臣所陈大抵与光相类,而光追还新命,则臣亦合加罪责。”上令再送镇行下,镇又封还曰:“陛下自除光为枢密副使,士大夫交口相庆,称为得人,至於坊市细民,莫不欢喜。今一旦追还告敕,非惟诏命反汗,实恐沮光谠论忠计。”上不许,以诏书直付光,不复由银台司行下。镇言:“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遂乞解银台司,许之。(《纪事本末》卷六十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限时女友

    限时女友

    “我不知道你接受的是什么教育,但约会要守时是最基本的礼貌!对于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出手如此大方只能助长社会不良风气,也会告诉别人你只是个暴发户!你自己是个滥情的人,还要求结婚的对象是处女,只能说明你是个极度自私的人!最后奉劝你和女人上床时要用避孕套,小心得艾滋!对于你这样的种猪我没兴趣!”说完,潋滟挺胸抬头走到服务区对那个漂亮的服务生说:“麻烦你结账,我和那位先生AA制。”
  • 天堂和地狱之间

    天堂和地狱之间

    巫师和法师争斗不断,王国之间战火重燃。一个神秘的拜访将马夫之子——莱恩·科索沃卷入纷争,在阴谋与谜团中挣扎成长。天堂与地狱之间是什么?是人间,也是人心。
  • 寻真者

    寻真者

    科技,玄学,因果,魔法,宗教,哪个才是真途。
  • 时光带我找到你

    时光带我找到你

    一直以为多年之前就是唯一一次见面,一直为那段爱情可惜不已。却原来,你一直在那里。时光会带我找到你,不是缘浅,而是你还未来而已。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的宠妻之路和雷厉风行的财务经理的追夫之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拭目以待喽。
  • 屌丝男与废材神

    屌丝男与废材神

    他,陈诚一个典型屌丝,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在校外被流氓欺负,在家族被亲戚欺负,在他正要跳湖自尽时偶遇废材神仙。。。。
  • 暮天

    暮天

    要给自己的人物设计怎样的命运,这真是件痛苦的事,就好像是自己要选择人生一样:真的该走那一条路吗,这样的问题,联想到自己,就有一种茫然的感觉。是喜是悲,或坦然或忧患,总是让你找不到方向。就算曾经你很明白:走到这里,应该是一场喜剧。可是当你走到这的时候,你却茫然了,找不到向后的方向,看不清前方的路。一场原原本本的喜剧就这样戛然而止,而且莫名的悲伤不自觉的涌上心头,有时候甚至想流泪。你不明白自己做的一切,是对是错也不是你可以判断的时候。也许你会说你一直就没有选择的机会,真正给你选择的时候你就找不到方向。可是你的心里却还在挣扎,你知道你给自己找了台阶下,而且你还清楚的知道你不可以顺着自己的任性走下去。于是你努力寻找过去,想在过去中找到答案。过去却也渐渐的模糊了,在里面你什么也找不到,似乎自己就从来没有在里面行走过,那些足迹仿佛是陌生人留下的一般。
  • 网游三国之神级领主

    网游三国之神级领主

    一次意外让叶枫带着两年游戏经验,重新进入《地球OL》这款风靡全球,集冒险、争霸、建设、休闲、贸易等一体的世界级全息网游。利用先知先觉,在游戏中抓住一次又一次机遇,让他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凡,一步步走向巅峰,成就逆天霸业!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当然也少不了历史名将,咱来者不拒!--他就是———神级领主!*******************
  • 那年:青春未老

    那年:青春未老

    本来,我的高中生活很平淡。后来因为他的告白,让我心潮澎湃,但我选择了出国。我不想伤害他,不想让他跟我有任何瓜葛.....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管理者就是他们的掌柜,聪明的管理者应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合理授权,学会当“甩手掌柜”。这里所谓的“甩手”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将“从头管到脚”转变为“管头管脚”。把管理者从事务性、常规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和开拓新的领域。构思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甩手掌柜”的出现,正是这个商业时代变革的缩影,本书堪称为一部“甩手掌柜”的管理宝典,其中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怎样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展开,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 星泪贵族学院

    星泪贵族学院

    三个本该拥有童话般未来的小女孩,只因仇恨而走上复仇之路。经历了地狱般的训练,终在十年之后再次与仇人于星泪贵族学院会面,星泪三王子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她们的复仇计划?复仇结束后,又有怎样的磨难在等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