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2600000092

第92章

先是,布以劄子论边事,其一,乞修葺新边城守备及垦挌新田。其翌日癸卯,上作两御批,付三省、枢密院;又翌日,进呈,遂依已得指挥行下。是日,上以谕布,布谢曰:“论事每承听纳,臣虽糜陨,何以报称!”布察上甚悦,因及祐章,且曰:“上下合谋并力,其为倾摇之举,意谓万全,然不知圣意不可夺也。臣自出使时已闻此谋,然臣不敢恤。臣若引前日山陵使例求去,此乃臣子所不忍言。祐意在逐臣,不复顾忌讳,其言几若咒诅。”上曰:“语诚类咒诅。”布曰:“圣德仁厚,无不涵容,以此言之,则何可胜诛。”又言:“众人谋欲逐臣,聚其党与,复行元祐之政,则更不由陛下圣意不回也。”(案:“由”字疑或“知”字。) 上曰:“安有是理!若更用苏轼、辙为相,则神宗法度无可言者。”又言:“岑象求辈扬言云‘轼、辙不相则不已’,当并逐之。”后两日,左谏议大夫陈次升对,有劄子救祐,案:去年,陈祐》除右正言。次升》奏弹,见《谠论集》。上不顾,亦不肯留劄子,次升乃自袖去。而右司谏江公望对,请祐责词,所谓“观望推引”之语。上曰:“欲逐曾布,引李清臣为相。”且曰:“如此何可容旦夕?当逐之。”又云:“曾布安可去?”(案:“可去”二字,依《九朝备要》校正,原本误“司夫”。) 公望遽曰:“陛下临御以来,易三言官,逐七谏臣,非天下所期望。今祐》言宰相过失,自其职也,岂可便谓有他意哉!”(案:《十朝纲要云:公望因抗疏论立继述,分元祐起祸乱之源,言甚恳切。)

先是,曾布甚恶李清臣不附己,数使人讽公望,能一言清臣,即以谏议大夫相处,而公望所言乃如此。(案:《九朝备要》云:先是,陈祐因进对,上谓曰:“凡有公事,宜与江公望议论,可,乃来。”祐见公望,公望曰:“榻前一砖之地,是人臣对君父极言天下事去处,惟上不欺天,中不欺君,下不欺心,则可免戾。人见各有不同,惟不可附会。”祐他日为上诵之,上以为名言。《宋史江公望传》云:内苑稍畜珍禽奇兽,公望力言非初政所宜。他日入对,帝曰:“已纵遣之矣,惟一白鹇畜之久。”帝以柱杖逐之,鹇不去,乃刻公望姓名於杖头,以识其谏。蔡王似府吏以语言疑似成狱,公望极言论救,出知淮阳军。《宋文鉴》卷六十二载其疏略云:臣访问蔡王府吏相告有不顺之语,浸淫恐及蔡邸,开封府已行根治。臣闻之骇,汗流浃。盖亲隙不可开,隙开则言可离贰;疑迹不可显,迹显则事难磨灭。陛下之得天下,天下归之也。章惇尝帘前持异议,已有隙迹矣。蔡王出於无心,年尚幼少,未达祸乱之萌,故恬不以为恤。陛下一切包容,已开之隙复途矣,已显之迹复泯矣。恩意渥缛,欢然不失兄弟之情矣。伏望陛下勿以霭昧无根之言加诸至戚骨肉之间,而忘大舜亲爱之道。案《宋史》本传所言数事,《十朝纲要》并书於七月,云:戊辰,公望坐论蔡王狱事,罢言职,知淮阳军。) 其后,彭汝霖以论罢清臣得谏议大夫云。(《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原注:此据《吕本中墓志》增入。清臣罢在十六日。案:清臣罢在十月癸巳。原注十六日,有字误。《宋史陈祐传》以祐论章惇、蔡京、蔡卞、郝随、邓洵武忤旨,通判滁州。盖因后蔡卞乞贬任伯雨等,祐在数中,遂云尔。其实,祐之黜,为劾曾布,当以此文为正。《宋史祐传》误。)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云:六月,集禧观火。

又:云:范纯礼刚正,数以言事忤上意,而曾布惮之,遂出知颍昌府。案:《东都事略本纪》,纯礼於元符三年十一月辛卯为尚书右丞,其罢在是年六月戊午。《通鉴续编》云:时排击元祐诸臣,纯礼从容言於帝曰:“迩者朝廷是元丰而非元祐。以臣观之,神宗立法之意固善,吏推行之或有失当,以致病民。宣仁听断,一时小有润色,盖大臣识见异同,非必尽怀邪为私也。今议论之臣有不得志,故挟此藉口,其心岂恤国事,直欲快私忿以售其奸也。”《编年备要》云:纯礼又言:“自古天下治乱,顾用人何如耳!今略陈祖宗用人之要:吕馀庆有才行,太祖自员郎擢为谏议大夫;王禹偁有文学,太宗自大理评事擢为直史馆;张知白屡上书言事,真宗自河阳判官擢为右正言,遂大用。夫人君欲得魁杰之才,必出於非次之擢用。若惟待辅臣荐举左右、列论其间、有孤寒寡援正直是守者,则终身冥晦。虽有忠赤报国之心,何由而见之?”纯礼刚正,数以言事忤上意,而曾布惮之,谓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都承旨,范右丞不可。”先是,诜尝求为承旨,钦圣为诜浮薄,遂以命王师约。布妄言出於纯礼,以激怒诜,诜信而恨之。会诜馆伴辽使,称纯礼押宴席閒语犯御名,为中丞赵挺之、谏议陈次升所劾。惟谏官江公望独明纯礼无过,而纯礼不复辨,遂出知颍昌府。自此韩忠彦之客相继被逐矣。

1、七月(案:钱氏《朔闰考》:是月庚申朔。) 壬戌,上因言:“元祐中,诋毁先朝政事人多不详姓名,可悉录来。”又言:“人才在外有可用者,亦具名进入。”又言:“张商英莫亦可使否?”布曰:“陛下欲持平用中,破党人之论以调一天下,孰敢以为不然。而偏见异论之人各私其党,又有报复怨仇之意纷纷不已,致圣意厌恶,此诚可罪,然元祐、绍圣两党,皆不可偏用。臣窃闻江公望尝为陛下言:‘今日之事,左不可用轼、辙,右不可用京、卞。’(案:《东都事略江公望传》:公望除左司谏,上疏曰:“哲宗固孝於神考矣,持绍述之论牢不可破,辅政非其人,以媚於己为同,忠於君为异。一语不合时学,必目为流俗;一谈不侔时事,必指为横议。借威柄以快私隙,必以乱君臣父子之名分以感动人主。故民力困竭,国用匮迫,天下为之骚然,泰陵不得尽继述之美。元祐人才,皆出於熙宁、元丰培养之馀,遭绍圣窜逐之后,彫疏零落,所馀无几矣。神考与元祐之臣,其先非有射钩斩袪阴私之隙也,先帝信仇人而黜之。陛下若立元祐为名,必有元丰、绍圣为之对也,有对则诤兴,诤兴,则党朋立矣。陛下改元,诏旨亦称思建皇极,嘉靖庶邦。盖尝端好恶以示人,本中和而立政,皇天后土,实闻此言。陛下欲渝此言,其如皇天后土何?”) 缘此等人在朝,决不免怀私挟怨,互相仇害,则天下士类为之不安;士类不安,则朝廷亦不安矣。愿陛下深思熟计,无使此两党得志,则和平安静,天下无事,陛下垂拱而治矣。”上颔之而已。(《纪事本末》卷百三十。)

2、曾肇尝以书责布曰:“兄与惇、卞异趋,众所共知。绍圣、元符间,惇、卞有可以挤兄者,无所不为,亦众所共知。使其得志,未必肯舍兄,就令兄肯与之解仇,彼必不信,亦必不听。然则不独宗社生灵、善人君子罹其患害,曾氏之祸必不在众人之后矣。兄方当国得君,(案:《备要》此下有“正宜”二字,当据补。) 引用善人,扶助正道,使小人道消,邪说不作,以杜绝惇、卞复起之萌。而数月以来,世所谓善人端士者相继去朝,其在内者亦皆置之闲地,愔愔无气;而所进用以为辅臣、从官、台谏者,往往皆前日事惇、卞者。今日兄势方盛,彼固不敢言及惇、卞,一旦兄势稍不如今日之盛,彼固不肯引元祐人及世所谓善人端士者,则必首引惇、卞自为固位之计。人主平日所闻,皆毁訾元祐人之言,而世所谓善人端士又未必尽知,则其势不得不用惇、卞;惇、卞果至,未暇恤其他,曾氏之祸,其可逃哉!思之可为寒心,可为痛心,可为恸哭,不知彼案:“彼”字衍文,《备要》无此字。亦曾思之否?”布答肇曰:“上践祚之初,深知前日之敝,故尽收元祐窜斥之人,逐绍圣之挟怨不逞者,欲破朋党之论,泯异同之迹,以调一士类。而元祐之人,持偏如故,凡论议於上前,无非誉元祐而非熙宁、元丰,欲一切为元祐之政。不顾先朝之逆顺,不恤人主之从违,必欲回夺上意,使舍熙、丰而从元祐,以遂其私志,致上意愤郁,日厌元祐之党。乃复归咎於布,合谋并力,诡变百出,必欲逐之而后已,上意益以不平。”又曰:“布自熙宁立朝,以至今日,时事屡变,惟其不雷同熙宁、元丰之人,故免元祐之祸;惟其不附会元祐,故免绍圣之中伤,坐视两党之人,反覆受祸,而独泰然自若。其自处亦必粗有义理,以至处今日风波之中毅然中立。每自谓存心无愧於天,无负於人,神之听之,介尔景福,使此言不足信则已,若果有此理,元祐及惇、卞之党亦何能加祸於我哉?恐未至贻家族之祸,为祖考之辱而累及亲友也。”(《纪事本末》卷百三十。案:《东都事略》:曾巩、曾布、曾肇,皆致尧之孙也。《宋史曾巩传》云:兄布在相位,引故事避禁职,出知陈州。历太原、应天府、扬定二州。《编年备要》云:时曾肇徙知应天府。)

3、丁卯,著作郎陈瓘为右司员外郎。瓘力辞实录检讨官。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九。)

4、癸未,三省奏事讫,曾布独留,极陈:“元祐、绍圣两党奸恶,皆不可令得志。使轼、辙、京、卞在朝,则更相报复,无有穷已,天下无安静之理;兼人亦不知威福在人主,但宰相一易则非,其党类皆受祸矣,如此岂朝廷之福!”上深嘉纳曰:“卿自来议论平允。”布因言:“贬责之人,但可复职,寘之名藩巨镇,无所不可,但不可在朝廷耳。盖在下之人不安,则朝廷不安,非持平用中之意也。”上尤称惬,因具内外之材可称者数十辈以闻,并具诋訾先朝绍圣、元符不许叙复人姓名进入。布又言:“祖宗时?论之人未尝深贬责,自元祐、绍圣更相报怨,而朋党之祸成矣。此不可不戒也。”退至都堂,为同列言:“上意本欲持平用中,破朋党之论,以调一中外,此人臣所当将顺;况如此最不用力,但内不作威狱,外不兴兵革,使天下和平安静,日以无事,则太平之象也。”众莫以为不然。陆佃叹曰:“如此,则天下无事,真太平之效也。”(《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又百三十。案:元符三年,召陆佃为礼部侍郎,即上疏言调和元祐、绍圣之人,与布同意。其疏附载元符三年十月己未。《东都事略徐杰传》云:时布主绍述之说。徽宗以问杰,杰曰:“陛下之意得非欲两存乎?”徽宗曰:“然”。杰曰:“天下之事有是有非,朝廷之人有忠有佞,若不考其实,姑务两存,臣未见其可也。”)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云:安焘罢。焘将请去,密奏:“绍圣、元符以来,用事者持绍述之虚名,以诳惑君父。上则欲固位而挟私雠,下则欲希进而肆朋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彼自为谋则善矣,未尝有毫朆为朝廷计也。当熙宁、元丰间,内外府库,无不充衍;自绍圣、元符以来,倾府库、竭仓廪,以供开边之费。愿陛下罢无益之人,厚公私之积,早计而预图之,则天下幸甚!”遂自知枢密院出知河阳府。案:《东都事略本纪》:安焘於七月丙戌罢。《宋编年通鉴》书於六月之末。盖安焘上脱去“七月”二字也。今据《东都事略》、《宋史》诸书正之。又案:此文删节未全,《九朝备要》载焘原文,“为朝廷计也”之下云:“夫听言之道,必以事观。臣不敢远引,独以神考之事切於今者为证,不知果为绍述邪非邪。当熙宁、元丰间,内外府库,无不充衍,至小邑所积见钱穀粟不下一二十万。自绍圣元符以来,倾府库、竭仓廪,以供开边之费,大臣用之,以为迁延固宠之计。故军无见粮,吏无月俸,公私罄竭,未有甚於今日,而反谓绍述,岂不厚诬哉!今夷狄之情难测,水旱之变不当,又虑盗贼潜谋,承閒窃发。愿陛下罢无益之人,厚公私之积,早计而预图之,无使饰偏辞以为身谋者得行其说,则天下幸甚!”又论东京党锢之祸,唐末近习之患,今皆有其渐,履霜坚冰,不可不戒。其言甚切。

又:云:苏轼卒於常州。吴越之人,皆咨嗟出涕。轼奖善诋恶,盖其天性,见义勇为,不顾其害。用此数困,终不以为悔。乾道间,诏赠太师,谥曰文忠。

同类推荐
  • 青箱杂记

    青箱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抱朴子外篇

    抱朴子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Three Taverns

    The Three Taver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彦昺集

    刘彦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黄帝本行记

    广黄帝本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加藤君的忧郁

    加藤君的忧郁

    二次元已经没有生存的余地,而然中二的种子却在三次元发芽。吾又将带领猴子猴孙一起,拯救二次元。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大雪纷飞,没有人类的踪影,但却在这惨白的雪地上,不时飘过一道道白影。忆悠~忆悠~一阵阵尖锐的妇女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着,回荡着。就这样二次元被解救了,人类(宅男宅女)又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以上都是瞎扯,竟然主题,海波历险记。呸,是加藤历险记。好像题目这样叫来着。
  • 万兽凌仙

    万兽凌仙

    悠悠岁月长河,沧海桑田,大浪淘沙,诸天仙神皆已作古。浩瀚无边的缥缈大陆,各方诸侯雄踞,宗门林立,豪杰并起,大能者可追云逐月,移山填海,崩碎虚空,具有毁天灭地之威。少年横空出世,于微末中崛起,修玄功秘技,捕妖兽,俘美女,诛强敌,傲视天下,席卷宇内,横扫六合八荒!
  • 爆宠毒舌妃:皇后我爱你

    爆宠毒舌妃:皇后我爱你

    21世纪,神医杀手死后来到神界,才知道自己笛神的牛逼身份,来到人间帮助妖孽老公渡劫,实则为自己度情劫,还是个玄幻的世界,哈哈,想要欺负姐,幸好姐还有法力,看姐不玩转后宫,重回仙界
  • 脚踏两条船的女人

    脚踏两条船的女人

    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酒家女每天在家和店里两头奔波可一夕间月老似乎记起了至今没有走桃花运的她一个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几年互不对眼的表哥不负正业、无所事事的他令人恨铁不成钢让妈常暗自伤心叹气一个是老主顾钟伯的儿子天生的事业有成让他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 王爷在上,医妃难求

    王爷在上,医妃难求

    "好不容易混中医混出了名堂,辛芸竟然一朝穿越。堂堂的男科圣手,成了丞相府嫡小姐,可惜爷爷不疼姥姥不爱,娘亲挂了父亲把自己当成扫把星!续弦的夫人百般残害!辛芸狠狠反虐,告诉这群古代人一个真理——嫡女不好欺!可还没享几天清福,又被赐婚个不能人道的废物王爷,看他可怜,辛芸就当日行一善,治好他不举之症,可是……“宇文懿,别过来,再过来我可就不客气了!”“好娘子,别羞涩,乖乖到本王怀里来,试试就知道本王到底行不行!”一夜七次,王爷在上,医妃求放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菜根谭谋略全本

    菜根谭谋略全本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体文集。《菜根谭谋略全本》编者以现代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来对它进行提炼和演绎,在每则原文基础上都加上了标题,最后还结合古今中外比较有影响的事例对原文进行了更为精辟、深刻的延伸。
  • 清穿皇九子

    清穿皇九子

    原名清穿之七情成劫极尊寰宇世界大道之主鸿钧、紫郢凌玥夫妻的小女儿,极尊寰宇世界天道之主紫华圣人和林海夫妻的最宠的外甥女,三清圣人、红云圣人、镇元圣人、佛教二圣最宠爱的小师妹,女娲圣人最宠的小师妹和恩人。看一个法力无边的帝君在因不懂情而被送入异世转生,成了大清朝康熙皇帝的九阿哥后,会发生怎样的事。前生,她艳冠三界,今生,继承了前世绝俗容貌的天生不懂情的他,会遇到些什么事情?前世,她天生冷情,无情无心,独来独往;今生,他还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下去吗?
  • 校园七大不可思议的魂淡们

    校园七大不可思议的魂淡们

    【本文会在这时候发出来,是为了占坑,后是为了撒网,最后做个比较,嗯,聪明的我】这一天,校园里的七大不可思议为了争夺最不可思议的宝座,展开了不眠不休的斗争。“不过这关我什么事?”“你既然已经看到了我,那就为我们做一个裁判吧!”“请容我拒绝。”“我们已经一致同意了,今天晚上你就可以享受到此生以来最不可思议的一夜了。”“魂淡啊!好歹为正在被罚站的我考虑考虑吧!!!”“……我可以在你考试的时候帮你看看答案哟。”“请务必让我向诸位展示自己的公平与公正!!!”于是,这一天——我因为在罚站时间于走廊内大声喧哗,被叫到教导处接收了狠狠一顿训斥。
  • 三国烈

    三国烈

    山寨冒险家陈琼意外穿越到三国。尼妹的,正牌大学生,好歹不能混得太差了,丢了现代人的脸面。于是陈琼奋然走上了争霸之路。乱世豪情,三国云涌,名士,武将纷纷登场
  • 青云路

    青云路

    孤儿出身的楚铭在一场车祸中穿越到了异世界,不是慷慨激昂的汉唐盛世,也不是残忍混乱的五代十国,一个不熟悉的世界,一段没听说过的历史。陌生的世界,只有一个人踽踽独行。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一步一步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汉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