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6100000004

第4章

太医习业

国家以文武医入官,盖为养民设。未有不自学古而得之者,学古之道,虽别而同。为儒必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方称学人。医者之经,《素问》《灵枢》是也;史书,即诸家本草是也;诸子,《难经》《甲乙》《太素》《中藏》是也;百家,《鬼遗》《龙树》《金镞刺要》《铜人》《明堂》《幼幼新书》《产科保庆》等是也。儒者不读五经,何以明道德性命,仁义礼乐;医不读《灵》《素》,何以知阴阳运变,德化政令。儒不读诸史,何以知人材贤否,得失兴亡;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儒不读诸子,何以知崇正卫教,学识醇疵;医不读《难》《素》,何以知神圣工巧,妙理奥义。儒不读百家,何以知律历制度,休咎吉凶;医不读杂科,何以知脉穴骨空,奇病异证。然虽如是,犹未为博,况经史之外,又有文海类集,如汉之班马,唐之韩柳,及我大宋,文物最盛,难以概举,医文汉亦有张仲景华佗,唐则孙思邈王冰等,动辄千百卷,其如本朝《太平圣惠》《乘间集效》《神功万全》《备见崇文》《名医别录》,岂特汗牛充栋而已哉?使学人一览无遗,博则博矣,倘未能反约,则何以适从。予今所述,乃收拾诸经筋髓,其亦反约之道也。读医方者,当推上圣养民设教为意,庶不负于先觉也。

五科凡例

凡学医,必识五科七事。五科者,脉病证治,及其所因;七事者,所因复分为三。故因脉以识病,因病以辨证,随证以施治,则能事毕矣。故《经》曰∶有是脉而无是诊者,非也。究明三因,内外不滥,参同脉证,尽善尽美。

凡学脉,须先识七表八里九道名体证状,了然分别,然后以关前一分应动相类,分别内外及不内外。又须知二十四脉,以四脉为宗,所谓浮沉迟数,分风寒暑湿,虚实冷热,交结诸脉,随部说证,不亦乎。

凡审病,须先识名,所谓中伤寒暑风湿瘟疫时气,皆外所因;脏腑虚实,五劳六极,皆内所因;其如金疮 折,虎野狼毒虫,涉不内外。更有三因备具,各有其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学不可不备。

凡学审证,须知外病自经络入,随六经所出,井营输源经合各有穴道,起没流传,不可不别。内病自五脏郁发,证候各有部分,溢出诸脉,各有去处。所谓上竟上,头项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腹肚腰足中事也。

凡用药,须熟读本草,广看方书,雷公炮灸,随方过制,汗下补吐,轻重涩滑,燥润等性,量病浅深,饮服多寡,五德五味,七情八反,升合分两,朝代不同,一一备学,将欲对治,须识前后。故《经》曰∶先去新病,病当在后。

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其因有三,曰内,曰外,曰不内外。内则七情,外则六淫,不内不外,乃背经常,《金匮》之言,实为要道。《巢氏病源》,具列一千八百余件,盖为示病名也,以此三条,病源都尽,不亦反约乎。

凡学医,既明五科,每科须识其要。脉有浮沉迟数,病有风劳气冷,证有虚实寒热,治有汗下补吐,若于三因推明,外曰寒热风湿,内曰喜怒忧思,不内外曰劳逸作强,各有证候,详而推之,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凡看古方类例,最是朝代沿革。升合分两差殊,若数味皆用分两,不足较也,第中间有用升合枚数,大段不同。升斗秤尺,本自积黍,黍自不可见,度量衡卒亦难明。今以《钱谱》推测,粗知梗概。

凡度者,分寸尺丈引。本以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观今之尺数等不同,如周尺长八尺,京尺长一尺六寸,淮尺长一尺二寸,乐尺长一尺二寸五分,并以小尺为率,小尺既自三微起,却自可准。唐武德年,铸开元钱八分,当十二钱半得一尺,排钱比之,十一个已及一尺,又不知唐用何尺。顾汉唐龠量,并用尺寸分布,尺寸如是不齐,将何凭据,博古君子,必有说矣。

凡量者,龠合升斗斛。本以黄钟龠容十二铢,合龠为合,重二十四铢。今以钱准,则六铢钱四个,比开元钱三个重,升斗斛皆累而成数。汉唐同用,至宋绍兴,升容千二百铢,则古文六铢钱二百个,开元二百二十个,以绍兴一升得汉五升,其余私有,不足计也。

凡衡者,铢两斤钧石。亦以黄钟龠所容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每两则古文六铢钱四个、开元钱三个。至宋广秤,以开元钱十个为两,今之三两,得汉唐十两明矣。《千金》《本草》,皆以古三两为今一两,以古三升为今一升,诸药类例,尤为难辨。且如半夏一升准五两,不知用何升何两。此修合制度之要务,不可不知。汉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孝文五年,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其文为半两,杂以铅铁锡,非淆杂为巧,则不得赢,而奸或盗,磨钱质取熔。有司言钱轻重,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有质,令不得磨取熔。则知汉以二半两钱为两,重十铢明矣,汉唐例以二十四铢为一两,抑未知修史人改作唐例,亦不可知。观《钱谱》汉无六铢钱,至唐方有,今以五铢钱十六个,正得开元钱十个重。又以六铢钱十二个,正得开元钱九个重。则知开元钱每个以重八铢。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积十钱为两,似难考据,明食货者,必有说焉。

按药书,汉方汤液,大剂三十余两,小剂十有余两,用水六升或七升,多煎取二升三升,并分三服。若以古龠量水七升,煎今之三十两,未淹得过;况散末药只服方寸刀圭匕,丸子如梧桐子大,极至三十粒,汤液岂得如此悬绝。又如风引汤,一剂计五十五两,每两只用三指撮,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温服一升。观其煮制,每只三指撮,未应料剂如此之多,此又可疑也。今以臆说,汉方当用半两钱二枚为一两,且以术附汤方较,若用汉两计一百八十铢,得开元钱二十二个半重,若分三服,已是今之七钱半重一服;若以唐方准计,三百三十六铢,得开元钱四十二个重,每服计今之十四钱重,大略可知;若以开元钱准得一百单五个重,分三服,每服计三十五钱重。此犹是小剂,况有大剂各件,两数之多者,未易概举。留心此道,幸少详焉。

凡古书所诠,不出脉病证治四科,而撰述家有不知此,多致显晦,文义重复。要当以四字类明之,四字者,即名体性用也。如脉,浮则为名,举有余按不足为体,为风为虚曰性,可补可汗曰用;如病,太阳伤风为名,感已啬啬为体,恶风自汗为性,传变经络为用;如证,太阳风证为名,头项疼腰脚痛为体,不与诸经滥为性,候其进退为用;如治,药桂则为名,出处形色为体,德味备缺为性,汗下补吐为用。以此推之,读《脉经》,看病源,推方证,节本草,皆用此法,无余蕴矣。

纪用备论

夫阴阳运五气,行乎天地之间,则神明为之纪,故有德化政令变眚之异;物类禀五行,孕于八方之内,则生灵赖其资,故有功能气味性用之殊。苟气运之失常,非药石则不疗,所谓功夺造化,恩备裁成者,无逾于药石也。故敷和、彰显、溽蒸、清洁、凄 者,五气之德也;安魂、育神、益气、定魄、守志者,百药之功也;生荣、蕃茂、丰备、紧敛、清谧者,五气之化也;通润、悦怿、轻身、润泽、益精者,百药之能也;舒启、明曜、安静、劲切、凝肃者,五气之政也;开明、利脉、滑肤、坚肌、强骨者,百药之气也。风热湿燥寒者,五气之令也;酸苦甘辛咸者,百药之味也。顾兹气运,与万物虽种种不齐,其如成象效法,无相夺伦;一一主对,若合符契。至于胜复盛衰,不能相多;往来升降,不能相无;故各从其动而兴灾变,亦不相加也。于是有振发、销铄、骤注、肃杀、凛冽者,五气之变也;在药则有收敛、干焦、甜缓、敛涩、滋滑者,百药之性也。散落、燔炳、霜溃、苍陨、冰雪者,五气之眚也;在药则有鼽衄、溢汗、呕吐、涎涌、泄利者,百药之用也。德化者气之祥,功能者药之良;政令者气之章,气味者药之芳。古之治法,遇岁主脏害,虽平治之不同,必以所胜而命之,故《经》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平天气也;下淫于内,所胜治之,治地气也。故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此之谓也。至于折抑主客,郁发胜复,治之亦莫越于功能气味,盖从其德化政令之所为也。今则不然,惟取其性用之所利,而治其灾变之所伤,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收者散之,滑者涩之,涩者滑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 之,脆者柔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故略去功能气味,随其性用,以备治法之总目,合和修治之大纲,备御灾变之要略尔。卫生明哲之士,当不拘于此也。夫五味各随其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则脏气偏胜,偏胜则有偏害,偏害则致偏绝,夭之由也。是以政理观化,药集商量。《服饵》云∶药不具五味五气,而久服之,虽且获胜,久必暴夭,此之谓也。近世庸俗为治,使人单服附子,为害滋多,可不谨乎。

脏腑配天地论

韩子曰∶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介于其两间者谓之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禀二气以成形。是以六气纬空,五行丽地,人则默而象之。故足厥阴肝居于巳,手厥阴右肾居于亥,巳亥为天地之门户,故风木化焉。足少阴肾居于子,手少阴心居于午,子午得天地之正中,故君火位焉。足太阴脾居于未,手太阴肺居于丑,丑未为归藏之标本,故湿土守焉。足少阳胆居于寅,手少阳三焦居于申,寅申握生化之始终,故相火丽焉。足阳明胃居于酉,手阳明大肠居于卯,卯酉为日月之道路,故燥金行焉。足太阳膀胱居于辰,手太阳小肠居于戌,辰戌为七政之魁罡,故寒水注焉。此三才应奉,二气相须,不刊之说,如指诸掌。至于五行六气,第相资生,亦莫不有自然之序。如厥阴风木生少阴君火,君火生太阴湿土,湿土生少阳相火,相火生阳明燥金,燥金生太阳寒水,顺天道而右旋,所谓营运也。或问君火生土,土复能生相火,火复生金,其义何在?此生成之道也。相火既已发焰,晕晕灰灭,非土不成,未见虚空能聚火,金在矿,非火不能 出。所以《河图》火七居西室,金九居南室,盖互显其成能也,若以一性而推之,无所不备。故木焚则为火,绞则为水;石击则为火,熔则为水。洲澶之内,江河竞注;大海之中,火光常起,此皆性之本有也,又何疑土中火、火中金。夫木火土金水,此乃常度,人皆知之;至于风暑湿燥寒,谓之揆度,鲜有能明其状者。故以木比风,以火比暑,以土比湿,以金比燥,以水比寒,仍以上下二气而配手足三阴三阳,则谓之奇度。又况五行各各不同,有正气,有太过,有不及。天地气化既然,人之脏腑亦然,感而为病,或外邪,或本气,或禀赋,必当推类,随三度而调之。非究心明道之士,孰能与此。

三因论

夫人禀天地阴阳而生者,盖天有六气,人以三阴三阳而上奉之;地有五行,人以五脏五腑而下应之。于是资生皮肉筋骨、精髓血脉、四肢九窍、毛发齿牙唇舌,总而成体,外则气血循环,流注经络,喜伤六淫;内则精神魂魄志意思,喜伤七情。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若将护得宜,怡然安泰,役冒非理,百 生焉。病诊既成,须寻所自,故前哲示教,谓之病源。《经》不云乎,治之极于二者因得之,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经,以从其意。是欲知致病之本也。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野狼毒虫,金疮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金匮》有言∶千般 难,不越三条,以此详之,病源都尽。如欲救疗,就中寻其类例,别其三因,或内外兼并,淫情交错;推其深浅,断其所因为病源,然后配合诸证,随因施治,药石针艾,无施不可。

外所因论

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以暑热一气,燥湿同源,故《上经》收而为四,即冬伤寒,春温病;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 疟;秋伤湿,冬咳嗽。此乃因四时而序者,若其触冒,则四气皆能交结以病患。且如温病,憎寒发热,不特拘伤寒也,冒风暑湿,皆有是证。但风散气,故有汗;暑消气,故倦怠;湿溢血,故重着。虽折伤诸证不同,经络传变咸尔,不可不知。飧泄亦然。《经》曰∶寒甚为肠癖。又热湿久客肠胃,滑而下利,亦不止于伤风; 疟诸证,亦以寒暑风湿互络而为病因,初不偏胜于暑也。咳论以微寒为咳,热在上焦咳为肺痿,厉风所吹,声嘶发咳,岂独拘于湿也。由是观之,则知四气本乎六化,六化本乎一气,以运变而分阴阳,反则为六淫。故《经》曰∶阴为之主,阳与之正。逆之则为病,乃乱生化之常矣,常则天地四塞矣。治之必求其本,当随交络互织而推之。所谓风寒、风温、风湿、寒湿、湿温,五者为并;风湿寒、风湿温,二者为合;乘前四单,共十一变,倘有所伤,当如是而推之。又兼三阳经络亦有并合,能所简辨,甄别脉证,毫厘不滥,乃可论治。非通明淫化邪正之精微,其孰能与于此。

叙中风论

同类推荐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书近指

    四书近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nne of the Island

    Anne of the Is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脑核危机

    脑核危机

    完全【随机】的【进入】或【取出】电影、动漫、甚至书中世界的事物。好吗?!——很好!但若总是【随机】【取出】异形、丧尸、贞子甚至邪神呢?!就此,罗门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说干就干的“旅行”
  • 红云散人

    红云散人

    自盘古开天地后,天地只有十二混沌魔神存活,经过无数的战争,本应该成圣的红云却被鲲鹏在半圣之时击杀,而红云却转世重生了!谁也没有想到,红云却意外重生到了异界………
  • 异界纵横之谁与争锋

    异界纵横之谁与争锋

    异界纵横谁与争锋修真千年,遗忘了修真前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偶得万年元神,这个拥有着神州所有的历史和修炼功法的至宝,任何人都企图染指的至宝。却逃不掉魔界之皇不惜自费修行的追杀,将自己的灵魂融入了万年元年,在异界轮回。他,在异界找到千年前自己曾经的师父所留下的剑,意外的唤醒了修真千年之前的记忆。他,身为第一帝国的皇储,权力倾天,却蔑视一切的规则,拉起了起义的大旗。每个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是那么的善良,仁慈,但是他却毫不在意的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将双手染上数百万人的血。他说,要是想守护什么,想得到什么,那么就赌上自己的生命吧,毕竟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他祸乱了整个天下,向这个世界挑战,向神挑战。他,就是一个疯子。或许,百年之后也会被尊称为伟人吧。大唐时期用来震慑四境的陌刀推阵;成吉思汗用来征战天下的骑射军;还有结合着两个世界的知识所创造出来的重骑军。远古的科技,毁灭之神的释放,撒旦的觉醒,神的惩罚,还有两个亚当的重生。在他的引导下,整个世界似乎只余下了毁灭的道路,那么他又能做一些什么呢……保证全本,保证质量,正式开始更新。
  • 原来你一直在我身边

    原来你一直在我身边

    叶夏的生活本无光!他却在她最艰难的时候!站在她的身后,原来你还在我的身后支撑的我,足够了
  • 青春的死胡同

    青春的死胡同

    刘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但是命运的选择,让他有了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生!亲情消逝,友情的背叛,爱情的抉择,青春的道路上充满无数的挫折跟陷阱,考验与惊喜!
  • 论文日常

    论文日常

    Hello!我是一个作者噢!话说,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出场有点老套啊。哈哈,我也这么觉得。。。所以嘛,我来和你们分享一下,关于——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总之,就这么决定咯。我是裘天烁,让你们见识一下——2040年——作者联盟
  • 河东记

    河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拆阳搓

    阴拆阳搓

    【天才相师白事财无意中深入地底,通过一桩古契约到达地府,后成为地府十八层地狱的管理者。】白天,他是通晓玄学的绝世阴阳师,夜晚,他则化身地府的人间信使,接收各地亡魂,打入炼狱。】【最终一步一步,手握十大阴帅,十殿阎罗,十八地狱。】【心若烘炉灼晴天,左手阴权,右手阳力。一朝风雨现世间,生死簿上,寿命无限。】
  • 莽仙

    莽仙

    妖兽为何强大,因为肉身。妖兽为何长寿,也因为肉身。但,妖兽却没有人类的修炼天赋。仙侠不一定非要炼气,修炼肉身有何不可。这是一个炼体成仙的世界,只希望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仙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