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7800000078

第78章 收降书准赦番王看碑文亲祭忠臣

诗曰:

汉王犹念梦中情,格外开恩赦旨行。

从此单于存一线,兵戈不犯享升平。

话说娘娘见云雾中现出一位仙女,真却未曾与娘娘会过面,认不得是昭君,只听上面叫声:“贤妹呀,蒙你续姻为后,带兵平番,今日破城,捉住仇人,足消前恨,愚姐感谢不尽。可笑没情义的汉王,一点用处没有,只仗贤妹代他争气。”娘娘听说,方知是姐姐昭君,不由得芳心如碎,哭叫:“姐姐,快些下来,会会愚妹罢。”汉王见是昭君,免不得泪流满面,叫声:“御妻下来,与孤说几句话儿。”昭君在空中摇手道:“情缘已断,何能再落红尘。”又只见番王跪在地下,向空中苦苦哀求,叫声:“救命娘娘,想娘娘在番多年,小臣从不曾有半点得罪娘娘,就是小臣费了倾国千万金银,娘娘全节而死,小臣亦无怨恨之心。

望娘娘今日略开恻隐,饶恕残生,自当结草以报。”说罢,放声大哭。昭君在空中,见番王这等形状,倒有点不忍之心,叫声:“汉王与贤妹听着,若论番邦逼奴和番,一番苦楚,本待将番奴杀尽,方称奴心,但念奴在番一十六载,蒙他以礼相待,未曾挫折些许,今日看奴面上,饶恕他罢。”汉王与娘娘撇不过昭君之情,俱一齐纷纷落泪道:“谨遵台命,只得便宜这厮了。”昭君也在空中点头道:“这便才是。”说罢,叫声:“妹妹呀,我去也!”一朵祥云,向空而去,只哭得汉王、娘娘十分伤心。番王此刻见空中昭君已去,吓得浑身冷汗直淋,哭叫:“娘娘救命呀。”语言未了,又见空中飘下一张纸来,上写“留人”二字。汉王命人去取上来一看,便叫声:“梓童,这番王还是准令姐之情,饶他一命,还是作何发落?”娘娘道:“即是姐姐阴灵吩咐,妾岂敢违?”

汉王便吩咐放了番王的绑。番王得放,忙向前谢了汉王、娘娘不斩之恩,口称:“不臣自知无理,冒犯天朝,罪该万死。蒙恩特赦,情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再不敢侵犯边庭了。”汉王道:“论你罪大恶极,该正典刑。今因去世娘娘再四说情,姑饶你命,若再生异心,断不宽容。”番王连称不敢。又请汉王与娘娘进城,到了长朝殿坐下,番王换了朝服参见。番王又命两班文武朝拜已毕,一面吩咐杀牛宰马,犒赏汉朝三军,一面摆了酒筵,款待汉王与娘娘。阶下一班番乐细奏侑酒,番王与他正宫娘娘,亲侍汉王、娘娘把盏。

正当酒过三巡,菜上两道,忽见铁化夫人带领儿子李能,哭倒汉王面前,汉王大吃一惊,便问:“是何事?”铁花夫人道:“臣夫死于番邦,未知骸骨葬在何处,望我主问明番王,指示坟墓,使臣妾同孩儿坟前祭奠一番,找寻遗骨带回中国,使孤魂不落于异乡,求王准奏。”汉王闻奏,由不得一阵伤心,掉下几点龙泪,叫声:“女先行,想尔夫不屈于番,为国尽忠而死,今日直抵番城,踏平巢穴,也算代尔夫报仇,尔就不提,孤岂忘之?且免悲伤,孤自有旨。”

李氏母子谢恩退下,汉王便问番王道:“已故汉臣李陵坟墓,今在何处?”番王回奏道:“现在西郊三十里外,已立庙宇,春秋二祭。但小臣有下情,不得不奏圣主。”汉王道:“你可从直奏来。”番王奏道:“当初李将军被捉到我国之时,小臣爱他才貌双全,是个英雄,劝降不从,又将臣妹金花公主招他为附马。无奈李将军忠心耿耿,坚如铁石,臣妹见不允亲事,含忿而亡,李将军亦撞阶而死。小臣怜他二人一忠一义,生未曾含卺,死亦可共墓,小臣不揣愚拙,将他二人合葬一处,各立两道碑文。今若将李将军骸骨搬回中原,则臣妹又含悲于地下矣。伏乞皇爷格外开恩。”汉王闻奏,哈哈大笑道:“尔等争此朽骨,孤亦难于判断,一个寻夫骸骨归葬,理当如此,一个欲慰妹子贞魂于地下,亦是人情,梓童何以处之?”娘娘道:“论情论理,各成一是,自妾看来,骸骨入土已久,不可擅动,况李将军生为忠臣,死为正神,又受番国多年香烟,番人十分敬重,何等不美!不如招魂而返,也是一样。

我主再加敕封,酬他忠心,更是威灵。”汉王点头称赞道:“梓童之言,甚是高见,吩咐明日驾到西郊,亲祭忠臣之墓。”一声旨下,早已伺候。汉王与娘娘,吃得尽欢而散,入了番宫。

过宿一宵,次日起来,梳洗已毕,用了正餐,天子与皇后起驾,上了玉辇,出了宫门,一直奔西郊而来。后随着李氏母子,及一班武将护佑,番王也骑马陪来。出了番城三十里路,不多时早已到了,但见远远一座庙宇,好不十分巍峨,怎见得,有诗为证:

冲天旗字贯青霄,古柏苍松十里遥。

一带红墙分八字,往来不断马香烧。

汉王同娘娘到了庙前下辇,吩咐先到墓前,然后入庙,一声旨下,早有人将祭礼摆在墓前伺候。汉王同娘娘到了墓前,先看路口两道碑文,分立左右,一边写的是:“已故汉大将军忠臣李陵墓。”一边写的是“已故番贞女金花公主坟”。汉王看毕,落泪不止。正同皇后要向前下拜,有铁花夫人启奏止住道:“君不拜臣。”汉王只得上了三炷香,道:“也算孤家祭卿一番。”娘娘也是三炷香,叫声:“李家忠良,为救愚姐和番,误被奸人捉住,不屈而死。今日到此,哀家代你报仇,藉慰忠魂于地下。”说罢,就是李氏母子拜谢天子、皇后。汉王与皇后又代金花公主上了三炷香,番王拜谢一番。然后就是李氏母子向着李陵之坟,哭拜于地下,一个哭叫:“丈夫呀,你为国尽忠而死,丢下孤儿,抚养成人,今日代你报仇了,本欲将你骸骨送回故乡,又因你在此受了香烟,不便起墓,只得招魂而返。”一个哭叫:“爹爹呀,孩儿生不能奉养,以尽孝心,死后报仇,慰父忠魂。”说罢,李氏母子放声大哭,只哭得顽铁点头,石人滴油。汉王一见,便叫:“女先行,少要悲伤,听孤吩咐。”李氏母子止了泪痕,走到汉王面前跪下。未知有何旨意,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陶真人内丹赋

    陶真人内丹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子辩

    诸子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临川山行

    临川山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素女妙论

    素女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欲世狂龙:替天道

    欲世狂龙:替天道

    古道云:七行者,苍龙破。若沉魔,天之乱。反之行,主浮生!——且看徐梦成如何叱咤苍雄?他如何在黑白两道称皇称帝?他如何在异能乱世中浮主苍生?他又如何来个替天之道?兄弟,他有!魔兽,他有!兵器,他同样有。那么实力?更甚之!
  • 超空

    超空

    四个死党,重生拯救世界。“世界需要你,但是你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 锦衣神棍

    锦衣神棍

    现代特工穿越明末,从被人误会成白无常,到成为盖世神棍的故事。忽悠了地主,忽悠了大臣,忽悠了武将,忽悠了皇太极,忽悠了魏忠贤,忽悠了皇帝,忽悠了全世界的锦衣神棍!好久没写东西了,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池塘,希望池塘还能带给大家喜欢的故事!
  • 小姨子别嚣张

    小姨子别嚣张

    屡遭人厌,为病危的养母打水不幸落入深山,养母遗憾离去;总裁在儿子子强生命垂危之时却不肯为儿子输血一次次掩盖事情真像,子强苏醒后寻找实情;十年后相遇却被母亲强行拆开,之后得知身患觉症,含泪离开人世。
  • 超级战舰之最后人类

    超级战舰之最后人类

    这是一个星际争霸的时代,这是一个战舰变战甲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类快要灭绝的时代,我们能够做的是什么,只能是驾驶着自己的战舰,穿上自己的战甲,用手中的剑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闲王的盲妃

    闲王的盲妃

    现代医师的她,异世重生成东楚第一皇商家少东主,富可敌国,却人人敬而远之。本不欲争夺,但他人欺她辱她算计她,见她是瞎子,就当她是纸老虎、橡皮泥?当传说中的第一盲女睁开眼,掀开的又是怎样的惊世秘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渊魔主

    灵渊魔主

    星空之大,无奇不有,未知的界域,存在着许多强大的生灵。未曾有人涉足的秘境,诡异的传送通道竟有时空虫,落入混乱的雷狱空间,又会传送到何处。得到能够自由穿梭位面的能力,就能得到更多传承?得到更多天材地宝?-----------一个刚形成的灵渊世界,寻找新的主人,选择了杨浩。但他在玄武大陆,一个要探索浩瀚无垠的神秘灵渊,另一个则是在玄武大陆获取机缘,增强自身的实力,最后虽修为暴涨,却不小心落入渊灵创建的玄门的雷狱之中...
  • 最强魔眼

    最强魔眼

    一个三流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遭遇雷劈从此得到异能魔眼。魔眼一出,御医靠边。魔眼一出,赌石显形。魔眼一出,财源滚滚。魔眼一出,谁与争锋!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