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54000000030

第30章

大约书是古人为学为治谱也。汉、宋儒专以读讲著述为学,自幼少历壮老,极一生心力为之,故发明确透者亦多。然路径不同,下手亦异。凡遇着实用功处,便含糊脱略过去,或说向精微远大处,更无亲切开豁语。他书类然,此章与「立达」节更甚【「立达」节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节。】。渠满眼只看得几册文字是文,然则虞、夏以前大圣贤皆鄙陋无学矣。解「博学」用「于文无不考」五字,蔽哉!夫「文」,不独诗、书、六艺,凡威仪、辞说、兵、农、水、火、钱、谷、工、虞,可以藻彩吾身、黼黻乾坤者,皆文也。故孔子赞尧曰:「焕乎其有文章」。周公作谥曰:「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君子无方以学之,则事物洞达,措办有方。然材料之聚集虽广,恐未必一归于性情之正,条理于国家之间,故又必约之以经曲范围之道、仪文度数之节,使吾身之动止、进退,国家之宗庙、会同,皆有规矩绳墨之可循。虽未必德即进于中和,功即臻于位育,亦可以弗畔于道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章】

这立字便是「可与立」、「立于礼」、「患所以立」等立字。凡在下而立心、立身、立家、立业,在上而立政、立功、立位、立社稷、立国邑,皆是。我欲成立,谁不想成立?便推欲立之心去立人。这达字便是「在家必达」、「在邦必达」、「赐也达」、「不成章不达」、达道、达德、达尊等达字。我欲通达,谁不想通达?便推欲达之心去达人。这一欲字,把千古帝王、百代圣贤、愚夫愚妇心事都通同无隔。这立、达二字,把帝典王道千百事功、千百政务、圣人一贯、成己成物千百作用都统括无遗。晦庵好注,而到此立达二字片言不加。其禅学去此远也,强训亦不切。【「夫仁者」节】

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井田学校等布置,则博施济众,圣人之功用与?「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而进」二句,不攻自破矣。【「能近取譬」节】

述而

丙子七月十日卯,坐漳南书院南斋,思岁已秋矣,而吾学无成熟之时,真愧天哉。适白宗伊问述而章,为讲之。思宋人正是作而不述,正不信古人而好之也。信尧、舜之三事、六府,则好正德,好利用,好厚生,好六府,而和之、修之之不暇,焉有许多功夫玩弄镜花水月之禅宗,着辑语录许多闲话,而不窃比于我老伊我老姚也。信周、孔之三物、四教,则好六德,好六行,好六艺,好「文行忠信」,「学而时习之」之不暇,焉有许多功夫讲论性与天道,画图著录,训诂章句,而不窃比于我老姬我老孔也。【「子曰述而」章】

夫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可谓二帝之肖子、昭代之功臣。若反谓之「功倍于作」者,夫子之心伤矣。若即以其不得已之删修谓之功倍,夫子之心益伤矣。【批「述而」章注「功则倍于作」句】

予之正误也,只偶举大端耳。其实朱注之支离妄谬不可胜指。如「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成甚话!三者实非圣人不能,「默而识」,即无言而四时行百物生也;「学不厌」,即干干不息也;「诲不倦」,万物一体也。子贡明言「既圣」,朱子未见乎!【「子曰默而识之」章】

「学之不讲」句是后世讲学诸先生误认以自欺欺世把柄也【「柄」字原误作「病」,今改。】,不知分晓早在「学之」二字。古人学礼、乐、射、御、兵、农、水、火等事,又从而讲之,则所学益明,而致用不误。今全不学一事,而以诵读为学,以能讲其所读者为明道,为大儒,是吾忧也。【「子曰德之不修」章】

朱注「至其老而不能行,则无复是心」程注「及其老,则志虑衰而不可有为」。窃谓二子皆不知圣人,亦皆不解此章书义。何也?二子先为俗语「梦是心头想」一语所蔽,故有此解。不知「吾」之一字,夫子是道统之身,非但气血之身,是悲道无可行之兆,非叹老也。周公之梦,兆应在摄行相事,三月之大治。后不复梦,是道无行兆。看「甚矣」「不复」囗气,正是有是心,正是要有为。【「子曰甚矣」章】

吾凡与朱、陆两派讲学先生言周公、孔子三物之道,即言以六艺入手,再无不举此章「游艺」作辩柄者,渠亦不是果志道据德依仁了方学艺,只艺学是实下手功夫,渠不肯落袖手高谈空架,做此下学事,且以道德仁可以念头囗头笔头热混者自已涂抹,并与朋友弟子交相涂抹耳。吾谓之曰:古圣人之为教也,六岁便教之数与方名,七岁便教别,八岁便教让,九岁教数、日,十岁学书计、幼仪,十有三岁学乐舞,学射御,二十学礼。又曰「博学」,兵、农、水、火、工、虞无不学矣,明载内则,是志道之初已精艺学。夫子正恐德立仁熟之后便视艺为粗迹,不复理料,故又说个「游于艺」,盖如游玩景致,不大费力耳。三物之学,贯始彻终,不相离者也。【「子曰志于道」章】

「十脡为束」「礼至薄」之解,最可笑。朱子不曾见猪乎?十脡,半猪矣,何「至薄」之有?且「自行束修」四字囗吻全不似,当是望人自行约束修饬,以求上进之意。又见古周书太王之迁岐也,豳人束修以从者三千人。是各备十脡脯以从乎?【「子曰自行束修」章】

玩「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可见夫子平日尝歌。又观礼云:「里有丧,君子不巷歌。」可见里无丧,君子亦歌于街巷。后儒莫道无作用气象,亦成木偶矣,直可叹。【「子于是日哭」节】

鲁论诸贤,善观圣人,事无巨细,无不备状,真有功于我辈万世后学也。此处记夫子「慎战」,必夫子亦曾临阵。又证之夫子自言「我战则克」,是吾夫子不惟战,且善战,明矣。至孟子传道,已似少差。流至汉、宋儒,峨冠博带,袖手空谈,习成妇人女子态,尚是孔门之儒乎?熟视后世书生,岂惟太息,真堪痛哭矣!【「子之所慎」章】

过二千年而夫子闻韶,犹移情如此,如身跻虞廷、亲炙舜夔者,音器存也。吾辈空扼腕矣。通天之罪,汉、宋儒当与祖龙分受之。【「子在齐闻韶」章】

「五十学易」,自当主「大衍」说,竟毁作「卒」,妄甚。学易自是谨于神谋,以卦取义,以爻处身,所谓「君子时中」也。若如后世读讲而冒为学,虽百倍其功,乌能寡人一过哉?【「子曰加我数年」章】

上文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矣。何必又赘「皆雅言」一句乎?记者正恐人呆,认孔子如后世经生样,故复此一句,犹言却都是常常语,谓不拘称引不称引,皆此义耳。诗、书之理原执不得,执则害事;礼则一定制度,确乎规矩,必要执定,不执则失矣。仆一生勉力,在此一字,但恐年衰气惰,方望朋友匡扶耳。注「非徒诵说而已」,将诗、书便诵说而已乎?程注既知性道不可得闻,而一派皆好言性道,何也?元故曰:宋儒是主意差,说不是处无用,是处亦无用。【「子所雅言」章】

钓弋,小事耳,亦足见吾圣人只是个中。世人惨杀贪取,草芥物命,非也;佛氏大言慈悲,一生不杀,亦非也。天地间大义,以贱奉贵,以蠢养灵,宜也。若充释氏之意,五谷亦性命也,将人物亦不食乎?是绝类矣。先王搜狩,亦是不得不借禽兽蠢类以习,强救人卫人之事。【「子钓」章】

圣人当日说话耳,朱子每以文人眼去看经书,辄敢颠倒涂改,可谓大自用矣。试观此节囗吻,须眉在目,何劳更动?【「子曰与其进也」节】

修己问「仁是心之德,一欲便在心里,是否」?予曰:「祇为程、朱如彼看,仁人皆如彼看。至予,则见心也、身也,一也。汝欲孝斯孝至矣,汝欲弟斯弟至矣,是心乎,身乎?」【「子曰仁远乎哉」章】

泰伯

注引春秋传,予谓传必因诗经曰「自太王,实始翦商」二语附会一段事耳。古公当武丁中兴之后,商道方盛,而为狄人摧残,播迁岐州,伏栖复穴,草次荒创。艰难困苦之时,而妄思翦商,不惟不仁不义,亦几病狂丧心矣。夫「实始翦商」言太王迁岐,国始渐大,卒成王业,即所谓「肇基王迹」是也。或曰:「汉高游咸阳,身无寸土,见秦帝出,叹曰:『大丈夫当如此。』英雄之志,固不可测。」予以为太王即有此心,亦不过家人父子间一空谈耳,固无翦商实事,泰伯不从个甚?况其父悬空一言,伯遂真以商为可翦,逃之荆蛮以让商,伯其痴儿乎?堂堂商世,百余年无恙,三四世方属周。以全无形影、无鼻之事,称以天下让商,归以至德,又不一而已,且曰「三以让」,孔子其谵语乎。」此断主让弟无疑,人但知遵父命让国,事同伯夷。我夫子仰见伯当日之德,合观后来武王之事,以为伯若不让弟,则有天下者必伯矣。人之可得而称者,但谓以国让弟而已,岂知却以天下让弟、让侄孙哉?其一让国,民得而称也;其「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也。德至无得而称,真至德哉!非吾夫子,孰能知之深而信之真也。【「子曰泰伯」章】

圣人说话,门人记之,一时何妨三两段,一事何妨三两次。此章之妄合妄分,「昼寝」章之「子曰」、孟子叹王子章之「孟子曰」,皆注「衍文」,只因宋人以自己著作文字之见去律圣贤言语故也。至以「慎终追远」相类,竟加书上所无,而作曾子语,益愚妄可笑矣。【「君子笃于亲」节】

捷,武伯子也,其家三世亲就圣贤,亦足多矣。【「孟敬子问之」节】

甲子三月三日讲此章,谓颜士侯曰:「为学要知时。如此章当知春秋时圣贤未晦,天下学者、朝中百官都能料理兵、农、礼、乐等事,执政但能持得大体,凡事自妥。敬子必好屑屑琐小,故曾子告以持己临人之要。如孔门三千人都已六艺习惯,兵农素娴,故夫子点化他,说『君子多乎哉?』若如今日圣道成法扫地无存,学者方且不知笾豆为何物,岂可仍如此说?」

平生最厌宋儒于圣贤书中所无,添插己意,惟至「学者所当操存省察,而不可有造次颠沛之违」二语,大喜。

远如「远庖厨」之远,远之也。近如「近之则不孙」之近,近之也。斯远,斯近,有功夫,有力量。【「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节】

孔子不可及矣,只理会此章与孟子「以齐王犹反手」,曾、孟本领为何如?而后世无用腐儒,其可假托冒认「道学」二字哉?【「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章】

「兴」尝有资于诗,「立」尝有资于礼,「成」尝有资于乐,非必自诗而得「兴」,自礼而得「立」,自乐而得「成」也。若然,则尧、舜以前无兴、立、成之学德矣。注三言「必于此而得之」,不亦痴乎?况夫子之时,所谓诗者,用之乡人,用之邦国,用之朝庙,无地不歌,无人不歌。其中美刺,歌之听之皆足激发善念。所谓礼乐者,上自朝廷,下达里巷,少自孩童,长及壮老,无人不习学,无时不行用,其经曲、进退、声容、舞奏,皆足以固人身心,化人性情。今宋、元、明之儒,举先王之迹一举而尽空之,将所谓诗、礼、乐者群天下而归之读讲著作,如是而思兴、立、成也,真有甚于缘木求鱼矣。呜呼伤哉!今日之灾方烈而未有极也。呜呼惧哉!

同类推荐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岸可湘禅师语录

    绝岸可湘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经济汇编食货典户口部

    经济汇编食货典户口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俗说

    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卷论

    解卷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鸣曲录

    鸣曲录

    末日战歌悄然奏起,一起起令人瞠目结舌的恐怖事件发生,一群来自中国却拥有着异能力量的国际组织开始寻找并打击幕后主使。我们是血泪,我们同存亡。
  • 史上第一劫婚:强娶豪夺娇妻

    史上第一劫婚:强娶豪夺娇妻

    初见时,她救了他的命,他夺了她的身。二见时,他用一亿买下她,从此成为他的情宠,被强制留在他的身边,任他予取予求。她拼命逃离,不惜假死销声匿迹,让他心冷如坠地狱。再见面,她成为他侄子的未婚妻,而他成为她未婚夫的长辈三叔。……他将她狠狠的压在墙上,笑的冷酷嗜血,眯起的眼狭长森寒。他贴在她耳边,低沉暧昧温柔呢喃道:“侄儿媳妇,好久不见,三叔可是日思夜想,想你的狠了。”她咬唇不语,心道:这一次,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她被他强娶豪夺,强制婚宠,再也无法逃离,而她誓要将他闹个天翻地覆!
  • 蓝色鸟

    蓝色鸟

    《蓝月花》以真实的笔触,反映了一个农村青年从故乡来到广东打拼,录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和真爱。男主人公刘育秀周旋蓝月、燕子、小诺等女子之间,甚至搞同性恋,但他最终战胜了自己,从坠落的边缘走出来,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本书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当爱已成背叛,当性已成为手段,当金钱与物质可以相互交换,当真爱已出现畸形,我们应当如何救赎自己的人性。”
  • 史上最强蛮族

    史上最强蛮族

    蛮族以力开天地,蛮祖威压镇九天。这里有最震撼的战斗,这里有天才的碰撞,更有妖孽的诞生.........这里可以只手摘月夺星,强者更是可以眨眼间便让一片星球灰飞烟灭...........“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负我。”当一代大魔头重生此地之后,气势汹汹的说道。...........................这是一个大魔头不喜欢自己动手,便培养了许许多多打手的故事。这更是一个黑暗的大魔头在幕后操纵着所有黑暗力量的故事。本书三观不正,如果您充满正义感的话,那切记入内。切记,切记!!!
  • 趟过月亮河的梦

    趟过月亮河的梦

    最浓厚的亲情,最难忘的故乡情,最刻骨铭心的初恋情,最温馨的友情,最可歌哥泣的小镇人物命运素描,最幽深的历史、掌故与传说等元素,编织了一幅立体而动人的为梦想而战的人生画卷。作者以亲身经历和现实的感悟为题材,将农村人为梦想而奋斗的历程,对初恋的怀想,对亲人的思念、缅怀,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对小镇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生经历的思索,对现实的反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质朴而诗意的文字之中。
  • 冷宫太子妃:殿下,别乱来

    冷宫太子妃:殿下,别乱来

    穿越?不稀奇。替嫁?不稀奇。皇妃?也不稀奇。但天杀的为啥她遇上稀奇的太子殿下住冷宫!十字绣做寿礼,鸡蛋羹秒御厨,九连环戏太子,冷宫被她闹得鸡飞狗跳,好不热闹!“来,爷,给妞乐个~”误闯浴池,她还要不怕死的挑逗美男。“要不……妞给你乐个?”某太子邪魅一笑,一记手刀将她砍晕直接扛上身。天!矜持!虽然姐很诱人,可是腹黑殿下别乱来啊!
  • 小名推理家

    小名推理家

    十几年前的蓄意谋杀,十几年后的街市动乱,杀害无辜群众的凶手究竟为何人?失窃的文物能否被找回?事件发生的背后,是一个个悬而未解的谜……
  •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跨越地狱的尽头

    跨越地狱的尽头

    数千年前,在这片大地上,贪婪与欲望还有疾病,让正义与邪魔展开争斗,衍变成一场诅咒浩劫,留下一个个人间孽境被永恒封印。孽境有数不清的财富,让探险者们挺身无惧踏上寻宝之路,可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个死亡陷阱。
  • 天行道衍录

    天行道衍录

    万年一次的大劫,注定会出现的命运之子,破灭跟兴盛似乎总捆绑一处。修炼到底为何,世人幻想中的仙,本该潇洒恣意,博爱宽容,守护天地万民。那么,现实呢?道衍,天下修者心中圣地,一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