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90900000003

第3章

九六

《易》始於陰陽之畫,而陽之畫而為奇,陰之畫而為耦。由乾之畫,分而為震、為坎、為艮卦之奇;坤之,分而為巽、為離、為兌三卦之耦,故曰:陽卦奇,陰卦耦;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雖奇耦少多若可數計,而未始謂為九,為六也。聖人之作《易》,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則天之道曰陰與陽;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則地之道日柔與剛,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六位而成章。其日畫日位者,是所謂卦爻也。豈嘗有九、六之分哉?由重乾卦之畫之位,皆陽奇之爻,而爻辭上必繫以九,且有用九之例;重坤卦之畫之位,皆陰耦之爻,而爻辭上必繫以六,且有用六之例。而凡卦之爻,莫不各繫以九且六,學者積於所見所聞之成習,以此誠為九、六也。從而九、六之無復討其所以然者,竊自異之。夫九、六,數也。《大傳》曰: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蓋九‘、六也者,占變之事也。始乎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天數五,地數五,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未嘗即謂其九、六也。由天數謂一、三、五、七、九,而後知其積為二十有五;地數謂二、四、六、八、十,而後知其積為三十。由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乃以五已前為生數,五已後為成數,而一合六謂水,二合七謂金,三合八謂木,四合九謂火,五合十虛謂土,是九、六槃見其問,而未著所以用也。五位已前,其體數;五位已後,其用數也。體之生數,以天一、天三、天五參之而九,地二、地四兩之而六,參天兩地而倚數,參參而九,參兩而六,於是九、六特啟其用也。故以一四而伍,二三而五。五因兼而五,是參伍之始變;而以一伍五而六,二伍五而七,三伍五而八,四伍五而九,五虛伍而十,因以五兼十而十五,七兼八而十五,九兼六而十五,是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者也。凡九、六、七、八之數,均得以地數之成,而成其天數之生也者,是所謂成象也。是一五而六為老陰,二五而七為少陽,三五而八為少陰,四五而九為老陽,是九、六、七、八皇相變為用也。世雖知陰陽之少者不變,老者則變。而習見於《易》全書之畫,凡卦之爻,奇之陽,其下分繫以九;耦之陰,其下分繫以六,而不知之畫寔七,之畫寔皇八也。何以明之?《易》,變易也;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謂其占變之事,具蝶曹法,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每三變而積為一爻,以四與八為奇耦。而每三變各得一、四、二、八,則象震,象坎,象艮,則皆畫為之奇。每三變各得一、八、二、四,則象巽,象離,象兌,則皆畫為之耦。蓋寓陰陽相索為六子之意,以三變皆得四,始畫為,以象乾;三變皆得八,始畫為,以象坤。凡一、四、二、八之積為一之定畫,是謂七;一、八、二、四之積為之定畫,是謂八,此兩者其不變者也。惟三變純四,謂陽奇之極,為之動爻,是謂九;三變純八,謂陰耦之極,為之動爻,是謂六;此兩者皆其變者也。凡奇耦之定畫,所以悉列於各卦之首者,不取其動,而專以標剛柔之體,不變而畫為定卦。至一九六之變爻,雜然交寓於各卦之內者,不列於畫,而專以寄陰陽之用,適變以動而為之卦,而乃所以著其用九、用六者也。《乾鑿度》曰:陽動而進,陰動而退。故陽以七,陰以八為象;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也。晁說之以道曰:古者畫卦之奇耦為陰陽,而卦爻但有六位,而未有七、八之名,因搽曹衍《易》,以老陽之變九、老陰之變六、少陽之變七、少陰之變八。《周易》之七、八,即古之奇耦也。《易》筮之九、六見於卦文則變焉如六位皆九,即《乾》之《坤》;六位皆六,即《坤》之《乾》也。此則用九用六之例,足以明與。今我所見,皇同然也。今之《左傳》之所紀,復有可以相明,而且有不得不究其所注之失者。魯穆姜。薨于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也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君必速出。姜曰:亡。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貞,事之幹也。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固足以幹事。然固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今我婦人而與於亂,不可謂無;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為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姣,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不可作而害,,能無咎乎?必死是宮,不得出矣。故嘗因是《艮》之八之筮,尤有以審七、八之定畫,不為九、六之動爻,而注則誤矣。《周禮》大卜掌三《易》以行九筮,則日《連山》、《歸藏》、《周易》,謂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是《易》雖三名,筮則同一法也。其以七、八為卦畫之體,以九六為卦爻之用,是以謂《艮》之八也。《艮》之變其初之《賁》三之《剝》四之《旅》,五之《漸》,上則之《謙》,趨明其筮是《艮》之一卦,凡六爻而爻之變者已。凡五卦之之者,亦五矣。史雜而視之,無所適從於斷也。惟二爻之陰耦無所變,無所之爾,故覆而斷之以《艮》之《隨》也。且即稽其筮而曰:《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姜則自審,無以當此卦之德也。因謂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就申其釋之者,如上云耳。曷嘗引《連山》、《歸藏》二《易》,而且有所更筮哉?杜氏不明《周易》之筮,耦之畫本只謂八,乃妄指二《易》以七、八為占,且又謂史疑占《易》遇八為不利,更以《周易》占變爻而論之,何其誤也。由今竅之,則七、八之為卦體之成畫,而不名九、六,不亦明矣哉?

《國語》晉公子重耳筮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韋昭注:震在《屯》之內卦,兩陰爻不動;震在《豫》之外卦,兩陰爻亦不動,故曰皆八。是其徵也。董因又筮之,得《泰》之八,昭又注:《泰》,無動爻,陰爻不動,其數皆八,則為耦畫之不動者皆為八。又其徵也。由耦之畫不動者皆為八,則奇之畫不動者皆為七,校然明甚矣。今《易》之全書,不見七、八,而唯見九、六,學者冥視其用九、用六之文承誤於九、六之分,而未明九、六之例所以用者,其槃如前所論為之卦設也。合《左傳》凡云某卦之某卦者,皆以爻之動,而變者指其所之云爾。所謂唯變所適也,以筮者尚其占,以動者尚其變;爻也者,言乎其變者也。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動而不可亂,故曰:六爻之義易以貢也。以是研之,定爻之,固自七、八。而於其動,則七乃進為九,而含陰;八乃退而六,而含陽也。《傳》於占之變卦之爻,固悉如前之卦之說,而於蔡墨之答魏獻子之問龍,尤曉然著白也。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同人》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其《夬》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覃龍無首,吉。《坤》之《剝》曰:龍戰于野。則足以見七八之動而變,始得謂九且六也。不然,則《乾》之諸爻謂九者,其辭分配固如潛龍勿用等云;而《坤》之上六,其辭固云龍戰于野。又何必枚舉《乾》之《姤》、《坤》之《剝》等卦,然後始稱其本爻九、六之下文以為所之之辭,而申見其例也哉?況《乾》卦於用九之下文曰:見旱龍無首,吉。而墨乃特謂之《坤》,然後釋之方如所云。則凡用九為爻之變畫,例此不約而合,尤未深切著明,可以不言而信矣。其所以每爻先引之卦,而始徵以其辭者,以見七之變,進而始為九、八之變,退而始為六也。由是以夷考於《傳》,凡所舉之卦之辭,則見每爻之為九為六者,必待七、八之動,而變乃然也。故有用九用六之例,是九、六之用。如《乾》之初至上,皆必待陽奇之七動而變,始謂九;《坤》之初至上,皆必待陰耦之八動而變,始謂六。如晁氏云、九、六見於卦爻,則變六位皆九,即《乾》之《坤》;六位皆六,即《坤》之《乾》也。《乾鑿度》重見其說: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又謂《乾》三十二世消,《坤》三十二世息也。故《易·大傳》曰:乾、坤,其《易》之門邪?生皿由乾、坤之門以入,則凡諸卦必倣此以通,每卦之變而始名九、六也,故用九、用六不見於它卦,而特見於《乾》、《坤》者。生皿不止為《乾》、《坤》設,皇并它卦例以用之也。故占法謂六爻皆不變者,則斷以本卦之《象》辭;五爻皆變,一爻獨不變者,則斷以之卦爻之不動者之《象》辭,而不用爻辭者,是其爻不動,不得以名九、六故也。歐陽永叔曰:《乾》曰用九,《坤》日用六,何謂也?曰:釋七、八不用也。《乾》爻七、九,九則變;《坤》爻八、六,六則變;《易》用變為占,故以名其爻也。朱元晦甚稱其說,則又曰:《乾》、《坤》之用九、用六,何謂也?曰:《乾》爻七、九,《坤》爻六、八,九、六變而七、八元為,《易》道占其變,故以占者為爻,不謂六爻皆九、六也。及其筮也,七、八常多,而九、六常少,有元九、六者焉,不可不釋也。六十四卦皆然,特於《乾》、《坤》見之,則餘可知爾。且謂其按此說發明先儒所未到,最為有功。論七、八多,而九、六少,又見當時占法三變皆卦,如一行說。今愚又以是觀之朱之所說,惟見歐說若晁說,朱蓋所未見也。

至若《乾鑿度》等書,儒者又鄙之,以為《易緯》,不惟不取,至有不觀,有不見者,而不知其有可參考也。自今校之,古今所見,固有不求同而同,不期然而然者,然皆未及於九、六之所以然。如《左傳》之卦之徵驗,以為《易》道欠事,故得兼載其詳。然余復審晁氏謂卦爻見九、六,不見七、八,特其致疑,而然非真有見於九、六者也。謹按《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幽贊於神明而生曹者,是已明著用筮之法矣。其謂參天兩地而倚數者,生皿參其三三而九為參天,已見乾元用九;兩其三二而六為兩地,已見坤元用六,是九、六之用所由始也。觀變於陰陽而立卦者,是所謂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足以見標奇耦二於卦首,不動為定畫,乃寄其七、八也。至於發揮於剛柔而生爻者,爻與畫異,爻之未變而動名畫,畫之既動而變為爻,故《易》六位而成章。此卦畫六位,自初至上,分陰陽定位,而以剛柔迭用於其中,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元常,剛柔相易,唯變所適。或參天而九,或兩地而六,用九用六,九、六所以變動於各爻,因以生之卦者也。九之與六,何疑之有?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蹟,見天下之動,擬諸形容,觀其會通,擊辭焉以斷其吉凶,故謂其成章也。其立言《易》簡而理得,所以示天下後世者,至昭昭也。學者既其名,未既其實,終身由之,而不知因疑生解,乃以為獨有所見,自著其說,益可悲已。故為之特發揮於是。

同类推荐
  •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书断列传

    书断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漆园指通

    漆园指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送李侍御贬鄱阳

    送李侍御贬鄱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侠骨剑心

    侠骨剑心

    乱世之中,一柄剑能防身,万柄剑可护国。男儿所求,以侠为骨,以剑为心,所谓前因后果,恩怨情仇,不过是剑身上的尘埃。
  • 爱上腹黑总裁

    爱上腹黑总裁

    梁秉深笑眯眯地靠近她,语气暧昧,“当然是抓你做女朋友啊。”她是青梅剩女博士;他是竹马帅气总裁,本以为只是陪他做戏,谁知竹马是只狼,直接将她扑倒吃了。哎,自古以来,青梅竹马总意味着青梅鱼狗血齐飞,竹马与奸情同庆,这坑爹的万年定律,木承承也难以抵挡啊。
  • 葬魂之诗

    葬魂之诗

    为了再次与你相见,熬过了穿越千年的孤独与思念,只因与你的约定。说明:这是一部讲述人与魔人之间跨越种族的爱恋,又因种族不同而走上殊途的故事。故事风格主要是热血,但又夹杂一丝淡淡的悲伤,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你沉浸其中,去感受那穿越千年的悲伤与爱恋。
  • 始之水神

    始之水神

    苍穹下,一个身穿天蓝色衣衫,飘逸着一头水蓝色头发的青年,仰头道:“水养育万物,亦可化万物."众神不语,炎神跳出来道:"火是苍穹下,最强的终极。”星辰微笑道:“水亦可化炎。”在炎神一脸吃惊的表情下伸出手,一朵淡蓝色的炎之水莲浮现。
  •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小学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作息时间、自理能力的要求等,都截然不同。面对环境的诸多变化,孩子们能否适应,可能会决定他接下来小学生涯能否顺利展开。
  • 海归竞技中关村

    海归竞技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创业的人物,包括金普诺安蛋白质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海谦、美中能特医药化学科技(北京)公司董事长蔡东伟博士等。
  • 惑蛊神妃

    惑蛊神妃

    三千年前,我说,我如果用我全部的法力,换你一生的宠爱,可好?三千年后,你说,做我的徒弟可好,天下随你玩耍!可是,我却看到,你无情的剑刺入我的心窝!......
  • 面具下的女人

    面具下的女人

    她,经济独立又从不矫情做作的女汉子。她,一个流连在高端职场的外围女。她,整天混迹声色场所的绿茶婊。她,没有工作却整天微信圈子各种吃喝玩乐各种晒的散片……四个女人,一样的美丽,不一样的性感!每天,她们各自戴着面具,混迹在这个早已变了质的社会中……当社会越来越现实时,她们如何演绎纯情下的肮脏欲望?又怎样摆脱灵魂的束缚?都市生活中爱情和欲望的沉淀,能否让心不再沉默?能否让爱不再百转千回?戴了面具的女人,没有真心又怎能看清楚她们面具下的真实?
  • 神之降临

    神之降临

    东方家族的明争暗斗,整个大陆笼罩在阴云密布的纷争下,一个天才,开始了他的热血之旅。
  • 玉照神应真经

    玉照神应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