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98200000013

第13章 大宗师(1)

庄子着书,自谓言有宗、事有君,盖言有所主,非漫谈也。其篇分内外者,以其所学,乃内圣外王之道。谓得此大道于心,则内为圣人;迫不得已而应世,则外为帝为王。乃有体有用之学,非空言也。且内七篇,乃相因之次第。其逍遥游,乃明全体之圣人,所谓大而化之之谓圣,乃一书之宗本,立言之主意也。次齐物论,盖言举世古今之人,未明大道之原,各以己见为是,故互相是非。首以儒墨相排,皆未悟大道,特以所师一偏之曲学,以为必是,固执而不化,皆迷其真宰,而妄执我见为是。故古今举世,未有大觉之人,卒莫能正之。此悲世之迷而不解,皆执我见之过也。次养生主,谓世人迷却真宰,妄执血肉之躯为我;人人只知为一己之谋,所求功名利禄,以养其形,戕贼其真宰而不悟。此举世古今之迷,皆不知所养耳。若能养其生之主,则超然脱其物欲之害,乃可不虚生矣。果能知养生之生,则天真可复,道体可全,此得圣人之体也。次人间世,乃涉世之学问。谓世事不可以有心要为,不是轻易可涉;若有心要名干誉、恃才妄作,未有不伤生戕性者。若颜子、叶公,皆不安命、不自知而强行者也。必若圣人,忘己虚心以游世,迫不得已而应,乃免患耳。其涉世之难,委曲毕见。能涉世无患,乃圣人之大用也。次德充符,以明圣人忘形释智、体用两全,无心于世而与道游,乃德充之符也。其大宗师,总上六义,道全德备,浑然大化,忘己、忘功、忘名。其所以称至人、神人、圣人者,必若此,乃可为万世之所宗而师之者,故称之曰大宗师。是为全体之大圣,意谓内圣之学,必至此为极,则所谓得其体也;若迫不得已而应世,则可为圣帝明王矣。故次以应帝王,以终内篇之意。至若外篇,皆蔓衍发挥内篇之意耳。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知人之知,乃指真知,谓妙悟也。天,乃天然大道,即万物之所宗旨。所为,谓天地万物,乃大道全体之变,故曰天之所为。盖天然无为,而曲成万物,非有心也。人之所为,谓人禀大道,乃万物之一数,特最灵者。以赋大道之全体,而为人之性,以主其形,即所谓真宰者。故人之见闻知觉,皆真宰以主之;日用头头,无非大道之妙用,是知人即天也。苟知天人合德,乃知之至也)!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大道在人,禀而有生者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所知者,在人日用见闻觉知之知也。所不知,谓妙性本有,人迷不觉,故日用而不知。由其不知,虽有,故但知贪欲以养形,而不知释智遗形以养性。故举世昏迷于物欲,戕生伤性,不能尽性全生,以终其天年者。苟能于日用之间,去贪离欲,即境明心,回光返照,以复其性,是以其知之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如此妙悟,乃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虽然有患者,意谓我说以所知,养所不知,此还有病在。何也?以世人一向妄知,皆恃其妄知,强不知以为知,未悟以为悟,妄为肆志,则返伤其性。必待真悟真知,然后为恰当。第恐所待而悟者,未必真悟,则恃为已悟,则未可定也。必若真真悟透,天人合德,本来无二,乃可为真知)。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意谓我说以人养天,不是离人日用之外别有妙道。盖天即人也,人即大也。直在悟得本来无二,原无欠缺。真知天人一体,方称为真人矣)。

此一节,乃一篇立言之主意,以一知字为眼目。古人所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知之一字,众祸之门。盖妙悟后,方是真知;有真知者,乃称真人,即可宗而师之也。然知天知人,即众妙之门也。虽然有患,即知之一字,众祸之门也。谓强不知以为知,恃强知而妄作,则返以知为害矣。此举世聪明之通病也。

何谓真人(此下唤起真人,以示真人之所养者深迥,与常人不同也)?古之真人,不逆寡(寡,谓薄德无智之愚人。不逆者,不拒也),不雄成(雄,自恃也。成,谓己为全德也。不恃己德以激世也),不謩士(謩,即谋士。即事谓无心于事,虚己以游,全不以事干怀也)。若然者(真人如此处世),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能登假于道也(言真人无心以游世,此全无得失利害之心。以情不附物,故水火不能伤。此则遗物全性,是知则能登遐于道也)。若此(真人即世忘世之如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梦发于妄想,以真人情不附物,则妄想不生,故寝无梦),其觉无忧(真人虚怀游世,了无得失之心,故觉无忧),其食不甘(以道自娱,故不甘于味),其息深深(深者,绵绵之意。息粗而浅,则心浮动。真人心泰定而不为物动,故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此释上深深之意。踵者,脚跟也。以喻息之所自发处,深不可测,故心定而不乱),众人之息以喉(众人之息在喉,则粗浅之至,故浮而妄动,所以日用心驰于物,而不知道)。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心浮则言躁,言不由中,则易屈服。嗌者,咽喉也。哇,吐也。以浅粗之言,自咽而吐,无根之言也)。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言世人粗浅如此者,乃嗜欲之深,汩昏真性,全不知有天然妙性。皆堕妄知,无真知也)。

此一节,言真人妙悟自性,是为真知者,故所养迥,与世不同。而以众人观之,则自别矣。前云有患,正恐未悟,而恃妄知为得者,害之甚也。故此双明之。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前略言真人处世,忘利害。此则言,真人不但忘利害,而且超死生。以与大道冥一,悟其生本不生,故生而不悦;悟其死本不死,故不恶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出入,即生死二字,老子云“出生入死”。由不悦生,故不贪生。欣,犹贪也。不恶死,故不距。距,谓爪而不肯入也)。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倏然,乃鹤冲举刷羽之声也。言真人无心游世,倏然冲举,出入死生,如游太虚,了无罣碍。故云如此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以悟其生本不生,故不忘其所始;以生与道游,不见有世可出,混万物为一,故不求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众人以生为累,故患而不喜。真人载道而生,故受形而喜。虽处人世,心不违道,相忘于世,故念念而复)。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心与道游,故不捐道。捐,弃也。人即是天,不假造作修为,故不以人助天。如此乃谓之真人)。

此一节,言真人游世,不但忘利害,而且忘死生。故虽身寄人间,心超物表。意非真知妙悟,未易至此,欲人知其所养也。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若然者,言真人如此游世,其容貌与众不同。其心志,笔乘作忘,言无心于世也。其容寂,言容貌寂然,乃内湛而外定也。其颡頯,宽裕也,谓其貌广大宽容,不拘拘之状也。此老子云“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也)。凄然似秋(言其面严冷,若秋气之肃也),暖然似春(言近之,则其中温然、暖然,令人可亲可爱也),喜怒通乎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言无心于喜怒,但随物所感,或喜或怒,了无一定于中。故曰通乎四时、与物有宜,而人不知无喜怒也。故曰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言圣人无心御世,与天施合德。假而用兵,即亡人之国,而不失人心,本无杀伐之心也。纵恩施万世,原非有意爱人也。所谓天生天杀之意也)。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心要通于物,非自然矣);有亲,非仁也(大仁不仁。亲者,有心私爱,非大仁也。故曰贼莫大德有心);天时,非贤也(揣度时势,非任命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明哲保身,乃称君子。不通利害,率意狂为,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伪行虚名而无实,则非士矣);亡身不真,非役人也(亡己为人,则人皆听役;若执己殉名,则见役于物,非役人者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此数子者,皆知之不真,殉名丧实,去圣远矣)。

此一节,概言所知不真,不能忘己、忘名,有心要誉,殉名丧实,皆非真知之圣也。下又言真人真知之不同。

古之真人(此下一节,明真人游世之状),其状义(无可不可)而不朋(中心和而不流),若不足(虚之至也)而不承(若一物无所受);与乎(与世容与)其觚而不坚也(觚者,方也。虽介然不群,而非坚执不化者),张乎(施为也)其虚而不华也(虽见施为,而中心空空,不以华美为尚);邴邴乎(邴,喜貌)其似喜乎(虽喜而无心于喜也),崔乎(言折节谦下也)其不得已乎(虽谦下以接人,其实以不得已而泛应也),滀乎(滀,如水之湛滀也)进我色也(谓中心湛滀,而和气日见于颜面之间),与乎(与之相处)止我德也(人与相处而不忍去),厉乎其似世乎(厉,谓严整而不可犯,亦似世之庄重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謷,谓謷然礼法之外,似不可以礼法拘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连者,妆摄捡束之意,虽收摄捡束,但似好闭,其实无所闭藏也),悗乎忘其言也(悗,俯下之意,谓对人谦下,若忘其言者)。以刑为体(刑者,不留其私,谓中心一私不留,以为其体),以礼为翼(虽忘礼法,犹假礼以辅翼,可行于世),以知为时(真知时之可否,以行止也),以德为循(言以德但为循顺机宜也)。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绰者,有余之义,谓杀尽私欲,一私不留而尤损之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世也(言既游世,不可出于礼法之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言迫不得已而后应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丘,高处也。言循顺机宜,接引愚蒙,令有识者皆可上进于道。故喻如有足者,皆可引进于高处也。此四句,释上刑礼知德四句)。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老子云“用之不勤”,勤劳也。言真人游行于世,无心而游,虽行而不劳也)。

此一节,形容真人虚心游世之状貌,如此之妙。言虽超世,而未尝越世;虽同人,而不群于人。此真知之实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故者,由上游世之工夫纯一,故得天人合德也。好之者,天也。弗好者,人也。今皆一矣,是谓之天人合德)。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谓天人合一,谓天与人合一而归于道,则万物杂然而不一者,尽皆浑然会归于道也)。其一与天为徒(既人合其天,则人天一,则人可与天为徒也),其不一与人为徒(谓天人原本不一也,今人既合天,而未免游于人世,则以天而游,故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此之谓真人(若超然绝俗,则是以天胜人;若逐物亡性,则是以人胜天。今天人合德,两不相伤,故不相胜。必如此方是真人)。

此一节,总结前知天、知人工夫,做到浑然一体、天人一际,然后任其天真。则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故天与人两不相胜。必如此真知妙悟、浑化之极,乃可名为真人。此岂可强知妄见而可比拟哉!此真人真学之全功,故下章从“死生、命也”起,至藏舟章末,皆极口勉人学道,要做真实工夫。

死生,命也(此下教人做了死生之工夫。命,谓自然而不可免者);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有死生,如时之夜旦,不可免者。且阴阳有夜旦,太虚恒一而无昏晚。喻人形虽有生死,而真性常然不变,如太虚之无变,故曰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去声),皆物之情也(谓真性在人,天然自具,一毫人力不能与其间。此人人同有之真体,所谓真宰、天君是也。此须养而后知)。彼特以天为父(言人人皆禀真性而有形,天然自足,故曰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言此血肉之假身,赖世之父而有生,且养身全孝以尊父;况天君载我之形、卓然不属形骸者,岂不知有所养而尊之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且以世人知有君,欲尽忠者,而以身死之;况真君宰我之形,而不能忘形以事之、忠之,可谓不智之甚矣。此言激切之至,人读此而不悟非夫也)!

此言真性在我,而不属生死者,乃真常之性也。而人迷之而不悟,嗜欲伤之而不知所养,岂非至愚也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煦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老子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此取鱼失水,如失道德而后仁义。且以仁义相尚,正似相濡以湿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以喻必忘仁义,而可游于大道之乡也)。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若两忘而化其道(无誉无非,则善恶两忘,而与道为一,乃真知之盛也)。夫大块(天地也)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言人生天地,劳佚死生,皆自然而不可郄者,命也。此所谓人也,苟知命之所系,即道之在。是知由人而即天也。若知天与人本无二致,则浑然合道,而不以人害天;虚心游世,以终其大年,生不忘道。故云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此其天人合德、死生不变、任造物之自然,此知之至也)。

同类推荐
  • 六十种曲绣襦记

    六十种曲绣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砚斋词话

    砚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普法义经

    佛说普法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在

    我在

    “我是丁浩。”丁浩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越洋电话。电话那头是一阵沉默。“没事,我只是想感受一下你的气息,我挂了。”丁浩有点不知所措。“等一下。”许半夏突然开口说道,“他们说你不会再回来了是吗?”“我……”“丁浩,谢谢你做了我这么多年的朋友,我很想你。”许半夏终于说出很久之前就想说的话了。“半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古为今用:琴棋书画古娇妻

    古为今用:琴棋书画古娇妻

    古代千金夏陌,大婚之夜,独守空房。泪落下的一刻,刀划破天鹅的脖颈。再次睁眼,却迎来的是新的时代。古代的千金又将在现代何去何从?琴,弦底松风诉古今。红尘里,难觅一知音。棋,颠倒苍生亦是奇。黑白子,何必论高低。书,沉醉东风月下读。柴门闭,莫管客来无。画,纤手松烟染素纱。盈盈写,茅舍两三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古代千金将在娱乐圈大放异彩。到最后,心又会被谁收买。夏陌:如果我注定是你的妻,那么,我爱你。(欢迎加入古为&羽之小说交流群,群号码:141721246)
  • 念无妖

    念无妖

    那一世,她生于天庭之上,百鸟朝凤,其光璀璨。她被认作神之子,拥有万仙所妒的神躯。她初次历劫,在历劫中遇见一名凡人少年,她想许少年一世长安无灾,但后来,她因失心忘了少年,少年死于她手。她救济,在奈何桥上遇见一名男子。救济凡尘的她为了令一名男子将他亲手杀死,殊不知,这名被她杀死的男子,才是她的真心。而她的命运,就是忘记。她于千年后又遇见了他,他委身相随,可她,偏偏又记不起他……
  • 画地为牢:花心穆少霸道爱

    画地为牢:花心穆少霸道爱

    一纸契约,截断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缘。再相见,他,泪如雨下;她,笑靥如花。截断的缘在这一刻将要如何继续?
  • 心愿空间

    心愿空间

    最后一位神的黄昏,大世将起,看帝兽遗种,如何搅动天下风云!
  • 个人随笔

    个人随笔

    个人感悟,个人随笔,随便写写,随便发发。新书《带着美女去伏魔》八月一日正式连载,欢迎阅读。
  • 绝恋美猴王

    绝恋美猴王

    为爱而生,为爱而灭;踏破苍穹,轮转世界;神魔之间,在于一念;佛来阻我,我便杀佛;神来挡我,我便塌神!
  • 缘分注定彼此

    缘分注定彼此

    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魄千金突然化身厨神,蒸炒煲烤技能HOLD住全场,土豪跪拜学厨艺,前任痛哭求复合。无奈铁血王爷表示:这个美人我要了!从未进过厨房的荆州第一美人福小宝,芊芊玉指竟然端出了一盆又一盆令人咂舌的美食,五色汤,蜂蜜兔终于把挑剔的“筷子大爷”的胃治得服服帖帖。酒店被买断,小宝兄妹不得不跟着“筷子大爷”去往上京的路。这是天下第一美人的故事?NO!这是天下第一美厨的故事!一路桃花开个遍,未婚夫登门求原谅,神秘男子莫名调戏敌视,筷子大爷神秘身份被揭穿,第一富豪横插拜师,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呢?不过这些她暂时都不回去想啦,因为她的目标是与御厨决一高低!众位看官色香味俱全的爱情之路即将展开……
  • 凤逆倾城:彪悍王妃不好惹

    凤逆倾城:彪悍王妃不好惹

    “倾世佳人,伴我身侧。”一双带着邪异的眼眸盯着面前这个女子,女子抬起头来,诧异的看着面前的这个传说中俊美潇洒的七王爷,七王爷看到了女子眼中的似不相识,“你是?”七王爷大惊,竟然跌跌撞撞的向女子飞奔了过去,完全不顾形象,宴会上的文武百官不解,坐在大殿中央的皇帝陛下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众人望着七王爷的身影,都陷入了一片猜测中……
  • 邹斯特洛索夫斯基

    邹斯特洛索夫斯基

    纪传体史书,一个不知所谓的人和一群不知所谓的人在那个不知所谓的学校所发生的您知所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