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03900000029

第29章

论本卷第三十八

菩提品

即所学处五品中第五品。七法中第七法也。菩提名觉。于此品也广明果德菩提之义名菩提。三明心。四出列。五无上。此中所辩无上菩提。既证真实现大神通成就自他。须有果证。故成就品后此品来也。文中有三。初约五门出菩提体。第二结说劝知。第三品末三句赞叹菩提。初五门文则为五。一约智断出菩提体下名自性。二约最胜以辨菩提。三约十号随念功德以辨菩提。五约差别等德以辨菩提。前后三。初约二智二断。次约三智二断。三约共不共德。二断二智是名菩提者。泰云。如九断智是智果故名智。二断亦是菩提果故名曰菩提。测云。问菩提名觉。二种无为体非是觉。云何名菩提。解云。如摄大乘论第十殊胜具足三身智殊胜。此亦如是智断二种皆名为智。所以尔者。以真如中具足一切恒沙功德性。随顺能生修生智等诸功德门。故名觉也。非缘照故名之为觉。真谛三藏云。有本觉智能缘平等理。即是金光明经唯有如。唯有如智者为法身。今三藏云。此说不然。人法二空所显真如非是识体。云何能照。言如照言如智名法身者。举智显真如名为法身。非即智真如名为法身。言二智者即人空智法空智也。三智二断中初列三智二断之名。一切烦恼并诸习气永害者。烦恼障断。遍一切种不染无明无余永断者。所知障断也。二次第解中但解三智不解二断。测云。断烦恼障并习气名清净智。即是正体智。断一切事中不染污无知故名一切智。即是后得智。言无滞智者有两释。一云。即前二智作用揵利故名无滞智。一云。唯约后得智上作用揵利义说无滞。无有别体。言一切烦恼者。一百二十八烦恼及二十随烦恼也。并诸习气者。旧云断粗品正使种子故有余残习气细品种子。此说不然。今云习气者。由烦恼种子故身中无堪任性亦名气。与五蕴身不一不异。无别体故不可言异。断粗重习气已五蕴不灭故不可言一。是名习气。言一切智者。依诸经论。一切种智是俗智。一切智是真智。若依真谛三藏所译经论。如理智名一切种智。以真如法界是一切诸法种因缘。种因名一切种智。从境得名也。如俱舍论云。一切种智灭诸冥。若俗智名一切。今依此文。缘真智名清净智。缘俗智名为一切智。共不共德中凡有二涂。一者据身成熟者。唯佛身成就功德。二乘不得名为不共。如中说三十二相八十好等。若共二乘同成就者则说为共。如此中说无诤愿智无碍解等。二者据说。若大小乘教同说佛德名共功德。谓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若唯大乘中说诸佛功德小乘不说名为不共。如摄论等中二十功德最清净慧等。又依无上依经德品。明如来百八十不共之法。如彼广说。二约七最胜以辨菩提中。旧名无上今名最胜。最胜无上互得相释。由无上故所以最胜。由最胜故所以无上。然依梵本义当最胜。于中有四。初举数叹胜。二列七名。三依名解。四转名异释。所依胜者旧名身无上。智论中诸声闻菩提亦依不具足而得。独觉菩提或依一切身得乃至或依三十一相身得无有具依三十二相身得。唯佛菩提具依三十二相庄严身得名所依胜。四圆满者。三聚律仪名戒圆满。无邪见故名见圆满。行住等威仪名轨则圆满。无邪命乞求及说法等名净命圆满。住最胜中初立二章。由诸如来多住者是第一章。无上无等三住者是第二章。诸已下释中初列三住名。二当知下章释中先解第二章。二于此三住中下却释初章。三空门及灭定名圣住者。唯圣住得名为圣住。故明如来住三空行及住灭定。四禅四空是天种类是天之因。佛住天因故名天住。人虽得定不受定报不名人住。四无量开梵天道得梵天报多为梵住。于圣住中多住空及灭定者。若住无愿即厌依他。若住无相即忻真实。今住空即除厌乐。若入灭定缘虑皆息。下三定慧多定少。四空定多慧少。唯第四定定慧均等如来多住。四梵住中如来意多摄苦故住大悲。昼夜六时下释住大悲之意。如龙树大智度论说。前三住上加一佛住为四佛住者。谓首楞伽无量三昧及佛十力四无畏不共法等皆是佛住。或分十。六天住有八。谓色四无色四。梵住有四。即四无量。圣位有四。无愿等灭定。故有十六。广即无量。如彼论说。第三辨十号中基云。十号名随念功德者。随众生念而得功德故名随念功德。言世尊体唯是一有十名号。且如今三藏判十中后一总号前九别号。就别号中初三通二利。中三唯自利。后三种唯利他。若尔如初及第三但明言无虚妄觉法胜义何处明利益。为言言无虚妄理不孤言须有受人。故知来中亦有他利等准知。下准纯利他中亦有自利者。准解可尔。若如旧远法师。于九别号。前五自德之名。次四利他之号。应利他。如何言自德。又前五中各为二对。初彰道圆后观灭极。第三明初止观二因圆后一果德。今依义言。应者但有应利之义。非是他利。故亦自利。测云。如是十号得名有七。如来应供善逝三从因为名。正等觉从用及体为名。明行圆满从德及胜义为名。世间解及天人师从境及用为名。无上丈夫调御士从假人及用为名。佛从当体得名。薄伽从多义立名。谓自在等六义如佛地论说。言无虚妄名如来者。旧论云。非有如说故名如来。若如智度论成实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涅槃说云。乘六波罗蜜十一空来故曰如来。大品般若云。乘萨般若来化众生故名如来。金刚般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问曰。若言无虚妄名如来者。佛本因缘发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我亦不入。若诸众生不得菩提我亦不证。虽发是愿而诸众生不自涅槃不得菩提。佛舍众生自取涅槃及证菩提。云何得名言无虚妄。景师答曰。道理亦难。一说。根本发心虽有此愿。自后观菩萨虽利益而不及佛。若不成佛利他不广。故须成佛道。但诸众生不入无余终不入无余涅槃。故无虚妄。复有说言。根本发心誓度众生不得菩提我誓不证。今诸菩萨虽十地行成而不取证。如文殊等。即楞伽云。阐提有二。一断善根。二者菩萨阐提毕竟不取无上菩提。正等觉者。测云。此以正体智为体复言世间解以后得智为体。今解。亦可正智名正觉。后智名号觉。言如其胜义者。依他真实总名胜义。以对遍计所执情有法故。说依他亦名胜义。明谓三明。行如经说。止观二品等者如旧论云。三明如经说。行诸止观二法品。今论翻彼。以治三际愚故名三明。问曰。凡夫学人罗汉辟支菩萨诸佛皆知过去。何故有明非明有力非力。答曰。凡夫学人但总知果。知之有尽不得名明。罗汉辟支及具。诸佛因果并知照法周尽名明。八万劫前通所不及犹有无知。无知所屈不得名力。问曰。宿命知过去。凡夫二乘同知于八万。何故天眼见现在。即言凡夫见四天下梵王见小千声闻见二千辟支见三千耶。景云。天眼耳通五识中慧作用劣。故随人气力见远近。现境隔围随力见远近。宿命通等是意识强得知八万。有释。唯菩萨种姓无生能知八万劫。如数论等。非余凡夫故。婆沙第百辨常见见劫差别。云声闻种姓忆二万劫。独觉种姓忆四万劫。菩萨种姓忆八万劫。解天人师中。初列曰章复以义释。与显了义为开道故。释为实眼故。共一切义为所依故。释为实智故。义依智显为义所依也。共不了义为能了故等四句释为实义故。一如来于众生未了义能为决了。二共众生所生之义为能断故。三共第一义谛甚深处为能显故。四共初证甚深者更令明净故。具此四义故云为实义故。共一切法为根本故等三句释为实法故。法者教法也。如来共一切教法为根本故。为开导教法者故。为教法作所依者故。所以如来为实法也。上明师德下释师义。如来能正教诫授天人等。测云。言为实眼故者缘义智。为实智故者缘法智。为实义故者重举义智。为实法故者重举法智云云。于能引摄义利法聚等三者。旧论云。义饶益非义饶益非非义饶益也。此即善等三性。能破诸魔其多功德名薄伽梵者。依品西国此号最胜。无问外道及佛法人皆叹本师为薄伽梵。此间无名可翻故存梵语。若依梵本。一切经首皆言薄伽梵不着佛言。末后亦无世尊之号。依成实论云。具上九德故名世尊。亦不称理。第四辨出现中文分有三。初明一世界中或有多劫无佛或有一劫有多佛出。二彼彼已下明十方世界有无量佛。第三决定无有一佛土中下明一世界中无二佛出意。前中或有一劫有多佛出者。即于贤劫中有千佛出。故智论云。世界初成于大海中有千叶莲华。乃至阿迦尼师吒天见水聚中有千莲华。即云。此劫有千佛出为贤善。问若其千佛同在成坏一劫而出现者。何故真谛云成坏空劫皆无佛出唯于住劫有佛出世。于二十劫中前十劫中有佛出世。后十劫无。前十劫中前之五劫亦无佛出。第六劫中拘留孙佛出世。第七劫那含牟尼佛出世。第八劫中迦叶佛出。第九劫中释迦出。第十劫中弥勒佛出。从弥勒后无量劫中空无佛漏出。故知千佛不得出连一成坏劫。若贤劫有千佛。则言同在成坏一劫中。亦过去庄严劫中有千佛。亦应同在成坏一劫中。若言同者不然。如观药王药尚菩萨经说。佛告大众。我于往昔值妙光佛。最初发心闻说五十三佛名号心生欢喜。即为他说。千人发心。展转复说。更有千人发菩提心。如是展转教示复有千人发菩提心。善男子等初千人者即于过去庄严劫中千佛是也。中千人者即贤劫中千佛是也。后千人者于未来星宿劫中出现于世。如彼过去庄严中。末后三佛即毗婆尸佛即于九十劫中初劫出世。如尸弃佛毗舍浮佛即在三十二劫中出世。已后无佛。乃至第九十一劫即是贤劫之初。始有拘留孙佛最初出世。既说庄严劫中千佛末后三佛经九十劫中前后出世时劫。贤初千佛亦不同在一成坏劫。答曰。汝引真谛所判未足为证。所以者何。西方现判。今时正当住劫二十小劫。小劫已前四佛出世。弥勒当此初住劫。从减至增八万岁时方出于世。以大乘判二十住劫皆有一增一减方成一小劫故。若诸众生机根成熟有见佛缘。一一小劫有千佛出无有过。岂说更有十九小劫。汝依真谛而辄判云后十劫中无有佛出及前五劫亦无佛者。不应道理。又引俱舍言。庄严劫中后之三佛在彼释迦修相好业九十一劫中前后而出。时知不同一类劫有千佛者不然。大乘不说三僧祇后别于百劫修相好业。而言释迦三僧祇已满更于九十一劫值彼三佛修相好者。此是顺小乘不了义说。不可引之为证。是故今判观药王药尚经说。初千人者同在一庄严劫出世。亦是一水火劫。中千人者同在一贤劫出。后千人者同在一星宿劫出现于世。又即快顺智论所说云。此劫中有千佛出。如前第二卷记已说其义。第二文中分之为三。初略立宗。于多世界复有多佛。何以故下问答广辨。第三释已总结。何以故者。何以得十方世界有多佛故。于中亦三。初问次解后结。解中有三。初明修因有多成佛。亦多证有多佛。第二又于十方现有已下明一界中无二佛同出。证有多佛。第三又不应言下破执同时修因次第成佛及不成佛。前中云于如是分者。地持云。如是威仪此名为分。还若彼四威仪时则名分。亦可是彼六时分也。次云又于十方乃至一时成佛者。今此意明有修菩提资粮一时圆满众多菩萨。若不于余世界一时成佛而于一世界者不然。破小执言无十方佛故。下文意若并住睹史天次第成佛及不成佛者不然。此中有难。如一时发愿一时圆满。众生在一世界。一佛众生一时根熟。如何通。义曰。无此者。若尔弥勒释迦众生尚有前后。根熟而不相同。何说一时根熟众生同在一界。是故当知下第三结也。由此道理下第二大段中是第三文结有多佛文也。第三明一界无二佛意中。初略种一界无有二佛。第二问答广辨。答中有三。初举随昔愿无二佛同出。次明第二佛出应无所益。后明一佛出益多佛出损。自下第五约差别等德以辨菩提。先辨实德即同。次明化相有别。后明转依女身能证菩提。问若言女身不证菩提者。何故法华说龙女成佛等。云何通。义曰。然彼龙女亦变成男然后成佛。非以女身而成佛也。上来五段总是第一出菩提体。自下第二结说可知。第三三句赞叹中初列三种胜。一体胜。过寻思道故。二德胜。众德所集成故。三用胜。能生三乘菩提故。复以四名结叹也

同类推荐
  • 三十六水法

    三十六水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064

    T064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胜鬘义记

    胜鬘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疏

    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漫漫仙路长

    漫漫仙路长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跌跌撞撞,一路向仙行.纵观路上繁华迷人眼,仍然不能动摇我的道心.再回首,一切皆是回忆。这长生之路,自始至终,只有自己!这是一个姑娘漫漫仙路上,一心向仙,努力奋斗的故事!
  • 柯南一梦一梦一生

    柯南一梦一梦一生

    我不认为我是美人,因为自古红颜薄命。。。。。。我不希望我的生命如此短暂。我只是我,我有我的想法,有我的人生,我不是你们的谁?所以,你们没有必要把我推来推去,因为我不是物品既然你不爱我,又何苦用尽手段来留下我,让你为难你呢我要的爱,很简单但又很难做!唯一的爱。。。。。。既然你给不出,麻烦你放手。。。。。。只因为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有我就没有你的江山,你怎么抉择呢?也不要怪我不通情达理,因为爱都是自私的。
  • 全职强兵

    全职强兵

    简介:恶魔之神死了,世间没有了魔鬼,现在需要一位勇士来成为魔鬼,请问谁愿意?——天神。我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魔鬼——杨峰。一个小人物成为魔鬼的故事。……注:听说每天点击本书,可遇见清纯的妹纸;每天推荐本书,可遇见性感的妹纸;两者皆有,你可任选其一;你,希望遇见什么样的妹纸?
  • 青萧

    青萧

    我爱着你,就像是在暗夜中盛开的梦花它是那么的美丽,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我爱着你,就像是浮游在黑暗里的鬼魅。心中渴望着光明,却又惧怕光焰的灼烧――“你,从来就不属于我。”“呵!可笑,没想到头来你还是爱她。为什么?为什么……”“如若可以,我愿我们从未遇见。”
  • 修仙狂神

    修仙狂神

    重生异世沦落成奴,断脉为废之时,偶得天罚衣钵,凭借预言修仙玉册,一洗前耻,笑饮仇血,成为一方不朽狂神!
  • 碎裂天宇

    碎裂天宇

    浩劫降临,人心惶恐,神秘上天即将降临而下,出手灭亡放逐之地之人,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在这大劫降临之时,一位从禁区末日峡谷之中走出的神秘少年开始了他踏上巅峰的路途!横扫四域!战龙谷!灭亡灵!踏碎天空!联合精灵!混乱一统!手握天下,征战上天,成就不朽传奇!
  • 废材救世主

    废材救世主

    且看废材屌丝如何救世。哦,或许还能泡妞,如果废材屌丝能够泡得到吧。。。。。。
  • 末世男孩

    末世男孩

    一场末世,一个本该平凡的男孩却变得不平凡,一切都是应为这末世的来临!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三零八姑娘们的成长日记

    三零八姑娘们的成长日记

    女孩们的大学,女孩们的故事,女孩们的梦醒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