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04200000026

第26章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一

问于如前所举所开示出离地中。有几品类补特伽罗。能证出离。云何建立补特伽罗。云何所缘。云何教授。云何学。云何随顺学法。云何瑜伽坏。云何瑜伽。云何作意。云何瑜伽师所作几种瑜伽师。云何瑜伽修。云何修果。几种补特伽罗异门。几种补特伽罗。几种建立补特伽罗因缘。有几种魔几种魔事。云何发趣空无有果。嗢柁南曰

诸补特伽罗  建立所缘教

学随顺学法  坏瑜伽作意

瑜伽师作修  果门数取趣

因魔事无果  是皆当广说

补特伽罗品类差别有二十八种。云何二十八。谓钝根者。利根者。贪增上者。嗔增上者。痴增上者。慢增上者。寻思增上者。得平等者。薄尘性者。行向者。住果者。随信行者。随法行者。信胜解者。见至者。身证者。极七返有者。家家者。一间者。中般涅槃者。生般涅槃者。无行般涅槃者。有行般涅槃者。上流者。时解脱者。不动法者。慧解脱者。俱分解脱者。

云何钝根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成就钝根。于所知事迟钝运转微劣运转。如前已说。此复二种。应知其相。一者本来钝根种姓。二者未善修习诸根。云何利根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成就利根。于所知事不迟钝运转不微劣运转。如前已说。此亦二种。应知其相。一者本来利根种姓。二者已善修习诸根。云何贪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贪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爱事。有猛利贪有长时贪。是名贪增上补特伽罗。云何嗔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嗔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憎事。有猛利嗔有长时嗔。是名嗔增上补特伽罗。云何痴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痴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愚事。有猛利痴有长时痴。是名痴增上补特伽罗。云何慢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慢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慢事。有猛利慢有长时慢。是名慢增上补特伽罗。云何寻思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其寻思。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寻思事。有猛利寻思有长时寻思。是名寻思增上补特伽罗。云何得平等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虽于贪嗔痴慢寻思。不修不习不多修习。而于彼法未见过患。未能厌坏未善推求。由是因缘于所爱所憎所愚所慢所寻思事。无猛利贪无长时贪。然如彼事贪得现行。如贪嗔痴慢寻思亦尔。是名得平等补特伽罗。云何薄尘性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贪烦恼。不修不习不多修习。已能于彼多见过患。已能厌坏已善推求。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爱事。会遇现前众多美妙上品境中起微劣贪。于其中品下品境中贪全不起。如贪嗔痴慢寻思应知亦尔。是名薄尘性补特伽罗。云何行向补特伽罗。谓行四向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向。二一来果向。三不还果向。四阿罗汉果向。是名行向补特伽罗。云何住果补特伽罗。谓住四果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是名住果补特伽罗。云何随信行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从他求请教授教诫。由此力故修证果行。非如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唯由随他补特伽罗信而修行。是名随信行补特伽罗。云何随法行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如其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不从他求教授教诫修证果行。是名随法行补特伽罗。云何信胜解补特伽罗。谓即随信行补特伽罗。因他教授教诫。于沙门果得触证时。名信胜解补特伽罗。云何见至补特伽罗。谓即随法行补特伽罗。于沙门果得触证时。说名见至补特伽罗。云何身证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于八解脱顺逆入出。身作证多安住。而未能得诸漏永尽。是名身证补特伽罗。云何名为极七返有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已能永断萨迦耶见戒禁取疑三种结故。得预流果成无堕法定趣菩提。极七返有天人往来。极至七返证苦边际。如是名为极七返有补特伽罗。云何家家补特伽罗。谓有二种家家。一天家家。二人家家。天家家者。谓于天上从家至家。若往若来证苦边际。人家家者。谓于人间从家至家。若往若来证苦边际。当知此二俱是预流补特伽罗。云何一间补特伽罗。谓即一来补特伽罗。行不还果向已。能永断欲界烦恼上品中品。唯余下品。唯更受一欲界天有。即于彼处得般涅槃。不复还来生此世间。是名一间补特伽罗。云何中般涅槃补特伽罗。谓有三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一有一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从此没已中有续生。中有生已便般涅槃。如小札火微星才举即便谢灭。二有一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从此没已中有续生。中有生已少时经停。未趣生有便般涅槃。如铁抟铤炎炽赫然锤锻星流未下便灭。三有一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从此没已中有续生。中有生已往趣生有。未得生有便般涅槃。如彼热铁椎锻星流下未至地即便谢灭。如是三种中般涅槃补特伽罗。总说为一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云何生般涅槃补特伽罗。谓才生彼已便般涅槃。是名生般涅槃补特伽罗。云何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谓生彼已不起加行不作功用。不由劳倦道现在前而般涅槃。是名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云何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谓彼生已发起加行作大功用。由极劳倦道现在前而般涅槃。是名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云何上流补特伽罗。谓有不还补特伽罗。从此上生初静虑已。住于彼处不般涅槃。从彼没已展转上生诸所生处。乃至或到色究竟天。或到非想非非想处。是名上流补特伽罗。云何时解脱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钝根种姓于诸世间现法乐住容有退失。或思自害或守解脱。励力勤修不放逸行。谓防退失增上力故。或唯安住自分善品。或经彼彼日夜刹那瞚息须臾励力胜进。乃至未证最极猛利。是名时解脱补特伽罗。云何不动法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与上相违。当知是名不动法补特伽罗。云何慧解脱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已能证得诸漏永尽。于八解脱未能身证具足安住。是名慧解脱补特伽罗。云何俱分解脱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已能证得诸漏永尽。于八解脱身已作证具足安住。于烦恼障分及解脱障分。心俱解脱。是名俱分解脱补特伽罗

云何建立补特伽罗。谓由十一差别道理。应知建立补特伽罗。云何十一差别道理。一根差别故。二众差别故。三行差别故。四愿差别故。五行迹差别故。六道果差别故。七加行差别故。八定差别故。九生差别故。十退不退差别故。十一障差别故。

云何由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根差别故建立二种补特伽罗。一者钝根。二者利根。云何由众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众差别故建立七种补特伽罗。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劳策男劳策女。近事男近事女。云何由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行差别故建立七种补特伽罗。谓若贪增上补特伽罗名贪行者。若嗔增上补特伽罗名嗔行者。若痴增上补特伽罗名痴行者。若慢增上补特伽罗名慢行者。若寻思增上补特伽罗名寻思行者。若得平等补特伽罗名等分行者。若薄尘性补特伽罗名薄尘行者。问贪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答贪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爱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贪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又此贪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由贪缠故为可爱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爱法。诸根悦怿诸根不强。诸根不涩。诸根不粗。为性不好以恶身语损恼于他。难使远离难使厌患。下劣胜解。事业坚牢。事业久固。禁戒坚牢。禁戒久固。能忍能受。于资生具。为性耽染深生爱重。多喜多悦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如是等类应知是名贪行者相。问嗔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答嗔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憎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嗔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又此嗔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由此嗔缠为可憎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憎法。诸根枯槁诸根刚强。诸根疏涩诸根粗燥。为性好乐以恶身语损恼于他。易令远离易令厌患。凶暴强口形相棱层无多胜解。事业不坚事业不固。禁戒不坚禁戒不固。不忍不受多忧多恼。性好违背所取不顺。性多愁戚性好粗言。多怀嫌恨意乐惨烈。悖恶尤蛆好相拒对。得少语言多恚多愤。憔悴而住喜生忿怒。眉面颦蹙恒不舒颜邪精下视。于他荣利多憎多嫉。如是等类应知是名嗔行者相。问痴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答痴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愚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痴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又此痴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由此痴缠为可痴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痴法。诸根闇钝诸根愚昧诸根羸劣。身业慢缓语业慢缓。恶思所思恶说所说恶作所作。懒堕懈怠起不圆满。词辩薄弱性不聪敏念多忘失。不正知住所取左僻。难使远离难使厌患。下劣胜解。顽騃喑哑以手代言。无有力能领解善说恶说法义。缘所牵缠他所引夺他所策使。如是等类应知是名痴行者相。问慢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答慢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慢事中。尚能生起最极厚重上品慢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又此慢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由慢缠故为可慢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彼可慢法。诸根掉动诸根高举。诸根散乱勤乐严身。言语高大不乐谦下。于其父母眷属师长。不能时时如法承事。多怀憍傲不能以身礼敬问讯。合掌迎逆修和敬业。自高自举陵蔑他人。乐着利养乐着恭敬。乐着世间称誉声颂。所为轻举喜作嘲调。难使远离难使厌患。广大胜解微劣慈悲。计我有情命者养者补特伽罗生者等见。多分上品多怨多恨。如是等类应知是名慢行者相。问寻思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答寻思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寻思事。尚能发起最极厚重上品寻思缠。何况中品上品境界。此寻思缠住在身中。经久相续长时随缚。由此缠故为可寻思法之所制伏。不能制伏可寻思法。诸根不住诸根飘举。诸根掉动诸根散乱。身业误失语业误失。难使远离难使厌患。喜为戏论乐着戏论。多惑多疑多怀乐欲。禁戒不坚禁戒不定。事业不坚事业不定。多怀恐虑念多忘失。不乐远离多乐散动。于诸世间种种妙事。贪欲随流翘勤无惰起发圆满。如是等类应知是名寻思行者相。如是名为由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或有补特伽罗。于声闻乘已发正愿。或有补特伽罗。于独觉乘已发正愿。或有补特伽罗。于其大乘已发正愿。当知此中若补特伽罗于声闻乘已发正愿。彼或声闻种姓。或独觉种姓。或大乘种姓。若补特伽罗于独觉菩提已发正愿。彼或独觉种姓。或声闻种姓。或大乘种姓。若补特伽罗于其大乘已发正愿。彼或大乘种姓。或独觉种姓。或声闻种姓。若声闻种姓补特伽罗。于独觉菩提。或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发正愿。彼是声闻种姓故。后时决定还舍彼愿。必唯安住声闻乘愿。独觉乘种姓。大乘种姓补特伽罗应知亦尔。此中所有补特伽罗愿可移转愿可舍离。决定不可移转种姓舍离种姓。今此义中当知唯说声闻乘愿。声闻种姓补特伽罗。如是名为由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行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如所举如所开示补特伽罗。依四行迹而得出离。何等为四。谓或有行迹是苦迟通。或有行迹是苦速通。或有行迹是乐迟通。或有行迹是乐速通。当知此中若钝根性补特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迟通。若利根性补特伽罗。未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苦速通。若钝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乐迟通。若利根性补特伽罗。已得根本静虑。所有行迹名乐速通。如是名为由行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道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行四向及住四果。行四向者。一预流果向补特伽罗。二一来果向补特伽罗。三不还果向补特伽罗。四阿罗汉果向补特伽罗。住四果者。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若于向道转彼名行向者。由向道故建立四种补特伽罗。若得沙门果彼名住果者。由道果故建立四种补特伽罗。如是名为由道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加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随信行及随法行补特伽罗。若随补特伽罗信勤修正行。名随信行补特伽罗。若于诸法不待他缘。随毗柰耶勤修正行。名随法行补特伽罗。如是名为由加行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定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身证补特伽罗。于八解脱身已作证具足安住。而未获得诸漏永尽。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于有色观诸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想受灭解脱。已能顺逆入出自在。如是名为由定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生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极七返有。家家。一间。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及以上流补特伽罗。如是名为由生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退不退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由退故建立时解脱阿罗汉。彼于现法乐住容有退失。由不退故建立不动法阿罗汉。彼于现法乐住定无退失。如是名为由退不退差别建立补特伽罗。云何由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慧解脱及俱分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者。谓已解脱烦恼障未解脱定障。俱分解脱阿罗汉者。谓已解脱烦恼障及已解脱定障。是故说名俱分解脱。如是名为由障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由此所举及所开示差别道理。如其次第应知建立补特伽罗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见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毗钵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粗性上地静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知事而起胜解。彼于尔时。于所知事。如现领受胜解而转。虽彼所知事非现领受和合现前。亦非所余彼种类物。然由三摩呬多地胜解领受相似作意领受。彼所知事相似显现。由此道理名所知事同分影像。修观行者。推求此故。于彼本性所知事中。观察审定功德过失。是名有分别影像。云何无分别影像。谓修观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复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然即于此所缘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静其心。即是九种行相令心安住。谓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一趣等持。彼于尔时成无分别影像所缘。即于如是所缘影像。一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复观察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是名无分别影像。即此影像亦名影像。亦名三摩地相。亦名三摩地所行境界。亦名三摩地口。亦名三摩地门。亦名作意处。亦名内分别体。亦名光影。如是等类当知名为所知事同分影像诸名差别。云何事边际性。谓若所缘尽所有性如所有性。云何名为尽所有性。谓色蕴外更无余色。受想行识蕴外更无有余受想行识。一切有为事皆五法所摄。一切诸法界处所摄。一切所知事四圣谛摄。如是名为尽所有性。云何名为如所有性。谓若所缘是真实性是真如性。由四道理具道理性。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如是若所缘境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总说为一事边际性。云何所作成办。谓修观行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若修若习若多修习为因缘故。诸缘影像所有作意皆得圆满。此圆满故便得转依。一切粗重悉皆息灭。得转依故超过影像。即于所知事有无分别。现量智见生。入初静虑者得初静虑时。于初静虑所行境界。入第二第三第四静虑者。得第二第三第四静虑时。于第二第三第四静虑所行境界。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者。得彼定时。即于彼定所行境界。如是名为所作成办。如是四种所缘境事。遍行一切。随入一切所缘境中。去来今世正等觉者共所宣说。是故说名遍满所缘。又此所缘遍毗钵舍那品。遍奢摩他品。遍一切事。遍真实事。遍因果相属事。故名遍满。谓若说有分别影像。即是此中毗钵舍那品。若说无分别影像。即是此中奢摩他品。若说事边际性。即是此中一切事真实事。若说所作成办。即是此中因果相属事。如佛世尊曾为长老颉隶伐多说如是义。曾闻长老颉隶伐多问世尊言。大德。诸有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所缘安住其心。为何于缘安住其心。云何于缘安住其心。齐何名为心善安住。佛告长老颉隶伐多。善哉善哉。汝今善能问如是义。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吾当为汝宣说开示。颉隶伐多。诸有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所缘安住其心。或乐净行或乐善巧。或乐令心解脱诸漏。于相称缘安住其心。于相似缘安住其心。于缘无倒安住其心。能于其中不舍静虑。云何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称缘安住其心。谓彼比丘若唯有贪行。应于不净缘安住于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若唯有嗔行。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若唯有痴行。应于缘性缘起安住其心。若唯有慢行。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唯有寻思行。应于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颉隶伐多。又彼比丘若愚诸行自相。愚我有情命者生者能养育者补特伽罗事。应于蕴善巧安住其心。若愚其因。应于界善巧安住其心。若愚其缘。应于处善巧安住其心。若愚无常苦空无我。应于缘起处非处善巧安住其心。若乐离欲界欲。应于诸欲粗性诸色静性安住其心。若乐离色界欲。应于诸色粗性无色静性安住其心。若乐通达。及乐解脱遍一切处萨迦耶事。应于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安住其心。是名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称缘安住其心。颉隶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似缘安住其心。谓彼比丘于彼彼所知事。为欲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故。于先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事。由见闻觉知增上力故。以三摩呬多地作意思惟分别。而起胜解。彼虽于其本所知事。不能和合现前观察。然与本事相似而生。于彼所缘有彼相似。唯智唯见唯正忆念。又彼比丘于时时间令心寂静。于时时间依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勤修观行。是名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相似缘安住其心。颉隶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缘无倒安住其心。谓若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所缘境安住其心。随应解了所知境界。如实无倒能遍了知。是名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于缘无倒安住其心。颉隶伐多。云何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其中不舍静虑。谓若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如是于缘正修行时。无间加行殷重加行。于时时间修习止相举相舍相。由修由习由多修习为因缘故。一切粗重悉皆息灭。随得触证所依清净。于所知事由现见故。随得触证所缘清净。由离贪故随得触证心遍清净。离无明故。随得触证智遍清净。是名比丘勤修观行是瑜伽师能于其中不舍静虑。颉隶伐多。为此比丘于所缘境安住其心。如是于缘安住其心。如是于缘安住心已名善安住。世尊此中重说颂曰

行者行诸相  知一切实义

常于影静虑  得证遍清净

此中说言行者行诸相者。由此宣说修观行者于止举舍相。无间修行殷重修行。若复说言知一切实义者。由此宣说事边际性。若复说言常于影静虑者。由此有宣说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若复说言得证遍清净者。由此宣说所作成办。此中世尊复说颂曰

于心相遍知  能受远离味

静虑常委念  受喜乐离染

此中说言于心相遍知者。谓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以心相名说。事边际性以遍知名说。若复说言能受远离味者。由此宣说于其所缘正修行者乐断乐修。若复说言静虑常委念者。由此宣说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常勤修习委练修习。若复说言受喜乐离染者。由此宣说所作成办。当知如是遍满所缘。随顺净教契合正理。如是名为遍满所缘。

云何名为净行所缘。谓不净慈愍缘性缘起界差别。阿那波那念等所缘差别。云何不净所缘。谓略说有六种不净。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劣不净。四观待不净。五烦恼不净。六速坏不净。云何名为朽秽不净。谓此不净略依二种。一者依内二者依外。云何依内朽秽不净。谓内身中发毛爪齿。尘垢皮肉。骸骨筋脉。心胆肝肺。大肠小肠。生藏熟藏。肚胃髀肾。脓血热痰。肪膏肌髓。脑膜洟唾。泪汗屎尿。如是等类名为依内朽秽不净。云何依外朽秽不净。谓或青瘀或复脓烂。或复变坏或复膖胀。或复食啖或复变赤。或复散坏或骨。或锁或复骨锁。或屎所作或尿所作。或唾所作或洟所作。或血所涂或脓所涂。或便秽处。如是等类名为依外朽秽不净。如是依内朽秽不净。及依外朽秽不净。总说为一朽秽不净。云何名为苦恼不净。谓顺苦受触为缘所生。若身若心不平等受受所摄。如是名为苦恼不净。云何名为下劣不净。谓最下劣事最下劣界。所谓欲界。除此更无极下极劣最极鄙秽余界可得。如是名为下劣不净。云何名为观待不净。谓如有一劣清净事。观待其余胜清净事便似不净。如待无色胜清净事。色界诸法便似不净。待萨迦耶寂灭涅槃。乃至有顶皆似不净。如是等类一切名为观待不净。云何名为烦恼不净。谓三界中所有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一切名为烦恼不净。云何名为速坏不净。谓五取蕴无常无恒不可保信变坏法性。如是名为速坏不净。如是不净是能清净贪行所缘。贪有五种。一于内身欲欲欲贪。二于外身淫欲淫贪。三境欲境贪。四色欲色贪。五萨迦耶欲萨迦耶贪。是名五贪。为欲令此五种欲贪断灭除遣不现行故。建立六种不净所缘。谓由依内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内身欲欲欲贪心得清净。由依外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外身淫欲淫贪心得清净。淫相应贪复有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承事贪。由依四外不净所缘。于此四种相应淫贪。心得清净。若于青瘀或于脓烂。或于变坏或于膖胀。或于食啖作意思惟。于显色贪令心清净。若于变赤作意思惟。于形色贪令心清净。若于其骨若于其锁。若于骨锁作意思惟。于妙触贪令心清净。若于散坏作意思惟。于承事贪令心清净。如是四种名于淫贪令心清净。是故世尊乃至所有依外朽秽不净差别。皆依四种憺怕路而正建立。谓若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尸死。经一日或经二日或经七日。乌鹊饿狗。鸱鹫狐狼。野干禽兽之所食啖。便取其相以譬彼身。亦如是性亦如是类。不能超过如是法性。此即显示始从青瘀乃至食啖。若复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尸。离皮肉血筋脉缠裹。此即显示所有变赤。若复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骨或骨或锁。此即显示或骨或锁或复骨锁。若复说言由憺怕路见彼彼骨。手骨异处。足骨异处。臗骨异处膝骨异处。臂骨异处肘骨异处。脊骨异处髆骨异处。肋骨异处。颔轮齿鬘顶髑髅等各各分散。或经一年或二或三乃至七年。其色鲜白犹如螺贝或如鸽色。或见彼骨和杂尘土。此即显示所有散坏。如是依外所有朽秽不净所缘。令于四种淫相应贪心得清净。由苦恼不净所缘及下劣不净所缘故。令于境相应若欲若贪心得清净。由观待不净所缘故。令于色相应若欲若贪心得清净。由烦恼不净所缘。及速坏不净所缘故。令于从欲界乃至有顶诸萨迦耶若欲若贪心得清净。是名贪行净行所缘。如是且约能净贪行。总说一切。通治所摄不净所缘。今此义中本意。唯取朽秽不净。所余不净亦是其余净行所缘。云何慈愍所缘。谓或于亲品或于怨品。或于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乐。能引下中上品快乐定地胜解。当知此中亲品怨品及以中品。是为所缘。利益意乐能引快乐定地胜解。是为能缘。所缘能缘总略为一。说名慈愍所缘。若经说言。慈俱心者。此即显示于亲怨中三品所缘利益意乐。若复说言无怨无敌无损害者。此则显示利益意乐有三种相。由无怨故名为增上利益意乐。此无怨性二句所显。谓无敌对故无损恼故。不欲相违诤义是无敌对。不欲不饶益义是无损害。若复说言广大无量。此则显示能引下中上品快乐。欲界快乐名广。初二静虑地快乐名大。第三静虑地快乐名无量。若复说言胜解遍满具足住者。此则显示能引快乐定地胜解。又此胜解。即是能引快乐利益。增上意乐所摄胜解作意俱行。若于无苦无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与其乐。当知是慈。若于有苦或于有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欲庆其乐。当知是悲是喜。有苦有情是悲所缘。有乐有情是喜所缘。是名慈愍所缘。若有嗔行补特伽罗。于诸有情修习慈愍令嗔微薄。名于嗔恚心得清净

同类推荐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川别志

    龙川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YSIS

    LYS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EWS FROM NOWHERE

    NEWS FROM NOWHE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错落情缘:六步

    错落情缘:六步

    “如果……我就是爱你的那个人,在我走完六步之前,你会叫住我吗?”转过身,慢慢地数着。“一,二,三,四,五,六…”死一般的寂静,可是身后的人依旧沉默着……其实,早就知道结果了不是?看吧,好不容易不再流血的伤口,又滴血了呢。傻傻的,还企盼着什么,希望他能明白你爱了他六年,还是仅仅一句“留步”少年啊,如果你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的话,你会不会,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念头,上前拉住我,告诉我“傻瓜,你让我如何是好”然后无奈的叹息,摸摸我的头。。。可惜,可惜没如果,过去的时光,永远也回不去了,只能随着岁月无声地流动着,静静的压抑着……直到有一天突然释放出来,远远地看着他幸福,微笑洋溢在嘴角……
  • 绝灭天道

    绝灭天道

    三界一片安宁祥和,实则暗潮涌动,圣、仙、魔、鬼各显神通。但是,所有一切的答案却落在了一个孤儿身上。孤儿无意间得知了自己身具一身无上脉藏,但是他却无心修道。后来,随着遇上了一个个的小伙伴,他终于走上了修道之路。究竟是要顺应天道,还是走不同的道路,他应该怎样选择。成仙,成魔,洞开幽冥,且看他修道之路上一步步前行,最终解开天道的奥秘。
  • 念念不忘:异世之旅很欢喜

    念念不忘:异世之旅很欢喜

    立下决心要探查当年真相的洛念念,瞒着亲哥,哄着小伙伴,来到一个荒茫的小山村,谁知中途小睡,一醒来,山间小路变康庄大道。洛念念一脸懵逼,还没缓过神,就被一匹贱马喷上一脸鼻涕!洛念念果断抬手,把它好一顿眫揍……结果,惹上某妖孽,无奈签下不平等条约,从此,洛念念跟着他打打闹闹,踏上了异界的旅途,PK灭渣打小怪,赚钱发明秀智商。一不小心,发现了一堆熟人,难不是还能组团来异界参观?那她搭上返程车票可好?……某次无意发现一个惊天大秘密,她已不知不觉陷入了一张神秘大网,wait……这网和她有点熟!【尊敬的旅客,您好,本次列车即将出发,全旅程轻松愉悦,有钱赚,有帅哥!……乃披着古风外衣的浪漫青春之旅!】
  • 办公室潜伏72式

    办公室潜伏72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办公室智谋入门基本功把上司当成课题来研究一个屋檐下,玩转你我他等。
  • 花间小道士

    花间小道士

    有鬼?得抓!报酬呢,因人而定,富商呢,就拿出天价数字来换,穷人呢,没钱也给抓,女人呢,以身相许的话,可以考虑考虑。
  • 综漫之强者传奇

    综漫之强者传奇

    与恶魔打赌,为了生存下去,穿越数篇动漫,只为成为最强。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剑笔啸

    剑笔啸

    有个和尚,在九百年前,披姜黄色长袍,成了天下第一人;仙界有个帝子孤独了百年盗了东西发了疯也成了第一人;有个妖店卖些珠子,在天下间也泛起些波澜;还有着奇怪的老头带着花,女子涂些红妆,野兽流着血泪……他只是热心了一回,便和那第一人相知相识的打了起来……
  • 天外之灵QDB

    天外之灵QDB

    超能力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出现的东西,但魔法不应该存在,他如此说道。
  • 嗜血兽妃:逆天召唤师

    嗜血兽妃:逆天召唤师

    她是22世纪穿越而来的顶级杀手。废柴?你见过元素全系的废柴吗?看她凰千玥斗渣男,整渣女。看她在凡启大陆混的风生水起。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腹黑男是谁。“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有什么不敢!”“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