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04300000035

第35章

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

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诸法者。思择佛经长行。及颂诸要法义 远离一切不思议处者。谓置记境及非己分诸地证境 能善了知黑说大说者。外道邪说及诸恶说名黑说。内道正说。及诸善说名大说 于法少分唯生信解等者。谓非己分少所知解处。名法少分。但名信解。不应谤故。若于己分少所知法。应慧观察

第二段。思择所知中。文分为三。初总问答体。次别略问答体。后随别释。分为三。初释有法。次释无法。后双辨二。有法有二。初标五门。后随别释

自相有法。文分为三。初标列。次别释。后结成 胜义相有。谓即真如。根本智得非安立相 相状相有。即依他性 现在相有。唯现在世。非于去来 现在有中。要具四义。方是自相有法。谓诸假法略有三种。一聚集假。如瓶盆等。二相续假。谓于三世立一有情。于今不断义。即是彼。三分位假。谓不相应等。今非此三故自相有 一于是处名可得者。谓依他性。后得智证。虽离名言。以名诠之。立名相顺。非知真如不顺于名。故名可得。简圆成实性 事可得者。简所执性。虽有其名无体事故 此名于此事非不决定者。简分位假。此名唯目于此事。故如所见青等名定目彼。非如热病见青。谓黄热病患时。其名不定。迷乱故。然名不决定。亦如嗔等名常决定。非如忿等后转变时。便失彼名。由彼无常。不决定故。名不决定。初不决定心分位假。后不决定。境分位假。又二不定。翻显于定。非分位假 此名于此事无碍随转者。谓色等名。若聚若散。名常随转。非如瓶等于聚集处。其名随转。于离散处。名即退还。返显名于无碍随转。简聚集假 现在相有者。简相续假。若现已生。为未来因。为过去果。方是自相有法

共相中。文亦有三。谓标释结 种类共相者。五蕴种类。虽体各别。积聚义同。总名为蕴。蕴为共相 成所作共相者。谓三业六识思体虽殊。善有漏同皆感爱果。名成所作共相。如是等类

释假相有法中。文分为四。初总略问答标。二问答列名。三随别释。四总结成 以此显此者。以此物还周备。显于此物 以彼显彼者。以余物别显于余物 远离此彼者。谓非前二 如宅之门 以此显此中。地之坚乃至风之动。皆于实相处转。毁之焰等皆于假相处转。毁者假火之别名。[火*(离-禸+貝)]炽名毁故。以彼显彼中。佛授等。有情假。饮食等。是法假。远离此彼中。宅之门等。宅大。门少。非周备。以此显此自性。亦非离宅而别有门。亦非以彼更显于彼。故是俱非 百之十十之三等。且据此数。非定唯尔。言百之五十之一等。其类皆然 众共施说言论有六种者。此中举识及五遍行。各别相状。意显共相假法不离实法。此亦各别所取自相。是实有法。六种所取共相假法。增益自相。可起言说。相状自性名共。施设言论如瓶盆等。故唯识言。假谓增益非实有相。于六所变。各附己体真实自相。而增益故。虽别境等所取相状。亦共可立假言。然此六种定遍境故。不说余境。众人共施设。所起言论。必依此六相状。非说此六相状定是假有。然唯识说。作意能了事之总相。及余心所所取别相。此中即说通二境也。或此但举能取总境故。说作意所取能起于识。不尔便违显扬等论。说总取境名心。亦别名心所故。然六十五说一种假。谓若有法。待依所余。施设自相。名为假有。如待依蕴施设有我。待依色等相事。假立色等。待色香等立舍宅等。待蕴相事立生老等。乃至待诸色不转。假立虚空。如是等。对法等说二假。谓待名言想境。或待此余相境。大品经说三假。谓名假。受假。法假。唯识亦说三假。谓聚集。相续。分位。成实论说有四假。谓因生假。相待假。相续假。缘生假。此论第一百说有六假。谓聚集假。因假。果假。所行假。分位假。观待假。此中及显扬十八。复说有六假。皆如对法第二疏解

流转因中 由此种子者。业种也 由此熏习者。名言种也 由此助伴者。无明爱取也 彼法流转者。生老死起

还灭因中 诸行还灭者。有漏三性行灭灭界也 杂染还灭者。见修烦恼断断界也 所有一切能寂静道者。谓能寂静前二还灭。诸无漏道 此无漏道。能般涅槃能趣菩提及彼资粮。即资粮道 并其方便。即加行道 能生者。谓彼道能生种 能辨者。谓能辨涅槃现行无漏道。故对法第九说。若资粮道。若加行道。见道。修道。及无学道。皆名道谛。此说还因唯摄前四 又释。此中资粮方便。皆无漏道。是无间道。前远近加行故。不同对法。前能寂静道。是无间道故 若广分别如思因果中应知其相者。决择思慧地。说因果思议者。如有寻伺地已说。此即指前本地分。及决择分两处。有寻有伺地。其明染净因果故

所观无法中。由所余相若远离性者。此性远也 若非有性者。是相违 不和合性者。处时二远也 或若远离性者。人中无此性也。若非有性者。于人中。此人蕴性。无彼人蕴性也。不和合性者。于此人中。三性诸漏无漏法。非一刹那和合也 胜义无者。诸世俗言所说自性。依胜义谛皆非有故

第三合释五种有无性中分二。初总标。后别释 第四是不二相等者。生老等相。名差别相。与所依法无别体故。名不二相。虽分位假六相有故 事相等者。即前六种言论中。众共施设言论也 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不可宣说者。诸外道计。此解脱神我名曰如来。有三身别。若有若无。即不可说事。又前依体无。此依体妙。故名甚深 五种无性。翻五有性。如应当知

第三大段。思择诸法。文分为二。初标。后释 思择素怛揽义者。素怛揽藏。依此论说十二分中。多分摄七分。除缘起自性故。譬喻。本事。本生。眷属故。此四毗奈耶藏摄。又除论议。阿毗达磨藏摄故。依七分中。除单伽陀讽诵经余六分教。是所思择素怛揽义 单诵伽陀是所思择伽陀之义。此有三种 胜义伽陀者。明无我理 意趣伽陀者。释伽陀意。如四意趣等 体义伽陀者。明伽陀中体性义理

就释胜义伽陀中。文分为二。初举经颂。后随别释。颂有四十四中。分为十二段。初有九颂。明无有情我。及作用体义诸法。二有两颂。明在家出家杂染自性无明贪爱。三有五颂。明杂染品依因时分。四有四颂。明自共相及二谛观。五有两颂。明三种三法无和合义。六有一颂。明同性心所相应非异性等。七有两颂。依二谛理明人法有无。八有一颂。明作者受者一异不可说。九有五颂。释通疑难。十有五颂。明集生苦谛解脱等。十一有一颂。明阿赖耶识。譬如池派流。十二后七颂。显示解了解脱遍知及缚遍知。初九颂中。文分为三。初之五颂。正明无我及作用。次三颂半。重明法无作用。后有半颂。显法从缘生自然而灭

长行释中。文分为二。初总释颂意。后别牒释之 对治增益边执者。执有我用名为增益。拨法性无名为损减。此依三乘通境界说。不说法增及真如减

别牒释中。若随义科。成十二段。第一段中 如是半颂遮遣别义所分别我者。破离蕴我 诸法亦无用者。破即蕴我。诸蕴我用亦都无故 此显不取微细多我便能对治等者。说诸蕴等多微细法。便能对治宰主等执。不依一身执有微细多实我故。成唯识云。我应如蕴非常一故

此若无者云何建立内外成就等者 次下有六云何。乘前起后问。此意问言。我若无者。云何立内外。第二问云。若一切空。云何得有能观圣者所观空境。第三问言。能所观皆空。云何得圣凡差别。第四问言。凡圣若无。云何得有能教所化。彼此差别。第五问言。若无能教所化。云何得有染者净者。此中初答法假非真。次答人法非实。后三唯答我无。第六问答法之实用 如其次第宰主作者俱无所有者。谓无任持。无主宰也 无驱役者。无作者也

第三段中。差别所依因及时分者。对法论说。谓于因时。有能引所引。于果时。有能生所生。引因位名因。熟变位名果。此二名时分故。此说言有因诸法有因众苦。前七俱为有因故。名有因诸法。后二为众苦。然爱取有为有因故。名有因众苦

非内亦非外等颂中至能生杂染者。此中意显。五颂明杂染品依同时分中。初二颂。明烦恼业生杂染。下之三颂。明依过现诸行能生杂染。不依未来而生杂染。初七句意。明未来不生杂染。后五句。依过现能生杂染。谓不依未来内根外尘。而生杂染。行未生故。于过现世。可得生行故。云有时而可得也。返显未来无时可得 又释未来在未来。生染不可得。未来至现在。生染有时得 设行已生即由此相无有分别者。此释颂言设诸行已生由此故无得。谓设于过现已生行中。作前不在内外。中间不生之观。由此观故。尚无分别。不得生于三种杂染 未来无相故无分别者。释颂未来无有相。谓说未来相都无有。都无分别而生杂染 如此如是当来决定不可知故者。此结未来定难知故。不生杂染 若不如是分别异类或时可得者。若不如是分别未来异过现类。或时有疑。未来有引生诸杂染可得 若于过去即可分别如此如是曾有相貌可分别故。此释颂中过去可分别能生杂染 非唯曾更而可分别。乃至生诸杂染者。此释颂中分别曾所更非曾亦分别。此言意显。非唯过去曾所更境。而可分别生诸杂染。现在诸境。未曾更者。未曾更故。虽不分明。取其相貌然随过去曾得种类。此现新境。亦可分别生诸杂染。结文可知 行虽无始然始可得者。无始时来常随逐起。是故无始新新生起。故始非无

第四段中。有四颂。初一颂半。明自相观 日亲者。佛也。乔答摩此云日炙。故呼佛为日亲。次半颂明共相观。后两颂明二谛观。初三句胜义谛观。后五句世俗谛观。法无实用故。无有实痴。无实有情故。无有实痴者。故上三句。痴非能痴痴及痴者。亦无痴者能有其痴。名胜义谛观也。世俗谛中。愚痴非无。非不愚者起。可说有痴及有痴者

第五段。有两颂。释中。说业为所随识为能随。果随因故。胜义中无。又三世三业说不和合。非于一世。又一世三业无实相应。非无假法 若彼与此更互相应如福等行无和合者。更互相应说和合义。福等行三世三业决定无相应义

第六段。一颂释中。心相应亦尔。无实相应随转之性。非无假法 又相应者。谓同性。不相应者。谓别性。非同性者。或不相应。非异性者。或非不相应。由此故知。无实随转性。释上初二句 又非一切心或相应或不相应者。释下二句。于相应中。又非一切定与一切相应。若此时不相应。亦非一切定不相应。于胜义谛中。无实相应不相应义故

第七段。有两颂。依二谛理。明人法有无中。初一颂依世俗谛。明心随转因缘。次半颂依胜义谛。明我体无。后半颂明依世俗谛。有作受果 流谓相似。相似果续故 无断。谓不相似相似果生故。此显等流果。及余三有为果

第八段。有一颂。明人物一异性不可得。唯有因果差别生故

第九段。有五颂。释通疑难中 又此因道无有断绝颂中四句如其次第释此四难者。一者难言。若无有我。后有应断。初句答言因道不断故。二有难言。果应顿俱生。答此难言。和合作用转。非顿非俱。作用合故。三有难言。若无实我。应从一切一切得生故。次答言。从自因而生。自无他因。有不生故。四有难言。既无有我。谁摄受所作生死等作用。故此答言及摄受所作。由因不断果生立假者。能摄受所作实我故成无。由此名为四句如次 经说色相为寻思故难说示他故不可见者。所证色自相。性离言说。以寻思境不称自相。名为寻思难为示他

第十段。有五颂。明集生苦中 显彼我见由集次第发生苦者。贪爱正是集自体故。即内贪境名贪爱缘。能生苦故。皆名为集。我见及苦。俱名当苦因缘。我见体亦是苦

第十一段。一颂。明阿赖耶识譬如池派流。此显不一义。楞伽经说。如海遇风缘。境等风所击等颂。显不异义。故彼此文义无乖返。又此据本末义。彼据体用义。二义皆成不一异义

第十二段。有七颂。显示解了解脱遍知及缚遍知中。文分为二 初又法行者。总释七颂 解了缚遍知者。二别释七颂 别释中有二。初一颂。明解了缚遍知。余六颂。明解了解脱边知 染污意恒时颂。唯识说第四句非曾非当有。彼依诸部颂。现在断故。非于未来。亦非过去。萨婆多等。不许贪慢见相应故。今依大乘正颂及大众部等说。非先亦非后。许诸烦恼俱时生故。又释染污意。诸部不同。如唯识第四卷疏解 后六颂中。初一颂。明所解脱体。次两颂。显解脱性。先染污无名为解脱。非意后净得解脱名。二乘之意。唯染污无。所净无故。能净意亦无。不要意净名为解脱 次一颂。释有余涅槃。次一颂。显无余涅槃。后一颂。明无实数取趣生死涅槃

同类推荐
  • THE BATTLE OF LIFE

    THE BATTLE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鬼志

    灵鬼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风亭稿

    清风亭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月痕

    花月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潘子求仁录辑要

    潘子求仁录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善行决定做人

    善行决定做人

    本书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为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 西厢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西厢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 木古苍穹

    木古苍穹

    原本一片宁静平和的星空里,没有修炼,没有神通,没有超级巨兽······却因为两大皇者的同归于尽而开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这一片星空也开始走向了修炼一途······走向了修炼与崛起,杀戮与血腥······而这一切,终有人将掌握天命,违逆天命······
  • 洛奇之眼瞳

    洛奇之眼瞳

    那些发生在爱琳的故事,吟游诗人纳乐为你一一道来跟着鲁特琴的旋律倾听我们的故事吧.....为得到圣剑伯雷纳克,为了抵御弗魔族,一群热血少年,冒险里程就此拉开于爱琳大陆...喷火的巨龙,原始土著,隐居的精灵族,神秘地下城,奇幻的旅途,有你陪伴,一路更加精彩。
  •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一书,由长期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培训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药品对家庭来说,已成为必备药,常用药。例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等,特别是有些新药,虽然同过去常用药物具有相同效用,但用法、用量往往不同。有些人服用时,好凭以往经验,或道听途说草率服用,这是非常有害的。
  • 悍妇当家:相公是乞丐

    悍妇当家:相公是乞丐

    我这是手沾的血腥太多了?竟然被五雷轰顶了!可是一觉醒来就被告知要被送人暖床,嚓来!这是什么状况?再说了,我可是有相公的人,秀才相公,你娘子都要被送到别人床上了,你还不管一管……娘既然这么说了,百善孝为先,你就去吧――呵~读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婆婆不疼,小姑不爱,连相公都不帮,那又如何?老娘可不是软柿子,你们等着!踹了公婆,打了小姑,翻身农奴把歌唱,小样,离开你们老娘照样活的滋润!敢说老娘是悍妇嫁不出去,呵呵~小乞丐,敢娶老娘不?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我欲封神

    我欲封神

    被唐家堡的堡主拾获的弃婴,八岁洗髓,十二岁达到洗髓九重天,被誉为唐家堡百年不遇的天才,但在十二岁时,天降神雷击中身体,全身修为不进反退,堡主为了帮唐禹找寻医治办法,离开唐家堡,前往弥天宗寻药,一去便是四年,且没有任何的回音,而在这四年的期间,唐禹的地位一落千丈,被贬为看门的外门弟子。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每天艰苦修行,只因为他的体内,蕴含着一道来自苍穹深处的九天神雷!
  • 少年轻狂的日子

    少年轻狂的日子

    在学校处处被人保护的少年,如今却要独自外出求学,他最终是处处被人欺负,还是受人敬仰,让我们一起回顾曾经那少年轻狂的日子。
  • 天才宝宝:小小妈咪要跑路

    天才宝宝:小小妈咪要跑路

    “妈咪,如果我犯错了,你会不会原谅我。”小宝贝眼泪汪汪的。“我的小宝贝,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不会怪你的,你就算是把妈咪给卖了,妈咪也会帮你数钱的。”赵思琪对着小宝贝的脸狂亲。“可是,妈咪,我昨天不小心把我们俩的合照发到了Fly集团总裁的邮箱。”赵思琪瞬间石化,她没有想到,这个小恶魔还真的把她给卖了。我靠,那个冰块一样的男人突然看到一个缩小版的自己,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赵思琪不敢想下去了。“宝贝,我们得马上离开S市。”“妈咪,我觉得已经来不及了,那个人应该已经到楼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