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04300000069

第69章

论解识安住中。欲界唯约外尘者。以习气故于境多贪。又内身虽亦起爱安住。以胎卵等生故。非增上安住。今据增上者。论色界唯说内身。以化生故。不习气故。无色界唯论安住业所生名。不论定所变色。是此文意。今言执者。谓缘执非执受也。以名非所执受故。杂染中。一受用境界染识。二由生等染识。今解云。初是烦恼。后是生染。又后是业染。业染故未来生等成染

论解四识住中。建立意者。为破外道故。然所以者何。诸外道皆计四蕴我住其中。今云识住其中。非我住也。体性者即四蕴为体。问曰何以不取识蕴为体。义曰以如下文。无独缘识而起贪着。如色受等。故不说识而为识住。不如余四蕴皆增上故。缘得别起贪等。又佛说心性本性清。不如贪等盖性非净故 非识住下。此第一解六释中带数释。或从数就义为名等 问曰此识住为是内有情。应亦通无情。义曰亦通无情。所以者何。如小论中。以五义为识住。谓依行缘相应分。义立识住。今此不然。识所缘住名为识住。如次下论。又小论云。有说非众多故。为识住者不然。以行缘相应分。义立识住。此应剥字。应言唯众生故者不然。是五义中。未必皆须具五义。五义中具一义即得。此大小文异。不可为证。如俱舍论世间品。有情世间中。明四识住。诸法师多以唯众生数立者不然。谁言如此。岂此中明即是唯有情耶。故知约所缘立识住。通有情非情 问曰无漏识蕴立识住不。义曰不然。如下文无漏识。非以能益识。而起贪嗔者。是识住。今此无漏。破裂生死。识所安不为识住。通在三界。如下文。以能起贪故

论云如经言有四依取以为所缘令识安住等者。如显扬十八云。随色而住者。谓执受所依故。缘色而住者。谓取境界故。依色而住者。谓由粗重故。即当此依取。谓住有四。谓色至行四。是识果识之境故依取者。谓依此缘起之取。取体即诸烦恼也。故下文释识住及因缘住。体即色等四。因缘即所起贪等。若诸烦恼事。若属彼烦恼诸烦恼事。谓诸惑现行属彼烦恼。谓彼种子言因缘者。即识住色等之因缘。因缘言所以。何以住色等四中。由此依取为所以故。故名因缘。诸师云。用四依取为所缘藉。故于色等令识安住。乃至广说。今云四是识果。依之起取者。用此为所缘藉。故于色等令识安住。所缘中含二义。若为所缘藉。义即通内外。若为所缘缘义亦通。义文不必缘藉之缘。即前初解意。若作此解。意但虽明识住。并解因缘竟。上来第一段文。明住及因缘

论云乃至我终不说此识往于东方乃至四维者。乃至中也。下文解寂止无所住不生无所为知足安住等是。此中乃至也。泰法师云。破外道言也。诸外道计。我死后往于东西等。今此非之。如下论云。是识住因缘二种边际。谓有色界有来有去。无色界识无来无去。故不说往于四维。故知是二种边际。以识住不离三界故。说住义穷尽故名边际。此即第二段。明二种边际讫

论云然我唯说于现法中必离欲影寂灭寂静清凉清净者。此第三段。明识住因缘二种。解寂止义曰。其弟子修习多修习故。于现法中能断四身系。四身系唯在意地。分别所生故。见道时即断此四。欲者希求未来身等是也。影者即受也。是识树影故。言此受等。必当寂灭不起贪等。如下文。有漏五蕴更不相续。寂静谓有学无漏。清凉谓无学无漏。清净谓无余依界。上来总牒经文。自下次第解释。论主自判前文为三如次。论文可知

论云此中若诸烦恼事若属彼烦恼说名依取者。此中先解因缘。后解住。即出依取体也。事谓现行。属谓种子。皆是取体。若如杂集。唯取欲贪以为取体。故增上者。谓此中约实义。通一切烦恼。又依者四境有无烦恼应知。此中亦名所缘。所缘性故。有所显故。现行种子。皆名所缘种子。正为他缘。现行能有所缘故名所缘。所缘性者。正是种子。有所缘者即。是现行诸烦恼等。名为所执事故。贪为根本起诸烦恼。名趣所执事。太师云。由贪等令识趣所缘四境。四境名所执。令业势以贪为烦恼缘故。令识住四境故。下文于色爱行爱所摄贪缠。能永断故。离故。由贪欲等四种身系。为发业缘。名缘所缘事者。业体正是所缘果。所缘之体故。为果之缘故。此四系为业之缘。能发于业故。名缘所缘事。四身系如对法。取贪为体。取此文。此中唯取四种。即贪之境也。彼据能缘。此据所缘。唯分别生不通修道。嗔等是不善。不通于上界故。能缘贪通三界。如前说 彼二随眠所随逐者。谓贪及四系种子也。上来泛出因缘。未是解次第。何以得知。下不复言因缘如前故知。若诸异生下解住。次下解因缘故。下以前泛出因缘。未解识住因缘次第义

论云有色界识有来有去无色界识有死有生者。有色有身。无色无身。于此处生。即此处死。明下二界四蕴识住。上之无色唯三蕴住。又有色有生者。谓有中有。无色无中有。故有死有生。若尔如何言此二住乃至寿尽。前解为胜 又此二住乃至寿尽者。明于有色无色二住。乃至命尽而识住也。此乃住之边际 又复此二生长增益及广大义者。即解住因缘故。而得广大。即乃因缘边际。边际义如前解

论解寂止方便中。云又复对治所摄净识名无所住由彼因缘故名不生长者。识无漏故。识住寂止贪等永断故。名不生长。是此中意也

论又所有受识树影者。识有故受有。说受名影。何以唯言受者。以受为本。起境界爱

论于无漏识无余根依灭名清净者。此约得无余涅槃。在金刚心彼识说清净。若入身一法已后。不可说清净故。又无识故名清净。非有故名清净

论云欲界有四心者。其五识中唯有三心。无有覆无记心。以相貌不可得也。若在上界五识中。有此无记。此有覆无记唯在意地。见道唯不善。其修道者发恶行是不善。若润生所余是无记。余可知。二十心中云。无覆无记有四种者。如余处有五种。何以不论自性无记耶。义曰其自性无记。是长养等流等色法。此中明心。所以不来 若尔其法执等心是何无记摄。如佛地论。是异熟生种类故。异熟无记收。威仪路工巧处等可知。欲界虽有变化心。然非通果也。无加行故。以通果心必加行生故。以入定时非欲界加行故。故通果心非欲界系。唯有天龙药叉等化。唯是生得。谓能变化人形等种种化类。非异熟生 若尔四静虑等。于欲界化。化为人等。诸种种事。此所变色。是何界系。义曰随见分心是色界系 若尔下地粗眼。云何能见上地细色。义曰由上地色为缘。本于上别变。为欲界种类色。令欲界人下眼能见。此欲界种类色。色界见变仍色界系还是细法。云何令见。以为粗种类故。所以令见。无色界无身。亦无威仪

论云如色界无工巧。不言威仪变化者。此略不论。上界同无者。此中论如显扬第十八云。无色除变化威仪。故知此略。有云以此证知无色界。有变化威仪心。如无色定心。于一切色。得大自在故。亦有变化心。有菩萨。依彼定而起行住。如八地以去菩萨等。何有妨亦有威仪心。此并是善无漏。若尔即是学心等摄。相似变化等故。名变化心。如通果化心无记者。发异熟威仪无记者。彼地即无。即通三乘凡夫语。不约不可思议语。故言亦尔

论复分别初异相心门中云有三品。一未趣定品。谓欲界未求定人。二虽已发趣未得定品。即求定未得人。三者已得定人。此复二种。一不清净。二极清净。初谓得未来禅。未得根本。二谓得根本。以下如文思可知。第二品中于彼不静安。心便掉举。准八缠五盖中。亦有恶作。以修止时。惛沉睡眠为障故。观时亦同。此中略而不论不寂静。若即以沉掉为体。重来何为。以障舍故。寂静者是舍。不然更取嫉及悭以为体性。缠盖中如此说故。第三卷末。六善巧广分别中。上来次第。分别五蕴义讫。此第二明如是五蕴次第所由。如小论毗婆沙俱舍。有多复次。不能烦举。此中虽有五种义。前色后识。所以次第。唯后三是第二对治次第中。为除四倒中第三心为我倒。余处法为我倒者。如对法第十抄。及菩萨地记会。此据多分。分别所计为我故。若计法为我者。据俱生一切时计为我。此二俱得。然计法为我。同小乘等。前二次第。释相违次第妨。何以十二中。色缘有识。四颠倒中。先色次受次识。后法故释妨如文

论解六善巧相摄中。色蕴六有支少分者。谓行名色六处有生老死处非处。通一切故有少分。下余文准此解知。色根全。受蕴一。有支全。谓受支三少分。谓名色生老死。皆五蕴性故。下准此。五受根全。三无漏根少分。想蕴名色等三少分。以为慧所覆故非根。如忆事时。谓言慧忆以覆相故。所以非根。又非根增上义。世间杂染增上。生死杂染增上。如经应思。行蕴四。有支全。谓无明触爱取。皆行蕴所摄故。五少分者。谓行名色有生老支识蕴一支全。谓识支四少分。谓名色六处生老死。不言有者。据业有故。唯是意根全。三无漏根少分

论解十种摄中。相摄者自相共相所摄者。谓变现是色等自相故。积聚义是蕴共相故 不相离摄中。法师云。谓极微聚不相离。有尔所摄界等。今解准如对法。一切皆有色。即心亦是不相离故。一切皆色心所。亦名心等 方摄中依此生者。谓识依色生等 全摄者谓诸蕴等五等所摄。谓漏无漏诸蕴。及三性蕴等。皆具五蕴。摄论云。依止六处色蕴转。一建立处。谓地金轮等。二覆藏处。谓舍壁等。三资具处。谓衣服床等。四根处。谓清净根五根住处。谓扶根尘。六有威德定所行处。谓神通定色。不言无表等色。及定自在定色者。以无表别惑摄不尽。七处四蕴转中。初乐欲希望何别。初于已得境。二于未得境。即缘未来过去生。随应境界者。即现前任运境界寻伺者。虽上诸位亦有寻伺。然功能各异。此寻伺但恩未得已得境界而起。寻伺不生。又即欲希望和合等者。希和合故。此欲界出家者。此是此境界寻伺中摄

论颂分别色蕴名义中有十门。如文可知

论云若据不相离摄具有七物谓即此眼等者。谓如一眼根。所有七极微同处同时不相障碍。如一眼根极微。如蒲桃果大。此中微细皆可容受。余之极微。如是展转。乃至广说。于一聚中有彼七物。若据实言之。既无别极微体。何故得有七物耶。义曰以即如蒲桃果。色是清净色。为眼用故名眼。乃至为触用故名触。皆别折至极微故。言一聚中有七极微。非实极微而有七物。此乃同处不相离第二也耶。如一通珠宝共放光明。一一光明不相障碍。此亦如是。如石磨为未。名和合不相离。即第一也。如本地第三卷解。如豆等聚。名相离不相离。第三色也。如余处别文释。不言法处六色第一等义物者。准外应知

论解触中。有十九种。如对法有二十二种无缓急劣三触。何以无者略也。又此中触等。别勘讲之。如对法抄。不立生为触。所以又如四相中病老是一合。此何故分二耶。今即此非四相。不例五生也。此应六不断等。与对法文别勘讲之。其死触者。从果为名。即身上有末摩死穴。近时令身即死。此触从果为名。老触亦然。此触能生老等名老触。如本地分

论云如是六位复开为八若六平等者。谓初二净不净为二。坚不坚为二故八也

论云一切色乃至触二识所识中。云或渐或顿者。谓随一五识中识起。意与俱缘名渐。若五识并生。意亦同缘名为顿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很多人一直在想:究竟哪种人能成大事呢?为什么成大事的人只有少数,而我又不能在能大事的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 偷的果实

    偷的果实

    钟表店里的伙计是一个辍学的大学生,性格有点闷,这到和我对了脾气,闷代表什么?不爱说话呗,高度近视的眼镜一圈一圈的在他眼睛里模模糊糊,笑起来的样子像一条京巴狗,地包天的牙带着先天性的优越喜剧感,让人不忍直视,干瘦的身躯掐着腰站在那儿,就像两只筷子上面戳了一个煮地瓜。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海洋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海洋故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太平洋名称的由来,印度洋名称的由来,大西洋名称的由来,黑海名称的由来,红海名称的由来,巴伦支海名称的由来,白令海名称的由来,爱琴海名称的由来等。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上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婚心未泯

    婚心未泯

    周宝言是人们眼中的未婚妈妈,上相亲节目,卖保险、摆地摊,日子困窘。她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宝贝,没人知道那是她的初恋和闺蜜的孩子。某天她去闺蜜墓园的路上被偷,由此在酒吧里邂逅了一位出手阔绰的男人,并发生了关系。回到自己的城市后,男人再度出现在她生活里,男人很喜欢她的小宝贝欢喜,并且试图帮助她改变现在辛酸的生活。周宝言不敢尝试这份恋情,两个人的悬殊太大。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爱上这个男人,男人并不坏,而且让她的世界慢慢有了光和温暖。但是世界还真是小,初恋再度出现,并且要抢回孩子和她复合,而她喜欢的男人,家族也容不下她,她该何去何从?
  • 学渣男友霸爱高冷女友

    学渣男友霸爱高冷女友

    “你这一生中,只许是我洛千辰的女人,也只能是我的女人”洛千辰抱紧怀里的她,霸道的说道,她嫣然一笑,遇到他是上天给她的恩赐…………“今天,我就践踏他的女人,就像当初他当众叫人侮辱我的女人一样,我什么都不及他,那我就让他拥有一个被我毁了清白的女人”…………“你爱她,却从来都不爱我,我哪里不比她好?我有很好的背景,我有和她一样倾城的容貌,我有她没有的一切,她只是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女人,难道这些理由都不够你爱我吗?哪怕她是致命的毒药你也愿意服下,你就不愿意服下我这粒解药吗?”苏雨诺激动的说道,手里的刀又紧了几分。。。
  • 魔仙氏族

    魔仙氏族

    成仙成魔在我一念之差。我若成仙,谁人能阻我;我若成魔,谁人又敢挡我。仙亦是魔,魔亦是仙,我偏要做一个魔仙!极北之地,中土大陆,四方天界,都将因我的存在而颤抖!
  • 影视修仙传

    影视修仙传

    一个游戏宅男从现实穿越到修仙世界,意外的发现,这里的修仙者可以在各大影视中穿梭。独孤九剑,极品修仙功法,不好意思,这个不在任务抽奖范围内。降龙十八掌?你可要想好,这个任务有难度。葵花宝典?热卖中,十块一本,买一送一,请问你要几本?凌云兴奋的问道:“请问九阳真经能与辟邪剑法融合吗?”
  • tfboys暗爱离

    tfboys暗爱离

    你猜,我一般写的都是虐文如果觉得不好可以和我说
  • 网游之毒草

    网游之毒草

    讲一个曾经的游戏高手玩脱破产后再度翻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