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明修治忍力成就不计众苦。能忍违缘。故离三觉不起三想。少欲知足。能忍顺缘。故离色声香味触等。此两段竟。次离惑体。无染恚痴。染犹贪也。此三段竟。下复修治。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智慧无碍。观行胜也。上来四段。合为自利。下就利他明离烦恼。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言和颜者。明离身过。爱语先问。明离口过。由无烦恼。故身口意中不起过矣。上来第一明离烦恼。自下第二明其修善。于中有三。一起愿心。二恭敬下。依愿起行。三住空下。行成入证。初起愿中。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求清白法。自利愿也。惠利群生。利他愿也。第二行中。先明自利。后明利他。前自利中。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摄行方便。恭敬三宝。摄福方便。奉事师长。摄智方便。以大严等。彰行成就。以大严者。谓以福智二种庄严而自严也。具众行者。随别以分。谓具檀等一切行也。下明利他。以行教他。故令众生功德成就。第三证中。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诸法非有。人法无性。名之为空。假人假法。相亦不有。名为无相。于此二中。无有希求愿乐之心。名为无愿。又离妄想。亦名无愿。于此三中。无果可为。名为无作。故维摩云。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故知无作约果以论。于前三中。无因可生。名云无起。故维摩云。虽行无起而起善行。故知无起约因以说。然诸经中说理不定。或说一空。如大品中所说独空。辨一不多。故名为独。或说二种。谓二无我。或说三种。空无相无愿。或说四种。如维摩说。谓空无作无相无起。又大品说。有法空。无法空。自法空。化法空。亦是四种。别章广释。或说五种。如此中说。空无相无愿无作无起。备如向释。或说七空。如大品说。或说九空。如毗昙说。或说十一。如涅槃说。或说十四。如大品说。或说十八。如大品说。或说二十五空。如涅槃说。广则无量。今据一门。且说五种。于此理法证会名为观法如化。证法非无此第二竟。自下第三明离恶业。于中初先明其离过。修习善下。彰其摄治。前离过中。远离粗言。明离口恶。远离自害害他俱害。明离身恶。下摄治中。修习善语。治前口恶。自利利人。人我俱利。治前身恶。此第三竟。自下第四重明修善。于中初先明其自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明其所舍。自行六度。彰其所修。下明利他。以前六度教人令行。上来四段。别明身因。无央数劫积功累德。总以结之。上来第一明修具。自下第二彰报殊胜。于中有二。一对上所修净土之因。明得报胜。即胜依果。二或为长者居士已下。对上所修法身之因。明得报胜。得胜正果。前中初言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自得胜财。在犹任也。教化安立住于正道。以财摄他令归正法。后中初明功德之果。次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明智慧果。功德果中。先别。后结。别中有四。一身报尊上。二常以四事供养已下。依身起行。三口气下。身报微妙。于中三句。文相可知。四手出下。依身起行用。手出供具供养诸佛。上来别竟。如是之等超诸天人。总以结叹。慧果可知。上明所行。自下第二明其所成。谓成法身净土之果。然此所成。遂前四十八之大愿。应别对之。文显可知。文中有二。一略明所成。二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已下。广明所成。略中有四。第一阿难就身为问成佛已未。如来具答。二其佛界下。约之明土。三又问下。阿难重复就身为问成来久近。如来具答。四其国自然七宝已下。约之明土。就初段中。阿难先问法藏比丘为已成佛。为未为现。此约三世时别以问。佛答可知。第二段中。直列彼佛国土名号。未辨其相。第三段中。先问后答。文显可知。第四段中。先明所有。又其国土无须弥下。彰其所无。明所有中。自然宝成。明其体相。恢廓旷荡。明其量相。悉相杂等。明庄严相。明所无中。初先正辨。阿难白下。问答重显。前正辨中。初无山等。次无四趣。后无四时春秋等别。后重显中。文别有三。初阿难问。若无须弥。四天王等依何而住。如来反质。二阿难正答。如来约之以显彼事。三阿难彰己为他故问。非自不知。上来略竟。就下广中。文别有四。一明佛身。二即约身明其从众。三明国土。四即约土明其人民。就初段中。应先解释三佛之义。然后释文。义如别章。文中初先明佛光相。后显寿命。前明光中。奇叹以显。先别。后结。别中有四。一释迦自叹。二其有众生遇斯光下。明诸众生见闻利益。三无量寿光显赫已下。诸圣共叹。四若有众生闻其光中下。重明众生见闻获益。初中有三。一辨胜过劣。无量寿佛光明第一。二诸佛光明所不及下。举劣显胜。佛光实等。随化故尔。三是故下。叹显胜。有十二句。初无量光。无边。无碍。此之三种。当相以叹。无量。多也。无边。广也。无碍。自在也。无对。炎王。此之两种。寄显胜。他光不敌。名无对光。此光胜余。名炎王光。清净。欢喜。智慧。不断。此之四种。当相以叹。离垢称净。能令见者心悦。名喜。于法善照。名智慧光。常照不绝。名不断光。难思。无称。超日月光。此之三种。寄对显胜。过世心想。故曰难思。过世言相。名无称光。过世色相。名超日月。上来第一释迦自叹。自下第二见闻获益。初有遇者三垢消灭。明除障益。此名三毒为三垢耳。身意暖等。明生善益。若在三下。明灭苦益。寿终后下。明得乐益。第三共叹。文显可知。第四重明获益之中。初明称说随意往生。次为诸圣咸共叹誉。后明得佛一切共叹。上来别叹。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已下。总以结叹。上来明光。下明佛寿。文显可知。上来第一明其佛身。自下第二约身明众。于中有四。一明其土人寿长远。如无量寿。二又声闻下。明其众多。三神智洞下。彰其德胜。四重显众多。且就初会显其多相。余不可论。初会声闻不可称计。菩萨亦然。当不辨多相。就目连不知以显。于中初明目连不知。如大海下。借事显之。佛先立喻反问阿难。次阿难答。下佛约之。彰显目连所知多少。自下第三明其国土。是中应先解净土义然后释文。义如别章。文中泛论。有三庄严。一事庄严。色香味等五欲精上。二法庄严。纯论妙法。三人庄严。胜善众生居住其中。今此所明国土胜中。有事庄严及法庄严。下第四段人民殊胜。是人庄严。然彼土中庄严妙事。不可具辨。今此文中略举四事。一明宝树。二明伎乐。三明讲堂宫殿等事。四明宝池。树中初先泛明诸树。第二别明道场之树。三总就之校量显胜。前泛明中。先列其树。后明出声。就列树中。其国宝树周满世界。总以标举。金银树等。明纯宝树。或二宝下。明杂宝树。所出声中出五音者。所谓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也。第二所明道场树中。先明树相。次明出声。下明众生见闻获益。前明树中。先明量相。一切众宝自然合成。明其体相。以月光等。明庄严相。出声可知。就明见闻获益之中。初明六根见闻觉知悉得利益。下明得忍差别不同。彼国天人皆得三忍。总以标举。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忍随浅深差别为三。次列三名。寻声悟解。知声如响。名音响忍。三地已还。舍诠趣实。名柔顺忍。四五六地。证实离相。名无生忍。七地已上。下明众生得忍所由。皆无量寿威神力者。由彼如来现在威力。故获三忍。本愿力等。由其过去本愿之力。故获三忍。本愿是总。余四是别。满足愿者。愿心圆备。明了愿者。求心显著。坚固愿者。缘不能坏。究竟愿者。终成不退。以此愿故。生彼国者悉得三忍。前明诸树。次别明其道场之树。下通就之格量显胜。偏显树中音声胜矣。文显可知。上来明树。自下第二明其伎乐。亦有自然万种伎乐。总以标举。又其乐声无非法等。显其声妙。十方界等。彰其声胜。胜十方界一切音声。自下第三明其讲堂宫殿等事。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成。明其体相。复真珠等。明庄严相。自下第四明其池相。于中初先辨其池相。后明出声。辨池相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狼性老公:大人物的小辣妻
小白兔遇上大灰狼后,一般的结果是什么,那当然是吃掉了!美丽的小护士林凡突然走了狗屎运,被自家的院长派到了医院最顶层的VIP病房照顾一位据说很牛逼的病人!“先生,我帮你擦一下身子!保准你舒舒服服。”望着在自己身上上下其手的小手,某人脸色又黑又红。突然有一天。林凡看着压在自己身上的男人,拼命咽口水。“小白兔,你在我身上点了这么多把火,也是该好好的帮我泄泄火了吧。”某人阴森森笑着。误惹冥帝之萝莉请自重
她本是一株修为不过五百年的桃花,在这寸草不生的半山腰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灵识。当初是他亲自助她修成人形,挡下天罚,封印了那一双眼瞳。也是他毫无留恋地离她而去,仍由她误闯了地狱。可最后毁了她一生的人还是他!遇上有洁癖的那人简直就是她的劫难,封印了她的法力害她只能以小孩子的身体继续活下去不说还处处刁难她,于是她一炸毛就将十八层地狱搅得不得安宁。当失去她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原来此时已经情根深种,生命中再也无法接受没有她的事实。为了她,他可以冲上九天,将天界搅得鸡飞狗跳;为了她,他可以放弃放弃自身千年修为。她的生活总是充满惊吓,少年模样的魔尊老是吓唬她,聆听她的唠叨的却也是他。冲破封印获得真正重生的那一刻,他何其邪佞,长发飞舞,气势庞大。“要想保住地狱安宁,简单,把她给我即可。”这是他说的话,望着她的双眼中是属于她的温柔,只是那时她双眼已瞎,此后再见不到他的本分柔情。······当一切归于平静,兜兜转转后,似乎又回到了这个原点,可是她愿意。——精分时间——什么?高冷的冥帝居然为了个小娃娃和天界闹翻啦?她自问没被丢进油锅地狱已是谢天谢地了。——什么?魔尊大人指名要带走她去称霸天下?对此,某女不禁翻了个白眼。——天了噜!这白花花的是什么东东?——答曰:那是本帝的胸膛。嗯,某女的视角就是这样,其实只是想当只快乐的米虫。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是被公认的英明皇帝。他聪慧好学,知识丰富;他精明强干,勤于政务;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他所向披靡,政绩卓著,向被史学家所称道其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尽管因为社会制度封建性的局限,使康熙大帝具有与其他封建帝王同样的阶级压迫及封建剥削,但这并不损害他作为封建君主的睿智与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