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200000012

第12章 未知死焉知生 (5)

可以把尼采的酒神哲学归结为生命和文化两大口号。生命是人生之树的根本,文化是人生之树的花果。第一要肯定生命,为此尼采反对宗教和伦理的人生态度。尼采认为,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伦理,因为它把生命视为恶;伦理本身也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以某种绝对命令为前提。两者的共同立场是否定生命。第二要创造文化,为此尼采反对功利的人生态度,政治至上、科学至上、物质利益至上的人生态度均属此列,它们都危害了文化的发展。

宗教和伦理用虚假的绝对(神、善的观念)来抹杀自我,通过否定生命本身来解脱生命的苦恼。科学和政治既不关心绝对,也不关心自我,无视生命的苦恼。所以,它们都与哲学的智慧不沾边。在尼采看来,唯有文化的创造才能沟通自我与绝对,救济生命的苦恼。可是,这种非宗教、非伦理、非政治、非科学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呢?

尼采寻求哲学的智慧,他找到的是诗。艺术和审美,便是他心目中唯一足以战胜生命的苦恼的力量,便是他所珍视的文化。

把本体艺术化,或者说把艺术本体化,是德国浪漫派的传统。谢林说,艺术本身就是绝对的流溢。诺瓦里斯说:“诗才是真正绝对的实在。”尼采继承了这一传统,他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思辨哲学往往通过逻辑手段推演出绝对,结果自我消融在全与永恒之中了,这使浪漫派不满。浪漫哲学试图在个体身上达到绝对,把自我扩展为全与永恒。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艺术是唯一的途径。因为只有在诗意的直观和陶醉之中,在瞬时的体验之中,个体才可能产生与绝对相沟通的感觉。

诚然,用实际生活的眼光来看,诗和艺术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尼采也承认,艺术只是梦和醉,甚至只是“谎言”。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梦、醉乃至艺术的“谎言”在人生中的意义。在尼采看来,如果仅仅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人生,便只好承认人生是有根本缺陷的,人生的要务仅在于安排好有生之年的实际利益,而对于绝对的向往则应予根绝。这种人生观当然可以被芸芸众生接受,然而,一个人一旦心怀对于绝对的憧憬,便不可能再满足于如此散文味的人生了,这时候,唯有艺术才能抚慰他的生命的苦恼。正是通过艺术对存在的美化,我们会感到“我们负载着渡过生成之河的不再是永恒的缺陷,我们倒以为自己负载着一位女神,因而自豪而又天真地为她服务”。也许梦和陶醉都是虚幻的,但是它们在人生中却具有并不虚幻的功用和价值。弗洛伊德说,如果没有梦的替代的满足,恐怕人人都要患神经官能症了。尼采也说,如果没有艺术的慰藉,人就会厌世和自杀。

尼采说过,他之所以喜欢叔本华,是因为叔本华的真诚,他是为他自己而写作,关心人生的痛苦并且力图找出补救的方法来。我喜欢尼采也是这个原因。不过,正像尼采不满意叔本华的结论一样,我也不能满意尼采的结论。他像一个做梦的人,内心深处却醒着,知道自己在做梦,并且鼓励自己把梦做下去。这样的梦太不踏实了,太容易破灭了。我总觉得,叔本华的阴魂已经缠住了尼采,尼采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他的振奋带有一种病态的性质。也许,世上并无酒中仙,一切醉都是借酒浇愁,尼采的酒神精神也不例外。

在寻求智慧的道路上,永远没有现成的答案。知识可以传授,智慧不能转让。哲学所梦寐以求的那个绝对,不是已经存在于某处仅仅有待发现的东西,它永远要靠每一个人自我独立地去把它创造出来。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人的一种形而上的需要,但是需要与能力总是互为条件的,而通过创造赋予生命以意义,正是人的一种形而上的能力。通过文化价值的创造,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意义世界,这个世界仅仅用自然界的眼光来看才是虚幻的,用人的眼光来看,它是完全真实的,唯有生活在其中,人才觉得自己是人。人的精神是光,文化是精神的光照在人的生命上呈现的绚丽色彩。难道光和色彩都是虚幻的,只有黑暗才是真实的?难道智慧不是要创造出光和色彩来,反倒是要追根究底地去追问光和色彩背后的黑暗?尼采把叔本华看做一个颓废者,我嫌尼采仍不够健康。在他那里,创造的欢乐实质上只是麻痹和遮盖了生命的苦恼。可是,在我看来,创造赋予生命的意义是真实的,因而它对生命的苦恼的战胜也是真实的。

1985.10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一 摇死亡问题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地位

叔本华曾经说,死亡的困扰是每一种哲学的源头。这句话至少对于海德格尔哲学是适用的。

当然,每一种试图对人生作总体思考的哲学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既然人生的必然结局是死亡,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呢?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都在试图寻找一个答案。但是,以往的哲学家大多是在伦理学范围内思考死亡问题的。海德格尔的特点是,死亡问题对于他具有了一种本体论的意义。

“真正的存在之本体论的结构,须待把先行到死中去之具体结构找出来了,才弄得明白。”(《存在与时间》第53节,以下凡属此节引文均不再注明)“先行到死中去”,或叫“为死而在”,其含义将在后面分析。海德格尔哲学的宗旨是要通过“此在”(Dasein,意指具体个人的真正的存在)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来建立一种“其他一切本体论所从出的基本本体论”。(《存在与时间》第4节)这里又说得很清楚:对死亡问题的分析乃是建立基本本体论的先决条件,毋宁说,本身即是基本本体论的重要环节。

海德格尔认为,死作为一种可能性,一方面是“存在之根本不可能的可能性”,它不给个人以任何可以实现的东西,随时会使个人一切想要从事的行为变得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又是“最本己的、无关涉的、不可超过而又确实的可能性”,任何个人都不能逃脱一死,而“死总只是自己的死”。这样,死就向个人启示了他的存在的根基——虚无。以虚无为根基,也就是毫无根基。

在晚于《存在与时间》两年写的《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一文中,海德格尔直截了当地把“虚无”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提了出来。他说,虚无“原始地属于本质本身”,有限的“有”只有嵌入“无”中的境界才能显示自身。如果说形而上学就是超出存在物之上的追问,以求对存在物整体获得理解,那么,追问“无”的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虚无是一切存在物背后的真正本体。所以,“我们追问无的问题是要把形而上学本身展示于我们之前”。个人通过“嵌入‘无’中的境界”(与“先行到死中去”同义)而达到对一切存在物的超越,从而显示其真正的存在——此在。“超越存在物之上的活动发生在此在的本质中。此超越活动就是形而上学本身。由此可见形而上学属于‘人的本性’。”

死比生更根本,无比有更根本,只有以死亡和虚无为根本的背景,才能阐明人生的哲学问题。这一主导思想支配着海德格尔,决定了他的哲学具有至深的悲观主义性质。但是,悲观不等于颓废,海德格尔试图赋予他的悲观哲学一种严肃的格调,从死亡问题的思考中发掘出一种积极的意义。他提出了“为死而在”的中心命题。

二 摇“为死而在”

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方式区分为非真正的存在与真正的存在。非真正的存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其基本样式是“沉沦”(Verfallen),这是一种异化状态,个人消散于琐碎事务和芸芸众生之中,任何优越状态都被不声不响地压住,彼此保持一种普遍的平均状态。真正的存在则是个人真正地作为他自身而存在,即此在。与此相对应,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有相反的两种,即“非真正的为死而在”与“真正的为死而在”。“非真正的为死而在”表现为对死的担忧,总是思量着死的可能性“究竟要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变为现实”,忧心忡忡地“退避此不可超越的境界”。这样就是“停留在死的可能性中的末端”,把死的积极意义完全给抹煞了。在海德格尔的术语中,我们可以用“惧怕”(Furcht)这个概念来表示这一对死亡的态度。愈是怕死的人,就愈是执著于日常生活中的在,愈是沉沦于世俗的人事之中,愈是失去自我。这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可是,在海德格尔看来,死还是一种有独特启示意义的积极力量。关键在于,“死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正因为死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根本不可能,才促使个人要来认真考虑一下他的存在究竟包含一些怎样的可能性。一个人平时庸庸碌碌,浑浑噩噩,被日常生活消磨得毫无个性,可是,当他在片刻之间忽然领会到自己的死,死后的虚无,他就会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价值,从而渴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身所特有的那些可能性。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他人相互共在,可是“死总只是自己的死”。你试图体验旁人的死,而你体验到的东西却正是你自己的死。

你死了,世界照旧存在,人们照旧活动,你却永远地完结了,死使你失去的东西恰恰是你的独一无二的真正的存在。念及这一点,你就会发现,你沉沦在世界和人们之中有多么无稽,而你本应当成为唯你所能是的那样一个人的。所以,“真正的为死而在”就是要“先行到死中去”,通过在先行中所领会的你的死与世界、与他人无关涉的状态,把你的真正的存在个别化到你身上来。所以,对自身的死的真实领会以“揭露出实际上已丧失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把个人从沉沦的异化状态拯救出来,从而积极地自我设计,开展出“最本己的能是”,成为唯这个人所能是的真实的个人。

死是不可超越的可能性。“非真正的为死而在”怯懦地逃避死,“真正的为死而在”却勇敢地“先行到死中去”,这里就有消极与积极、被动与主动之分。死是逃避不了的。可是,在此不可超越的可能性之前,却延伸着种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海德格尔认为,正是先行到死中去的真实体验使人从凡人琐事中解脱了出来,“打断了每一种坚执于所已达到的存在上的情况”,从而获得自由,开始对向着自己的死延伸过去的那些可能性进行选择。所以他说:真正的为死而在就是“使自身自由地去为此不可超越的境界而先行”。又说:“没有‘无’所启示出来的原始境界,就没有自我存在,就没有自由。”(《形而上学是什么?》)

一般来说,个人在社会中的异化状态、个人的真实存在、个人的自由是存在主义哲学所关心的课题。而在海德格尔看来,“先行到死中去”这一“真正的为死而在”的方式正是摆脱“沉沦”(异化)、恢复个人的真实存在、赢得个人的自由的途径。这样,“先行到死中去”就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了。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先行到死中去”呢?海德格尔的回答是:依靠一种“焦虑”(Angst)的情绪体验。

三 摇“惧怕”和“焦虑”

正如把非真正的存在、非真正的为死而在与真正的存在、真正的为死而在加以区分一样,海德格尔把“惧怕”与“焦虑”加以区分。在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惧怕”是一种属于非真正的存在的情绪。表现在死亡问题上,就是对死的惧怕,是一种非真正的为死而在的方式。而因为怕死,就更加执著于日常生活中的在,更加沉沦于非真正的存在。惧怕总是指向某种确定的对象,为这对象所局限住,“所以惧怕与怯懦的人是被他现身于其中的东西执著住的。这种人在努力回避此确定的东西时,对其他东西也变得惶惶不安,也就是说,整个变得‘昏头没脑’的了。”(《形而上学是什么?》)即如怕死,并非真正领会到死的本质即虚无,而仅仅关注着死的现象,诸如临终的痛苦啦,遗产的处置啦,身后家室的安排啦。总之,死仍然被当做人世间的一个不幸事件来对待,失去了对人的真正存在的启示意义。

同类推荐
  • 学会用人,学会管人

    学会用人,学会管人

    本书网罗了古今中外赢家的用人智慧,提炼出了用人的精华要点,并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用人体系。通过轻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识别、选拔、委任、激励、培养以及留住人才等用人谋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方能傲视群雄。
  •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由道格拉斯·范朋克所著,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FAIRBANKS)。美国著名演员、导演和剧作家。哑剧表演天才,是第一位在电影中扮演蒙面侠佐罗的演员。《笑对人生》是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面对挫折和痛苦,迎难而上,笑对人生。
  •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说话与办事(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事情如何解决并要解决得好?只有靠我们说高品质的话、办高品质的事。正是基于”让平凡的人都能很好地表达、愉快地做事”的理念,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包括近300余个故事。关于说话,著名的交际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赞美要慷慨,称许要真诚。这样人们就会珍惜你的话。把他们视为珍宝,并且一辈子都重复着它们——在你已经忘记以后,还重复着它们。”一谈到说话,就离不开办事,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资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 一念一世界:为人生重拾悠然的心

    一念一世界:为人生重拾悠然的心

    旨在教读者如何在自己的情绪里寻求解脱,如何潇洒地把一切恩怨情仇化作岁月的云烟,于前行里轻松地追逐梦想和信念。只要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又何必在乎深浅和长短;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得太久便成了一种负担。不必太在意,拥有时珍惜,失去后不说遗憾;过多的在乎会把人生的乐趣减半,看淡了一切也就多了生命的释然——即便我们的人生不能纯美如月,也依然会有一个开阔的精神家园。
  • 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创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乐趣,那么你就要始终保持自由的创意思维,不断地寻找创意。事实证明,有创意的人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快乐。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创意的神秘面纱,做读者思考创意的好帮手。本书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为读者介绍什么是真正的创意,然后介绍了捕捉灵感的5个秘诀,最后介绍了激发创意的8个法则。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乐趣,想要了解创意及其产生的过程,那么本书将会是你最佳的选择!
热门推荐
  • 一方热土一方人

    一方热土一方人

    该作品是一部主旋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笔锋直击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围绕征地拆迁产生的各种激烈矛盾、利益博弈与人物冲突。作家通过长期冷峻观察和思考,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度开掘,以理性的态度、哲学的演绎、文学的笔触,集中展现了在改革背景下的农村现实生活,展现了在新的利益格局下,为争夺村政舞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粉墨登场,拼得你死我活。村政连着官场,利益连着官员,通过矛盾的再现与处理,一个个幕后推手被请到前台,各路英雄跃然而上。小说情节大开大合,人物故事荡气回肠,不失为一部耐读耐想的史诗性作品。
  • 女神的传承高手

    女神的传承高手

    死亡关头被自称仙医门长老的人带回一年前,他让我拜他为师,扶贫救美女……“美女,肚子疼不要紧。来,给你摸摸大宝贝就好了。”
  • 人类清除游戏

    人类清除游戏

    "今日谁与我浴血奋战,谁就是我兄弟!!"一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眼睁睁地看着无数的大佬躺在自己脚下!他没有客气,踩着他们登上了王座!于是,叶天的时代开始了,人类的时代也开始了!!(本书已大改,起点这边暂没有修改,请到创世中文网去看!!)
  • 妖孽王爷:惊世兽妃

    妖孽王爷:惊世兽妃

    ”回府之后我娶你可好?““好!”“回府之后我们忘掉以前不开心的好不好?”“好!”“回府之后我们......”殷红的血让那一身红嫁衣更加妖艳。只是这一次再也听不见回答。神与妖之间只是一念只差。
  • Jack and Jill

    Jack and J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顾竹侯灯窗漫录

    顾竹侯灯窗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理想与梦中奇遇

    理想与梦中奇遇

    特别的对打构思,不同的武学体系,新颖的思想,一切尽在一个少年手中,尽在这里。
  • TFBOYS来世再让我爱你

    TFBOYS来世再让我爱你

    他为了拒绝家族联姻找了一个家室平庸的女孩,谁知女孩竟和自己组合队长有渊源?!这出戏要怎么收场?生命最后一刻听女孩最真实的想法……
  • 高冷校草爱宠猫

    高冷校草爱宠猫

    跟一个渣男谈恋爱,还不过一个月。我初恋简直太没有价值了!林渃菲气的直接说转学就转学。去到洛蒂斯皇族学院,认识了传说中的"男神大人"。第一印象还以为是什么暖男,真是人不可貌相!一段时间后,林渃菲偶遇前男友,见面就用各种语言伤害她。“男神大人”夜晨走过来,:“我的宠物,敢欺负你就试试看。”眼神无比犀利,让渣男凌烨不敢说半句话。事后林渃菲竟然对他产生了好感......故事情节敬请期待
  • 一世梨花

    一世梨花

    她,是还没来得及实现最初的梦想的顾岩;她,是洛世王府以功换封的槿容郡主洛奕桐;在某一个交点,她们是一个人。只是无奈,她的本事,无用武之地,除了闹腾;那么,就一切重头。他,是神秘的孝亲王府的世子,放浪不羁;他,瞳孔中是阳光洒满周身的温暖;在某一段前尘后,他们是一个人----白煦。只是不解,她对他的喜欢又不能喜欢。如此,便许一世梨花。上一辈的十里桃花的愿与君绝;这一世的青丝药引,心力代价;她说:“白煦,我贪生怕死,因为我要看到你!”她说:“我什么都不要,十里红妆就好。”她说:“白煦,你这姿势是要大boss壁咚吗?”他说:“我究竟该拿你怎么办?”他说:“倾一生之力,护一世安康。”他说:“你这衣不蔽体,状如禽兽。”满院的梨花,是离么?梨,是一辈子的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