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7600000001

第1章 总论

书经

虞书囗陶谟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

懋哉懋哉

言天命有德之人则五等之服以彰显之天讨

有罪之人则五等之刑以惩戒之盖爵赏刑罚乃

人君之政事君主之臣用之当勉勉而不可怠者

吕氏曰赏罚当纯乎天此心当懋勉不已一

有怠息赏罚我之赏罚非天之赏罚矣

商书仲虺之诰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言人之懋于德者则懋之以官人之懋于功者

则懋之以赏也

周书康王之诰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

敬之哉

临川吴氏曰赏当功罚当罪尽合其宜克胜其

任安定文武之功用能延及于今后人有此休美

今王嗣位其敬之哉

毕命

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

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王氏曰彰善者而着之则恶者耻其不若然则

恶者病矣使人有所观感曰风使人有所听闻曰

诗经

商颂殷武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僣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

僣赏之差也滥刑之过也言天命降监不在乎

他皆在民之视听则下民亦有严矣虽赏不僣刑

不滥而不敢怠遑则天命之以天下而大建其福

此高宗所以受命而中兴也

礼记

王制

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爵人于朝殷法也周则天子假祖庙而拜授之

刑人于市亦殷法谓贵贱皆刑于市周则有爵者

刑于甸师氏也

表记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

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乔

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

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

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

而敝

先禄后威先赏后罚皆是忠厚感人之意故民

虽知亲其上而尊君之意则未也故曰亲而不尊

惷愚骄傲鄙野质朴之敝皆忠之末流也殷人欲

矫其敝故以敬畏为道先其罚之可畏后其赏之

可慕尊则尊矣而亲爱之情则无由生也故曰尊

而不亲流荡而不知静定之所者尊上鬼神之敝

务自胜以免刑而无耻者先罚后赏之敝也周人

见其然故尊礼以矫后礼之失尚施惠以为恩亦

如夏时之近人而忠其赏罚亦无先后但以爵列

之高下为准如车服土田之赏有命数之异刑罚

之施有八辟之议及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之类

皆是也故亦如夏世之亲而不尊其后民皆便利

而多机巧美文辞而言之不怍贼害而蔽于理皆

尊礼太过文没其实之所致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

殷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

刑罚穷矣

缁衣

子曰有国家者章善瘅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诗

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言为国者有善以赏章明之有恶则以刑瘅病

之也

汲冢周书

度训解

赏多罚少政之美也罚多赏少政之恶也罚多则困

赏多则乏

管子

权修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

审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

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民贱其爵服则

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力者

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禄赏加于无功

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

劝民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能者也将用民能者

则授官不可不审也授官不审则民间其治民间其

治则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则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则

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

则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有辟就则杀

不辜而赦有罪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于贼臣

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间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

国之教也

君臣

有善者不留其赏故民不私其利有过者不宿其罚

故民不疾其威威罚之制无逾于民则人归亲于上

任法

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

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

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

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

大臣者危主也故为人主者不重爱人不重恶人重

爱曰失德重恶曰失威威德皆失则主危也

九守

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

则其所不见莫不暗化矣诚畅乎天地通于神明见

奸伪也 为善者君予之赏为非者君予之罚君因

其所以来因而予之则不劳矣圣人因之故能掌之

因之修理故能长久

形势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

故春夏生长秋冬收藏四时之节也赏赐刑罚主之

节也四时未尝不生杀也主未尝不赏罚也故曰春

秋冬夏不更其节也

版法解

凡民者莫不恶罚而畏罪是以人君严教以示之明

刑罚以致之故曰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有过以惩

之杀戮犯禁以振之

明法解

明主之治也县爵禄以劝其民民有利于上故主有

以使之立刑罚以威其下下有畏于上故主有以牧

之故无爵禄则主无以劝民无刑罚则主无以威众

故人臣之行理奉命者非以爱主也且以就利而避

害也百官之奉法无奸者以爱主也欲以爱爵禄而

避罚也故明法曰百官论职非惠也刑罚必也

明主之道有罚者主见其罪有赏者主知其功见知

不悖赏罚不差有不蔽之术故无壅遏之患乱主则

不然法令不得至于民疏远鬲闭而不得闻如此者

壅遏之道也故明法曰令出而留谓之壅

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具故其法令明而

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

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

劫杀之故明法曰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明主之道立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立

民所恶以禁其邪故为刑罚以畏之故案其功而行

赏案其罪而行罚如此则群臣之举无功者不敢进

也毁无罪者不能退也故明法曰誉者不能进而诽

者不能退也

文子

精诚

老子曰悬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诚心不抱也

故听其音则知其风观其乐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

其化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地神逾方外令行禁止

诚通其道而达其意虽无一言天下万民禽兽鬼神

与之变化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下赏贤

而罚暴

荀子

君子篇

圣王在上分义行乎下则士大夫无流淫之行百吏

官人无怠慢之事众庶百姓无奸怪之俗无盗贼之

罪莫敢犯大上之禁天下晓然皆知夫盗窃之人不

可以为富也皆知夫贼害之人不可以为寿也皆知

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也由其道则人得其所好

焉不由其道则必遇其所恶焉是故刑罚綦省而威

行如流治世晓然皆知夫为奸则虽隐窜逃亡之由

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请书曰凡人自得罪此

之谓也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

当贤则贱古者刑不过罪爵不逾德故杀其父而臣

其子杀其兄而臣其弟刑罚不怒罪爵赏不逾德分

然各以其诚通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刑罚綦

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传曰一人有

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乱世则不然刑罚怒罪爵赏

逾德以族论罪以世举贤故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

德虽如舜不免刑均是以族论罪也先祖当贤后子

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从必尊此以世举贤也以族

论罪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诗曰百川沸腾山

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此

之谓也

商子

赏刑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

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

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国明赏之犹至于无赏

也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所

谓一赏者利禄官爵博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愚

知贵贱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

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天下豪杰贤良从之如流水夫

故兵敌而令行于天下万乘之国不敢苏其兵中原

千乘之国不敢捍城万乘之国若有苏其兵中原者

战将复其军千乘之国若有以捍城者攻将凌其城

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尽城而有之尽宾而

致之虽厚庆赏何费匮之有矣昔汤封于赞茅文王

封于岐周方百里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武王与纣

战于牧野之中大破九军奕为列诸侯士卒坐陈者

里有书社车休息不乘纵马华山之阳纵牛于农泽

纵之老而不收此汤武之赏也故曰赞茅岐周之粟

以赏天下之人不人得一胜以其钱赏天下之人不

人得一钱故曰百里之居而封侯其臣大其旧自士

卒坐陈者里有书社赏之所加宽于牛马者何也善

因天下之货以赏天下之臣故曰明赏不费汤武既

破桀纣海内无害天下大定筑五库藏五兵偃武事

行文教倒载戟戈搢笏作为乐以申其德当此时也

赏禄不行而民整齐故曰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所

谓一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

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

后不见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

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正法者

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周官之人知而谓之上者自免

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故曰重刑连

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夫先王之禁

刺杀断人之足黥人之面非求伤民也以禁奸止过

也故禁奸奸止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

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晋文公将欲

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侯大夫于侍千宫颠颉后

至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断颠颉之脊以殉晋国

之士稽焉皆惧曰颠颉之有宠也断以殉况我乎举

兵伐曹五鹿及反郑之埤东征之亩胜荆人于城濮

三军之士止之如斩足行之如流水三军之士无敢

犯禁者故一假道重刑于颠颉之脊曰而致国治昔

者周公旦杀管叔流霍叔曰犯禁者也天下众皆曰

亲昆弟有过不违而况疏远乎故天下知用刀锯于

周庭而海内治故曰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所谓一

教者博闻辩慧知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

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坚者

破锐者挫虽曰圣智巧佞厚朴则不能以非功罔上

利然富贵之门要存战而已矣彼能战者践富贵之

门强梗焉有常刑而不赦是父兄昆弟知识婚姻合

同者皆曰务之所加存战而已矣夫故当壮者务于

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此臣之所谓

一教也民之欲贵富也共合棺而后出而贵富之门

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

者战也此臣之所谓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此臣所

谓参教也圣人非能通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举

要以致万物故寡教而多功圣人治国也易知而难

行也是故圣人不必加凡主不必废杀人不为暴赏

人不为仁者国法明也圣人以功授官于爵故贤者

不忧圣人不宥过不赦刑故奸无起圣人治国也审

一而已矣

韩子

主道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

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

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

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以事责

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

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

行赏也暧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

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

功臣堕其业赦罪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

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

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六反

畏死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

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厚养牟

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语曲牟知伪诈之

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攻杀暴憿之民也

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

尊之曰任誉之士此六民者世之所誉也赴险殉诚

死节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失计之民也寡闻从令全

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扑陋之民也力作而食生利

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嘉厚纯粹整谷之

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戆之民也重命囗事尊上之民

也而世少之曰怯慑之民也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

而世少之曰囗谗之民也此六者世之所毁也奸伪

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六而世

毁之如此此之谓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

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百姓循私害而訾

之世主壅于俗而贱之贱之所在害必加焉故名赏

在乎私恶当罪之民而毁害在乎公善宜赏之士索

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

则所惠之禁也急天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

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

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

矣今取于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

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

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

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治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

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

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

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名若夫厚

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

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

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

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轻止

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

止奸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

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

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

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圣

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慎之垤微

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

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

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

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八经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

罚可用则禁令可立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

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

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是以明主

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故听言不参则权分乎奸

智力不用则君穷乎臣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

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毁誉

一行而不议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

举恶之至者也是故赏同罚异赏莫如厚使民利之

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

使民耻之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不害公罪赏

罚必知之知之道尽矣

韩诗外传

论刑赏

王者之论德也不尊无功不官无德不诛无罪朝无

幸位民无幸生故上贤使能而等级不逾折暴禁悍

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取赏于朝

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

之德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淮南子

泛论训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

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

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

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

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有不骄侮之心唯赫不失

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

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齐威王设大鼎于庭

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

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三

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秦穆公出游

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

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

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

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

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

车下遂克晋掳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齐桓

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载有

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

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

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

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

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

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

谕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刘向说苑

政理

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故诛赏

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夫有功而不赏则善

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善不劝而能以行化乎

天下者未尝闻也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荀悦申鉴

政体

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

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

矣不妄罚非徒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

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

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治矣是谓统法

徐干中论

赏罚

政之大纲有二二者何也赏罚之谓也人君明乎赏

罚之道则治不难矣夫赏罚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

必行必行则虽不重而民戒不行则虽重而民怠故

先王务赏罚之必行书曰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

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天生蒸民其性一也

刻肌亏体所同恶也被文垂藻所同好也此二者常

存而民不治其身有由然也当赏者不赏当罚者不

罚夫当赏者不赏则为善者失其本望而疑其所行

当罚者不罚则为恶者轻其国法而怙其所守苟如

是也虽日用斧钺于市而民不去恶矣日锡爵禄于

朝而民不兴善矣是以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

刑罚不敢以怨雠之忿而废庆赏夫何故哉将以有

救也故司马法曰赏罚不逾时欲使民速见善恶之

报也逾时且犹不可而况废之者乎赏罚不可以囗

亦不可以数数则所及者多囗则所漏者多赏罚不

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民不劝罚轻则民亡惧

赏重则民侥幸罚重则民无聊故先王明庶以德之

思中以平之而不失其节故书曰罔非在中察辞于

差夫赏罚之于万民犹辔策之于驷马也辔策不调

非徒迟速之分也至于覆车而摧辕赏罚之不明也

则非徒治乱之分也至于灭国而丧身可不慎乎可

不慎乎故诗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言善御之可以

为国也

刘勰新论

赏罚

治民御下莫正于法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赏罚者

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故天以晷数成岁国以法

教为才晷运于天则时成于地法动于上则治成于

人晷之运也先春后秋法之动也先赏后罚是以温

风发春所以动萌华也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明

赏有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善

赏者因民所喜以劝善善罚者因民所恶以禁奸故

赏少而善劝刑薄而奸息赏一人而天下喜之罚一

人而天下畏之用能教狭而治广用寡而功众也昔

王良之善御也识马之饥饱规矩徐疾之节故鞭策

不载而千里可期然不可以无鞭策者以马之有佚

也圣人之为治也以爵赏劝善以仁化爱民故刑罚

不用太平可致然而不可废刑罚者以民之有纵也

是以赏虽劝善不可无罚罚虽禁恶不可无赏赏平

罚当则理道立矣故君者赏罚之所归诱人以趣善

也其利重矣其威大矣空悬小利足以劝善虚设轻

威可以惩奸矧复张厚赏以施下操大威以临民哉

故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要虽

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不劝不禁则善恶失理

是以明主一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为国也适于己

而无功于国者不加赏焉逆于己而有劳于国者不

施罚焉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苟能赏信而

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

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丘浚大学衍义补

公赏罚之施

囗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

哉政事懋哉懋哉

臣按先儒谓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能者养之以福

不能者败以取祸故全是衷者为德是不失天之

所赋也故天命之君必体福善之天制五等之服

以彰其德戾是衷者为罪是失天之所赋也故天

讨之君必体祸淫之天用五等之刑以威其罪爵

赏刑罚乃政事之大者当勉勉而不可怠也由是

以观则知人君之爵赏刑罚皆承天以从事非我

有之得私也后世人主不知出此往往以己心之

喜怒私意之好恶辄加赏罚于人则失天命天讨

之旨矣

商颂殷武篇曰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

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臣按先儒谓此章言商高宗所以致中兴之道曰

天虽高而实下其监视甚可畏也民虽卑而天实

以为视听其威严不可忽也惟高宗上畏天下敬

民而见于刑赏者未尝有僣滥之失存于中心者

不敢有怠遑之意故天命之以天下而大建其福

由是观之则人君之刑赏非一己之刑赏乃上天

之刑赏非上天之刑赏乃民心之刑赏也是故赏

一人也必众心之所同喜刑一人也必众心之所

同怒民心之所同即天意之所在也如或不然拂

民心而逆天意如纣之任恶来飞廉杀王子比干

则天命去之矣尚何福之有哉

周礼天官太宰以八则治都鄙其七曰刑赏以驭其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

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

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

以驭其过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

政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臣按人君为治之大柄曰庆赏刑罚而已周礼大

宰以八则治都鄙既有曰刑赏以驭其威矣而又

有八柄诏王以驭群臣内史所掌之法以诏治者

亦同焉所谓爵赏予置生五者赏之类也夺废诛

三者罚之类也是八者之柄皆掌之天官天官者

象天所立也天有春生秋杀然后以成天之道君

有庆赏刑罚然后以成君之道人君持其柄于上

以驭乎下大臣计其治于下以辅乎上则纲纪立

而主威不至于下移诛赏行而人心不敢以懈怠

人君君国驭众之大权诚莫有先于此者矣

礼记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臣按爵人于朝所以劝君子士之所共乐也故于

朝朝者君子之所会也刑人于市所以惩小人众

之所共恶也故于市市者众人之所聚也以此见

人君之刑赏非一人喜怒之私乃众人好恶之公

焉后世人主往往赐人爵位乃自内降而出不欲

其公庭显谢人臣有罪或至加以鸩毒惟恐外闻

此皆非天命天讨之至公也

春秋左传蔡声子曰善为国者赏不僣而刑不滥赏

僣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僣

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

臣按刑赏贵乎得中固不可以僣滥也所谓宁僣

无滥与书所谓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之意同

昭公五年周人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臣按此言人君赏罚当合天下之公论不可徇一

己之私心

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

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

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

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

杀焉然后杀之

臣按人君用舍人才而加以赏罚固不可不参之

于众既参于众尤不可不察之于独也参之于众

也详而察之于独也审则用舍刑赏皆得其当矣

而或不然听一人之言遽以为贤否而用舍之甚

而加刑赏焉不复参详致察此朱熹所谓名曰独

断而主威不免于下移也欤

通鉴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

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留

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

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

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

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

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臣按齐威王之于阿大夫也非惟烹之而又及于

左右之尝誉者其于即墨大夫也非惟封之而又

及于左右之尝毁者若威王者可谓能操赏罚之

权而不为左右所惑者矣后世人主不知出此往

往溺于左右之偏私轻信其言不复致察以是为

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者多矣幸

而觉悟又或置而不复诘问世之小人所以往往

得志而贤人君子恒有摈弃沈囗之患者此也其

视威王不亦可愧也哉

汉高祖以项籍将季布数窘辱之籍灭购求布急滕

公言于上以为郎中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

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曰两贤岂相囗哉丁公乃

还至来谒帝以徇军中曰丁公为臣不忠使项王失

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人臣无效丁公也

臣按高帝之斩丁公赦季布封雍齿是皆有公天

下之意百世帝王所当法者也

宣帝厉精为治信赏必罚见于诏令者有曰有功不

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

臣按唐虞之世举十六相去四凶大功二十为天

子是帝王之所以致雍熙泰和之治亦不能外刑

赏以为治也诚有如宣帝诏书之所云者矣然是

诏也乃为胶东相王成劳来不倦流民自占八百

余口赐之以关内侯爵而下抑孰知其所赏者乃

伪增户口者邪不特此也赵盖韩杨之不得其死

弘恭石显之委任非人所谓厉精为治信赏必罚

亦虚言尔

唐太宗尝谓房元龄曰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

竭心尽力以修职业

臣按太宗此言可谓得驭臣之道矣观其斥封德

彝以明天下之义用魏征而忘平日之雠裴寂货

赂公行虽故旧亦行贬斥萧瑀劾李靖之过乃录

其功而赏之刑赏如是则臣下孰敢不竭心尽力

以修职业哉然以谶言而诛李靖君羡以谮言而

杀刘洎以外戚而封长孙无忌以受赂而赐长孙

顺德则又不能尽出于公也惜哉

宋朱熹曰圣人之心未感于物其体广大而虚明绝

无毫发偏倚所谓天下之大本者也及其感于物也

则喜怒哀乐之用各随所感而应之无一不中节者

所谓天下之达道者也盖自本体而言如镜之未有

所照则虚而已矣如衡之未有所加则平而已矣至

语其用则以其至虚而好丑无所遁其形以其至平

而轻重不能违其则此所以致其中和而天地位万

物育虽以天下之大而不外乎吾心造化之中也以

此而论则知圣人之于天下其所以庆赏威刑之具

者莫不各有所由而舜典所论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车服以庸与夫制刑明辟之意皆可得而言矣虽然

喜而赏者阳也圣人之所欲也怒而刑者阴也圣人

所恶也是以圣人之心虽曰至虚至平无所偏倚而

于此二者之间其所以处之亦不能无少不同者故

其言又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则圣人之微意然

其行之也虽曰好赏而不能赏无功之士虽曰恶刑

而不敢纵有罪之人而功罪之实苟已晓然而无疑

则虽欲轻之重之而不可得是又未尝不虚不平而

大本之立达道之行固自若也

臣按朱熹此言推本之论

性理会通

赏罚

程子曰圣人所知宜无不至也圣人所行宜无不尽

也然而书称尧舜不曰刑必当罪赏必当功而曰罪

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异乎后世

刻核之论矣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至如言天讨有罪

五刑五用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此都只是天理

自然当如此人几时与与则便是私意有善有恶善

则理当喜如五服自有一个次第以章显之恶则理

当恶彼自绝于理故五刑五用曷尝容心喜怒于其

间哉舜举十六相尧岂不知只以他善未着故不自

举舜诛四凶尧岂不察只为他恶未着那诛得他举

与诛曷尝有毫发别于其间哉只有一个义理义之

与比

元城刘氏曰人主所以鼓动天下制驭臣民之柄莫

大于赏罚使赏必及于有功罚必加于有罪则四海

之内竦然向风而无不心服者矣惟其无功者虚受

有罪者幸免遂容僭滥而其弊将至于无所劝惩然

则为天下者安可不以至公而慎用之乎

华阳范氏曰人君赏一人而天下莫不劝罚一人而

天下莫不惧岂力足以胜亿兆之众哉处之中理而

能服其心也用一不肖而四方莫不解体杀一无罪

而百姓莫不怨怒岂必人人而害之哉处之不中理

而不能服其心也

武夷胡氏曰人主以天下为度者也所好当遵王道

不可以私劳行赏所恶当遵王路不可以私怨用刑

其喜怒则当发必中节和气絪缊而育万物也

吕氏本中曰赏必当功罚必当罪刻核之论也罪疑

惟轻功疑惟重君子长者之心也以君子长者之心

为心则自无刻核之论如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

之忠去其臣也必可使复仕去其妻也必可使复嫁

如此等论上下熏蒸则太平之功可立致也芝草生

甘露降醴泉出皆是此等和气熏蒸所生

朱子曰古之欲为平者必称其物之大小高下而为

其施之多寡厚薄然后乃得其平若不问其是非曲

直而待之如一则是善者常不得伸而恶者反幸而

免以此为平是乃所以为大不平也故虽尧舜之治

既举元凯必放共兜此又易象所谓遏恶扬善顺天

休命者也盖善者天理之本然恶者人欲之邪妄是

以天之为道既福善而祸淫又以赏罚之权寄之司

牧使之有以补助其祸福之所不及然则为人君者

可不谨执其柄而务有以奉承之哉

同类推荐
  • 六十种曲绣襦记

    六十种曲绣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all of the Canyon

    The Call of the Cany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极至命筌谛

    三极至命筌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异记

    广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丹道仙途

    丹道仙途

    千年之前名动修真界的崆峒一脉,以炼制丹药而壮大一时。但是随着天材地宝越来越稀少,尤其是近代以后地球灵气污浊,大量灵根断绝,丹修一道完全没落。为了维持道统,刘辛作为最新一任的崆峒掌门,不得不独立支撑门派。开武馆,送快递,精打细算弟子们的伙食···在灵气混浊的现代,刘辛如何振兴丹修派的崆峒?丹道仙途,给各位讲述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修真故事。
  • 乾坤倒转:邪妃惊天下

    乾坤倒转:邪妃惊天下

    她,21世纪华夏国特工组小队长,狡诈腹黑,坚毅异常。却在执行一次护宝任务时惨被烈火焚身,却身死魂穿。她,东临帝国护国大将军之女,生性单纯,却痴心错付。为了那挚爱之人付出一切,最终却落得个鸟尽弓藏,满门抄斩的下场。当她变成了她,当单纯变成了腹黑,当执着变成了坚毅。当一切回到了原点。她的人生从此将由她自己做主。手握重宝,修炼神功,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为“爱”复仇。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轻狂惊天下。然,太过风华绝代是要遭人惦记的。当面对穷追不舍的他,她是否还能固守本心呢。
  • 人世走这一遭

    人世走这一遭

    我想说说我自己而已,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村女子
  • 遥望远观:他

    遥望远观:他

    素材源自生活为什么惹到我又不继续...在一起后,也没想过会放不下
  • 科学狂人在异界

    科学狂人在异界

    他,本是地球的一位顶尖科学家,由于以身试验空间传送器而导致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意外中的意外让他来到了另外一个星球。在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叫做灵师。在这里,他发现了上古的秘密。在这里,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 绝世兵器

    绝世兵器

    一次意外,却换来了一次机缘,混沌丹田,吞噬一切力量,让司马温明的势力一点点提升,为了家族他离家出走,在外面残酷的世界里面历练。经历过痛苦,经历过辛酸,最后也终于一步步成长起来,让一切都水落石出,带领着自己的家族,风一样的成长。
  • 来自鬼界的喵星人

    来自鬼界的喵星人

    我是一只来自鬼界的喵星人,我来到了人间。我这才明白:人间是有阳光的,却未必比鬼界温暖。人性最阴暗的角落,比鬼怪邪灵更可怕。不过猫爷我也不是吃素的,既然如此,那我就好好玩玩。嗜血人皮鼓、鬼村大屠杀、神秘活死人、无棺西周墓、溶洞九尾狐……茅山宗师、摸金传人、鬼医传人、灵媒传人等将会与我一同揭晓所有谜题!
  • 神穴

    神穴

    古道苍山,大漠寒宫,云海天漏,雪山深潭……诡异与惊悚淹没了沉寂,一声声惊叫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离奇!神女的绝世情缘,狐人的血泪隐世,龙潭的奇世之主,黄沙下的金字塔,这些千年流传的故事里,竟然隐藏着绝对的真实。寻幽探密,打开的是过去,看到的却是无法解开的迷……
  • 桐花阁词钞

    桐花阁词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肺气肿系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气腔增大,并伴有腔壁破坏性改变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及灶性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常见,它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肺脏充气过度和肺容积增大的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尘肺、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凡能引起细支气管炎性变化使气道阻塞,都可引起本病。多见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