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3400000012

第12章 辛酉政变(1)

1861年,26岁的慈禧太后,在25岁的慈安太后的密切配合下,在30岁的奕及其集团的支持下,经缜密准备,以闪电般的行动,发动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成功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发动的三次成功的政变的第一次。由于此次政变,使那拉氏握取了中国最高的皇权,成就了第一次“垂帘听政”。

这次政变,上下呼应之巧妙,舆论准备之完善,军力配合之恰切,行动掩盖之周密,爆发时间之准确,善后处理之明快,无不令观者瞠目结舌。

从中也可看出慈禧太后之机敏、狠鸷、巧诈、沉着、决断……

第一、激争回銮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七日,咸丰帝在北狩热河之前,急匆匆地发下一道上谕,撤掉了载垣、穆荫的钦差大臣职务,命恭亲王奕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督办和局。在危难之际,咸丰帝还是相信自己的六弟能承担这个重任的。

八月八日(9月22日),咸丰帝率亲近大臣及后宫妃嫔仓皇上路,北撤热河去了。

八月九日(9月23日),咸丰帝在赴热河的途中又发一上谕,任命豫亲王义道,大学士桂良、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周祖培、吏部尚书全庆为留京办事王大臣。

留京的还有唯一的一位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

这样,在北京便形成了以奕为首的,包括义道、桂良、周祖培、全庆和文祥等王大臣在内的北京集团的雏形。

而热河集团是咸丰帝北狩热河带走的部分王大臣,主要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

两个集团在咸丰帝回銮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咸丰帝于八月八日北狩,路上且走且停,走了8天,于八月十六日抵达热河行宫。在到达热河8天后,即八月二十四日(10月8日),他在奕等的奏折上朱批道:“著俟抚局已成,不致别生枝节,即加紧驰奏,以便回銮,慎之!密之!” 热河行宫总不如京城舒适惬意,他是有回銮的打算的。

同一日,不谙战情、不识时务的前任户部右侍郎杜翻,忽发奇想,上一奏折,“吁恳皇上迅回銮舆,以安人心而固众志”。 他担心三点:一是担心“逆夷长驰直入”;二是担心“粤逆捻匪亦更乘机肆起”;三是担心热河“无多宿卫”。这道敦促回銮折,实是表忠信。但当时京城十分紧张,英法侵略军就在八月二十三日(10月6日)刚刚纵火焚烧完圆明园,而且奕等也就在二十四日才被迫释放巴夏礼。因此,这个时候劝说咸丰帝回銮无疑是痴人说梦。但这道奏折也反映了在京官绅切盼咸丰帝回銮的心情。

九月六日(10月19日)咸丰帝在廷寄中指示奕与英法画押盖印,互换和约,并明确表示:“此时天气尚未严寒,该夷如能早退,朕即可回銮,以定人心。” 这是说,他是想趁冬天到来之前赶回京城。

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和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奕分别与英、法互换和约,并签订了新的《北京条约》。

九月十八日(10月31日),咸丰帝在廷寄中说:“现据恭亲王等奏,英、佛两夷,已于十一、十二等日互换和约。一俟该夷兵退,不再反复,朕即可回銮。” 口气仍未变,还是表示尽快回銮。

九月二十五日(11月7日),奕奏道,英军将自二十六日(8日)陆续退回天津,月底全行出京。法兵也必跟踪撤退。在这一奏折之后,咸丰帝作一朱批,与以前表态迥然不同:“览奏已悉。二夷虽已换约,难保其明春必不反复,若不能将亲递国书一层消弭,祸将未艾。即或暂时允许,作为罢论,回銮后,复自津至京,要挟无已,朕惟尔等是问。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 这一朱批的主题是对“亲递国书”一条极为不满。咸丰帝从来认为他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君权神授”。只有中国是文明的中央之国,其他国家都是他的属国,是蛮夷之邦。夷酋面见御弟,已经不成体统,还想见朕本人,简直“肆行无忌”,胆大包天。咸丰帝自认为是君临天下,不能以平等的礼节面见夷国使臣的。但担心是担心,他仍然表示要回銮。

既然咸丰帝一再表示回銮,九月二十九日(11月11日),奕、桂良、文祥和胜保联名上一奏折,请求咸丰帝预先定下回銮日期,以便早作准备。他们的理由是,一为京师是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为各省拱极之区”,如早回銮,“不但京内人心一定,即天下人心[亦]为之一定”。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二为关外已到冬季,气候不适,有碍健康,“皇上以亿兆仰赖之身,岂宜久驻关塞”。这是身体健康的需要。以上说的都是实情,是留京王大臣的一番好意。但咸丰帝变成了好龙的叶公,真的要他回銮,他又犹豫不决了。他在此折上朱批道:“览奏具见悃忱,惟此时尚早。况胜保系带兵大员,抚局亦不应干涉。” 原来想尽早回京,现在请他回去,他又说“此时尚早”了。又批评了带兵的将军胜保不应过问夷务。咸丰帝担心的仍是两条,一是英法军队尚未撤净,二是亲递国书。针对咸丰帝的心病,奕等于十月一日(11月13日)又上一奏折,除申明两国军队上月末已全部撤退,只留数名外,主要是说明亲递国书应如何看待。奏折说:“亲递国书一层,据该夷称:系两国真心和好之据,非此不足以昭美意,若不呈递,难以复命。察其情词,似无诡谋。” 奕借用洋人之口,阐明了亲递国书的意义。由驻在国的外交使节向该国君主亲自呈递国书,是真心和好的标志。不这样做便不能表达真诚美好的意愿。若不面交,也说明使节没有完成本国君主托付的使命,回去不好交代。关键是奕的评语:“察其情词,似无诡谋。”说明奕认为亲自接受国书一事是应该办的。这是清朝的高官显宦们第一次正面提出亲递国书一层是可行的。奕的看法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并且他又提出:“其意必欲中国以邻邦相待,不愿以属国自居。”一针见血,咸丰帝正是把其他国家都看成是他的属国。

同一日,趁热打铁,奕并没有因咸丰帝前天的朱批而退却,又联合留京王大臣上一奏折,恳请回銮,全文如下:

窃惟皇上举行秋狝,驻跸滦阳,原为集师之举,以期绥靖京师。查夷兵现俱撤尽,市肆渐安,腥膻已远,中外人心,切望及早回銮,以期镇定。窃思皇上巡幸之初,尚在秋间,今已时届冬令,塞外寒冷较甚,迥非京城气候可比,久居似非所宜。况臣等远隔天颜,五旬于此,依恋之忱,萦诸寤寐。伏思皇上为天下臣民之主,而京师乃四方拱极之区,恳请銮舆早日还宫,以定人心,非独臣等之欣幸,凡在率土臣民,无不为之欢抃也。

这次上奏的内容与上次的基本一致。但有两点不同,一为上奏者阵容不同。上次是四位王大臣,此次是恭王及留京全体王大臣,阵容及声势都大多了。显示这次上奏的分量之重;二为在这三天之内京师的英法侵略军已全部撤退,危险消除。撤兵自九月十七日(10月30日)开始,每日或千余名,或二三千名不等,其余定于二十六日分日续撤,到月末即已全部撤净了。

但是,出人意料,咸丰帝竟发下一道上谕,明确表示暂不回銮了。上谕说:“谕内阁:本年天气渐届严寒,朕拟暂缓回銮,俟明岁再降谕旨。” 与此同时,又发下了由热河集国代拟的一个廷寄, 进一步说明暂不回銮的理由。其理由是:

一、担心“亲递国书”。“然退兵后,而各国夷酋尚有驻京者,亲递国书一节,既未与该夷言明,难保不因朕回銮,再来饶舌。”咸丰帝还不如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娇羞的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总算露面了。而我们的咸丰帝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二、害怕“去而复返”。“诸事既未妥协,设使朕率意回銮,夷人又来挟制,朕必将去而复返。频数往来,于事体诸多不协,且恐京师人心震动,更有甚于八月初八日之举。”这说明热河集团对英法侵略军的了解要大大地落后于北京集团。

三、认为“足资控制”。“且木兰巡幸,系循祖宗旧典,其地距京师尚不甚远,与在京无异,足资控制。”这纯粹是强词夺理了。你的逃跑怎能和祖宗的木兰巡幸相比,同时京师和热河也不是“无异”的。

这三条暂不回銮的理由均属勉强。但不难看出,热河集团的王公大臣们是坚决反对回銮的。这个廷寄末尾一句:“再,本年回銮之举,该王大臣等不准再行渎请。”表示决心已下,不准再来聒噪。

不料,奕于十月二日(11月14日)又单衔上一奏折,针对上一廷寄的“去而复返”,说明“洋人现已退兵,不致再有反复”。内称:“现在夷酋已退,夷兵撤尽,人心尚未涣散,非始愿所能料及。为今之计,惟有仰恳圣驾回銮,俾臣得早抒依恋之忱。”并声称“该夷现既撤兵,似不致再虑反复”。但是,咸丰帝仍然不为所动,朱批道:“览奏已悉。不肯自蹈欺罔,究无确实把握。” 他不完全相信奕的话,认为英法侵略军随时有回来的可能。当然,他也没有怪罪奕个人的再次上奏,因为毕竟是亲弟弟,同时在互换和约中也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咸丰帝在是否回銮的问题上颇费踌躇。他本有回銮之意,但又感前途险恶。同时,刚抵达热河时,生活诸多不便,但经过肃顺等一番经营,咸丰帝渐感环境适应了,就懒于回京了。吴相湘记道:“载垣等不之顾,且大兴土木修缮行宫,导帝射猎或娱情声色,肃顺亦建筑私寓作久居热河计。凡此均足以影响帝之回京意念者。” 李慈铭记道:“上未有返跸意,又闻车驾时出打围。” 了解晚清政情的薛福成记道:“迨和议成,英法兵退至天津,留京王大臣疏请回跸。上将从之,为三奸所尼,屡下诏改行期。” 三奸指载垣、端华、肃顺。由于他们三人的控制,使咸丰帝不愿回銮。吴相湘进一步记道:“载垣肃顺端华之辈进奉声色,原为固宠揽权之计也。帝既耽心于此,彼辈之谋就矣。适帝躬又时常违和,益少闻问国事,于是百政皆委诸三人手。” 以上所记,都说明了由于载垣等三人在热河行在大兴土木,修缮行宫,导帝射猎并进奉声色,使咸丰帝如蜀之后主刘禅一样“乐不思蜀”了。

回銮之争实质是权力之争。热河集团反对回銮固然原因种种。但主要的一条是远离京师,便于对咸丰帝的控制。北京集团看破了热河集团的用心,因此坚决主张咸丰帝尽快回銮。

传统的说法是咸丰帝是被所谓“三奸”操纵的毫无主见的傀儡。但笔者认为,咸丰帝直到临终一直握有实权。回銮与否固然同三人的影响有关,但最终的决策者仍然是咸丰帝本人。因此可以说,在是否回銮这点上,热河集团用种种方法影响了咸丰帝,而暂缓回銮的决定是咸丰帝作出的。而以奕为首的北京集团力争咸丰帝回銮的苦心并未奏效,奕很识趣,也就不再勉为其难了。

其实,回銮与否同咸丰帝奕和恭亲王奕之间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第二、兄弟嫌隙

道光帝有九子,第四子为奕,第六子为奕,第七子为奕。奕的生母钮祜禄氏,开始册封为全嫔,累进为全贵妃。道光十一年六月己丑(1831年7月17日),奕降生。十三年,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立为皇后。二十年逝世,时年33岁。道光帝亲定谥为孝全皇后。

孝全皇后死时,奕只有10岁。孝全皇后把年幼的奕托付给奕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她开始是静贵人,后来累进为静皇贵妃。“贵妃舍其子而乳文宗,故与王如亲昆弟。”奕的生母对待奕如亲生儿子一样,因此,奕和奕也如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一般。

奕继位后,命奕为恭亲王并兼首席军机大臣,委以重任。同时册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太贵妃。但自此之后,奕和奕开始发生了矛盾。主要分歧点在册封奕之生母为皇太后与否这一点上。

奕对奕册封其生母为太贵妃是不满的。因此,他一再奏请咸丰帝应尊静皇贵妃为皇太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咸丰帝就是不表态。对此,太贵妃也是不满的。王闿运记道:“会太妃疾,王日省视,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予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康慈贵太妃显然对咸丰帝满腹意见。“他性情不易知”是说咸丰帝的心理不易把握,不好了解,告诫奕要谨慎小心,豁达大度,“勿生嫌疑”。即使发现自己失言了,她仍然倔强地背对咸丰帝一言不发。这里明显地表现了她对咸丰帝的不满。其原因是咸丰帝没有尊她为皇太后。她感到咸丰帝辜负了她的养育之恩。而这一切,奕是不知晓的。

奕没有因咸丰帝的态度而退缩,他仍然固执地为其生母上皇太后的尊号。但直到太妃死时才捕捉到了难得的机会。王闿运记道:“又一日,上问安,入,遇恭王自内而出,上问病如何,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所司以礼请,上不肯却奏,依而上尊号。遂愠王,令出军机,入上书房,而减杀太后丧仪,皆称遗诏减损之,自此远王,同诸王矣。” 没有得到太后的封号,太妃死不瞑目。奕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逼迫咸丰帝表态。而处境尴尬的咸丰帝既没说赞成,也没说反对,却只说了个模模糊糊的“哦”,以为搪塞。但乖觉的奕便装聋作哑地利用这个“哦”,再运用军机大臣的权威,传旨让有关人等为太妃上封号,咸丰帝被逼无奈,怕得个不孝的恶名,只好依从了奕的做法,封她为康慈皇太后。因为奕的行为有违咸丰帝的初衷,他很恼恨奕,除减杀太后丧仪外,又处分了奕。《清史稿》记道:“孝静成皇后崩,上责王礼仪疏略,罢军机大臣、宗令、都统,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 这是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的事。兄弟失和,奕被搁置一旁,直到五年后,即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咸丰帝在北逃热河时才又想起了这位有才干有决断的皇弟。

其实,他们之间的矛盾尚不止此,还可以追溯到他们为争得道光帝的宠信而努力表现自己的童年。

道光帝对奕和奕都很宠爱,在传位给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很费心思。这主要是:

第一,奕的生母和奕的生母都是他宠爱的妃子。奕的生母钮祜禄氏,24岁时生奕,26岁升为皇贵妃,27岁时立为皇后,即孝全成皇后。但不幸于33岁时突然死去。关于她的死有种种猜测,《清朝野史大观》载:“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皇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嫔之子,而立文宗,以其为孝全行出。” 这段记载透露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即孝全皇后于33岁之死可能是非正常死亡,“事多隐秘”,是说有许多事没有完全披露。同时又说作为婆婆的孝和皇后尚在,“家法森严”,道光帝也“不敢违命”。似乎由于婆媳不和而导致孝全皇后之死。道光帝哀痛孝全皇后之死,而爱屋及乌,遂立孝全皇后之子奕为帝,就顺理成章了。

但奕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也是道光帝的爱妃。两位爱妃,一亡一在,对待两位爱妃的爱子就不免踌躇不决了。

第二,奕和奕各有长短,都是他宠爱的皇子。但最终道光帝选定了奕。这是和他的师傅杜受田的积极拥戴分不开的。

同类推荐
  • 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传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本世纪的政坛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大英帝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却是以国力大耗为代价的,英国自此明显地走下坡路。在国内,称霸了英国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党已衰落下去,由工会创立的工党迅速兴起,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党竞争的局面,英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状态。玛格丽特出生的这一年——1925年,虽然没有可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但这前后却都发生了对英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虽然是少数党组阁,并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这标志着工党的兴起和壮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掌握政权。
  • 梁思成和林徽因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一世长情:妖孽勿傲娇

    一世长情:妖孽勿傲娇

    一世长情女尊天下,女权大过天。女子为王为相,男子为奴为妾。身份换位的世界,赢来她尊贵出身。五岁时,她修学剑法,跟着母皇学习治国之道,他却被送入宫?!十岁时,她驰骋战场,跟着将军击杀乱军,他却误入军队?!十五岁,她入林寻宝,满身荣华回归,他却早已身死?!十八岁,她身披战甲,立誓保家卫国,宁为王朝大将也唯独不要这王座。有人问:“你这样,是为了什么?”她倾城一笑,目光紧随那桃树下的人。一个养成计划,竟是谋划已久?只是……到底是谁养谁啊?!
  • 盛世绝宠:傲娇王妃不好惹

    盛世绝宠:傲娇王妃不好惹

    她痞痞的看着他,颇为无赖的说道:“本姑娘为了喂饱你,累的腰酸腿疼的,你倒好吃饱了就不负责了?”某男邪肆一笑道:“为了表达诚意,就让为夫先给王妃沐浴,再来喂饱王妃如何?”说完暧昧的看向某人。某女额头挂满黑线道:“算你狠!不就是收拾个餐桌么!至于那么没下限么!”
  • 寞寞别情夕阳晚

    寞寞别情夕阳晚

    秦阳说`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夏晚说`我不要再去想去得到什么,却追求什么,而是要去珍惜身边的什么,幸好,我还有你去珍惜`从蹦蹦跳跳的女孩变成一个喜静的女生,经历了太多太多,多的能让一个单纯的女孩不再犯傻,多的能让一个爱逛街的女孩宁愿宅在家,说不清为什么,只知道,我们都变了。。。。。`秦阳,我累了``晚晚,我在呢`
  • 碧鸡漫志

    碧鸡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才降魔师

    天才降魔师

    最神秘的修仙门派,他们存在数年,却因,时代的变迁而导致消声殆尽!一位天赋极佳,身怀各种道符...各处捉妖降鬼!开启了一个传奇时代。
  • 穿越在水浒

    穿越在水浒

    那一年,林冲还没上山,智深还未剃头,晁盖只是小吊……阎婆惜还未出挑,潘金莲已经略显风骚……那一年,一个21世纪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原则的梁上君子穿越了,而且还穿越成了短命鬼王伦。没有随身老爷爷,也没有小貂,不过还好,王不凡发现自己随身还携带着一本厚黑大全。厚黑在手,天下我有。且看一个梁上君子如何扭转乾坤,玩转大宋。
  • 凤鸣九天:带着系统闯天下

    凤鸣九天:带着系统闯天下

    【原创,此文章可能没男主,也有可能是np,不喜者,请绕道】这个世界,过渡着时光的演变;这个故事,阐述着情感的纠结。暖絮舞春景,潺潺似绸戏。只因自多情,柳溪无多义。转眼满闱馨,有影含醉砌。兮兮郎妾语,花去不感阴。(诗作者:玉殒)(更新不定期,字数不限)
  • 身份华丽大转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身份华丽大转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她的一生,真的是充满了色彩,父母双亡,一夜之间变成孤儿,后来被富豪领养,过着公主般的日子,不平凡的人注定就有不平凡的经历,以后的日子,这个女孩该怎样在逆境中成长,怎样在绝处逢生,很久之后,我都不懂得时光对我们的意义。也许时光就是让我们看清并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也会有人在受伤的时候蹲下来哭比如:你和我
  • tfboys之爱的供养

    tfboys之爱的供养

    这个故事很甜很甜,甜到掉牙了。从前有一个王子,她爱上了一个公主,可总有一个巫婆嫉妒。于是这个故事又甜又虐,到底是公主赢还是巫婆胜呢,你们肯定觉得是公主胜,那可不一定哦~想知道结果,进来看看啊!
  • 请君入瓮之愿为妃

    请君入瓮之愿为妃

    她穿越了,明明是曼妙美少女,却要被迫装扮成世人眼里口里的病态少年郎。入宫伴读,伴读之人居然和前世渣男帅老公一样容貌。这一世上官寒雨誓要夏侯云林把前世所流之泪双倍还回。她如愿了!正当她左右为难之际,以女人的闯入,结束了他们7年的“兄弟情”!她再一次败了,败在同一个人的手里。她以为这次会不同,可结果还是一样为了一个女人再次伤害了她。前一世,她输了。这一次她是大输特输。她狼狈的逃了。多年后她再次回来,夏侯云林她上官寒雨的誓言依旧不变,这次要你千倍万倍的还回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