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3400000030

第30章 二次垂帘(6)

三是载澍说。《清鉴》记道;“帝自十月不豫,寻渐瘳。一夕,宿慧妃宫,翌晨疾大渐。诏军机大臣李鸿藻入见,口授遗诏,令鸿藻书之,谓:‘国赖长君,当令贝勒载澍入承大统。’凡千余言。鸿藻奉诏,驰赴储秀宫中,请急对。出袖中诏,以进。西太后大怒,碎其诏,叱鸿藻出宫。移时帝驾崩。” 这是说,同治帝在病死前曾口授遗诏,命载澍继承皇位。载澍原为奕瞻子,后来过继给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为子,袭贝勒衔位。 载澍和同治帝同辈,且是“载”字辈中年龄最大的,当时已是成年人。如他继位,慈禧就不能垂帘,皇权自然他属了。这是慈禧坚决反对的。

四是载澄说。《慈禧外纪》记道:“养心殿内,两宫太后对面而坐。凡预议者,皆跪于下。慈禧首发言曰:‘皇后虽已有孕,不知何日诞生,皇位不能久悬,宦即议立嗣君。”恭王抗言曰:‘皇后诞生之期已不久,应暂秘不发丧,如生皇子,自当嗣立。如所生为女,再议立新帝不迟也。”其余王公大臣似亦以此议为然。慈禧曰:‘现在南方尚未平定,如知朝廷无主,其事极险,恐致动摇国本。’军机大臣及各大员中有三汉人,极以太后此言为然,谓:‘南方乱事未定,如皇位久悬,其势实不稳固。’此时慈安太后发言曰:‘据我之意,恭王之子可以承袭大统。’恭王在下闻之,叩头言不敢。又曰:‘依承袭之正序,应立溥伦为大行皇帝之嗣子。’溥伦之父载淇(载治),亦叩头言不敢。” 从中可以看出,慈安首先提出奕的儿子载澄继承皇位。慈禧不同意。慈安又提出溥伦,慈禧仍然不同意。慈安考虑应该符合清朝家法,但慈禧一心想的是如何抓住皇权。

其实最可靠的记载应该是《翁同龢日记》。翁同龢在十二月初五日记道:“戌正(摘缨青褂),太后召诸臣入,谕云此后垂帘如何?枢臣中有言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谕曰,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听。则即宣曰某。维时醇郡王惇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慈禧为什么坚持立载湉为咸丰帝的嗣皇帝呢?一是载湉为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的儿子,与同治帝是同辈兄弟。奕的福晋又是慈禧的亲妹妹。这样,慈禧既是载湉的伯母,又是载湉的姨妈,具有双重血统关系。现在继咸丰帝的皇位,慈禧就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太后了。如果立“溥”字辈的,慈禧就得当无权无势的太皇太后了。二是载湉年仅4岁,慈禧仍可垂帘多年。而载湉年幼,易于管教,便于驾驭。三是奕比奕容易控制,而其亲妹妹在辛酉政变中“居间传语,厥功甚伟” ,也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因此,慈禧选择了载湉。

当夜,4岁的载湉便被请进了清宫,继承了皇位。改元光绪,“意谓缵道光之绪也” ,就是继承道光帝传下来的皇位。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

同治帝遗诏问题。正史中同治帝有一个遗诏。《清穆宗实录》载有此文,明确写道:“大行皇帝遗诏。”但这个遗诏是在同治帝死后按照慈禧的旨意撰写的,体现的是慈禧的意图。我说的不是这个遗诏,而是在同治帝死前是否如前文提到的曾秘密口授遗诏给军机大臣李鸿藻的问题。《清朝野史大观》记道:“穆宗疾大渐时,命单召军机大臣侍郎李鸿藻入见寝宫。鸿藻既至,上即命启帘召之入。时后方问疾在侧,欲引避,上止之曰:‘勿须。师傅先帝老臣,汝乃门生媳妇。吾方有要言,何必引避耶?’鸿藻入,见后在侧,急免冠伏地。上曰:‘师傅快起,此时岂讲礼节时耶?’因执鸿藻手曰:‘朕疾不起矣!’鸿藻失声哭,后亦哭。上又止之曰:‘此非哭时。’因顾后曰:‘朕倘不讳,必立嗣子,汝果属意何人,可速言之。’后对曰:‘国赖长君,我实不愿居太后之虚名,拥委裘之幼子,而贻宗社以实祸。’上莞尔曰:‘汝知此礼,吾无忧矣。’乃与鸿藻谋,以贝勒载澍入承大统。且口授遗诏,令鸿藻于榻侧书之,凡千余言。所以防慈禧后者至密。书诏成,上阅之,犹谓鸿藻曰:‘甚妥善。师傅且休息,明日或犹得一见也。’鸿藻既出宫,战栗无人色,即驰至慈禧后宫,请急对。慈禧后召之入。既见,即出袖中草诏以进。慈禧后阅毕,怒不可遏,立碎其纸,掷于地,叱鸿藻出。旋命尽断医药饮膳,不许入乾清宫。移时穆宗崩耗闻于外矣。” 这是关于同治帝秘密口授遗诏的最全面的记载。

有人说,同治帝临终前神志不清,不可能口授遗诏。但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同治帝在死前的前7天,即十一月二十五日曾召见群臣,“上拥坐榻上(枕一中官),两宫太后亦坐,命诸臣一一上前,天颜甚粹,目光炯然,痂犹有一半未落。谕今日何日?并谕及腊月应办事。枢臣奏毋庸虑及。臣奏圣心宜静。上曰胸中觉热也” 。同治帝此时是清醒的。死前3天,即十二月初二日,“中官传言大有起色,昨夕兴致甚好,起坐说话矣” 。这进一步说明当时的同治帝神志清醒,毫不糊涂。作为亲政的19岁的皇帝他不会不考虑为自己确定继承人。由于惧怕慈禧太后,密传既是师傅,又是军机大臣的李鸿藻是极有可能的。但是事实究竟如何,由于正史无记载,这也就成了历史的悬案。

阿鲁特皇后之死的问题。阿鲁特氏,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九月立为皇后。同治帝死,光绪帝即位,两宫太后懿旨,封其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1875年3月27日)嘉顺皇后死去,年仅22岁。关于她的死,当时便有传闻,有的说是吞金,有的说是绝食。《越缦堂国事日记》说:“后即服金屑,欲自杀以殉,救之而解。” 《李鸿藻先生年谱》说:“其后之崩,盖绝食也。” 《清代野史》言:“有谓阿鲁特氏自伤侍疾之无状,愿一死以殉载淳者。”故当时曾经谕旨曰:“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以表其殉夫之烈。或曰,是特掩饰天下耳目之言,非实录也。”

阿鲁特氏之死确是一桩疑案。她死得很突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慈禧不喜欢阿鲁特氏,“不得孝钦太后欢” 。据说,慈禧爱看戏,阿鲁特氏陪侍左右,“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同慈禧搞好关系,否则恐于己不利。阿鲁特氏说:“敬则可,暱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 有人将这个话密告慈禧,慈禧“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慈禧认为阿鲁特氏是在讥讽自己不是由大清门迎入的,而是由贵人一步步升上来的。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以后慈禧对阿鲁特氏便百般挑剔。同治帝有病,皇后不敢去侍奉,慈禧就大骂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帝弥留之际,皇后哭着前往探视,并且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大骂:“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

慈禧为什么这么仇恨阿鲁特氏呢?这一方面是因为慈禧在为同治帝选皇后时就不喜欢她,另一方面因为皇后不善逢迎,但更主要的是未来的皇权之争,这是问题的实质。

对此野史有记载,可供我们参考。《清朝野史大观》记道:“及帝弥留之际,后不待召,哭而往,问有遗旨否,且手为拭脓血。帝力疾书一纸与之。尚未阅竟,忽慈禧至,见后悲惨,手拭帝秽,大骂曰:‘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皇帝与尔何物,可与我。’后不敢匿。慈禧阅迄,冷笑曰:‘尔竟敢如此大胆!’立焚之。” 又有记载说:“及上崩,德宗立,毅皇后以与所草之遗诏不符,剧悲痛,事为那拉氏所知,亟召至。遽批其颊曰:‘尔既害吾子,尚思作皇太后耶?’毅皇后跪于地,泣不止,久之,始还宫,益痛不欲生。” 总之,这些记载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即几乎都是围绕一个皇权继承问题。慈禧与嘉顺之争,决不是一般的婆媳不和,而是更深层次的皇权归属之争。初出茅庐的阿鲁特氏哪里是久经沙场的叶赫那拉氏的对手。光绪帝即位后,两宫以太后的身份垂帘,阿鲁特氏便处于十分难堪的地位。她本应是太后,但做不了太后。做皇后吧,将来光绪帝亲政后必然要立个皇后。因此,就把她逼上了死路。其父崇绮入宫探视,分析了整个情况,他很有头脑,向慈禧上奏如何办,慈禧明确地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据说阿鲁特氏在走投无路时曾写一字条请命于崇绮,崇绮批了个“死”字。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关于她的死,《清史稿》记道:“二年五月,御史潘孰俨因岁旱上,请更定谥号,谓:‘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悲伤致疾,或云绝粒霣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 这个御史胆量很大,但是慈禧绝对不允许有人攻诘自己,她降旨处分了潘御史:“其言无据,斥为谬妄,夺官。” 这就压下了不平的舆论。可以说,阿鲁特氏的死是恶死的。

同类推荐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中国元帅叶剑英

    中国元帅叶剑英

    本书根据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还原了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辉煌的历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蒋筑英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蒋筑英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热门推荐
  •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家占有Ⅱ

    独家占有Ⅱ

    婚礼之后,穆弦送了华遥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带她回地球度蜜月。而当两人在地球如胶似漆时,斯坦星传来消息,要穆弦回去指挥战斗,独留华遥一个人。就在这时,惊变突生,华遥竟沦为斯坦皇帝陛下的监下囚,即日执行死刑穆弦披荆斩棘赶来,却看到了华遥的真面目,原来她竟不是地球人……斯坦星发生毁灭性灾难,唯一的解决办法,却是穆弦以精神力,拯救星球。华遥拼死保护他,却只能看着他死去……终于,华遥想尽办法,令时光流转,她重生于穆弦死之前,两人道尽相思,同时齐心协力,只为挽救斯坦星的命运……
  • 错嫁豪门:极品老公甩不掉

    错嫁豪门:极品老公甩不掉

    她曾发誓此生不入豪门,不嫁军官,谁料在相亲宴上遇见端着正经帽子的腹黑的他,从此,那个男人在她的视线里无孔不现,温柔备至,在她以为对方只是一名普通健身教练而倾心暗嫁时,他却摇身一变,成为S市上流名媛最炙手可热的丈夫人选,让她从此沦陷。
  • 冬至雪落夏至伤蝶

    冬至雪落夏至伤蝶

    “林忆晨能够给你的,我一样可以给你。”他把眼镜摘下,在亮起灯光的电影院一字一句的说道:“我甚至能够比他做到更好,而且永远不会离开你。怎么样,要在自己的人生中重新做一个选择吗?”霸道黑色少年VS如莲般的纤尘少年,救孰无法和男性接触“重度洁癖”女生,背叛、疼痛、守侯与泪水,就连星空也会为他们而落泪……
  • 最真实的恐怖:小城病人

    最真实的恐怖:小城病人

    精神病患者宋占春被人发现自残腿动脉死于西郊水泥管中,并在他身边发现了刚刚遇害的茶庄老板闫长河的物品。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嫌疑人的突然死亡,证人的先后失踪、遇害,都说明这不是一起简单的精神病抢劫杀人后又自残身亡的案件。这一场刻意安排的凶杀,谁才是幕后黑手?他又想掩饰什么秘密?
  • 九天灵动

    九天灵动

    他只是睡了一觉,可醒来却是万年之后!万年间,沧海桑田,世界已经完全变了!一切都变成了未知!在这未知的世界中,他将怎么一步步的成长?怎样一步步站上至强巅峰?
  • 十里墨剑录

    十里墨剑录

    所谓命运不过是一场阴谋。在阴谋之外的人,在阴谋之内的人。豪气年少小剑侠,英气长情少红颜。天地若有爱恨情仇,都躲不开命数的一场玩笑。
  • 问风传

    问风传

    这一生,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都是苦的。
  • 炼仙尘

    炼仙尘

    低劣的灵根,注定仙道无缘,一颗诡异的传承珠,带来无尽的希望。神秘的傀儡,掀起一场旷古大战。身怀异宝,面对无尽的追杀,洒然一笑面对。宝物不行,我炼……丹药不好,我炼……什么?仙道……哼……我照炼不误……在我玉珠之下,还有什么不能放入一炼的……满天星辰都不在话下……一珠在手,天下我有,珠炼天下,炼尽红尘,炼尽仙道。
  • 骷髅老爷爷

    骷髅老爷爷

    史上最没有野心的穿越者,也是唯一一个老死的穿越者,同时也是最称职的老保姆,照顾了一个又一个帝王,一个平凡老骷髅却是无数王朝的建设者,也是无数帝王的导师,但他的心从来没过停留在这里,只有故乡,才是他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