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700000031

第31章 突破天险

珠峰的攀登史,是激动人类心灵的文明史。一代一代登山者前赴后继走过来,已有半个多世纪,其中有一些人永远躺在这里,可那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却永远留给了我们和后人。

自4月1日的第二次进军开始后,珠峰天气明显好转。

4日,内地队长曾曙生和台湾队长李淳容一到珠峰,马上召集了紧急会议,总结第一次行军的经验和教训,部署了下一步攀登计划。

有主帅老曾坐阵,全队感到有了主心骨。

这是一位我所接触的登山家中,经历特殊、性格独特、人格也独特的指挥者。他对山的喜爱已达近半个世纪,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给了祖国的群山。而山给他的更多,山的一切特质都渗进了他的身体。

他本身就是一座山。

视野雄阔、沉稳镇定、果断真实、生机勃勃、坦诚善良。

1993年,他已55岁。仅珠峰,这是他第十五次来。自1960年、1965年、1966年、1974年、1975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7年、1988年到这次的1993年,无数次的侦察、攀登、摄影、指挥,半生的生涯刻写在了珠穆朗玛峰。

中华民族独立攀登这座地球之巅,在祖国的历史上,继1960年和1975年之后,这次是仅有的第三次。这第三次,又是海峡两岸相隔四十多年之后,合成一支队伍,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一齐向珠峰发起的回归自然的攀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壮行。老曾一次次地对我说: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真正的登山,就是攀登珠峰。它还在这里,就在我的眼前,可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老了,尽管我一直不愿承认老,但还是老了。人生易老山难老啊!我明白我再次来到它身边的机会,似乎不多了,我也有种预感,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望着30多年来我在这里留下的脚印,我心中很不是滋味。就在这里,山上的冰雪里,还埋着我最亲密的四个战友……可我想,我的这些死难的战友会欣慰的,留下活着的我,我最后的珠峰之行,是为海峡两岸的骨肉之情来此攀登……”他心中是有底的,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和冠心病。医生说起码这三个月,得老老实实养病,否则弄不好就去“见马克思”了。但他偷偷准备了一些药,只在医院住了一周,就到珠穆朗玛来了。

山上的消息,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听到仅在6500米的3号营地,下撤时就有那么多人冻伤,他在医院能躺得住吗?

可他的心脏,已承受不了大本营海拔5100米的高度了。到珠峰的当天,他便趴在睡袋上喘不过气来,心脏开始和他算账。他吃了一小堆药,吸了几口氧,马上召集紧急会议。

“这次,我队进山后,遇到了路况极坏、地震、狂风、暴风雪等等情况,凡能遇到的都遇到了。恶劣天气的周期长达半个月之久。第一次进军就出现这么多伤员,在海拔6500米这个高度下撤就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是罕见的。这说明了什么?由此可以证明,这就是珠峰!珠峰的高度、难度和气候状况是明摆在那里的。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内地队员,以为和珠峰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就马虎起来,这能不吃亏?还有,台湾队员的经验和体力比我们差一些,我们要在行动上多替他们考虑。全队要有一种意识,保护好台湾队员。第一次进军光考虑食品和燃料紧张了,让实力最强的藏族队员先下撤,有合理的一面,但这就对下撤时保护台湾队员不利!还有,认为这个高度问题不大,下撤时没有组织好,结果付出了这么惨痛的代价,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今后,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山上攀登的进展明显加快。

每向上一个营地的高度,队员们的作业分为修路、建营、运输几个组成部分。修路队员最为辛苦,冲在最前方担负探、选、修路,一边攀登,一边还要在危险地带打上冰锥(或岩石锥),架上绳索。后边向上攀登的人,就可以将铁锁挂在保护绳上前进。修路组由实力最强的内地藏族队员组成,组长加措,组员为小齐米、开尊、普布、拉巴等人。

内地汉族队员王勇峰、马欣祥及台湾队员张铭隆、周德久、伍玉龙、吴锦雄、吴俊、黄德雄等人负责运输物资。从3号营地向上背送所需的登山装备、食品、燃料等物资,需要一个营地一个营地向上运。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山体越来越陡峭,冰滑路险,运输消耗体力极大。遇到狂风和雪天,更是艰难异常。

4月10日,修路组和运输组14人从3号营地出发,七个小时后打通道路,建起了海拔7028米的4号营地。这一带冰雪区,被称为“北坳天险”。攀登极难,处处有险。

4月11日,修路组抓住好天气,从北坳出发向上攀登修路。此处为第二天险“大风口”。1990年中美苏三国联合攀登珠峰时,一连三天都没有闯过大风口,人都站不住,别说修路了,最后我们提出由中方在前面攀登,第四天才闯了过去。这里是北坳上方近3000米长的强风地带,狂风越过西侧的山脊卷来,风力常达9级以上,是历史上的“被困地带”。11日,上午天气较好,但下午风力达到7级,吹得队员们站不住脚。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修路组的队员们架好了25根绳索,然后顶风下撤。12日,他们再闯大风口,于下午5时20分,共拉上了32根长1600米的绳索,终于打通了4号营地至7790米的5号营地的线路。仅用两天便打通大风口,是近年来攀登珠峰较为顺利的一次。

14日,修路组建好并进驻5号营地。

这样,自4月5日到12日,藏族队员连续闯过了珠峰的两道险关。他们说:“这两处和‘第二台阶’,是珠峰的三道关口,我们中的不少同伴都一次次尝够了在这里失败的滋味。这一次,天气较好,我们很幸运。”曾曙生和李淳容两位队长,一再通过报话机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感谢。队友们称他们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雪山勇士、雪山之子”!

加措、小齐米、普布都是日喀则南木林县人。加措的父亲旺堆1960年曾作为登山队员参加了我国第一次攀登珠峰,登达海拔8000米。加措小时候就深受父亲影响,希望也成为一名登山队员。1984年,他和小齐米、普布一起进了日喀则地区办的高山协作训练班,之后如愿以偿地成为登山队员。1990年中美苏三国联合攀登珠峰时,加措和当年的父亲一样,登达8000米的高度,眼看登顶在即,就要超过父亲到达的高度了,双脚却因穿的高山靴不适而被磨破,鲜血直流,最后只好饮恨下撤。这一次,他就是为还登顶之愿而来的。

小齐米1992年曾协助一支德国队攀登珠峰。他在海拔7000米处的北坳遇雪崩,被冰雪冲出50多米,又险些掉入冰裂缝。失败和危险,反而更激起了他继续攀登珠峰的雄心。另一位藏族队员开尊,曾登过希夏邦马峰和南迦巴瓦峰,体力好,修路技术熟练,乐观自信。

当他们下撤休整时,我时常在他们的帐篷里和他们聊天。他们的汉话说得一般,但能听懂我的话。他们最怕采访,你一问什么问题,他们就笑,说不出什么来,但切切实实,他们太淳朴可爱了!加措,憨厚的大个子,干什么都抢在最前面,就是一让他说话,他就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笑。他们的主食是酥油茶、糌粑和风干的生羊肉。我开始在西藏喝酥油茶时怕闻酥油味,但喝了几次后,感到太好喝了。

这是酥油、奶、茶和盐搅在一起打成的茶,喝惯了味道很香,越喝越爱喝。这种茶不仅营养多、热量高,而且可以让嘴唇不裂。一次我陪几个藏族队员去绒布寺,一位老尼马上煮起了酥油茶请我们喝。

我接过一碗,尽管看到碗有些脏,但还是一饮而尽,藏族队员看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他们这样的款待,是把我当自家人了,我喜欢他们,毫无那些穷讲究。

我还和藏族队员一起吃过风干的生羊肉。这是藏民很喜欢的一种吃法。秋季把羊宰了,就直接吊在树上或放在通风处把它风干(不是很干,一捏肉也软,有弹性),就可保存起来吃一个冬天。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时,拿过一只羊腿来,用刀子割下一片,就可以直接吃了。一次我正和他们聊天,加措从羊腿上割下一片肉就递给了我,然后一片一片递给别人。我拿在手里看了看,不敢下嘴。小齐米说:“你吃吧,好吃得很。”看他们吃得那么香,我也咬了一口,果然,一嚼,挺筋道的,似乎还带点儿甜味道,有一种特殊的肉香。他们一看我吃了,全都特别高兴,我再找他们谈什么,彼此就有话说了,而且滔滔不绝。

台湾队员也对藏族食品产生了兴趣。这些东西伍玉龙都能吃,吃得和藏族队员一样。吴锦雄对糌粑极感兴趣,直说好吃。糌粑是青稞磨成的面粉,炒熟了之后,加上酥油一拌就可攥成团吃。藏族队员还都爱喝酒。青稞酒的度数不太高,甜香沁人。队员们一般爱喝啤酒,喝得很多,一喝就要喝到量,非常痛快。但是,在登山期间,是不能喝酒的,怕有危险,回到大本营,可以适量喝一些。我虽在大本营,也不敢动一滴酒,怕心脏受不了。

在大本营,我便常常和秘书长于良璞、老曾及台湾的电视导播黄国治等人聊天。在这里,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登山者的故事,真正开始了解这项勇敢者的运动。山的悲壮与豪迈,令我热血沸腾,我明白我的骨子里有一种应当珍惜的东西和这一切相契合。

这是我一生都体会不尽的感觉。

不上山,不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你是感觉不到,也是无法想象的。现在我明白,说得出来的东西,毕竟有限,而更多的东西是说不出来的。

4月10日,我随老曾和李淳容再次来到珠峰墓地,他们两人面对英雄的墓碑和珠峰,有一段很有深度的谈话,我记录了下来--李淳容:清明节时,我们曾来过这片墓地,尽管当时珠峰被云雾所锁,我的心情仍格外激动。这次台湾不少人是第一次来到珠峰,但珠峰的攀登史,是激动人类心灵的文明史。一代一代登山者前赴后继走过来,已有半个多世纪,其中有一些人永远躺在这里,可那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却永远留给了我们和后人。今天,我们有幸站在这里,感触很多。曾队长,您已是第十五次来珠峰了,您有什么感想?

曾曙生:登山者是坚强的,但感情也同样是脆弱的。你看(指着尼玛扎西、罗朗、王洪宝的墓碑),这里躺着我的战友,就连这块碑也是1979年他们在珠峰遇雪崩牺牲后我们亲自刻的。我们和许多登山的战友,将永远怀念他们,包括这墓地上许多外国的登山遇难者。他们长眠了,立起的却是人类不屈之碑!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对于我们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李淳容:是,我们这次合成一支队伍攀登珠峰,其意义也在这里。

曾曙生:可我们也要不断开拓和创新。内地单独登珠峰是1960年和1975年两次,人员都比较多,甚至上百人组队。今天应当反思,这样做代价太大,不利于登山活动的开展和发展。我们这次两岸组队,全队仅34人,这种精干的队伍本身就有了开拓意义。

李淳容: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登山,我们应当接近登山本身所赋予的意义。比如和大自然的亲近、强调团队意识、提倡爱与付出等,这都是登山者在大自然面前对人生思考的升华。

曾曙生:是,我们内地登山者对山也早已不用“征服”二字,而讲“与山对话”、”人与山的和谐”。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山给人的东西是主体的,能和社会、人生的很多东西沟通。一个不热爱自然的人,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次,我们两岸的山友走到一起,就感到兄弟般亲密。对山的看法,共同点那么多,那么一致,很令人高兴!就这一点,无论这次攀登成功与否,收获都是巨大的。

李淳容:是的,我们正在进行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攀登。

自4月12日闯过“大风口”建起7790米的5号营地后,珠峰天气突然转坏,连续几天8级以上的高空风肆虐狂吹,这使得14日挺进5号营地的计划一拖再拖,修路组也只能撤回到4号营地。18日,风势稍减,加措等四名修路组队员和运输组的拉巴从4号营地向5号营地运输氧气等物资,做冲击6号营地的准备工作。同时,运输组王勇峰、吴锦雄、伍玉龙也自4号营地向5号营地运送有关物资,并准备19日进驻5号营地。当天下午,伍玉龙回到4号营地后,进了帐篷想为队友王勇峰烧点儿开水。他一摇瓦斯罐,发现没有气了,就拧下这个空罐准备更换一个新罐。不料遇到明火,致使帐篷突然起火,一下子把帐篷、两人的睡袋、氧气面罩等物资全部烧毁。他们两人只得临时下撤到3号营地。

修路组却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20日上午,五名藏族队员(其中包括拉巴)背着12瓶氧气、绳索和其他物品,自5号营地向上攀登修路。下午天气变坏,高空风加强,能见度降低。直到下午5点,加措才到达8000米的6号营地,随后其他队员也抵达。至此,突击顶峰前的倒数第二个营地--6号营地的路线被顺利打通。但由于天气不好,队员们当晚下撤到5号营地。

于是,大本营开始考虑冲顶的突击队员的人选了。

登顶者,将会是谁呢?

严峻而艰难的抉择开始了……

同类推荐
  • 好天气谁给提名:人性的见微知著随笔集

    好天气谁给提名:人性的见微知著随笔集

    本书是仙枝的散文集,收录了在《三三集刊》上发表的51篇散文。作者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写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人情世故。天真烂漫的笔触里,蕴涵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清新隽永的描摹下,藏不住对人性的见微知著。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面具与蛇

    面具与蛇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生命的呐喊

    生命的呐喊

    一部山野女子的奋斗史,一个女人的传奇人生,一部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奋斗史。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美国中文报刊争相选载,国内数家报刊火热连载,北京电台将其制成有声读文,全文连播。
热门推荐
  •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

    《鹅湖新绿》编辑推荐:鹅湖,因了一位长者的文化反哺,因了一群思想活跃,执着勤奋、怀抱梦想的鹅湖传人的激情创作,重又绿意青葱、鸟语花香。
  • 破之苍穹

    破之苍穹

    “武之颠峰,何去何从,千年等待,只为元灵,时不从心,在此等候,只为有缘,倾尽生学”棺材?手印?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天意的如此?
  • 暗影突袭

    暗影突袭

    艾里欧斯驾驶刀锋女王从品阶4的平行空间,回到奥尔特星云基地,却遭到了星盟掠夺者的拦截,这次从平行空间带回来的超能武器,是否能够帮助艾里欧斯击败拦截者?
  • TFBOYS之可以永恒的爱

    TFBOYS之可以永恒的爱

    三小只遇见了三个美丽的女孩,他们是否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 星光神话

    星光神话

    你知道吗?所谓黑暗,只是黎明还不曾降临,谁还在说命运?可笑,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够决定。特种兵李诺亚因为特殊原因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魔法与武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强者为尊,又拥有无限可能,那么在这绚丽的世界,又将会上演怎样精彩纷呈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 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本书以晚清的风起云涌为大背景,讲述袁世凯通过不懈奋斗,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朝廷重臣乃至洪宪帝制的过程,全书截止于1915年袁世凯称帝,着重讲述二十余年间其出人头地的艰难与相关手腕,展现其在此期间所建立的功业。
  • 王蛇

    王蛇

    孤僻执拗少年郎白榄,虽家境富裕,却不甚美满,幼时母亲离世,而后父亲续弦,后母带来了如今的弟弟姜庶彦,白榄孤傲偏激,庶彦老实温和,两人相处并不融洽。看似平淡的生活随着一个女孩的出现,彻底倾覆……白榄眼中原本真实的世界变得诡异而复杂,亲如手足的兄弟有着让人无法想象的身世背景。这世界的一切,远离了平静的航线,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容,少年们被前所未见的争斗,闻所未闻的异动冲击着稚嫩的神经,众神的指引,让一群青涩少年走向了莫测的深潭……凛冽如寒风般残酷的现实催生着少年们内心激烈的涌动;众人追崇的神遗隐藏着惊天的阴谋,滴血的痛楚迫使他们在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上,互相扶持,坚强前行。
  • 网游之神迹觉醒

    网游之神迹觉醒

    无声的凝望轻轻的呼唤都换不来你转身望向我的无奈你的离开是我最大的不幸我只剩下日益憔悴的脸黯淡的瞳孔和无尽的思念我的记忆碎了我的灵魂堕入转生崖的云里当我再次睁开双眸我需要用时间来收集我零散的回忆
  • 唯美契约合同:易少的甜美娇妻

    唯美契约合同:易少的甜美娇妻

    3年前因为自己长的像他的“前女友,被威胁签下契约,因为时间的经历,韩晓雨爱上了这个冷酷无情的家伙,在众目睽睽之下告白,被拒绝。3年后易俊熙放下尊严的对着她说“嫁给我,”韩晓雨思考了一番,留下一句我们让老天来决定我们的缘分,”你明天能在我上飞机的时候找到我,我就同意嫁给你,如果找不到,我们就不要在联系了。喜欢我可以收藏,谢谢
  • 玄荒帝君

    玄荒帝君

    自世界从这片星空演变开始,就出现了各种生物,人类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发现了修炼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