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700000037

第37章 8680米营地的哭声

我,我心里难受!(抽泣声)今天行军,所有的藏族队员和王勇峰……都不吸氧,行军时只有我一个人吸……我感谢他们!我心里难受……是他们背着氧气却不能吸氧啊!(哭声)……

5月2日,八名突击队员和运输组的马欣祥、黄德雄自4号营地向7790米的5号营地突进。

日行军时,风力5级,积雪达50厘米深。突击队上午9时30分出发,中午接近珠峰第二道天险“大风口”时,高空风已达8级以上。雪硬冰滑,岩坡陡峭,极难站立。14点20分,加措、小齐米、开尊、普布、王勇峰、拉巴六人闯过“大风口”,到达5号营地。营地原设的帐篷已被雪深埋,所幸未被风撕破。两个多小时后,马欣祥、吴锦雄、伍玉龙也到达5号营地。黄德雄因途中风镜破裂,暂留7600米的爱尔兰队营地夜宿。次日,马欣祥、黄德雄下撤到4号营地,八名突击队员向6号营地突进。

由于这里的高度已近8000米,当晚队员开始夜间用氧,以保存体力。内地队员每人半瓶(两人轮流吸一瓶),台湾队员受照顾,每人一瓶。这里呼吸已十分艰难。

当日中午,西藏体委主任洛桑达瓦和西藏登协副秘书长姚凤城自拉萨赶到大本营。

5月3日晨,天气尚好,5号营地风力达6级。10时05分,突击队员出发了。

11时05分,老曾呼叫走在最前面的加措。加措答:“山上雪大风大,太难走,太难走了!大风有8级,所架的绳子常常找不到,埋在雪里了。”老曾说:“一定要用绳子保护!注意安全!”下午,13时。3号营地吴俊报告说,已确知有六名队员攀达8000米。我们通过高倍望远镜往山上看,没有找到。16时05分,加措的声音出现了,说还有五条绳子可到8300米的6号营地。五条绳子的长度是200米。

老曾问:“加措,能够看到后面的台湾队员吗?”“看不见,什么也看不见!……风雪太大,睁不开眼!”这时,突然听到了王勇峰的声音:“大本营,呼叫大本营!”我们顿时紧张起来。老曾问:“王勇峰!大本营听到,你现在哪个高度?台湾队员和你在不在一起?”王勇峰答:“伍玉龙和我在一起,吴锦雄在后面看不见。我们前面出现了冰壁,但绳子找不到了,也找不到前面队员的脚印,不知往哪里走……”老曾说:“我明白!你们就地停留,等待接应,不要再走!注意千万不要冻伤,原地活动一下身子。大本营紧急呼叫加措,加措!你立刻命拉巴下撤接应王勇峰!拉巴,听到没有?听到没有?……”达瓦主任用藏语向拉巴下令。

拉巴下撤接应。

16时35分,加措报告已到达8300米的6号营地。

17时10分,拉巴接应到王勇峰和伍玉龙。王勇峰向拉巴大声喊道:“拉巴!快去帮伍玉龙背东西,他背不动了!”拉巴下去接过伍玉龙的背包,带他们两人向上攀去。

大本营此时急切地呼叫吴锦雄,但就是没有回音。

老曾向3号营地的攀登队长金俊喜提出“营救方案”,准备让王勇峰下撤寻找吴锦雄。

17时45分,王勇峰惊喜地叫道:“看见吴锦雄了!他就在我们后边100米处。他忘记开报话机了。”老曾从极度紧张中吐了一口气,关了报话机自语道:“这个吴锦雄,高山反应反忘了。”20时39分,拉巴、王勇峰和伍玉龙到达6号营地。不久,吴锦雄也到达6号营地。

伍玉龙和吴锦雄,在这个高度已刷新了台湾的登高纪录。

但是,18时15分,于良璞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先到达6号营地的两个队员在设第二顶帐篷时,这顶帐篷被高空风猛地卷走了。和山上联系后,果然被证实了。

山上的形势再次严峻起来。6号营地的这顶帐篷被吹走,将完全打乱下一步部署。此时,山上8300米的风力为8级,达每秒24米。今夜,八名突击队员只能在剩下的这一顶六人帐篷内蜷挤着过夜了。而据气象卫星资料分析,明日高空风仍强达9级,气温为摄氏零下42度。

大本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目前的八名突击队员为:加措、小齐米、伍玉龙、开尊、普布、王勇峰、吴锦雄、拉巴。

严峻的现实残酷地摆在了他们面前,更摆在大本营指挥者的面前。由于帐篷、氧气、食品等条件所限,必须让两名队员退出突击队下撤至5号营地。这两名队员,将失去登顶的机会。

可登顶的机会,是付出多少昂贵的代价才取得的!8300米,攀到这个高度,眼看登顶在即,又一下子失去……这是多么严酷的现实。

让谁撤?

深夜,已近23时,大本营指挥者拿出了一个、两个、三个方案。最佳的是哪一个?从体力及高度适应来看,两个台湾队员中只有一个具备突顶条件。这应当是伍玉龙。除了吴锦雄下撤外,另一个下撤的是谁呢?这是最大的难题,因为这几个内地队员都具备登顶条件。老曾咬了咬牙,说:“抛开一切感情因素,该无条件服从全队的需要。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尽最大力量保住台湾队员登顶!所以,我主张让实力最强的五名藏族队员协助伍玉龙登顶!”这张牌,是把所有的力量,放在力保台湾队员身上了。

李淳容和台湾队员李诚彦对这一方案很感动,但是,李诚彦说:“那北京队员王勇峰呢?王勇峰的体力和各个方面都不差,让他下撤下去太遗憾。我们希望能和西藏、北京队员一起登顶,这才是最圆满的结果。”李淳容也表示同意这个意见。

西藏体委主任洛桑达瓦说:“我同意台湾队长的意见,拉巴和王勇峰实力差距不大,应当让王勇峰上!”三个方面,都真诚地在替对方和全局考虑!这才是真正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只有具备着珠峰一般高远胸怀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激动和喜悦。老曾起身对大家说:“谢谢大家!今晚,首先是我们自己,在这攀顶之前做了一次超越式的攀登。这才是真正的登山者!”他的话音刚落,台湾方面李淳容、西藏体委主任洛桑达瓦、在登顶前夕率支援队赶到大本营的台湾副队长吴夏雄、因冻伤下撤的台湾攀登队长张铭隆,五个人,同时起立伸出手来紧紧握在一起,许久。

这五双手结成了一个比铁锁还坚固的锁结……新的编组为A组:加措、小齐米、伍玉龙;B组:普布、开尊、王勇峰。B组在前面开路,A组加措和小齐米协助伍玉龙冲击顶峰。

夜,已近零时。

大本营打开了报话机,开始和8300米处的八名队员联系。

李淳容心情很激动,也充满了矛盾,该怎么向吴锦雄下达这一决定?

李淳容:山上的朋友们,感谢每一位已到达8300米高度的山友,也感谢山上的所有队友。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本不愿意做出的抉择,只能请大家理解。吴锦雄,我要先和你讲,能听得到吗?

(8300米营地)

吴锦雄:听见了,请讲。

李淳容:我们有心痛的地方,但必须承认你速度慢一些,所以只好选择了伍玉龙攻顶,而你明天下撤。我明白,在你现在的高度,每人都有登顶的能力……你能理解吗?

1张铭隆:(眼含泪水)吴锦雄,我们一起爬山这么多年,现在让我又想起了我们曾爬过的许多山……你一直在进步,将来也一定还会有机会……吴锦雄:谢谢,谢谢大家。这样的安排很好,望大本营的朋友们放心。

吴夏雄:好样的吴锦雄!你是好样的!

李淳容:伍玉龙,我想你已经听到了我们做出的决定。希望你往上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困难时,你就祈祷,上帝会帮助你的。希望你登得越高越谦虚,不要忘了所有队员为此做出的努力,望你做一个真正的登山家。让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智慧,我将为你祷告……

(8300米营地)

伍玉龙:我一定尽力。

老曾和达瓦主任同加措和拉巴通话。

加措:拉巴答应明天和吴锦雄一起下撤。

没有听到拉巴的声音,他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登山队有一个老登山者老尚,有一年登纳木那尼峰,眼看就要登顶了,但接到了让他立即下撤抢救日本队员的命令。他是一边擦着泪水,一边马上下撤的。为此,他失去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登顶机会。这,也是真正的登山者。

5月4日凌晨,6号营地突然传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伍玉龙向大本营报告说,昨夜由于八个人挤缩在一起,腿无法伸直,整夜没睡,只能坐了一夜。他现在感觉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有呕吐,预感自己无法再向上登顶,请大本营同意他放弃突顶队员的资格,改让吴锦雄登顶。

李淳容让伍玉龙静下心来祷告,过一会儿再做出决定。

伍玉龙感觉仍不好。

“好,这没什么,伍玉龙,你不要有包袱。下撤时注意安全。”大本营马上再次征求吴锦雄的意见,吴锦雄同意。

10时55分,拉巴和伍玉龙下撤。

这样,吴锦雄作为台湾唯一的一个队员,加入向顶峰突击的突击组。

他肩负着台湾山友的希望和两岸登山队的希望。

12时30分,在突击组队长加措的指挥下,六名突击队员自6号营地向最后一个营地--8680米的7号营地出发。

吴锦雄得到了最优厚的待遇,他只背个人睡袋(其他队员背着物资,负重13公斤),而且行军途中可以用氧气。内地队员所背的氧气,行军途中不得使用,因氧气太少,要留在冲顶峰时用。

这个高度,已在珠峰东北的棱线上,我们通过望远镜已能够看见。由于队员在缺氧条件下攀登,地形又太陡,大本营在他们行军时一般不再和队员通话,以节省他们的体力。

15时35分,达瓦主任盯着望远镜说:“到8500米了!顺利的话,再有两个小时就能到7号营地!”

15时48分,报话机里终于传来加措的声音,喘得厉害,如拉风箱一样,听不太清:“我们……快到……第一台阶了,马上要翻越……第一台阶……”

老曾喊道:“你们一定要一起走,注意互相保护!注意高空风!”

“明白……放心!”

“第一台阶”和再向上的“第二台阶”,被称为“”珠峰最危险的天险”,也是登顶前的最后一道险关。从大本营望珠峰,可以清楚地见到这两处巨大的岩壁似两道台阶。1921年,英国的马洛里就是在这一高度遇难失踪的。而1975年,中国登山队的副政委邬宗岳,也是在8500米这一高度滑坠牺牲的,人们在悬崖边只找到了他的背包、氧气瓶、冰镐和摄影机。更多的登山者也是在这里,眼望着遥遥在望的顶峰,却只能饮恨下撤--高寒、陡壁、缺氧、高空风加在一起,难以战胜。

但是,我们看不见山上的英雄们究竟怎样攀越“第一台阶”。只有当他们没有被山体遮挡,背后又是雪地时,我们才能通过望远镜看到他们如豆粒大小的影子。

越过第一台阶,就是8680米的7号营地。

18时20分,加措等六人越过了第一台阶,并在一块很窄的岩石上扎营,搭起了唯一的一顶帐篷。

这是突击顶峰前的最后一个营地了,也叫突击营地。

大本营在欢呼,对六名队员顺利、平安地达到这一高度激动万分。老曾高兴地跑到帐外喊道:“英雄!英雄们突破8600米啦!”这是突击顶峰前的最后一个夜晚。

这是人类在“第三极”之上度过的一个夜晚。

海拔8680米,这里的温度在摄氏零下40多度,氧气的含量极少,是内陆地区的四分之一。这里是生命的极限了。

夜已黑尽,我们所有的队员全挤在指挥帐内,望着报话机。山上传下的每一点儿声音,甚至队友们艰难的呼吸声,都能听到。我们屏住了呼吸去听,紧紧攥着拳不愿松开,似乎这样能给他们增添一点儿力量。

7号营地的六名突击队员--加措、小齐米、普布、开尊、王勇峰、吴锦雄挤在帐篷内,只能脱去高山靴,两条腿插进睡袋,相互半靠半倚。帐篷上结成的冰已有半厘米厚,一碰就往脖子里掉。此时,连睁一睁眼都感到极艰难了。

老曾握着报话机说:“突击营地的队友们,你们是好样的!今天,你们已经突破了自己的高度,站在了地球之巅的边上。向你们祝贺,为你们骄傲!我们知道此时你们艰苦到一种什么程度,请你们好好休息,为保存体力不要说话,打开报话机听着就行……”说着说着,老曾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们所有人的泪水都流下来了。

一时间,四周那么静、那么静……突然,报话机里传来了台湾队员吴锦雄的声音:

(7号营地)

吴锦雄:李姐……你……你不知道……(很响的喘息声)今天……今天的攀登……有多么难……我,我心里难受!(抽泣声)今天行军,所有的藏族队员和王勇峰……都不吸氧,行军时只有我一个人吸……我感谢他们!我心里难受……他们背着氧气却不能吸氧啊!(哭声)……

李淳容:(泪流满面,哽咽地)知道了,吴锦雄,所以你要记住这一切!记住内地队员为攀登所做出的牺牲。请让我感谢所有的藏族队友和王勇峰!吴锦雄,明天你要坚持,有那么多好山友和你一起,你是幸福的人……

(7号营地)

吴锦雄:一定!……我要为……所有的内地队员……为海峡两岸的所有同胞,尽力登上顶峰!

从北京进藏前夕,由于内地队员已先期在拉萨训练,我到怀柔的中国登山协会基地,去了王勇峰和罗申的家。在王勇峰家里,我用录音机录下了他五岁的女儿灏灏的一段话。此时,我把磁带拿了出来,交给了老曾。

曾曙生:王勇峰,现在给你放你女儿的声音……

小灏灏稚气又可爱的声音出现了:爸爸你好,我想你了,你想我吗?我和妈妈盼你早日回来!妈妈说,祝你登山成功……

(7号营地)

王勇峰:听到了……谢谢,谢谢大家……

曾曙生:突击营地的队友们!我的好兄弟们!我们亲密的同胞吴锦雄先生!明天,我们三年来的心血就要见到成果。你们肩上的担子又重又光荣!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都在盯着你们明天所迈出的每一步。你们躺着,吸着氧,听我说几点:一、明天要咬住牙,坚持住,顶峰就能踩在你们的脚下;二、要早些出发,注意保护,注意安全,内地队员要格外保护好吴锦雄先生;三、登顶时多拍些录像和照片,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留下来;四、要多带回几块顶峰的岩石标本,送给我们的宝岛台湾……

一直坚守在3号营地指挥的攀登队长金俊喜,这时也通过报话机对六名突击队员喊道:“好战友们!男子汉们!我们海峡两岸联合登山队的旗帜,一定会在你们手中飘扬在珠穆朗玛峰的上空!”达瓦主任: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7号营地)

王勇峰:请大本营……放心。

(7号营地)

突击组队长加措:放心!放心!成功!我们一定要成功!

同类推荐
  •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她从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导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变形、强直。更不幸的是,一直照顾她的母亲撒手人寰。她克服重重困难,摆脱依赖。她想出了发明“自理工具”,来完成“自理”。躺在炕上,她开了淘宝网店。她躺着打包装手指磨出了血,躺着写快递单髋关节磨破了皮。从瘫痪十八年,到网络创业先锋,她开辟出了一条不能自理的重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生存之路。她躺着把店里的产品卖到了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还卖到了香港……她被誉为“中国淘宝张海迪”。
  • 太原诗钞

    太原诗钞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整理出版的歌咏太原人、事、物等相关诗歌的结集出版。本书上起上古歌谣,下至当代诗人的现代诗,精选300首,纵横二千多年,是一部展示太原历史和人文的优秀作品。诗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有作者简介、题解以及简要的注释。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书系旨在全面介绍论述人类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交叉渗透、“全面牵手”所形成的新成果。本卷介绍“依山依水族群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社会人类学研究”、“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
  • 八十而立

    八十而立

    邓友梅老,自诩“八十而立”。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虚怀若谷,谦德满怀的老作家一路行走一路自立的风骨与精气神。
  •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这本《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囊括了俄罗斯最富盛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几乎一生的诗歌精品。整本诗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卷是女诗人前期(1904-1925)的作品;第二卷是阿赫玛托娃中期(1927-1949)的诗歌;第三卷总结了诗人后期(1950-1966)的写作;第四卷是长诗《安魂曲》,这首抒情长诗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一个巅峰。
热门推荐
  • 申日儿本经

    申日儿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平渊记

    平渊记

    无尽空间,苍茫宇宙,探索生命起源……这一切是一场意外还是阴谋?生与死的抉择,是甘心沦落还是打破束缚?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五行大陆狩猎记

    五行大陆狩猎记

    一个五行的大陆,人类与灵兽共存,究竟谁是谁的猎物?
  • 招魂幡

    招魂幡

    神秘的招魂法器、民间的奇诡异术、初次见面就委身于人的少女、擅长催眠术的美艳女子……江南民间,有一种“走阴差”的习俗。会走阴差的,都是民间神秘之人,据说他们都没有师承,通灵的本事,来自于上天授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位落魄上海街头的青年,无意中卷入“走阴差”道门……
  • 超级吃货

    超级吃货

    都说吃什么补什么,这话用在岳野身上简直太贴切了!自从被一个刻有饕餮纹的青铜鼎砸晕之后,岳野就变成了一只活生生的人形饕餮;非但吃起东西来风卷残云,‘吃’起能力来也是来者不拒。不会医术?吃!不会武术?吃!不会异能?吃!甭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哪怕是上古遗留的,只要是有用的,他都能饕餮之口‘吃’到肚子里。
  • 遇穹牵林沐

    遇穹牵林沐

    一个关于单纯但理智的女孩与她现实中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生活中有烦恼,但只要不放弃希望,还是会出现你想要的美好的!
  • 权臣之路

    权臣之路

    一个穿越到未知历史空间的现代小职员,没权没势却有一帮强大的敌人,我只想安安静静的生活,买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找个老婆好好过日子,既然你们都来惹我,那看我怎么一个个处理你们吧
  • 甜蜜热恋:校草的专属丫头

    甜蜜热恋:校草的专属丫头

    双亲被一场车祸无情夺去生命,她被迫寄人篱下,无意闯入四大校草的世界,生活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恋爱的季节里,让她与众美男甜蜜不断,和校草们在一起的日子里,纯女能否矜持依旧俏丫头颜甄与绝色校草甜蜜热恋,且看她如何一女御众男,智斗各色美艳狐狸精,上演史上校园最华丽群恋剧。
  • 医入警门

    医入警门

    是什么,在黑暗中注视着你们。是什么,在城市的边缘悄悄掀起一阵阵血腥的浪潮。一个是其貌不扬实则头脑机敏的外科医生。一个是赤胆忠心勇猛精进的刑侦队长。杀人魔,毒枭,罪犯;隐藏在这个城市阴暗角落里的重重危机。在命运的岔路口面前,两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来?
  • 琉璃灯火泪阑珊

    琉璃灯火泪阑珊

    璟仙山琉璃宫,收徒大赛,某腹黑收了一个绝世小魔女!“子煜弟弟,想不到你气度非凡啊!年轻有为的大好青年!”某腹黑满脸黑线中……“子煜弟弟,待我成亲之日便是你的死期!”某腹黑继续黑线……“劳资养你那么多年,教你武功那么多年!好歹也是一泡尿一把屎拉扯大的,劳资为了什么?为了就是给自己娶个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