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900000051

第51章

发狂

伤寒发狂,最为恶候,其例多般,要在明辨治之。阳盛发狂者,阳盛则四肢实,实则登高而歌也。此伤寒热毒入胃,并入于心,遂使神不宁而志不定。始得少卧不安,妄语悲叹;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骂詈叫喊,不避亲疏,大渴欲饮。独阳亢盛,重阳者狂。此神明之乱,皆非素所能为,乃病之使然也。一切发狂奔走,势不可遏者,须于病人处生火一盆,用酢一碗,倾于火上,其烟冲入病人鼻内,仍将姜汁喷于病人头面身体手足即安,方可察其阳狂、阴躁用药。若病初起,头疼发热,恶寒体痛,表证皆除已后,热邪传里,大渴饮水,目赤唇焦,舌干齿燥,狂妄不宁,脉来洪数有力,大便实者,急宜大承气下之。不大下之,何能止也?如热势轻,未可大下者,宜加减三黄石膏汤治之。但见舌卷囊缩难治,间有可生,亦宜急下,不可缓也;与阴证囊缩者,大不侔矣。若发狂直视,便溺自遗,与夫汗后大热,脉躁疾,狂言不能食,死也。阳明经病欲作汗而狂者,病人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骨节痛,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此水不胜土,谷气与汗共并,故发狂,脉紧者则汗出而愈也。

若蓄血发狂者,伤寒六七日或八九日,其人发狂,脉沉数,乃热在下焦,小腹硬满而痛,或身黄小水自利,以其有蓄血也,宜桃仁承气汤,下尽黑物则愈。热轻者喜忘如狂,脉微身黄,唇痿舌青口燥,或但漱水而不饮咽者,又无寒热,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此亦蓄血证也,轻用犀角地黄汤,甚者桃仁承气汤,下血则愈。若太阳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血自下者,愈。若外不解,与桂枝汤,外已解内不消,但小腹急结,或硬痛满,小便自利,大便黑,亦蓄血证也,桃仁承气汤。此三者虽如狂,未至于狂也。

惊狂者,伤寒脉浮无汗,医以火迫取汗,必惊狂卧起不安,宜桂枝救逆汤调辰砂末。温病发狂者,乃冬月伏寒所化,至春时因温气而发也。表证在者,芎苏散合羌活冲和汤加柴、葛;若半表半里者,小柴胡汤;若脉大胸满多痰发狂者,小柴胡加枳、桔、(艹舌)蒌、山栀、升麻吐之;若脉浮数壮热而不得汗出者,宜六神通解散汗之;若表里俱实热盛者,宜三黄石膏汤主之。

若邪热传里,燥渴讝妄,大便秘实者,当用大承气汤下之。

若热病发狂者,乃冬月伏寒所化,至夏月因炎暑而发,其热势比之温病,尤加盛也。

若发表用神朮汤加芎、苏。

若发狂无汗脉数大者,六神通解散汗之;热甚者,三黄石膏汤主之;里热燥渴讝妄,大便实,脉洪大者,大承气下之。

一切热证发狂,切不可掩闭床帐,务用揭开,放入爽气,良久随用铜镜按在心胸间,热势稍退即除。若伤寒温热势太盛,发狂燥渴不止者,将硝半斤研细,用水一盆,用青布方圆一尺许三五块,浸于硝水中微搅半干,搭在病人胸膛并后心上,频易,冷者搭之。如得睡,汗乃愈。如热极盛,此法不能解,当用解结汤,开在结胸条下,服后作寒战,汗出乃愈。

若热极舌出不收者,用麻黄汤洗净,将冰片、牛黄、麝香研末点舌上即收,此为良法。时行发狂者,与此同治法。大抵通治伤寒温热病,及时行发狂者。

若得汗出者生,不得汗出者死。

若脉小逆冷者虽治。正谓温热时气,不得汗出则发狂也,要在察而治之。

阳毒发狂者,其人素有积热于内,因患伤寒,又失汗下,乃热温为病,六脉洪大而数,其人舌卷,目赤,唇黑,鼻如烟煤,或面赤咽痛,狂言,下利赤黄,大渴欲死,或发斑黄,头面胸背,状如锦纹,或如豌豆之类而发狂者,七日内可治,七日外则难治也,宜阳毒升麻汤,甚者三黄石膏汤。大抵与阳盛发狂治例相同。因有发斑咽痛,故曰毒也。

阳厥怒病发狂者,因阳气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阳厥。盖阳暴折郁而多怒,则发狂也。治以铁落饮者,以金制木之法也。取铁性沉重之义,最能坠热开结,倍以平肝降火之剂。若兼痰火内盛而狂者,宜入竹沥、姜汁,加芩、连降之,调辰砂末。

又有阴证发躁,如发狂状,实非狂也。其病初起,无头疼,不烦,躁闷。盖阴极发躁,欲坐卧于泥水井中者,或欲阴凉处坐,躁乱不安者,皆如狂也。但手足逆冷,脉沉细,虽烦渴不能饮水者是也。用霹雳散温之,宜冷服。甚则身寒微热,面赤戴阳,足冷,烦躁不安,脉数大无力,乃里寒下虚。此虚阳伏阴而躁,宜人参四逆汤冷服。但见厥冷下利,烦躁不眠,脉不出者,难治。庸医不识阴证似阳,又不详阴脉虚阳上隔而躁,见其面赤身热而误作阳狂实热,反与凉药,则反成大害矣。用凉水半盏试之,入口即吐出而不纳者是也。盖水性则寒,故知阴极而躁也。须详脉有力无力,此为定法。

心下满

心下满者,正在心之下,肾之上,此自满也,非下之而满也。若因下早而致满者,此为痞气也,别有治条。凡心下满,以手按之则散而硬者,此虚气也。如不发热者,以木香和中汤主之;若发热者,以小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去黄芩治之。若按之汨汨有声而软者,此停水也,用小半夏汤合减桂五苓散主之。

若按之硬痛者,有宿食也,轻则消导,重则用承气下之。其少阳证寒热,呕而口苦,胁痛脉弦,心下满者,若未曾下,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乎腑,证虽满闷,尚为在表,正属少阳部分,只用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闷;如未效,仍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汤,一服豁然神效,世俗皆所未知也。

若寒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宜瓜蒂散吐之。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下,下之则利,利不止者死。又脉浮大有力,心下满硬,有热燥渴讝语,大便实者,此属脏病,宜攻之。按此言属脏者,宿屎在脏也,故可下。若食在胃口,未入于胃,亦未可下也。备详食积类伤寒条下。

大抵腹中满,心下满,胸中满,俱不可用甘草、糖、枣甘甜之物,盖甘能补气填实故也。外用前擦法甚良。

欬嗽

咳者,俗呼为嗽。肺为邪干,气逆不下。有肺寒而咳,有停饮而咳,有邪在半表半里而咳,治各不同。凡表寒咳者,脉浮紧,恶寒身痛,拘急无汗,用麻黄汤、三物汤汗之。痰吐如胶者,金沸草散主之。

若有热者,参苏饮去半夏、木香加桑皮、杏仁、麻黄汗之,察时令用药。若表寒未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若虚人感冒风寒而咳,或恶风头疼干呕,宜人参杏仁汤主之。凡伤寒三四日传少阳经,脉弦口苦,发热恶寒而咳者,小柴胡去参加五味、干姜少许、麦冬、知母、贝母;若发热胸中满而咳者,加(艹舌)蒌、黄连;若渴,加天花粉去半夏;若胸胁满发热而咳者,加枳壳、桔梗。凡少阴病,脉沉四肢逆冷而咳者,四逆散加干姜、细辛、五味;若少阴病,四肢沉重痛而自利而咳者,此里有水也,真武汤主之。凡太阳病,若身热咳嗽干呕,微喘而利,恶寒腹痛,小青龙汤主之;若身凉咳嗽,干呕微利,心下满,胁下痛,十枣汤主之。按小青龙汤,治太阳表寒停水也;十枣汤,治太阳里寒停水也;真武汤,治少阴里寒停水也。各有加减法。凡阴证手足逆冷,脉沉而咳者,四逆汤加五味主之。大抵伤寒咳嗽,不与杂病同也。按仲景治法,有嗽者,不分阴阳二证,俱用五味、干姜。病初起卒难便用五味,恐其酸收,闭住邪气故也;然后用五味者,盖收肺气保肺金而止嗽。以干姜之辛温,肺金而散逆气先入肺矣,用者详之。

喘者,有邪在表而喘,有邪在里而喘,有水饮而喘。在表者,心腹满而不坚,脉浮紧,恶寒身痛,无汗而喘,宜麻黄汤汗之。若表有风邪,发喘脉浮缓有汗,宜桂枝汤,更加厚朴、杏仁主之。经云:喘而汗出宜和之,汗不出而喘宜发之。凡汗后饮水者,水停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或咳者,小青龙汤主之。凡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凡太阳病误下之,利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凡阳明病内实不大便,潮热腹坚满,自汗燥渴而喘者,大柴胡加厚朴、杏仁主之,甚者用承气汤下之。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凡阴证厥逆,脉沉细,气短促,喘而无汗者,可治,宜四逆汤加五味、杏仁主之。若冷汗自出如油,或汗出发润,或额汗出如珠不流,喘而不休者,皆死证也。凡虚人脉伏,若乎足厥冷而喘者,五味汤主之。凡暴感风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者,苏陈九宝汤主之。凡热盛有痰,脉弦数而喘者,不可汗下,用小柴胡加知母、(艹舌)蒌、贝母、桔梗、陈皮和之。胸胁满,加枳壳、桔梗、青皮,去甘草;心下满,加枳实、黄连去甘草;舌燥饮水而喘者,加石膏、知母、天花粉,去半夏。然虽发喘,病之常也。其或直视讝语,或目上视,或目斜视,汗出喘满者,俱不治也。

心下悸

悸者,怔忡也,心中筑筑然动气而不安也。其证有二焉:一者气虚,一者停饮。其气虚者,阳气内弱,心中虚空而悸;又汗下后正气内虚,亦令人悸;与气虚而悸则又甚矣。治法皆须实其浮气也。其停饮者,因饮水过多,停满心下,心火恶水,不能自安而为悸也,治法须分水气。虽有余邪,必先治悸与水,免使水气散之而成他证也。故经有云: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少阴病四肢逆冷而心中悸者,四逆散加茯苓、桂主之。凡饮水过多而悸者,宜茯苓甘草汤合五苓散分利之。太阳病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惕,欲得按者,宜桂枝甘草汤。凡厥而心下悸者,此有水气,当先治水,茯苓甘草汤。不然,水入胃中,必作利也。凡汗下后,内虚而悸者,小建中汤合人参三白汤主之。若脉沉细者,真武汤主之。经云:先烦后悸为热,竹叶石膏汤加参;先悸后烦者为虚,宜小建中汤。若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故心下悸,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小便少者必里急,猪苓汤。阳明病壮热往来,心下悸,小便不利,心烦喜呕,小柴胡加葛根、猪苓。太阳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太阳汗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肌体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少阳耳聋目赤,胸满而烦,妄加吐利。则悸而惊,与小建中汤;有热,小柴胡汤主治也。

身振

振者,身振振而动摇也。盖汗吐下后太过,使气血虚而作也。若汗吐下后,心下逆满,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振动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太阳发汗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其身不能主持,故为振摇也。须大补气血,曾用人参养荣汤数服甚效。又一人身摇不得眠者,以十味温胆汤,倍用人参得效。

战栗

战栗,阴阳相争,故身为之摇也。邪气外与正气争则为战,邪气内与正气争则为栗。伤寒六七日欲解之时,必发战而汗出解也。战则正气胜,故得汗而解。栗则不战而但心战,头摇鼓颔,遂成寒逆者有之。此阴气内胜,正气虚极,不能胜邪,宜姜附四逆汤。故经云:阴中于邪,必内栗而战。邪在上焦,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皆此类也。凡战主外,其人森然寒耸则身战摇;栗主内,则心战也。经云:寒之伤人,使人毫毛毕直,鼓颔战栗而无汗者,此表寒而战栗也,当发汗。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盖其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战而汗出得解也。又云:脉阴阳俱停,谓无偏胜,以其寸关尺三部大小浮沉同等,虽剧当愈,必先战栗汗出

而解也。若脉浮数,按之不芤,其人元本不虚,若欲自解,则汗自出而解,不发战也。夫战者,邪气将出,邪正交争,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且正气胜邪,则战已发热,大汗出而解也。若正气不能胜邪,虽战无汗为难治。若得半日或至夜有汗者,亦为解也。凡小柴胡汤证,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不罢而仍在者,复与小柴胡汤服之,此不为逆。服汤良久,必蒸蒸而振,发寒热,汗出而解也。若不发战而心栗者,此阴中于邪,必内栗也。凡正气怯弱,寒邪在内,是必为栗。盖战者,正气胜邪,欲解也;栗者,邪气胜正,故为重也。又有伤寒厥阴逆,至第六七日,脉得微缓微浮,为有脾胃脉也。故知脾气全不再受克,邪无所容,否极泰来,荣卫将复,水升火降,则寒热作而大汗解矣。

腹满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贴身神兵

    贴身神兵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草根兵王来花都,一起见证他的精彩人生!
  • 我的第一本考古探索发现全纪录

    我的第一本考古探索发现全纪录

    考古学是根据古人遗留下的实物资料,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研究古代之学“。历宓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的重要性就越显著。考古的前身是中国古代的金石学。
  • 一鸣惊人:我的专属毒妻

    一鸣惊人:我的专属毒妻

    (本书废物嫡小姐:全系灵能者的改编,若给亲们带来不便请谅解。另外,此文素重生的,因选项中没有重生选项。)她,原来是冷府的嫡女,天真无邪,却亲身体会被亲人背叛的滋味,重生的她冷酷无情,冰冷的心将会让谁来融化?笑容又将为谁而绽放?他,腹黑嗜血,勾起的每一抹笑都来自地狱的恶魔,王者的气息,迷倒万千小姐,偏偏情有独钟,在外人看来的恶魔,在她这却成了无耻厚脸皮的求收养。
  • 狼血之警

    狼血之警

    …一个一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的暗黑组织,到底在构思着怎样一个计划,他们打破了生物学的常规,口口声声说要进化人类。但是,主角的遭遇告诉我们,一场惊天阴谋正在席卷而来,到底光明究竟能否射杀黑暗!人类,是进化?还是退化?……铺面而来的死亡气息让这场战斗一触即发!!!
  • 九阳太虚

    九阳太虚

    他修炼的是天下至阳至刚的九阳真火,只是刚极易折,要修炼到最高境界的九阳之境,注定是一条坎坷路……————————————————平凡少年,得到一张诡异的面具之后,他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 周易参同契解

    周易参同契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王风飞物语

    网王风飞物语

    她想要的一直很简单,可是上天给的从来都不是她所期待和渴望的。甚至有的时候,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在乎的人,在自己面前,被生生的夺走生命。——我要的是快乐,不是悲伤。
  • 落琊传

    落琊传

    开了挂的女主,遇上霸气十足的男主,开始摩擦出激烈的火花。男主:“喂,你在看什么?”女主:“烟花。”男主:“我在看你。”
  • 荣格谈心灵之路

    荣格谈心灵之路

    本书收录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生的智慧经典。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的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极富有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情怀的思想家的心灵之路。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价值理念,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恋之初音

    恋之初音

    青春就像玻璃杯里的白开水,加上任何东西都会变掉,酸甜苦辣,当我们尝尽人生百态才会老老实实安静下来守在彼此的身边,看沧海桑田。“啊……有柒柒的日子简直太幸福了,以后就这样在我身边过日子吧!”“难道就因为给你做了好吃的,你才感受到幸福吗?真是的……”“因为有了好吃的,就觉得更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