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52800000043

第43章

史部五

职官类

大唐六典三十卷(明刊本)

唐玄宗御撰。集贤院学士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修国史上柱国开国公臣李林甫等奉敕注上。是书绍兴四年刻於温州郡学,此正德间重刻本,有詹棫跋及王文恪公鏊刊板序。

麟台故事三卷(钞残本)

题:“绍兴元年七月朝请郎试秘书少监程俱记。”所载秘书省故事,唐时尝改秘书为“麟台”,故以名其书。原本五卷,凡十二篇。今阙第四、第五两卷。卷一曰《官联》、曰《选任》;卷二曰《书籍》、《御制》、《御书》,附曰《校雠》;卷三曰《修纂》、曰《国史》,凡六篇。合《永乐大典》本所有六篇,恰完十二篇之旧;而《大典》本缺《书籍》、《校雠》、《国史》三篇,则此本有之也。其末叶有钱叔宝题识云“隆庆元年八月十日苏州府前杜氏书铺收”,审系真迹,可贵也。旧藏吴中人士家,黄氏丕烈从之传录。跋曰:“是书为影宋旧钞,与聚珍板命篇、叙次多异。书贾携来,手校一过,後归於西畇草堂,遂倩余友胡苇洲转假影录一册,积想顿慰。是书陈《录》云五卷,为书十有二篇。今劄云三卷,就不全本影写时改‘五’为‘三’也。於每卷填‘上’、‘中’、‘下’字,欲泯不全之迹。嘉庆甲戌六月十有一日。”

宋中兴百官题名一卷(钞残本)

陈氏《书录》谓临川何异同叔撰。凡五十卷。始建炎,终泰定,尝刻於浙漕司,今旧本不可得。此惟《翰林学士题名》一卷。潜研钱氏从《永乐大典》录出。淳熙至嘉定四十馀年,词臣拜罢,姓氏悉具,可补洪氏《翰苑群书》所未及。後附宋绍兴十八年《进士题名记》、元延祐甲寅江西乡试《石鼓赋》八篇,至正十年、二十一年《山东乡试题名记》,至正十一年《进士题名记》,至正庚子《国子监贡试题名记》,至正丙午《国子监公试题名记》。并鹤溪居士王鸣韶从钱氏借钞,汇为一编。此其传录本也。

南宋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钞本)

宋陈骙撰。李焘序。《续录》无撰人名。世所传本多阙讹,此《永乐大典》,惟阙《前录沿革》一门、《续录廪禄》一门。後有徐绍乾跋云:“琳琅主人以所藏宋椠见示,因为重校一过。所缺范锺一叶,亦补完之。戊午秋日。”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明刊本)

宋徐自明撰。是书宝祐间自明子居谊尝刻於永福县学。後渐亡佚。万历间,河南王损仲欲重纂《宋史》,搜得其书於焦弱侯处,已阙二卷,遂付诸梓。刻成之後,督学吕邦燿复於周藩宗伯荣氏得宋刻残本二卷,因补刻之,是书遂获流传於世。有宝祐五年陆德舆、赵某、陈昉、章铸等序及万历戊午陈邦瞻、王惟俭、吕邦燿等序。

秘书监志十一卷(旧钞本)

元王士点、商企翁同撰。凡记至元以来秘书省故事,分门十九:曰《职制》、曰《禄秩》、曰《印章》、曰《廨宇》、曰《分监》、曰《书籍》、曰《公移》、曰《十物》、曰《纸劄》、曰《食本》、曰《公使》、曰《守兵》、曰《工匠》、曰《杂录》、曰《纂修》、曰《秘书库》、曰《司天监》、曰《表笺》、曰《题名》。案《元史》:“至元二十七年,立兴文署,召集良工,刊刻诸经子史板本。”此书载:“至元十年十一月太保大司农奏:兴文署掌雕印文书,交属秘书监。本署设官三员,令一员,丞二员,校理四员,楷书一员,掌纪一员,雕宇匠四十名,作头一,匠三十九,印匠十六。”又:“至元十四年十二月,中书省奏,奉旨省并衙名,兴文署并入翰林院。”是兴文非设自至元二十七年也,可正《元史》之讹。

右官制

作邑自箴十卷(影钞宋本)

宋李元弼撰并序。是书论为政之要,自一至四卷,分《正己》、《治家》、《处事》三门,凡一百三十馀条。其下四卷,列《规矩》一门,百有馀条。第九卷为《判状》、《印板》,第十卷为《登途须知》、《备急药方》。作於政和中,刊於淳熙中,传本甚稀。见《直斋书录》、《文渊阁书目》。卷末有“淳熙己亥中元浙西提刑司刊”一条。每半叶十一行,行十九字。旧为稽瑞楼藏本。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官箴一卷(明刊本)

宋吕本中撰。此明成化戊子河东刑逊之让为国子监祭酒,手写以刻,书兼行、楷,古雅可爱。让有後跋。

右官箴

政书类

太平宝中政事纪年五卷(钞本)

不著撰人名氏。书中称高宗为太上皇帝,当出孝宗时人所编。卷首有题识云:“以富公弼所进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宝训》及林公希所进仁宗、英宗两朝《宝训》、《国朝会要》、《事实类苑》,编年之书,与夫建隆以逮绍兴诏令指挥、历朝名臣章奏之集,言行纪录,搜括殆尽,以成是编。其云富公《三朝宝训》,即《直斋书录》所载之《三朝政要》,《玉海》所载之《太平故事》,《馆阁书目》”宝训“,直斋已辨其非,此犹沿其误也。

右宝训

通典二百卷(宋刊本)

题:“京兆杜佑字君卿纂。”前有贞元十年《进书表》及李翰序、自序。序後接每门之目,目後即接本文。原本存一百廿卷,馀钞补全。每半叶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一百五、六、八、九卷末,有“盐官县雕”四字。案:宋盐官属两浙路临安府,今为杭州府海宁州治。书中“贞”、“徵”、“敬”、“殷”、“恒”、“桓”、“完”字有阙笔,而“构”字不阙,尚刻於北宋时也。旧为传是楼藏书,继入吴中故家,後为嘉兴金辔庭所得。五十年後,复归吴郡,亦良缘也。惜钞补者非出善本,尚多讹字。(卷首有“徐乾学印”、“健庵”二朱记。)

增入诸儒议论杜氏通典详节四十二卷(元刊本)

不题撰人姓名,亦无序跋。首载《通典原序》。每门後附录宋人议论之文,所列诸儒姓氏,自欧阳公至水心叶氏俱注有文集见行,当是南宋人所辑科举之书也。目录後有“至元丙戌重新绣梓”一行。有以为宋时麻沙刻本者,殆偶未见此条耳。(卷首有“振藻堂藏书印”朱记。)

唐会要一百卷(旧钞本)

题:“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四百户臣王溥纂。”是书原阙第八卷《郊仪》、第九卷《杂郊仪》,妄人以他文杂入,充盈卷数。七卷、十卷,亦多错杂。此稽瑞楼藏本。中有朱笔校过,较竹垞氏所见本尚多九十三、九十四两卷。

五代会要三十卷(旧钞本)

题:“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臣王溥纂”。《总目》每卷皆标书名。每卷首皆有《目》,今刻本已易去旧式矣。是书庆历六年,文潞公尝刻於蜀,乾道七年,施元之复以范鲁公《五代通囗(录)》合刻於江阴,两公并有後跋。其足以证今本之讹者,如:卷一《帝号门》“明宗使相三十八人”注中脱去“王晏球”一人,致其数不符,今本“八”改“七”,非是。卷二十五《租税杂录门》“每年秋夏徵科了毕”,核以上文“科配敛掠”,则“徵科”为是,今本“科”作“料”,亦非。又,旧本分条,今本每多并合处矣。旧为红豆斋惠氏藏书,後归西沚王光禄,复归黄氏士礼居。竹汀钱氏尝借自黄氏,手刊其误数条,并跋云:“借人书籍,不但不损污,并能为人订正讹舛,近日颇能行之,此亦足以代一瓻乎。大昕戏题。”复有竹垞老人跋,松崖所录也。(卷首有“惠栋之印”、“定宇”、“王鸣盛印”、“西庄居士”诸朱记。)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刊本)

宋马端临撰并序。前有王寿衍《进书表》,又李谨思序。初刻於泰定元年,寘板西湖书院,後有阙失。至正五年,江浙儒学提举余谦访得原稿於其子志仁,重为订正补刊,印行於世。是本旧藏昆山叶氏。(每卷有“叶文庄公家世藏”朱记。)

右通制

大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旧钞本)

唐萧嵩等奉敕撰。张氏《藏书志》载有周必大序,此缺。凡《序例》三卷,《吉礼》七十五卷,《宾礼》二卷,《军礼》十卷,《嘉礼》四十卷,《凶礼》二十卷。草创者,为徐坚、李锐、贾登、施敬本、陆善经、洪孝昌;成之者,则萧学士嵩、王舍人仲邱也。唐时以之设科,習者授太常官,而士之明礼者遂多,其制最善。是本钞白甚旧,中有朱笔详校,不著何人。

大唐郊祀录十卷(钞本)

题:“朝散郎前行河南府密县尉太常礼院修撰臣王泾上。”前有《进书表》。是书作於贞元中,考次历工郊庙享祀及有唐因革故事。首三卷为《郊祀》、《凡例》,四至七曰《祀礼》,八曰《祭祀》,九、十曰《飨礼》,一代典制略备。中随文注释,亦有考证。原本有图,今已佚。见《崇文总目》、《书录解题》、《文渊阁书目》。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钞本)

题:“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臣欧阳修等奉敕编。”有《进书序》及李壁後序,晁氏《读书志》题“姚辟、苏洵撰”云。嘉祐中,欧阳修言,礼院文书放轶,请礼官编修。六年,用张洞奏,以命辟、洵。至治平二年乃成,诏赐以名。案:宋时礼书,有《开宝通礼》、《礼阁新编》,已佚,此书传本亦鲜,《四库》未经采进。近有好古之士访求钞藏,已阙卷五十一至六十七,共十七卷,安所得淳熙刻本而补足之?书分八类:曰《总例》,曰《吉礼》,曰《嘉礼》,曰《军礼》,曰《凶礼》,曰《废礼》,曰《庙议》。始建隆,迄嘉祐,巨细毕载。欧阳公《序》谓,以通礼为主,而记其变。凡变者,皆有所沿於通礼也,其无所沿者,谓之“新礼”。通礼所有,而建隆以来不复举者,谓之“废礼”。凡始立庙,皆有议论,谓之“庙议”,其馀皆用通礼条目,凡百篇。当时《国史》谓“三辑礼书,嘉祐尤悉”,诚读史者必当备之书也。此元和顾氏思適斋钞藏本。(卷首有“顾千里印”、“一雲散人”二朱记。)

政和御制冠礼十卷五礼新仪二百二十卷(旧钞本)

宋议礼局官知枢密院事郑居中等奉敕撰……前有徽宗《御制序》及《御笔指挥》、《局官劄子》。以《御制冠礼》十卷冠首,後列吉、宾、军、嘉、凶五礼,凡官民之制具详。旧阙第七十四卷,第八十八至九十卷,第一百八至一百十二卷,第一百二十八至一百三十七卷,第二百卷,皆有录无书。其第七十五、九十一、九十二三卷中,亦多残阙。案《宋史》,大观初设议礼局,以知枢密院事郑居平、刑部尚书白时中、慕容彦逢,学士强渊明等十四人主之。疑义,许具劄子上请。故是书卷首,详载局官累上诸劄。徽宗叠降御笔指挥,历七载而後成书。北宋典章略备。自後世拘於成败之迹,并此书亦视若弁髦,以致日就零落,残编仅存,惜哉!

大金集礼四十卷(钞本)

不著撰人。黄俞邰《千顷堂书目》谓,金章宗明昌六年,礼部尚书张暐等所进。今案:书中“雍”字称御名,则当成於大定之世。旧阙第十二卷至十七、第二十六卷、第三十三卷。此阳湖孙氏藏本。卷面篆书书名,渊翁笔也。

庙学典礼六卷(钞本)

元人所撰,不著姓氏,亦无序跋。其书凡涉圣庙、学官、儒生之制,一时诏旨,悉录之。卷首列应繙绎之字句数十条,盖书中间存蒙古语,未尽改去也。(卷首有“曾在当湖胡囗〈遂〉江家”朱记。)

圣朝通制孔子庙祀一卷(元刊本)

至正二年正月二十二日集贤院奏准孔子庙祀条格,详列省注,释奠、迎神、捧俎、彻豆、送神、望瘗诸仪,大约依朱文公检到《政和五礼新仪》。後有正配位陈设之图,从祀陈设之图,大成殿图。《菉竹堂书目》有《释奠格例》一册,即此书也。(卷首有“嗣盛印章”朱记。)

右典礼

大元海运记二卷(旧钞本)

不著撰人,从《纪世大典》中《海运》一门录出。《经世大典》已佚,仅见《永乐大典》中。此书上卷,分年纪事,多录案牍之文,自至元十九年迄皇庆二年止。下卷,分类纪事,曰《岁运粮数》,曰《收江南粮鼠耗则例》,曰《南北仓鼠耗则例》,曰《再定南北粮鼠耗则例》,曰《排年海运水脚价钞》,曰《漕运水程》,曰《记标指浅》,曰《测候潮汛应验》,曰《艘数装泊》。昔杭人徐泰亨以漕事至京师,诣都堂陈漕运之弊,当更张者十事,有《海运纪原》七卷。惜其书不获见,幸有此编,尚可参考而得其略。

右邦计

补汉兵志一卷(影钞宋本)

题:“白石先生钱氏撰。”有嘉定甲戌门人陈元粹序,嘉定乙亥门人王大昌跋。案:序谓白石先生名文子,字文季,世居乐邑白石山下。跋後另行记有“大昌於是年九月锓板漕廨,益广其传”一条。每半叶七行,行十三字。小注十七字。

右军政

故唐律疏议三十卷(元刊本)

同类推荐
  • The Crown of Thorns

    The Crown of Thor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初元禅师语录

    一初元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服气精义论

    服气精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通玄真经缵义释音

    通玄真经缵义释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地理考

    诗地理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传承召唤

    传承召唤

    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带着梦想的少年,两者时间会发生什么。一个没有体会过亲情人,意外后获得了他梦想的一切,而他要做的就是守护。这事实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强者,一生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喂喂喂,我啥时候说过我是一个人!你问我我的背后是谁,我的背后是地球!——王凯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幻野仙踪

    幻野仙踪

    一次惊世巨变,引发玄门纷乱。一场旷世激战,挑起异族恩怨。一位少年突现,揭开千年谜团。迷离身世,无上绝学,波折爱恋。是真实,还是虚幻……
  • 苏珊的小熊

    苏珊的小熊

    在《爱菲尔棒棒糖》中,迷恋天使的小主人公最终见到了真正的“天使”,而她在成长过程中始终相信友善,并最终帮助了“天使”;在《苏姗的小熊》中,获得了友爱的“小熊”舍身救人,感人肺腑,还让我们从中看到长篇科幻《开元通宝》的影子;而《灰骏马》几乎就是一篇真正的童话,作者用极为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善良的人与一个善良的动物的深情故事。
  • 冒牌天王

    冒牌天王

    KTV捉第三者,我被女朋友给甩了,甩我的理由很奇葩,就因为我叫谢霆,而不叫谢霆锋,说是给不了她要的那种生活,为此,我在KTV大闹了一场,随即,KTV漂亮老板娘出现,她说要我陪她玩个游戏,否则就......
  •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可说是一部真情实录,其中收录了叶辛和当年的恋人王淑君从萌生初恋到进入热恋及两地相思期间的所有通信。时间跨度是从1969年的12月至1973年的5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时,出版社酝酿出版一套《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当时由于叶辛参与主持上海作协日常工作,天天上班,挤不出时间撰写大块的回忆文章。出版社复印了叶辛夫妇这段时间的通信,除了一些辨认不清的字句,几乎是原封原样编撰了这本书,当年印刷了一万五千册销售一空。这一次收进文集,仅在体例上做了调整,所有文字仍按复印信件出版。虽是年轻恋人的通信,可在字里行间,仍能读出知青生活里男女情人间的相思和意味。
  • 荒城旧事之青春荒唐不负你

    荒城旧事之青春荒唐不负你

    谈一段感情永远都是先热烈然后变淡到了见面感觉又会有那么一点激动再变淡感觉不爱了可是实际是爱着的因为你知道她的习惯你是把她无时无刻印到脑袋里的只是不像以前那么轰动只是在无谓做些什么也不需要对方知道但大对数都认为没有当初的感觉所以都没有迈过那个槛等我可以像我爸妈和婆婆爷爷那样可以平淡但深爱着对方包容对方不抛弃熟悉对方一切那就是我真正可以用久伴这个词语形容的人了.
  • 你曾以世界为我仰望:在岁月长河中收了你!

    你曾以世界为我仰望:在岁月长河中收了你!

    足以令人仰望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冷暖皆知的恋人、有两三个无话不谈的好友,还是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可是这些,沈木兮全都失去了,她的世界开始变得迷茫无措起来。何越的出现,支撑起她荒芜褪色的青春,牵引着她走出茫然无助的世界。在昏暗无光的岁月里,他成了她一抬头便能看见的光亮,她愿意跟在他的脚步后面,重新步入那个令她仰望的世界。他曾以世界为她仰望,心甘情愿,直至永远。
  • 极品公子在现代

    极品公子在现代

    神秘祖师的弟子,本是一个翩翩公子,武艺高强,机缘巧合下穿越到现代。世家征伐,我自飞扬。尘世浮沉,我自凌仙。形形色色的美女,妙趣横生的校园……且看翩翩君子如何变为一名浪迹人间的极品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