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3700000105

第105章 李商隐(1)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又受到牛党的排斥。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李商隐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词清丽,意蕴深微,但好用典,有些诗比较晦涩。现存约六百首,其中无题诗堪称一绝。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

注释:[1]瑟:古乐器。古瑟五十弦。以花纹雕饰者谓锦瑟。柱:瑟上扣弦的支柱。华年:青春美好的年华。[2]庄生:庄周。《庄子》:“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望帝: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杜宇。后禅让退位,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春天则悲啼不止。[3]月明珠泪:“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博物志》)“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文选》注)蓝田:蓝田山,在今陕西蓝田东南,产美玉。玉生烟:古人认为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升腾起一种晶莹之气。唐诗人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4]惘然:迷惘,不知所措。

鉴赏:《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评价不一的一首诗。本诗和李商隐其他一些内容晦涩的诗一样,之所以引得众说纷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传统的写作形式中加入了象征主义的元素和印象派的手法(当然是无意识的),用具体可感的物象表现抽象的情感,情感和物象之间有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读李商隐的诗,我们更多的是去感受客观物象给人的感觉和主观情感之间的相似之处。很显然,本诗是时过境迁之后,对往日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的追忆。或许当事人还在,或许有什么难言之痛,诗人有意以较多的典故作一种隐讳、婉曲的表达。标题取句首二字,并非全无意义,瑟音凄苦,《锦瑟》里蕴含着苦涩的回忆。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首联是第一部分,以锦瑟起兴,引起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锦瑟啊,怎么平白无故有那么多弦啊?一弦一柱都蕴藏着对“华年”的追忆。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诗人的抱怨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以此来喻往事难忘、苦涩的情愁无穷无尽。次句明确说明追忆的是“华年”。那个忘不了的“华年”里有着怎样的精彩,怎样惊天动地的情爱,怎样铭心刻骨的故事啊!诗人用一个抽象的词,使我们浮想联翩了。宋词人贺铸问“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颔联、颈联是第二部分,写所忆所思的“华年”留给诗人的感受。“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迷惘: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茫然自思,不知道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这是一种似幻似真的境界,矇眬而迷离。“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执着:蜀帝死了,但他的心没有死,到春天,他把灵魂化为杜鹃鸟,啼叫不止,直至叫得口中滴血。凄苦如此,还不回头,什么样的情怀这样痴迷不悟?“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寂寥:皓月当空,浩瀚的海面,黛青的波浪涌动起伏,月光下,张开的海蚌壳里的珍珠,晶莹剔透,清辉流转,是珠光?是泪光?辽阔、旷远、皓净,而又孤清寂寥。“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温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蓝田美玉升腾起飘忽的烟霭。这是一种缥缈但非常美好的感觉。这四句用四个典故,包含了极为丰富复杂微妙的内涵,在时空的纵横中,构筑了一个深邃杳渺、神奇瑰丽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美感。

尾联是第三部分,“此情可待成追忆”,诗人笔触急转,又回到现实中。诗人明白地提出“此情”照应开端的“华年”,于是,我们知道了,“华年”里有段惊心动魄、铭心刻骨的感情,那里有梦、有血、有泪、有沧海、有暖日、有凄苦、有温婉……有无言的结局。这样的情感,哪里需留待后来的日子去追忆,在当时就令人惆怅不已了。,“只是当时已惘然”,似有无尽的伤痛和遗憾。读完全诗,我们也不禁怅然若失了。

本诗感情细腻曲折委婉,语言清雅典丽,对仗工整,色彩鲜明,意象蕴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旁限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1]。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1]梗犹泛:指还在四处漂泊。《说苑》:“土偶(泥人)谓桃梗(桃木人)曰:’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之所止。‘”芜:荒芜。陶渊明《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

鉴赏:李商隐生活在动荡的晚唐年代,个人遭遇又极坎坷,本诗是以蝉自喻,抒发自己的清高、清贫和不得志。

蝉站在高高的树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得一饱,即使对现状不满,发出愤愤不平的叫声,也是徒劳。首联是作者以蝉自喻,将蝉的处境和自己的人生际遇融为一体,表明自己高洁的生活态度。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道路,就要承受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贫寒、孤独、寂寞,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颔联继续写蝉,到拂晓蝉已叫得声嘶力竭、若断若续,一树的碧叶仍然绿意盎然,不会为蝉的凄惨有一点憔悴。树无情,是诗人自己的感受。其实本来树无所谓有情无情,这里有对人情冷暖的怨艾,实际还是在激励自己,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不要对他人的帮助寄予太大希望。前四句借咏蝉慨叹自己。

颈联写自己,当个小官还在四处流浪,故乡园子里的杂草恐怕都连成一片了。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对命运的无奈,略起了归隐之意。

尾联还是回到蝉上,但蝉不再是主体的象征物,而是成为和主体相对的客体。蝉的叫声太容易唤起诗人的共鸣,所以诗人厌烦它——生活的困顿,不去想它,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就算了,而蝉的叫声警醒我,让我再次清醒地意识到我的全家过着清苦的生活,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诗人并不是真的厌烦蝉的叫声,只是换一个角度进一步表达内心的郁闷和不平。从以蝉自喻到厌烦蝉的相警,表现了诗人感情上的复杂微妙,也表现出诗人在抒情载体的选择上灵活自如,有高超的艺术功力。全诗首尾圆合,物我一体,表现角度多棱,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乐游原[1]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鉴赏:这首诗大概写于晚年,字句通俗易懂:天光向晚,心里有些不舒服,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但浅白的语句,却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在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这一刻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灿烂,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也许诗人仅仅是如实地写出眼前之景,但后人却众说纷纭:有人说表现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有人说象征唐王朝行将衰亡,表现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也有人说“只是”没有转折意味,这首诗是赞美临近黄昏的夕阳最美丽……“向往光明”、“预言一个朝代的没落”是现代人的观念,是强加给古人的牵强附会。“只是”有没有转折意味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美好的夕阳临近黄昏会很快消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诗人以平白浅近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诸多想象,本身就是诗作的魅力。不管诗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我们读此诗时确实能感受到好景不长久的遗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那么浅显,回味又那么悠长,有对自然的热爱,有对生命的无限依恋,有人生暮年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短短的诗句,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蕴与语言张力。此诗语言平易,让人领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夜雨寄北[1]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注释:[1]诗题一作《夜雨寄内》。[2]巴山:因其境内有大巴山、小巴山,常用巴山代指巴渝地区。[3]何当:何时能够。

鉴赏: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商隐滞留巴蜀,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寄给在北方的妻子(一说是友人),倾诉了思乡的情怀。

你问我归来的日期,还没有定呢。首句似平平常常地回答远方的询问,细品之下,内涵却很丰富,故乡亲人的殷切期盼,自己羁绊异乡的无可奈何,归期未定的抑郁惆怅,都融合在这一问一答中。句中两个“期”字,一为妻问,一为己答,不觉累赘,反显自然巧妙。

次句写自己置身之地的自然环境。因处四川盆地,四面大山环绕,巴渝地区多夜雨,巴山夜雨是重庆秋季独特的景观,常常白日晴空万里,夜晚淅沥小雨如期而至,洗去了一天的浮尘、暑气,第二天又是一个清新凉爽的早晨。万籁俱寂时飘舞在巴山夜空的细雨,触动了无数多愁善感的心灵,也唤起漂泊在外的游子多少思乡的愁绪。诗人抓住当地景物的特点,以细细密密的秋雨涨满秋天的池塘给人的感觉,来抒发羁旅的凄清孤寂。一、二两句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它们表现的情绪是一致的,只是诗人有意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

三、四两句设想未来相聚的情形。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坐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那时再来谈论今晚的巴山夜雨。诗中又出现了“巴山夜雨”,只是此巴山夜雨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未来相逢时谈论的话题。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现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妙趣横生。小小一绝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一写实景,一虚拟情怀,不觉累赘,反觉精辟,技法之妙,难以企及。

诗人的思绪在现实——想象——想象中的现实之间流动,回环往复,曲折缠绵,颇似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全诗语言朴素而简练,以白描的方式叙事、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间,跌宕有致;意境的打造自然而优美,“巴山夜雨”融合了山的旷远、夜的宁静、雨的缠绵和悠悠的相思味,可谓清新隽永,别有风情,令人回味无穷。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1]。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2]。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3]?

注释:[1]宝剑篇:初唐名将郭震(字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寓怀之作。《新唐书·郭震传》:“武后召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郭元振因此被提拔重用。[2]青楼:古代歌舞宴饮之地。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管弦:音乐。[3]新丰酒:梁元帝诗:“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新丰,即今陕西临潼。唐初马周落魄时,曾在新丰旅舍饮酒,被店主人冷淡,后因常何推荐得居要职。斗:一作“又”。

鉴赏:一场自然的风雨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风雨的感慨。也许此时诗人正在异乡漂泊,也许此时诗人正羁绊在旅途,贫困潦倒,仿佛已穷途末路,但想到自己满腹才华,一腔抱负,终究是不甘心啊。全诗仿佛一首悲怆的命运交响曲,反复咏叹着人生的郁愤和不平。

首联从郭震的典故着手,“宝剑篇”意味着宏图大略、英雄气概,而自己的“宝剑篇”只能冠以“凄凉”二字,羁绊异乡、四处漂泊,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去了。这里有两个对比:郭震后来的成就和自身凄凉境遇的对比,远大的理想与现实的窘迫的对比,衬托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落迫潦倒的无奈,给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凉的基调。

颔联是自己的飘零和他人的显达的对比。黄叶仍然在风雨中飘落,冷清、孤寂,好似诗人的命运;青楼里自是音乐嘈杂,飞黄腾达的人在寻欢作乐,热闹、喧嚣。清苦的仍然清苦,享乐的自在享乐,人情淡漠,这是冷酷而真实的社会现实。

颈联写自己交游的落寞。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好友由于种种原因缘分已断。诗人由于牛李党派纷争而受到打击排挤,在夹缝中求生存,凄冷孤寂难免。既无新知,又无旧好,诗人感到深入灵魂的孤独。

尾联写自己空有远大抱负,却无所建树,明知喝酒也喝不出马周那样的运气,但心中的忧愤郁闷无所排遣,只能借酒浇愁,可多少酒才可以消得掉愁啊!此恨绵绵无绝期,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壮志未酬的不平,以一个问句渲染得淋漓尽致。

诗中前后两个典故照应巧妙,多处对比形象鲜明,强烈的情感渗透到客体的叙写中,揭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在那样的年代沦为党派斗争牺牲品后内心的痛苦。

寄令狐郎中[1]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2]。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3]。

注释:[1]令狐郎中:即令狐绹,作者旧友,时任右司郎中。[2]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代指书信。[3]梁园:梁孝王的宫苑,这里喻指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的幕府。相如:据《史记·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后因病免职,家居茂陵。

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绹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绚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绚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

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绚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

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揉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

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

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隋宫[1]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2]。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3]。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4]。

同类推荐
  • 我知道你去年在中国干了些什么

    我知道你去年在中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用长篇风格来书写短篇的奇妙作品。除却历史和现实,曹三公子展现更为天马行空的臆想,用观察历史的眼睛探究青春,用寓言式的智慧调侃人性,用果敢大胆的想像去描绘众生。风格多样,类型多变,谐趣、先锋、怪异、犀利、颠覆……其空前绝后的想像力、多重转换的视角以及睿智风趣的语言、多种元素的随意切换、形散神不散的风格成为后期历史小说写作的积累,也成为无法超越的一段写作历史。如此的曹三公子,你绝对想不到。
  • “空”之x幻想

    “空”之x幻想

    “空”是一系列独创的寓乐流超强的奇幻小说,是一部可以帮助人们提升自己,找到幸福的书。属于哲学科普,论道谈佛,写人类起源,诸神之战,时空穿越,星际旅行,英雄无敌,儿女情长。
  • 血踪

    血踪

    北平城内频发连环血案:循规蹈矩的国民党旧交警血染城楼、与世无争的贫穷更夫尸陈废墟中、功德圆满的外国建筑专家血溅卧室内……凶手作案手法一致,究竟有何图谋?当法医、修脚师一一被排除嫌疑,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逐渐浮出了水面!
  • 双刃利剑:克隆卷

    双刃利剑:克隆卷

    人类克隆技术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克隆人是对供体的复制,这将损害人类的尊严,破坏人类的独特性。这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 永不回头

    永不回头

    这是一个关于负罪与自我救赎的真实故事,主要描述刑满释放人员这一边缘人群回归社会,重新直面现实,直面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生活全景,真实再现这一社会弱势人群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消沉、自立、感恩以及获得新生的快乐。这些被忽视的人群不但有理想有抱负,还能用爱回报别人,回报社会,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琴与卿

    琴与卿

    作为废柴姐姐的我和享有“少年书法家”之称的弟弟,在冷战两年后的这个暑假,因为突然跑去旅游的爸妈,而不得不面对两人独处的这件事。“你喜欢方诚!”直闯我房间的弟弟冷不防说道。“……”天呐!我暗恋好友弟弟的事被发现了?懊恼之际,他又丢下一枚语言炸弹,“我帮你!”“蛤???”小说还在连载中,喜欢本书的读者请加本书的交流群:337327782
  • 九尾灵劫

    九尾灵劫

    灵界,所有人都想着战灵之路大步向前,被人所崇拜,战灵者,驾驭战灵,拳可崩天,脚裂山河,咆哮一声江河逆转!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只有占领才能备受尊敬!一个小城市的少年,没有来历没有背景,没人知道他是哪里来,但是却知道他,九尾的化身!被人唾弃,没有人认可的少年如何承载着九尾化身的诅咒,化怨恨为动力,成为主宰灵界的霸主!热血不断!!飙起!
  • 贩梦师

    贩梦师

    人分善恶,梦分吉凶。没有招牌的店铺、贩梦为生的商人、脑洞大开的梦境、匪夷所思的凶案……而梦,就是我们正经历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 魔道学修仙

    魔道学修仙

    穿越到了修仙世界,虽然天赋有限但是咱有脑洞有技术君看我用无限的脑洞为祸。。。偶不纵横四方,忘了自我介绍,我是个腹黑的逗比
  • 武赦天择

    武赦天择

    故事从主角轮回来到神州大陆黄帝国崌岄派开始,随着灭门星宿派的导火线,初衷的心一丧即失,对于棠裳、陌於兰芷的情谊,在后面是否珍重呢?
  •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带领的微软公司在二十多年里一直在飞速地发展,微软公司的软件大军像当年的蒙古军队一样横扫世界。那么比尔·盖茨是如何领导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勇往直前的呢?这大概是最值得管理学家们反思的地方。
  • 纹帝录

    纹帝录

    天地初始,巨神开天,庇下宇内天辰,自此延生无数至强生灵。上古陆界,天人横行,神魔咆哮,鬼妖纵横。然时间流逝,万灵轮转,世间变化,时代更替,强者群起,如星辰闪耀,遍布天地间,至尊行走于天下,留下一个个神话。人族是世间大族,每一人出生便分三六九等,修行亦是如此。灵赋高低,决定着修行人未来之路是宽是窄。可只有二品的灵赋,周辰希他要如何复仇?如何,成为强者?
  • 赴冯翊作

    赴冯翊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行学院

    五行学院

    金木水火土,五行族的人世世代代于大地上繁衍,五族中的年轻后辈汇聚于同一所学校,即五行学院。五行学院不仅仅是五族中人,也有普通的人类。师生同窗之间,爆发一系列的恩怨纠葛。伴随着五行中诅咒一般轮回循环的千年大战的临近,木族的少主七星棠,金族的年轻首领光泽,水族王者坎,土族继承人大力,还有金族的美女化学家薇,充满灵性和传奇的教师队伍,还有,来自火族的火红衣衫的冰冷少年离……聚集于学院的这些人,所有的故事因他们而展开。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