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3700000037

第37章 李白(6)

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诗兴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所以天宝六载(747)李白到达金陵,登临凤凰台时,用崔颢诗的韵写下了这首诗。此诗虽不及崔颢的黄鹤楼诗那么著名,但其颔联、颈联皆为千古名句。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写登台所见,赞美长江两岸的壮美风光,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和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历史兴衰之叹,引出对浮云遮蔽日月,国事日非的忧虑。全诗将社会与自然、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有着极高的艺术境界。

首联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写意,开篇点题。“凤去台空”象征六朝繁华已成过眼烟云,一去不复返了,而今只有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诗人着意突出人事之“变”,与自然界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颔联便是人事巨变的具体化。诗人借事抒情:昔日吴国巍峨的宫殿,葱郁的园圃,已经一片荒芜;东晋声势显赫、炙手可热的世家贵族也已进入坟墓,成了一抔黄土。言外之意是说沉湎于豪奢生活的帝王,热衷于权势利禄的豪门,得意一时,不过是历史上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颈联承“江自流”而来,由凭吊历史遗迹而转向欣赏自然,借景抒情写意:三山矗立,被云遮雾挡,若隐若现,仅见似乎失落在天际的山尖。白鹭洲清晰可见,卧于长江之中,将江水分为两道。这两句写景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亘古长存的自然景色,观照着历史的兴衰、人事的更迭。由此诗人想到现实,感叹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使人不能见到长安,因而内心沉痛忧郁。尾联运用象征手法抒情,以浮云蔽日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能之士报国无门,表达对时事的忧虑。以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之意,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慨。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峰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川:平地。

鉴赏:这首诗写得气势磅礴。诗人将庐山一个最典型的风景点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大手笔,描绘得奔放空灵,有形有神。

首句写大景: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上,冉冉升起了一团团的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很美,而且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情景。

次句写小景:远观那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遥看瀑布”四字点题,“遥看”即是望;“挂前川”三字是诗人在脑海中形成的印象。这里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大的白练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凡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称赞之情。

第三句承次句描写瀑布的动态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三千尺”形容其高;一个“飞”字则把瀑布喷涌奔泻的景象生动描出;“直下”二字既描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句承第三句。诗人犹嫌未足,补上自己的想象:可能是银河水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了吧!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二字值得细品。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读者也明明知道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更为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已经孕育了这一现象。你看,巍巍香庐峰藏在云霞烟雾之中,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泻、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奇特,却必然,诗人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生发;虽是夸张,但很自然,瀑布的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虽是新奇,但很真切,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七言诗句中,第五字非常重要,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着力处也。这种说法于本诗最具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比之别诗往往化静为动,可算别出心裁;一个“落”字也很精彩,鲜活地勾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不成样子了。

全诗不着一“望”,但前三句都写“望”,扣题描宏大之景;后一句是写“想”,驰骋想象并发出感叹,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独特手法。

望天门山[1]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

注释:[1]天门山:指安徽当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2]楚江:湖南、湖北、安徽为古楚国之地,流经这一段的长江被人称为楚江。回:回旋、转变。[3]孤帆:孤舟。这里的帆指代船。

鉴赏:这是李白又一首气势恢宏的写景诗,描绘的是从行驶的船上遥望天门山的壮阔气势和雄浑意境。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写起。说气势恢宏的长江猛烈地冲断了天门山,滔滔江水从中间流过;江水在向东流时,又向北打了一个回旋,水势更加澎湃。这样描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狂涛的冲击,才断开了“天门”,使它成为东西两山。在诗人笔下,长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这是借山势描写水的汹涌。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被迫转弯向北,激起回旋。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之貌。

诗的后两句描绘两岸连绵不断的青山,双双对对地向我身后退出,我乘坐的这一片孤舟,仿佛从太阳出来的那边驶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致。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而是站在“从日边来”的孤舟上,并且是在行驶途中“仰望天门山”。“出”字和“来”字用得极妙,值得细细品味:“出”字给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容易理解,但却少有人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点来“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船行江中,望见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愈来愈清晰的身姿转瞬即逝,两岸青山不断迅速地向后退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来”字是“出”字的补充,船在江中乘风破浪,天门山仿佛张开双臂,迎接从天边到来的远客。“出”字和“来”字,不但表现了在船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雄姿,而且寓含了船上人的新鲜、喜悦之感。隔江对峙的天门山,也对迎面向自己驶来的游船以及船上的客人表示亲切的欢迎。

全诗对景物的选取、对山水特色的把握,以及描写角度的变换和颜色的搭配,无不反映出诗人的独特观察和独特感受,也无不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的感情和豪放开朗的内心世界。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1]。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2]。

注释:[1]兰陵:地名,即今山东枣庄,以产美酒著名。郁金香:花草名。古代将其花用作香料。酿酒时放入郁金香,酒便呈金黄色,具有特殊香味。琥珀:树脂化石,呈黄色或红褐色,透明且具有光彩。[2]但使:只要。[5]知:觉。

鉴赏:这是一首旅人思乡的情感诗。他乡客愁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普遍的主题。李白这首诗却有意翻新,说在外旅行遇上了盛情款待自己的主人,于是开怀畅饮,再也感觉不到故乡与他乡的不同之处了。

上两句首先开门见山地点出做客地点:兰陵。再把“兰陵”和“美酒”联系起来,便扫除了别诗那种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那带着浓郁的郁金香味的美酒,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上去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表露无遗了。

下两句用“但使”二字起笔,一贯到底,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是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就令诗的意境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当然没有到“乐不思蜀”的程度,只是不觉得这个地方是他乡。这是本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作品之处。

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背景。

早发白帝城[1]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1]白帝:《寰宇记》:“公孙述更鱼复曰白帝城。”[2]江陵:盛宏之《荆州记》:“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新唐书·地理志》:“荆州江陵府,隋为南郡,天宝元年改为江陵郡。”

鉴赏:在“安史之乱”期间,永王李磷在江南起兵,准备北上抗击叛军。李白被招致其幕府。不久永王被唐肃宗所杀,李白受牵连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被判流放夜郎。李白去夜郎是逆长江而上,第二年途经三峡到达夔州(今奉节),就遇赦得回。这首诗写于遇赦归途中,描写下江陵的舟行情景,以轻松的笔调,表达出愉快的心情。

白帝城建筑在高山之上,濒临长江,距瞿塘峡很近。诗人写此诗时已经离开夔州,船行在江中。中途回望,只见群山高耸入云天,早上告别了的白帝城,已经看不见了。天气晴朗,五彩缤纷的云霞辉映在刚才走过的地方。“彩云间”三字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暗示了水流湍急,舟行速,地势高,距离远,天气好,心情舒畅。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说“千里江陵一日还”,从文字上看是沿用《水经注》旧说,但用这样夸张的语句来表达极度兴奋的心情是很形象的。

此诗在表现舟行迅疾中,把两岸风物带出,使人如闻如见。船在江中流驶如飞,在岸边山上不断的猿声中,轻舟已飞驰过了万重山。第三、四句还有言外之意:尽管两岸猿猴苦苦地啼叫,可是我,轻舟如箭,已经越过了一切艰难险阻,前途开阔,人脱劫难,心情无比轻松。其诗句也如江流奔泻,不可遏止,极尽浪漫飘缈之美。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1]。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释:[1]深坐:久久呆坐。蹙(cù):皱。

鉴赏:本诗是一首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作,描写一位佳人苦待心上人不至,因而转爱为怨,哀婉凄恻的情态。诗人主要通过对美人的行动、表情和心理刻画来表达这一主题。诗的前两句写美人卷起珠帘,紧锁着蛾眉久久地坐着。诗人通过卷帘、深坐、皱眉等到动作、情态来刻画一个女子处于等待中的哀怨的恋爱心理。第三句描写她泪水湿成了一片。刻画人物细致生动,使这位美人由爱生怨、因爱生恨的情感变化,因心上人不来而痛苦万分,哀怨情态宛在眼前。然而,诗眼却在最后一语。诗中的美人由于对所爱之人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在她的挚爱落空以后,自然要生出无穷的怨恨了。而诗人却说“不知心恨谁”,那是明知故问。读者心里非常清楚,她所恨之人便是她所爱之人,她久等不至之人。从客观效果来看,末句“不知心恨谁”还有潜台词即“不知为何恨”。诗人虽没有正面提出这一问题,但给读者留下了这样的想象空间:这女子恼恨的原因究竟何在?是男子另有新欢将她遗弃了呢,还是女子原本就是单相思呢,再或是男子本身的行动并不自由,受到家庭阻挠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末句又起到了另一作用,即通过启迪读者的联想,扩大了这首小诗的内涵空间,使诗作更加含蓄不尽。所以看似直白的“不知心恨谁”,对本诗诗意的拓展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颗同情和理解的诗心,写出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不仅在蛾眉,更美在一片苦涩纯真的相思之情。此正所谓状眼前之景于诗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越中览古[1]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2]。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1]越中:今浙江绍兴,唐代属越州;春秋时代,属越国,因吴越争霸而有名。[2]锦衣:锦丝织成的华美衣服。

鉴赏:这是一首怀古诗。

春秋时代,吴国占据江苏一带,越国占据浙江一带。两国长期争霸南方,成为世仇,战争不断。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后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本诗写的即是此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最深的片断来写。诗人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而是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插曲。

首句点明题意,写了自己在越中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国,报了仇雪了恨,勾践带领将士班师凯旋。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将士们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战袍,而穿锦衣归家。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将士们得意凯旋,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那花儿一般的美人就充满了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前面“如花”二字,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锦衣如云、美女满宫,这是多么的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繁华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的辉煌与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结句所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感慨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传之子孙万代,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无情破灭,这就是本诗的积极意义。

全诗着重在写昔日的富贵荣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仅以结句写今日的荒凉,遂将前面全部抹杀,转出诗意。这种通过热闹繁华场面来描写凄凉冷清,就使人更觉凄凉冷清之可叹。为了充分表达题意,诗人对全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在第三句里,而本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折到反面,使对比更显得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得力。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达到如此妙境的。

同类推荐
  • 商不厌诈

    商不厌诈

    本书是一部商战小说。本书以国内某日化公司现实场景和真实案例为蓝本,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点,披露了日化行业的营销、策划、公关等内幕和生死博弈。
  • 福尔赛世家(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福尔赛世家(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胡同

    胡同

    那一年,我的小寒妹死了。那一年,一场红色狂飙席卷而来。那一年,小雅宝胡同里产生出很多故事……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坊间少见。全书通过一个孩子天真的双眼,写文化大革命初期北京一隅,写当时社会的混乱无序、人性泯灭及道德沦丧对一颗幼小心灵的冲击。
  • 寻找大舅

    寻找大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银河

    银河

    跨世纪文丛是新旧世纪之交诞生的,她融汇了二十世纪文学、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变异的新成果,继往开来,为开创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格局,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簿之力。本书收录了张抗抗中、短篇小说。
热门推荐
  • 凤起天罡:扶摇九霄

    凤起天罡:扶摇九霄

    天道如何?宿命如何?却是如何甘心?谁人琴音起;何人箫声断?梦里清欢尽,泪落无痕。孑然一身踏错时空的轮回,是对是错;错转千年的命运终是回归正轨,只为那一句我等你。即使是沉渊永堕,天罡伴我,我自扶摇而上破尽九霄!“花辞颜,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过孑然一身,此生并无所求。”“若有所求?”“若有所求,定无关风月。”“我不是她。”“你便是你,不是旁人,花辞颜,世间只得一个花辞颜已。”“你要等我。”“我等你,很久。”千年前那一场几乎倾覆六界的风花雪月,所有人都选择了缄口不言。至如今,留下的不过几笔浅浅的淡墨。那些掩埋于歌舞升平的水榭楼台下的道铺白骨,血染红妆终将揭开帷幕,破除尘封……
  • 妃你莫属呢

    妃你莫属呢

    世人都说,无情皆是帝王家。从她入宫开始,她便深受宠爱。她愿也怒,可也无可奈何。身为帝王家,他的心思只是在这个女人的身上,除了这个女人之外,他从未爱上过任何的人。悄悄的呆在她的身边,默默的守候着这个女人。深宫之中,帝王独爱唯此一人。谁都不会明白,在他的心里,这个女人到底是有多重要,也没有谁知道,在这个女人的心里,这个男人到底是又有多重要。缘深缘浅,深宫独爱。
  • 楚门

    楚门

    五百年前,中土大陆的最强战士,黄金狮子离奇丧生于北部荒地。麦克艾霍恩家族,从此成为了骑士的家族……五百年后,黄金狮子的子孙,在偶然中得到了黄金狮子遗留下来的日记。于是,循着黄金狮子的足迹,楚门向最强战士的王座,发起了冲击。悲怆的战士,出路究竟是在何方?实在卑微的生存,还是有尊严的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迷雾山中,巍峨的曼多思塔重现中土大陆。在中土大陆一片祥和的气氛下,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不一样的战士,不一样的魔法,不一样的骑士……一切,尽在【楚门】
  • 谁于暖花初开时,拯救天使

    谁于暖花初开时,拯救天使

    她躺在那片紫色的薰衣草田里,眼神空洞如枯井地望着那刺目的天空,那双蓝琉璃般好看的眼睛里透明的液体已经流干,可心里的泪,依旧泪流不止。现在的她,真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安墨桐,你要我怎麽爱你?我怎麽值得你去爱?我怎麽配拥有你的爱?我怎麽能好好去爱你?对不起,是我先抛弃你。所以没资格回忆,没资格再说爱你。对不起,如果爱你是正确的。那我必须顽守错误,一错再错。
  • 书呆华杰

    书呆华杰

    一个宅男高中学生,在一次被迫的观景时被一棵千年老榕树强行打上了一些记忆成为了修炼者,根据记忆得到了多种本领,展开了漫长的修仙路,经过无数努力、险象环生,最后在经历无数波折问鼎巅峰。成为......
  • 霸气遮天

    霸气遮天

    已经签约,暂停在这个地方更新
  • 风寻客:预前序章

    风寻客:预前序章

    风寻客,尘身过,几经曲折,遍寻人生路。覆水横,终难收,莫再回首,寂饮殇怀壶。
  • 大梦凡尘

    大梦凡尘

    刻骨的恨,铭心的仇,迷雾般的未来,孱弱的少年选择直面……
  • 换换爱:恋上拽校草

    换换爱:恋上拽校草

    辛辛苦苦上了这传说中的贵族学院,住上了别墅级别的宿舍,还遇上了三个极品大美女做舍友。就在玉洛川以为自己时来运转的时候,身边的坏蛋一个个出现了,好好的日子天天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哦买糕的,她究竟招谁惹谁了?那啥,最坏的那个大坏蛋,别露出那种奸笑接近本小姐,本小姐会叫哦!
  • 少年盛世

    少年盛世

    他是丞相府独生公子,每天都在胡闹,每天都无所事事,对于美食有着非一般的执着,却有着天人之姿,擢耀光秀的能力,是个逍遥快乐的散漫少爷;他是皇帝独子国之储君,地位尊贵,嚣张狂放,透出一股天下之大谁我也不服的气势,内心却是深深的寂寞;他是忠良之后,将军府引以为傲的少主,一身武艺震慑江湖,行事冷酷,却是谨慎细致寡言少语,以保卫国家安宁为己任。三小只机缘巧合自小一同入宫学习,三人联手更是闹的宫廷鸡犬不宁。然而盛世之下必有奸臣霍乱朝纲,看三位翩翩少年携手肆意江湖,纵横朝堂,收拾奸臣,抵御外族,期间撩妹无数,不知最终可否寻觅终身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