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3700000049

第49章 刘长卿(1)

刘长卿(?-约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天宝元年(742)进士,曾任长州县尉、海盐令,后贬潘州南巴尉,大历(766)时,为鄂岳转运判官,以触犯大官僚昊仲孺,再贬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又调任随州刺史。诗名盛于中唐前期。他的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弹琴[1]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2]。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1]诗题一作《听弹琴》。[2]泠泠:形容琴声的清幽。七弦:琴本五弦,象征五行。配五音,宫、商、角、徵、羽。后周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为七弦。松风:即《风入松》,琴调名。

鉴赏:这首诗题为《弹琴》,实则是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的一、二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七弦琴声,十分清幽,静静地听,仿佛风吹松林一般。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的琴声,逗起“松风寒”。“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不同凡响。

三、四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写诗人虽然格外喜欢那优美的古调,遗憾的是现在已没有几人喜欢弹奏了。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却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字里行间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此两句说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次遭贬,有满腹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

诗人在诗中慨叹古调冷落,借喻世人追随时尚,趋时随俗,不爱古风,而自己则寂寞无依。故此诗有孤高自赏,世上少有知音的感慨。本诗造句甚奇,“寒”字用得尤妙,表现了琴音给人以寒气的感觉。

送灵澈上人[1]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2]。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1]灵澈: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寺庙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2]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鉴赏:大约在大历四五年(769-770),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归来后,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太舒坦。他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此时,两人是一个仕途失意,一个方外归山,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都有怀才不遇的体验,共怀淡薄的胸襟。

诗的一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间已是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三四句写灵澈辞别归去的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着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青山”照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自远”写出了诗人伫立远送,对灵澈的依依不舍。从中表现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独归远”含无尽之情于言外。

这首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巧,语言精炼,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全诗好比一幅十分精美的图画。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十分动人,尤其是画外的诗人形象,令人回味无穷。那寺院传来的报时的钟声,触动诗人的思绪;而青山独归的灵澈的背影,勾起了诗人的归意。诗人深情,但由于淡泊而不为离别伤感。可见,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适淡雅的意境。

饯别王十一南游[1]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2]。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3]。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4]。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5]

注释:[1]饯别:设宴送行。王十一:姓王,排行十一,生平不详。[2]望君二句:在意义上应当是“挥手泪沾巾”在前面,说自挥手告别后,就只能向着长烟阔水望你了。以后四句都从“烟水阔”生出。[3]飞鸟:喻远行者。没何处:指其远行无依。空向人:枉向人,即好友不在,风景徒佳之意。[4]五湖:说法很多,这里指太湖。[5]汀洲:水中平地。白蘋:水草名,花白色。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在宴会上赠别友人之作,重点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别愁绪。

一开始,诗人的朋友王十一已经乘船远去,小船行驶在宽阔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茫茫的江面,频频挥手,以表达自己依依惜别之情。

第三句“飞鸟没何处”,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担忧。“没”字紧扣“望”字;“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朋友,思念之情,不绝如缕。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就聚集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

五、六两句“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既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朋友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太湖湖畔后休止,又表达了诗人的心追随朋友远去一直伴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朗照的太湖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呢诗的最后,诗人又从恍惚的思绪中回到送别的现场。“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离去,心中有着无限愁绪。情景交融,首尾照应,离别思情,绵绵不绝。

作者从挥手相别友人要去的地方和将有的经历着笔,把飞鸟、青山、江帆、落日等旅途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最后述说那时还有谁来看见我在江畔望着你的归来呢,深厚的惜别情绪就在这中间表现了出来。诗人调动了眼前所见之物,为送别增悲,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形容此诗是十分恰当的。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其表现手法分外新颖。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1]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2]。

注释:[1]重送:再一次送别。诗人以前已经写过一首同题的送别诗给裴郎中,所以说重送。[2]逐臣:被驱逐出京城的臣子。

鉴赏:这是一首直陈心事的赋体送别诗。刘、裴二人曾一起奉召回长安,又一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而为歌,感情真挚感人。

首句描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氛围,将其点染得黯然销魂。“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江头”点明地点是在江边,“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猿啼声本来就显得凄凉了,猿啼暮江更使人觉得悲凄。《荆州记》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未潸潸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薄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怎能不更加动情呢次句切合首句情景中的地点“江头”,显现出上下句之间水乳交融之妙。此时天黑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那无情的江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之水流反衬有情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名状的伤心之情。

三、四句从“伤心”二字生发并一气贯下,而比前两句更推进一步。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表明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更加深刻。末句照应次句的“水自流”,而“青山万里”又紧承第三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的青山而延伸,并与被送的友人一道渐行渐远呢全诗紧扣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抒发同病相怜的感情,使情与景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酬李穆见[1]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2]。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3]。

注释:[1]酬李穆:酬,答谢。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诗才。其《寄妻父刘长卿》诗为:“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本诗即合的是此诗。[2]赊:远、长。[3]柴门:用树枝编扎的门,言其简陋。

鉴赏:刘长卿当时住在新安郡(今安徽歙县)。首句即写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行江,必是一种凄楚的意味;“至天涯”言其行程遥远和旅途辛劳。不说“自天涯”而用“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爱婿之心,其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言外之意中了。次句续写李穆从桐庐到新安逆水行舟的情况。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地势也由低到高且多险滩。“万转云山”的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了”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于意料的远。“路更赊”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精彩表达。

前二句诗人巧妙地概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却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二句则转写诗人盼女婿到来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自己企盼、愉悦之心情,而读者从诗句中自能体会。女婿是贵客,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院子迎接远来的贵客,显得多么亲切,令读者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且含意极丰。既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贵客今至而喜;同时又是自谦之词,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真挚而感人。

全诗因体裁字数的限制,多融情于景,且只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结全篇。三、四句句法倒装,按理应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但这一倒装便能以景结情,使全诗饶有余味。

长沙过贾谊宅[1]

刘长卿

三年谪居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2]。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3]。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4]注释:[1]贾谊: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被贬出任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被重用,抑郁而死。[2]栖迟: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飞不起来,用以暗喻贾谊的失意。楚客:流落到楚地的客人,此处指贾谊。[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这两句诗化用了贾谊《[服鸟]鸟赋》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服鸟]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庚子日斜兮,服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的感喟。诗人借用其字面,创造了“人去后”、“日斜时”的倍觉神伤的气氛。[4]怜君: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诗人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鉴赏:这是一首吊古诗,堪称唐诗七律的精品。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色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似的遭遇,使诗人感慨万千,从而有了此诗。

首联:“三年谪居”,只落得“万古”留悲,上写句意勾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的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流落在异地他乡怎不使诗人“悲”呢?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苦难生活。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更当时贾谊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空见”二字,写出了无可奈何的惆怅。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这是吊古人,怜自己。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十分高妙。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也写得很含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时光。楚国的屈原哪会想到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凭吊自己(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这两句,真切地刻画了诗人有苦不得诉的心境。

同类推荐
  • 蓝眼孛端察儿

    蓝眼孛端察儿

    十三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辉煌,霸权,横冲直撞,蒙古汗王和蒙古将士出足风头。凡读过蒙古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元王朝的创建人是忽必烈汗,伊儿汗王朝的创建人是旭烈兀汗,金帐汗王朝的创建人是拔都汗,而他们三人共同的祖父,正是蒙古帝国的开国汗王成吉思汗。这是一本描述成吉思汗家族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两个中篇“蓝眼孛端察儿”和“扎兰丁算端”,为《江南》杂志刊用。我国的文学杂志极少刊发古代题材的短篇小说,而本书的短篇“生死之间”、“帖木儿的最后结局”、“术赤之死”等,出现于《长江文艺》、《作品》、《当代小说》等杂志上,这在文坛上被视为罕见的事。
  • 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

    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

    这是作者仲尼至今的遇见,是他生命中那些留下足迹的身影。他们的故事微小却独特,悲欢离合间如暗夜的一束光照亮了你我的曾经。37个人的世界。20个来自心底的故事。108段令你怦然心动的爱情旅程。他们在偶然相逢,启幕温暖的记忆:他们都是追梦人,有执着不弃的炽热,有一心不变的坚定,有辗转反侧的痴心……他们又蓦然失去,留下哀伤的回想:他们都是失魂者,有爱恨难舍的痛心,有念而不得的悲切,有因爱生恨的绝望……随着仲尼真诚而有趣的笔触,故事一一展开,如同一面面镜子,真切地照见了各自不同而又如此相似的你我。"
  • 野狼沟传奇

    野狼沟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蓝色时代

    蓝色时代

    “他”家里突然来的阿姨薛彤,却打破了“他”的平静。这个年长的异性唤醒了“他”对“女性”的感觉,也加剧了“他”的身体的紧张感。《蓝色年代》以略带忧伤、从容有致的叙述一点点为我们打开一个少年明媚而又幽暗、柔软而又刚强的心灵世界,我们跟着“他”一起忍受那些身体发育带来的冲动与焦灼,一起领略那些敏感而又温暖的情感涟漪,并最终目送“他”“刷洗干净”脚上的泥泞,珍藏起那些给过“他”欢欣也给过“他”痛苦的记忆,像个男子汉那样重新上路……
  • 乱世红颜:美人泪·情人劫

    乱世红颜:美人泪·情人劫

    《绝世红颜:美人泪·相思劫》姊妹篇,花朝节那日,她带回一个满身是伤的男人。他向她设下柔情陷阱,到最后又离她而去。她为他毅然逃婚、越悬崖、射猛虎、只求与他天涯海角不离不弃。情深如何?情薄如何?当穿云箭插进他的心口,当她跳下开满彼岸花的万丈悬崖,兄妹畸恋是否真能从此割断?她是乱世中的红颜,纵然天赋异禀,耗尽此生,依旧求不得、爱别离。预言、血咒构成的重重迷雾里,尽显人世沧桑。又一年的彼岸花开,妖冶似血,可有人来祭奠那一段触摸不得的旷世绝恋?
热门推荐
  •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树

    青树

    沙漠和大河之间有个美丽的女人叫青树。她常常会带一把猎枪,到胡杨林中去转。那里有她丈夫的坟墓。在乱着大风的那一天,他死在了林中。青树发誓要为丈夫复仇……沈从文之后难得一见的乡土美丽。西部实力派作家董立勃倾情力作,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全国放映。
  • 三笙

    三笙

    你心中执拗的信念是什么?想知道你心中执拗的信念是什么?对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信念。信念更是作为而后一生的精神支柱,不管别人怎么否定,之于自己都仍旧会坚持到底。即便不说,但心中总存在着那么一份执念,是有所追求也好,是执迷.--三笙三世
  • 咖啡不苦

    咖啡不苦

    “我的房门打不开了,能帮我一下吗?”“杜小姐,你走错房间了吧,这间是我订的”“不可能,就是509”“你是605,你把号牌拿反了”当神经大条女遇上温柔英气男想不到的事情总会在他们身上发生是欢喜冤家还是注定的情侣
  • 一品夫人:贵女娇

    一品夫人:贵女娇

    容笙五音不全,四肢僵硬,和能歌善舞差了十条街。琴棋不通,书画不懂,唯一点文墨就是会背几首小学生必背古诗,和多才多艺八竿子打不着。更不像其他电视剧,小说里的女主,知天文,晓地理,医术精湛,武功盖世,具备一切作为女主该有的技能。这样一个不会察言观色,不懂人情世故。一心一意宅在家打游戏看小说,偶尔还会犯中二病的吃货女为什么会穿越到未知王朝和一群极品女白莲花玩宅斗?姨娘谋害母亲妄图得到正妻之位,庶姐处处设计陷害,还想毁她容貌,就连隔壁世子爷他庶妹都要来欺辱她一番......这剧情走向明显不对,隔壁世子爷明明是她青梅竹马,怎么变成了她夫君了!作者温馨提:阅读本文前请备好满满的少女心以及虐狗防护。
  • 一支黑玫瑰

    一支黑玫瑰

    一位乡村女子奋斗到女国土局长,膨胀的野心与物欲,终将她送上命运的不归之路。拆迁、国有土地规划、房地产开发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鲜为人知的权钱色交易内幕……读来跌汤起伏、惊心动魄。
  • 丹器楼

    丹器楼

    缀学少年打工路,英雄救美炒鱿鱼。机缘巧合进游戏,从此命运转变,暴BOOS、战强敌、刀口舔血、快意恩仇。金钱、神器、圣宠我都要,强悍副将美女紧相随。
  • 倾世邪王绝宠:魅火妖妃

    倾世邪王绝宠:魅火妖妃

    她是仙界至尊,羽化成神之时却遭同门背叛,落入凡间。还未出身先被抛弃,在次回府,她誓要翻身为主。无法聚气?无灵根?无修真慧根?本公主这是深藏不露。凤凰为她展翅,妖兽见她丧胆。表哥一“这哪来的蠢货,敢欺负我妹妹。”表哥二“揍他。”夫君道“启禀表兄,我是他夫君。”某女笑靥如花“照揍不误。”【女强男强+宠爽文+俊男美女让你心儿砰砰跳】
  •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哲理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千百年来,这些故事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并影响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岁月流逝,创造哲理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是这些哲理代代相传,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本书上下古今,广采博取,精选了数百则广泛流传的哲理故事,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全面周详地阐述了古人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
  • 校花的贴身高手文

    校花的贴身高手文

    一个少年一次任务失败险象环生,被路人搭救,惹下一生情债,随之也接触到了更高的实力,最后杀之阴魔,惩治罚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