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0200000023

第23章 警察与小偷博弈:没有纯策略均衡下的混合策略

在我们儿时玩的“剪刀、锤头、布”游戏中,每个小孩选择出剪刀还是布还是锤头应该是随机的,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策略,甚至是策略的倾向性。因为在这种警察与小偷的博弈中,并没有一种纯策略均衡,只有混合策略均衡,而混合策略是参与者在各种备选策略中采取随机方式选取的。

警察抓小偷的故事

在西部片里,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故事:

某个村庄只有一名警察,他要负责整个村的治安。小村的两头住着全村最富有的村民A和B, A和B需要保护的财产分别为2万元、1万元。某一天小村来了个小偷,要在村中偷盗A和B的财产,这个消息被警察得知。

因为分身乏术,警察一次只能在一个地方巡逻;而小偷也只能偷盗其中一家。若警察在A家看守财产,而小偷也选择了去A家,小偷就会被警察抓住;若小偷去了警察没有看守财产的B家,则小偷偷盗成功。

一种最容易被警察采用而且也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警察选择看守富户A家财产,因为A有2万元的财产,而B只有1万元的财产。

这种做法是警察的最好策略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博弈论的知识,对这种策略加以改进。

实际上,警察的一个最好的策略是抽签决定去A家还是B家。因为A家的财产是B家的2倍,小偷光顾A家的概率自然要高于B家,不妨用两个签代表A家,抽到1号签或2号签去A家,抽到3号签去B家。这样警察有2/3的机会去A家做看守,1/3的机会去B家做看守。

而小偷的最优选择是:以同样抽签的办法决定去A家还是去B家实施偷盗,即抽到1号签或2号签去A家,抽到3号签去B家。那么,小偷有2/3的机会去A家,1/3的机会去B家。这些数值可以通过联立方程准确计算出。

此时警察和小偷所采取的便是混合策略。所谓混合策略,是指参与者采取的不是唯一的策略,而是其策略空间上的概率分布。最常见的混合策略就是猜硬币游戏。比如足球比赛开场时,裁判将手中的硬币抛掷到空中,让双方队长猜硬币落下时朝上的一面是正面还是反面。由于硬币落下是正是反是随机的,概率都是1/2,因此猜硬币游戏的参与者选择正和反的概率都是1/2,这时博弈达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再比如我们儿时玩的“剪、布、锤”游戏,每个小孩来说,自己采取出“剪”、“布”、“锤”的策略应当是随机的,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策略,甚至是策略的倾向性。一旦对方知道你出其中某个策略的可能性增大,你在游戏中输的可能性就增大。因此,每个小孩的最优混合策略是采取每个策略的可能性是l/3。在这样的博弈中,每个小孩各取三个策略的1/3是纳什均衡。

明显可以看出,这类博弈与我们之前谈到的囚徒困境博弈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没有纯策略均衡,只有混合策略均衡。所谓纯策略,是参与者一次性选取的,并且坚持他选取的策略。而混合策略是参与者在各种备选策略中采取随机方式选取的。

当每个博弈参与者都有优势策略时,纯策略均衡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你有一个优势策略,你可以采用;假如你有一个劣势策略,你应该避免采用。同样,你的对手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但是通过上面警察抓小偷博弈我们看到,并非所有的博弈都有这样的优势策略,哪怕这个博弈只有两个参与者。在博弈中,参与者可以改变他的策略,而使得他的策略选取满足一定的概率。当博弈是零和博弈时,即一方所得是另外一方的所失时,只有采取混合策略加以均衡。对于任何一方来说,此时不可能有纯策略的占优策略。

这就是纳什于1950年证明了的纳什定理。而零和博弈中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点,而有混合策略均衡点,混合策略均衡点下的策略选择是每个参与者的混合策略选择。

谁来打电话

通常情况下,遭遇“警察与小偷”博弈时,双方采取混合策略的目的是为了战胜对方,是一种对立者之间的斗智斗勇。但实际上,你与别人合作的时候,也会发生混合性策略博弈。

如果正在和乙通话,电话断了,而话还没说完。这时每个人都有两个选择,马上打给对方,或等待对方打来。

注意:如果甲打过去,乙就应该等在电话旁,好把自家电话的线路空出来,如果乙也在打给甲,双方只能听到忙音;另一方面,假如甲等待对方打电话,而乙也在等待,他们的聊天就没有机会继续下去了。

一方的最佳策略取决于另一方会采取什么行动。

这里又有两个均衡:一个是你打电话而她等在一边,另一个则是她打电话而你等在一边。

博弈论中有一个结论:纳什均衡点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则结果难以预料。对于这个出现了两个纳什均衡点的打电话博弈,我们该如何从博弈论中求解呢?

我们可以把所谓“纳什均衡点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果就难以预料”,理解为“没有正确(或者固定)答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从博弈论中得知到底该怎么做。

事实上,博弈论在这个打电话问题上的解决办法看起来很笨,即用投硬币的方式来决定自己是不是应该给对方打电话。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两人这种随机行动的组合成为第三个均衡:如甲打算给乙打电话,有一半机会可以打通(因为这时乙恰巧在等甲打电话),还有一半机会发现电话占线;假如甲等乙打来电话,那么,同样会有一半机会接到电话,因为乙有一半机会主动给甲打电话。每一个回合双方完全不知道对方将会采取什么行动,他们的做法实际上对彼此都最理想。

由于双方主动拨打电话的可能性均为50%,所以平均来说要尝试两次才能成功接通。当然,这个“笨办法”并不是博弈论的错,而是就策略而言只好如此。

博弈论对这种混合策略的传统解释是,局中人应用一种随机方法来决定所选择的策略。这种解释在理论与实践中均不能令人满意。约翰·查里斯·哈萨尼(John C.Harsanyi)对此提出了更确切的解释方法。

哈萨尼认为,在现实博弈中,每一种博弈的形势都受到一些微小的随机波动因素的影响。在标准的博弈模型中,这些影响表现为微小的独立连续随机变量,每个局中人的每一个策略均对应一个随机变量。这些随机变量的具体数值仅为相关局中人所知,这种知识即成为私有信息;而联合分布则是博弈者的共有信息。哈萨尼把这称为“变动收益博弈”。

在变动收益博弈中,各随机变量的数值影响着每一个博弈者的收益。在适当的技术条件下,变动收益博弈所形成的纯策略组合与对应无随机影响的标准博弈的混合策略组合恰好一致。实验证明,当随机变量趋于零时,变动收益博弈的纯策略均衡点转化为对应无随机影响的标准型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点。

变动收益博弈理论对混合策略均衡点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局中人只是表面上以混合策略进行博弈,但实际上仍是在各种略为不同的博弈情形中以纯策略进行博弈。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只能按照惯例或者随机应变。一种解决方案是,原来打电话的一方再次负责打电话,而原来接电话的一方则继续等待电话铃响。这么做有个显而易见的理由:原来打电话的一方知道另一方的电话号码,反过来却未必是这样。另一种可能性是,一方可以免费打电话,而另一方不可以(比如你是在办公室而她用的是住宅电话)。

通常情况下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即由较热切的一方主动再打电话,如一个“煲电话粥”成瘾的家庭主妇对谈话的热情很高,而她的同伴就未必这样,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她再打过去。再如恋爱中的男女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也是由主动追求者再打电话。

由此看来,基于变动收益博弈理论,在生活中遭遇由谁来打电话这类无法用理性得出最佳策略的问题时,按照惯例或随机应变不失为比较稳妥的选择。

随机策略不是章法胜似章法

天宝十四年底(公元755年),安禄山假托承旨讨杨国忠,起兵十五万造反,派遣叛将令狐潮率重兵包围了雍丘(今河南杞县)。为了保卫雍丘,守将张巡留1000人守城,自己带领1000精兵,打开城门冲出。张巡身先士卒,冲进敌阵猛砍,兵士个个奋勇。叛军做梦也没想到张巡敢冲出城,被杀得措手不及、人仰马翻。

为了尽早攻下雍丘,令狐潮于第二天指挥士兵架起云梯登城作战。张巡率领士兵把用油浸过的草捆点着后抛下城去,登城的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非死即伤。此后的60多天里,只要一有机会,张巡就突然出兵攻击,打得叛军不知如何应对。

在与叛军作战的过程中,张巡用计夺取了叛军的大量粮食和盐,但粮盐虽足,城中箭矢却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张巡让兵士扎了许多草人,给它们穿上黑衣。当夜月色朦胧,张巡命令兵士用绳子把草人陆陆续续地缒下城去。城外叛军见这么多人缒城而下,纷纷射箭,一时间箭如飞蝗。射了半天,叛军发觉不对劲,因为他们始终没听到一声喊叫声,而且又发现一批刚拉上城去,另一批又坠下来。派人前去探查以后,他们方知所射的都是草人。在叛军大呼上当之时,张巡已收获1万多支箭矢。

为了储备足够的箭矢,第二天深夜,张巡又把外罩黑衣、内穿甲胄的草人从城上放下去。叛军发现,乱射了一阵,发现又是草人。以后每天夜里,张巡都是如此,城外叛军渐渐知道是计,也不再拿箭去射。于是,张巡决定发起总攻。一日,张巡把500名勇士趁夜色缒下城去,勇士们奋勇突进敌营。叛军一点准备也没有,立时大乱。接着,叛军的营房四处起火,混乱中也不知死了多少官军。最后,张巡率军直追杀出10余里,大获全胜。

上面这个故事中,叛军刚开始发现用箭射的都是稻草人时,以后当城墙上缒下东西,仍用箭去射是对的,但后来上当的次数多了,他们就乐观地以为再次缒下来的东西肯定还是稻草人,结果张巡就缒下真人将他们杀得落花流水。故事中张巡采用的这种方法就是警察捉小偷博弈中的随机策略。

民间很早就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说法,说的是一位学艺归来的拳师,与老婆发生了争执。老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拳师心想:“我学武已成,难道还怕你不成?”没曾想尚未摆好架势,老婆已经张牙舞爪地冲上来,三下五除二,竟将他打得鼻青脸肿,没有还手之力。事后别人问他:“既然学武已成,为何还败在老婆手下?”拳师说:“她不按招式出拳,我怎么招架?”

这就告诉我们,在与对手博弈时,随机策略看似不是章法。但却胜似章法,因为,在博弈中,大家都是理性的人,一方采取某种策略,另一方都会进行理性推测进而作出相应的回应。此时,如果采取随机策略,让他摸不清你的行动规律,便可巧妙战胜对手。

采取随机策略的关键就是要让你的策略具有不可预测性。

《吕氏春秋·淫辞》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康王异常暴虐。凡群臣中有来劝谏的,都被他找理由撤职或者关押起来。臣下也因此对他更加反感,经常非议他。他十分苦恼地对宰相唐鞅说:“我处罚的人已经不少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畏惧我呢?”唐鞅于是献计说:“您所处罚的,都是一些犯了法的人。惩罚他们,没有犯法的好人当然不会害怕。如果您要让您的臣子们害怕,就必须不区分好人坏人,也不管他犯法还是没有犯法,随便抓住就治罪。这样的话,大臣们就知道害怕了。”

唐鞅的建议,虽然缺德,但却不能不说是把握了随机策略的精髓——不可预测性。能够预测的惩罚,大臣总会想方设法地加以规避,而无法预测的惩罚,却是防不胜防的,因而也是更令人心惊胆战的。

要记住,实施不是章法胜似章法的随机策略,诀窍在于不可预测性。

投资中的随机游走

在投资界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笑话:那些殚精竭虑的投资分析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与一群蒙住双眼的猴子在股票报价表上用飞镖胡乱投射所选中的股票在投资收益率上没有质的差别。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预测股价未来的走向。这就是著名的“随机游走”(RandomWalk)理论。

随机游走理论是随机策略在投资领域的经典应用。

有一个游戏叫做“一、二、三射击”或称“手指配对”。在这个游戏中,一个参与者选择“奇数”,另外一个参与者则得到“偶数”。数到三的时候,两个参与者必须同时伸出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假如手指的总数是偶数,就算“偶数”参与者赢;假如手指的总数是奇数,就算“奇数”参与者赢。

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对手所赢呢?

有人回答,闭着眼,瞎出。这种方式运用到投资领域就是随机游走。

在随机游走理论中,股价有一个均值P0,未来股价的Pn=Pεn(ε,音念艾普西隆)。εn为随机干扰变量,并且其均值为0。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的变化就像一个“醉汉”在路上横行。每一个时刻,他既可能往左走一步,也可能向右走一步。尽管股价这个“醉汉”总围绕着均值上下徘徊,但时间越长,他离均值就可能越远。

从随机游走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过:“我每次演讲完毕回答现场观众提问的时候,总会有人站起来问我如何看待未来股市行情?没有一个人关心上市公司基本面,例如想知道固特异轮胎公司是不是一家可靠的公司或者它目前的股价水平是否合理,同时倒会有些人想知道牛市行情是否会持续下去,或者熊市是否已经露出狰狞的面目?我总是告诉他们我所知道的有关股市预测的唯一规则就是:每当我得到提升,股市就会下跌。我刚刚说完这句话,就会有其他人站起来问我下一次提升会在什么时候?”

美国有6万名经济学家,他们中很多人被高薪聘请从事预测股票市场走势的专职工作,然而如果他们能够连续两次预测成功的话,他们可能早就成为百万富翁了。

成为百万富翁之后,他们可能辞去工作,到著名度假胜地巴哈马的比密尼岛,一边喝着酒,一边钓着金枪鱼,但实际情况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在为了得到一笔丰厚的薪水而拼命工作,这应该能让我们认识到,这些经济学家预测股票市场变化的准确率是相当糟糕的。

另一个例子同样能说明股票市场的不可预测性。

在1981年7月和1982年11月间,美国发生了一次持续16个月的经济衰退。在这次长达16个月的衰退期间,失业率为14%,通货膨胀率为15%,最低贷款利率是20%。事后,很多人站出来说他们已经提前预测到这一切,但是衰退发生之前却没有一个人向公众说起过经济衰退将会发生。

然而,当80%的投资者都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即将回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时候,股市却突然出现了报复性的大反弹,让那些投资者的信誓旦旦显得荒唐可笑。

由于市场的这种不可预测性,所以,投资者与其去做各种分析,不如采取随机策略。当然,采取随机策略,并不等同于毫无策略地“瞎出”,这里面仍然有很强的策略性。这种策略性的主要体现就是正确地认识市场,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去应对它。

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市场,股神巴菲特有着很独特的见解:

第一,市场总是(或经常是)错的。

第二,市场变化不定,他总会时不时地报出低得离谱的股价或愿意在价格高得荒谬的时候购买同样一只股票。

但你不可能预见到股市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

第三,市场先生是来侍候你的,不是来指导你的……如果你被他的情绪影响了,那将是灾难性的。

在这种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独立的价值标准去应对市场,去评价一只股票到底是便宜了还是贵了。

同类推荐
  • 幸福女人必备的99个真本领

    幸福女人必备的99个真本领

    女人是春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幸福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有梦的女人,能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做传递幸福的天使,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那份幸福!
  • 厚黑学叫我们老到点

    厚黑学叫我们老到点

    本书通过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说,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内容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
  • 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

    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

    一份稳定平和的情绪,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情绪的规律,才能学会如何管理和疏导它。《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情绪产生、变化等方面的心理规律,告诉你怎样才能更自如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进而掌控自己的生活。
  • 每天一节口才课

    每天一节口才课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现实生活对此也有印证,会说话的人不仅在人际交往中找人喜欢,而且如鱼得水、事业有成。而那些不善表达、言词笨拙的人,就往往容易吃亏,甚至于栽跟头。在当今社会,如果你没有傲人的学历,缺乏充足的资金也无甚背景,那么,通过加强自身的口才训练,将成为你的成功催化剂。本书以丰富像是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严丝合缝的逻辑,为大家提供在职场或生活中提高口才的种种技巧。从日常生活的沟通艺术到商业谈判的制胜诀窍,从为人处世的轻松幽默到职场生涯的攻心话术,一本书让你懂得如何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从而平添魅力。
  • 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一位诗人约翰·唐说过:“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或许每一个人在广袤的地球上都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天地一定是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其中联系和依靠的纽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际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虽然有的人好像天生就具有交际能力,他们总能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经济上找到财富,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就有这种受人欢迎的个人魅力,他们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来培养这种受人欢迎的品质。
热门推荐
  • 肥妞翻身大作战

    肥妞翻身大作战

    丑小鸭变天鹅,没有魔法。只是努力是不够的,甚至要牺牲很多东西……
  •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本书主要讲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秦汉统一、封建文明开始的这段时期,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孕育、产生、逐渐发展与进步的进程。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含量、开阔视野。
  • 迪迦世界的奈克瑟斯

    迪迦世界的奈克瑟斯

    迪迦世界的奈克瑟斯,奥特曼凹凸曼!偶遇外星人,穿越迪迦世界,作为凹凸曼,保护地球是他的责任?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迪迦奥特曼?哦,他呀,他是我兄弟呗........请看迪迦世界的奈克瑟斯!
  • 绝对逮捕:猫咪别逃

    绝对逮捕:猫咪别逃

    虽然说吧,她的确是为了不订婚才来到这所学校的,但是,为什么她觉得来到了这所学校后,‘危机‘更多呢?个个都围着她转,她很奇怪的问:“你们干吗老围着我转啊?你们喜欢我吗?”结果个个的回答都是no。“那你们干嘛围着我?”回答的答案足以让人吐血:“我们不喜欢你,但我们爱你!”而且,这里面好像还隐藏着阴谋哦……
  •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择要阐述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理论体系,重点介绍了在公司企业中可以应用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具体应用理论解释;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马斯洛理论在管理理论中的具体应用。
  • 德艺双馨(中华美德)

    德艺双馨(中华美德)

    《颜氏家训·名实》曰:“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双馨》为“中华美德”丛书中的一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呼吁广大青少年肩负着祖国的发展任务,成为德艺双馨的卓越领导者。德为先,艺为本,学前辈,奔双馨。书中故事短小精悍、内容积极健康、文字通俗凝练,注重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 黒与红

    黒与红

    《古剑奇谭》及《天下贰》的综合同人,大致就是古剑人物玩天下贰的各种......轻松,偶尔不轻松,HE。主CP:苏兰,觞恭,挚尊。
  • 俗世茶仙

    俗世茶仙

    失传数千年的茶道宝典《茶武鉴》,让顾羽成为茶仙的正式传承人。从此,他的人生变化天翻地覆。放弃安稳的仕途,混迹于市井俗世之中寻心问道,在财富与美女的凡尘诱惑下历心练性,在尘世权贵武者的夹缝中淬体炼魄……以茶入世,人间仙路,世俗间的爱恨情仇,成就不一样的激情人生!
  • 剑游太初

    剑游太初

    一次死里逃生,让秦浩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战灵环。一次意外的奇遇,让秦浩有了两个战宠。从此,秦浩走上了一条践踏天才的道路。
  • 陆犯焉识

    陆犯焉识

    【张艺谋最新电影《归来》原著小说】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聪慧倜傥,会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为了巩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五十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在历次运动中,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漠上改造了二十年。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