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0800000015

第15章 以平常心观无常事(1)

翠竹黄花皆般若

南宗禅一向强调“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大千世界之中,佛法充盈其间,禅意无处不在,翠竹黄花皆藏般若,世间一切皆是佛法。

圣严法师曾经说:生活就是禅。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起卧坐立中都有禅机,而未悟的痴迷人,却往往把“道”看得很玄,想得很远。其实,禅并没有那么高深,佛也并不像我们想象地那样高高在上。“佛是站在众生的立足点看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而不是站在高成就上俯视芸芸的众生。”佛就在我们的周围,禅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一天有几个学僧来向赵州禅师请教禅,第一位学僧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吃粥了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了!”

赵州禅师开示道:“去食堂洗钵盂去!”第一位学僧听到这些似有开悟。

第二位学僧也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求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来多久了?”

学僧回答:“今天刚到!”

赵州禅师又问:“你吃过茶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过了!”

赵州禅师指示他说:“到客堂报到去!”

第三位学僧已在赵州禅师的观音禅院参学十几年,所以他也上前问道:“弟子前来参学,十年有余,不曾蒙受老师开示,今日想辞别下山,到别处去参学!”

赵州禅师听后,故作惊讶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从你来此禅院,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里有一处没有教导你?”学僧听后,用心思考。

赵州禅师道:“会就会了,假若用心分别,思维则离道远矣。”

学僧开悟,但问道:“如何能保住呢?”

赵州禅师道:“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在赵州禅师眼中,吃粥是禅,洗钵是禅,吃茶也是禅,合掌低眉之间都有禅,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溪水是禅,青山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就像圣严法师所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禅修,也就是说,我们做的一切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修行。”既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那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执著于偶像,平常看待世间事却不乏虔诚;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就离佛更近了一步。

在这个世界上,佛与众生没有任何差别,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最平凡的人,一个人只要体悟到般若的智慧,就和佛了无差别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世人皆平凡,在成佛的道路上,并无贫贱富贵之分,越平凡越有可能保持纯洁质朴,离佛性也越近。

过去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无三禅师的淡定从容也正说明他已经悟透了佛法的真谛,此话一出,想必那个故意刁难的人也定会哑口无言,不得不佩服无三禅师佛法的精湛。所以,不要认为佛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其实神仙也是由凡人修来的,只不过佛“出淤泥而不染”而已。

心、佛、众生本没有差别,每个人生来都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因此,每个人都不必妄自菲薄。佛也本是平常人,修佛需要一颗平常心,只要你愿意,有所承担、有所舍弃来坚持修行,也一样能够成佛。

莲心禅韵:

禅林:初指僧人的陵地,后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

临河渴死

弟子问雪峰禅师:“师父,道究竟在哪里?”

雪峰禅师回答说:“你们每天学佛参禅,却不知道人世间有人守着满满的大饭箩也会饿死,有人在清流潺潺的河边赶路依旧会渴死——如今看来,这确实不是笑话啊!”

浮生若梦

生命就像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圣严法师认为世人所经历的生死过程其实也就是一场梦,“众人在人、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或上升或下降或转生,出生入死,死了又生,此生到彼生,一生又一生”,这是一场生死梦。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也谈到过梦:“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觉后为“空”,而未觉之时,则是一种世事无常,被这莫测的人生捉弄的感觉。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像《佛说无常经》中所言:“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好遇见一人赶着牛群回城。牛个个肥壮,一路上跳跃奔逐,彼此还不时以牛角互相抵触。佛陀见到此景,有感而发,说了一首偈子: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亦养命去,千百非一,族性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寿之消尽,如荧穿水。

回到竹林精舍,待佛陀洗足毕,就座后,阿难即稽首请示:“世尊,您在回途中所说的偈语,弟子未能完全了解其中的义理,祈请世尊慈悲开示!”佛陀告诉阿难:“回来的路上,你是否见到那位牧牛人赶着牛回城?”阿难回答:“是的。”佛陀接着说:“这群牛的主人是屠户之家,原本养了上千头牛,为了让牛健壮肥美,屠户雇人天天牧放这群牛到牧草丰美的地方吃草,逐日挑选最肥壮的牛,宰杀赚钱。就这样一天过一天,这群牛已经被宰杀超过了半数,然而,这群糊涂的牛儿却浑然不知,依旧每天开心得吃草玩乐,或与同伴争斗。我因为感伤它们如此的无智,所以才会说此偈语。”

接着,佛陀又对大众开示:“不仅仅这群牛如此,世人也是一样,不晓得无常的道理,执著地认为有一个实有不变的‘我’存在,每天只知贪图五欲之乐,更为了永不满足的欲求彼此伤害。当无常来临之际,又无能力超越,徒然掉入轮回的深渊,生生世世无法出离。所以,世人又与这群牛有何差别呢!”

是啊,不仅这群牛不知道无常的道理,连人也常常在浑浑噩噩中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命运磨难。圣严法师说,很多人从生到死都像是在梦中一样,而且在其中忙忙碌碌、又吵又闹,煞有介事。有的是身在闹,有的是心在闹,有的是身心皆闹。但是整个世界,以及时间的一切,每时每刻却都不断发生着变化,没有永恒的东西,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坏空,这些都是无常。

无常是苦,法师说人生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而在这个苦里,又含有无常,无常生白发,无常催别离,无常导致求不得,无常将朋友变为冤家。无常是空,不能永恒、不是真实、捉摸不定、随时变化,这是无常,也是空。

无常就是没有永恒,而圣严法师却又常说“无常就是永恒”,表面看来似乎是一个悖论,事实上却并不矛盾。佛法讲“无常”,指得是沒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只有“经常在变”这个原则永远不变,所以无常就是永恒。假如有一天众生能够认识并接受这个事实,就能够明白他们心中的欲望皆是妄念,他们所执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想到这些而放下执著,他们才能得到解脱。

诗仙李白的一首诗中有序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又何必有过多痴迷?一代文豪苏轼也曾在《前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生不过是须臾一瞬,注定要受无常红尘的颠簸。所以世人要修行,一旦开悟,从梦中醒来,心中便会开阔明澈再无挂碍,对生死、自我也将不再执著,成为圣严法师口中的“大觉者”。

莲心禅韵:

独字遗偈

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有一位老禅师,在圆寂之前应弟子所求留下遗偈,他倾尽全力只写了一个“梦”字,而后便含笑去世。他就是日本的一代高僧泽庵宗彭。

高僧大德圆寂之时,一般都会根据自己一生的修行或者大悟之后的感觉为后人留下遗偈,一般以五言、四方为主,像泽庵禅师这样只留下一字为偈的尚属罕见。他在入灭之际为后人揭示了人生如梦的真谛。他一生写了上百首有关“梦”的和歌,其中一首写到:

人世沧桑虽有情,来去匆匆皆为梦。红枫染尽群山麓,残阳西下闻秋岁。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热门推荐
  • 走进他的世界

    走进他的世界

    在山中寺庙生活了20年的女孩,在她20岁生日那天,和爸爸妈妈下山了,来到了她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社会,她的生活将会随之改变,这次出来,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还会回到曾居住过的世外桃源。她是那样的开心,终于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 枝头花落未成荫

    枝头花落未成荫

    他是魔界之子,冷漠残酷,却生生世世只愿为她而活;他是至高天神,温和淡漠,却执著三世只为她守护;她是不祥之女,背负仇恨,却仍坚守最后的一份善良。两个男人同样爱她至深,前世情殇今生所愿,他们注定纠缠两世。
  • 时空纵横

    时空纵横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机缘巧合下他遇见了它——“什么,你是六千年前的……超级电脑,能穿越两个世界,操控时间?”身怀异能闹都市,手揣手机闯仙门。穿梭现世与异界间,寻找过去与未来路。
  • 再无轮回

    再无轮回

    不论爱恨情仇,是非对错,结局已成定。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谁也不能舍。众人皆说我是拆穿了阴谋,也结束了此间世界的未来,也如同吾姓独孤。。。。。问我若再有一次我还会不会如此?我说我独孤若不甘心!!天道若再有一次我还是会如此!!
  • 六界之巅轮回逆命大小姐

    六界之巅轮回逆命大小姐

    “吾相信命运,只可惜吾念为逆命。”一朝轮回。晏家大小姐,一顾倾人国,高贵冷艳,乃百年不遇天才,一次相遇,命转轮回,天才被废,卑贱之躯。异世一人,“天才是什么,我为变态。”她以为狗血穿越,岂知是灵魂回归。前世灵魂的孽债,今世被厌的滥情,又怎会知多情之人必深情相赋。练帝王神丹,拿帝王神器,驭帝王神兽,携深情美男。当拿弑神之刃杀上第九重天,当与诛魔之剑相遇,是命运的纠葛,还是前世的孽债。“我就是我,无前世,无来生!”且看晏家大小姐,笑傲六界,创立新体!
  • 杀手皇后

    杀手皇后

    人是他捡的,名是他赐的,宠是他许的,想逃?他准了吗!她敬他爱他,杀孽、报应她从不看在眼里,她厌了够了想逃了,他却对她说我不许!等对方都受尽折磨,妥协的还是他,他给她她想要的一切,他终于给她自由,可是她还是逃不掉了,这个至高无上的王阿,终究还是她的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间古玩店

    一间古玩店

    我毕业后入股了朋友的一家古玩店,店名叫古玩玉石,没想到却走入了一个从不曾想过的人生。
  •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本书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惠及世界30亿人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已有地研究成果,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本集子。旨在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着力破解甘肃省的“两大难题”,抓好“三个提升”,实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新突破。
  • 未尽的彼岸

    未尽的彼岸

    灾难降临,无数难民苟活于地下庇护所,暗无天日的生活让他们失去希望;没有上帝的庇佑,没有神明的保护,人类的信仰将何去何从......秉承着探知真相,重获自由的主人公是否可以改变命运,他和他的朋友们将踏上怎样的冒险旅程,他们能否战胜强大的邪恶势力......一切尽在本作《MAX》中精彩展现,冒险即将开始.
  • 总裁太霸道:阔少独宠新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