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07200000001

第1章 原序

一般读者只知道纪伯伦的诗有《行列之歌》和《珍趣集》中的14首,致使学者和研究者认为纪伯伦已离开韵诗领域,转入了散文天地,以为他厌烦了韵律的束缚,散文诗更符合他迷恋自由的志趣。

其实,纪伯伦无论在写作和绘画上,均没有限定自己要写或画多少,只是借诗歌、散文或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绪。看过纪伯伦手稿的人,常会发现一页纸上有一行诗,旁边则有一幅画或一段散文。这并不奇怪,因为纪伯伦是旷世罕见的诗人兼画家当中的一位。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倾注在写作和艺术实践上,随时录下自己的思想火花及幻梦,并且不时地回眸察看,不断进行增删、修改和调整,使其渐渐臻于完美。

按照纪伯伦自己的说法,他是“词句之奴”,他“常常花几周时间等待一个短小句子”。

有一天,纪伯伦对玛丽·哈斯凯勒说,他认为写诗较之写格言要容易;他任何时候都能写诗,而且写出的都是好诗。

这就是说,纪伯伦留下的诗作不仅仅是《行列之歌》和《珍趣集》中的那十四首。因此,有必要像搜集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将他至今大部分仍然不为人知的散落诗作搜集在一起。

基于此,我们搜集、编纂了《纪伯伦全集·集外集散文》和《通信集》两个集子之后,便开始搜集、编辑这部《纪伯伦全集·诗集》,但期它成为“全集”,以便将这位天才人物的个性完整地展现在评论家和读者面前。

本集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行列之歌》

《行列之歌》是一首长诗,1919年第一次出版发行,版本印刷精美,附有纪伯伦本人为之而配的插图,有奈席卜·阿里德为之写的《序》。《序》中说:“本书是纪伯伦著作中第一次出版发行的诗歌。纪伯伦诗才无限,无可范围,不拘一题。”

纪伯伦是个叛逆者,表现在他的诗歌、散文和他的整个写作生涯中。在《行列之歌》里,纪伯伦的叛逆精神亦表现出来,试图解决生活情感中的善与恶问题。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林海”,并非狭义上的森林,而是指整个大自然,这便是对传统习惯和法律的反叛,也是对所有羁绊、束缚的反叛。

第二部分:诗和民歌

这一部分包括1923年发表《珍趣集》中的十四首诗。那也是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最后一部文集。此外还收入了我们从各处搜集来的诗作。

在这些诗作中,纪伯伦表达了他的心理状况、苏菲神秘派倾向和他对于爱情、命运的见解,以及对生、死和永恒的看法。

纪伯伦很喜欢民歌,尤其喜欢在家乡贝什里听到的那些反复唱的民歌;这在当地的婚礼上和夜间聚会时,都可以听到。米哈依勒·努埃迈在他写的《纪伯伦传》中谈到,有一天,纪伯伦给他们唱了一首民歌,他十分喜欢,开头是:

泽妮呀,

我们在爱情路上着了迷,

只因我们太爱你。

我们想念你,

但路途实在太远,

只盼我们常常相见。

纪伯伦除了写规范阿拉伯语韵律诗,也是善写长短句民歌的黎巴嫩诗人之一。

第三部分:诗与诗人

这一部分是散文诗,纪伯伦在其中讲述了他关于诗、诗的人道主义任务、诗人及其使命的看法和主张,以便让学者和读者进入纪伯伦的诗歌与思想天地。

纪伯伦在诗歌上的创新是十分明显的:

——在纪伯伦的诗作中,有传统诗、赞美诗、哀悼诗等;这些诗都是在某些场合下诞生的作品。

——修辞简明、朴实、新颖。他说:“人们常猜测我有什么写作秘诀,其实我只是将思想藏匿在美的幕帘之下。他们不知道我只是用质朴的方法——因为我相信忠诚的艺术表达是朴实无华的——说出我想说的话,仅此而已。”

——他的诗作赋有节奏和音乐感。他说:“当我写诗时,一种玎玲玎玲声,像音乐一样响在我的头脑里。”各种声韵给诗歌以鲜明节奏。

纪伯伦在写诗时,常从安达鲁西亚二重奏里寻找灵感。他极其喜欢二重奏韵诗。他在《被折断的翅膀》中写道:

“我心中自许要见赛勒玛,手里拿着一本小小的安达鲁西亚二重奏韵诗集;那二重奏韵诗,自那时起直到现在,一直使我心迷神恋。”

我们的工作还不能说是“完整”了。但对于留心者来说,大门已经开启,理应继续搜集纪伯伦的诗歌和散文。因为我们的这项工作不仅是为我们的天才诗人效力,而且也是为我们,为阿拉伯人,为全世界服务。[1]

安东旺·盖瓦勒

同类推荐
  • 花木兰精神

    花木兰精神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个花木兰。花木兰精神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解读。但是,高贵的品质总会有恒定的价值,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并不会阻止优秀的女性在花木兰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精神。花木兰,也许就是她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花木兰精神》的作者是曹荣。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的人生事业,因为介入政治集团而起,也因为自己所在集团的不得势而迅速衰落。这也正是封建官商所受到的历史局限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胡雪岩所在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没有民主集中制,也没有合理的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正因为“当官”的说了算,故此商要和官拉上关系,再加上自己的“智”,才会让生意有保障,才有可能实现赚取利润这一从商的基本原则。胡雪岩和官拉上关系,必须给官一些“糖衣炮弹”,阅读此书,应从正面吸取营养,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史海回眸李鸿章

    史海回眸李鸿章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 ……
热门推荐
  • 异世缘一世缘

    异世缘一世缘

    一个是异世界的王,一个是现世的大学生,二人异世相遇,是异世缘也是一世缘精彩片段:朝臣伏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叶凌眉头一皱:“众位爱卿,朕乃万岁亦不想朕的皇后为千岁,朕希望朕的皇后也是万岁,如此便能与之相守到老。”朝臣再次伏地:“吾皇,万岁,娘娘,万岁。”叶凌舒展眉头开心地看向一旁感动的哭出来的刘诗玥:“满意吗?”诗玥擦干眼泪,扑向叶凌的怀中,不停地点着头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怪术

    怪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天久地

    婚天久地

    “我们离婚吧!”一句话拉开了黑色幽默的开始。我的婚姻被一场假离婚终结,我也被出轨的老公欺骗净身出户。一次堕落,竟然和大学时候的男神再度纠缠,我决心借此报复渣男老公只是没曾想一夜缠绵的开始居然是走向无可挽回的婚天暗地。
  • 医院地下室:灵女屠龙

    医院地下室:灵女屠龙

    ⑨号医院地下室的离奇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奇幻之旅。到底是冤孽?还是人欲报复?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一场人类与黑暗势力的较量,唤醒人伦道德。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 踏碎仙河

    踏碎仙河

    法术、玄技、神通、禁咒——悟法证道。灵虚、归真、丹阳、婴府、幽玄、阳神、洞天、羽化、飞升——立地成仙。当秦烈意识到尊严只有用力量才能捍卫的时候,他毅然的带着宿命星盘踏上了成神之路,用鲜血谱写出一段永世不朽的传奇,妖魔神佛,几人超脱,三界之外,唯见方寸!
  • 老龙借运

    老龙借运

    一百年前,祖上李文举在老龙山借了一份气运,让后代子孙在六十年内大福显贵。六十年后,却厄运连连子孙断绝。传至我这一代,二叔苦修道术十年以命换命,保住我一个人,得名李传一。因为老龙借气,有借有还,六十年一轮回。
  • “胡”说宋史

    “胡”说宋史

    这是一本有关宋朝人和事的书,这是一本不太正紧却又遵循基本史实的书,这又是一本每天只更新千字左右,无法让你大饱眼福,不为稻粱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