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4100000024

第24章 加减人生(2)

先秦诸子中间,孔子可能是最重学的。“吾十五志于学”“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博学于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如不及,唯恐失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博学而笃志”;“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也”。孔子学诗、学礼、学易,学无常师,几乎无所不学,尝自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弟子荀子更是作专文劝学。

相比较而言,老子则是不大讲学的。本章破天荒讲“为学日益”,然而,世人还不相信,以为是反话。因为老子讲“为道”远甚于一切。

读老子确实很容易培养一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从字面上看,似乎老子认为,为学与为道是相反的,一个益一个损。而老子的益往往很可能是损,损很可能是益。所以有的学者就说老子喜欢讲反话。其实大谬。老子喜欢讲反话,但更喜欢讲正面话。

本章把“为学”和“为道”并提,并非是要把二者对立起来。“为学”是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为道”则是探求人的心灵状态的自然。对于宇宙中间“四大”之一的人来说,“为学”和“为道”都是必须的,不过,在遵循自然天道的情形下,老子更侧重于人的精神世界。

“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是两种方向的“为”“为学”是日益增进对外物的了解和知识;“为道”则是重在日渐减少人的内心的执障。这是非常合乎两种不同的主体实际的。自然很大很复杂,必须一天天增进对它的了解;而人的内心是越纯净、虚静越好,如果也采用日益的方法,则总有一天,人的内心是承受不起这沉重的负荷的。所以,学习要用加法,求道要用减法。

其实,为政也一样。政府管理者如果采用“日益”的办法,一天天地向百姓增加索取,增加旨在约束百姓的制度法令,那么,总有一天,百姓会承受不起这“日益”沉重的负荷。所以现在开明的政府,就是在用减法,变管理型为服务型。这样下去,算是日益接近于老子的道了。

所以,老子又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减损了还可以再减损,直到进入一种无为的境界。《周易·系辞下》:“损以远害。”孔颖达疏:“自降损修身,无物害己,故远害也。”

无为而无不为。我们都知道无事一身轻,也就是所谓放下包袱,轻松上阵。所以,这个“为”,又差等于包袱、负担。一个人没有了包袱,做起事来当然洒脱多了,不会感到捆手捆脚,有种随心所欲的轻松愉快,这就合乎天道了;一个人没有了心理负担,考虑起问题来当然轻松多了,不会感到伸展不开,有种心骛八极、视通万里的逍遥自在,这就合乎天道了。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搞政治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国家,如果碰到东边有事故,西边有狼烟;一波未平,一波未起,政府忙于应付,按下葫芦又起了瓢,本事再大的统治者,也只嫌分身无术,运筹乏力,捉襟见肘。那怎么可能有一个清平的局面呢?所以老子说,治理天下以无事为本;等到它有事了,就不能够治理天下了。这就是无为的道理啊。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老子讲“为学”其实只是虚晃一枪,他讲的重点还是“为道”。作为常人来说,要懂得放下包袱,放下一切人为的欲求,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办大事;作为一个治理天下的统治者来讲,更要懂得放下一切人为的欲求,减损自己的“聪明”,放弃一切扰民生事的造作之事,这样才能得以“垂拱而治”。百姓轻松,则自己轻松;百姓难受,则自己更难受。这也是“活法”,老子一言道出了自然的天机。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人生不过是一道简单的加减法,然而要学会它可不容易。做人很重要,但是别忘了,做事有时候比做人更重要。把精力放在人事上,结果往往荒废了手艺,最终无济于事。一个真正有魄力的领导,难以长期容忍一团和气,而一事无成的局面。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一个有本事有价值的人,即使在为人方面有些差错,也能让自己成为老板不可缺少的人。况且,做人是慢慢学来的,时间会改变人。《潜伏》中的吴站长不是不怀疑余则成,但他知道余则成对他有利用价值,可以为他捞捞油水,打理财务,保守秘密,才不管余则成究竟是不是共党分子那些劳什子事。

现在的单位,很难再养懒人。要成为主角,就要能做事,光做人不做事,是不可能体现出价值的。不要做龙套,龙套随时可以走人的。做龙套,只能被人垫背。

所以,做人用减法,为学用加法。老子提倡为学用加法,就是要加强自我修养,选取合道的人生态度,不生浊气;老子提倡为道用减法,就是要不断地修炼自我,去除心中之蔽,之欲,之私,洗亮一颗锃明之心。

【核心提示】

有时候真理并非远在天边,可能就在脚下。

见道在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今本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帛书本)

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跑得越远,知道得越少。看上去,这与儒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反。

其实不然,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与儒家所讲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是一个道理。“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古代画家讲“卧游”。不出户,却能遍游名胜,如南宋的《卧游潇湘图》。再如佛家讲:悟道不须出门,一凭“打坐”。三者之间何其相通也。

有时候真理并非远在天边,可能就在脚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望尽天涯路,就在灯火阑珊处。

历史上那些帝王,有几个是学贯中西,兼通古今的?

从来文士多耽酒,自古英雄不读书。不读书,是不以读书而读书,是不读那种刻板的书。不读书的英雄一旦读到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又一个韩信、张良。

这足见老子所说“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诚非妄言。只要掌握了天道,不必亲自接触,亲自观察,就可以获得一切。老子不必从经验出发,完全可凭天道出发。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他否认一切狭隘的先见之明,却又能从自然万物中观察到天道的运行,从天道回到人道。掌握了天道,可以纵横捭阖,往来自如,既可以反观己身,又可以推己及人,由天道推知人事,由人道证得天道。可见,无为而无不为,是顺势而为,顺乎天道自然而为。天道自在心中,一切便在心中。目见千里,不见其睫。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科学的理论不也一样吗?认知虽在身外,判断却在内心,求诸外物,不如求诸内心。所以老子认为,求道不必出门。佛教里面很多修道的大师,只须打坐,静观自心,一如老子的“涤除玄览”。有的人,宁相信眼睛,不相信自己;宁相信他人,不相信自己。那是因为他自己没有一颗顺乎自然的心,没有一颗体道自然的心。所以老子讲,通达自然大道的圣人不往外追求,心中自有体会、衡断;不必事事往外窥探,言说自然明白;不必造作执着,活动自然天成。

静观自心的力量就是道的力量。

道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没有信仰,那就只能是为活着而活着,为做事而做事,为赚钱而赚钱。所以老子高扬大道的旗帜,孟子也提出养气要合道。

前面我们还讲过,道家、儒家都提倡养气要养心。如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所谓志,就是发乎心者,“在心为志”。也就是见道在心。孟子又说:“志壹则气动,气壹则动志也”“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当公孙丑问他“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回答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看来,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就像三军有了主帅一样,就能使“浩然之气”充满全身,浑身充满力量,行动就有了内驱动力。他认为“浩然之气”只要用正确的方法修养培育它,又一点也不损害它,那么它就会充满整个天地之间。他认为“浩然之气”的修养,必须同义与道相融合,否则就不会有气势。修养德行,淬砺功夫,立志成材大有裨益。

这些思想与老子有着明显的发展脉络。此外,老子所弘扬的圣人之道与孟子所认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同样一脉相承。

圣人之志与尧舜之志,都能落实到养气上。

但是,与孟子高扬至大至刚的志所不同的是,老子主张信仰、理想和志向,都只能潜伏在心底里,不要张扬。张扬出来的信仰是有害的。

求道,就是对信仰的追求。没有信仰地活着,只能依靠着那种动物般的小聪明。有了信仰,心态才会坚定,才会处变不惊;有了信仰,心态才会柔韧,就能做到随机应变。

行动没有目标、精神没有寄托,往往是造成不快乐、郁闷的源头。

当然信仰也有大善大恶,前者创造世界,后者毁灭世界。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毁灭世界的为要坚决不为。

只要理想信仰大善,便可无所不为。

【核心提示】

你不找祸害,祸害不会来找你;你不露杀气,杀气就远离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有。

生死有道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今本第五十章)

同类推荐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少年行紫梦

    少年行紫梦

    一部隐性富豪的财富、情爱的怪诞传奇。反映业内层层不可名状的潜规则,记录蝇营苟且、丑态百出的况味。作品通过对丁亦然创造财富过程的叙说,全方面裹挟着对以丁亦然为代表的隐性富豪的诸多角度的描写和刻画,呈现出一幅幅光怪陆离、纷纷扰扰的攫取财富和道德浇薄、人人倾轧的画卷。但是,丁亦然面对纷扰仍能洁身自好吗?
  • 武痴炼

    武痴炼

    武痴的世界,凡人‘不懂’。文案废的世界,你也不懂。
  • 魔君大人请走开!

    魔君大人请走开!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无敌丑女千离陌,一次偶然的相遇让她肩负重任回到千年以前改写历史,穿越后的她是世间难得的绝色美人,人见倾心,而她又倾心于谁呢?是魔界至尊?还是上古的仙人?
  • 弑天狂妃

    弑天狂妃

    他,将血为墨,作血染江山!绝世无双,独笑兮。她,把酒当歌,骨笛笙歌起!惑乱天下,莞笑兮。前世绝代杀手,人人惧怕的弦音之王,无情无心,摇身一变,竟穿越成为了草包小姐。世人骂她贱人?那让你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高贵!世人说她废物?那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天才!世人欺她之身?那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报复!煊赫的家世,惊人的容颜,绝代的天赋,却人见人厌,生活过得猪狗不如,爹爹不要,姐妹欺辱,众人都害她,她定要十倍奉还!他,传说中的魔族之子,魔王的继承人,却为了她不顾一切,上天入地,翻云覆雨,只为博得她一笑,命运的捉弄,最后,他能否执她之手?
  • 超级反震

    超级反震

    “要二级草药?哥们有二级的吗?不是四级的别来找我!要上品丹药?哥们最低也是超极品丹药!”谢宁轩,一个普通的孤儿,无意间得到了一颗绿色小珠子,穿越到了鸿蒙大陆,那颗小珠子竟然是一个叫做“反震空间”的东西,看一个只有筑灵境八重的菜鸟,如何鸿蒙大陆上称王称霸,塑造一世传奇!
  • 鬼王绝宠:绝世小狂妃

    鬼王绝宠:绝世小狂妃

    她,本是绝世杀手,姐妹的背叛让她重生,他,是人见人怕的鬼王,却对她温柔似水,“喂,我们熟吗”“有过肌肤之亲算不算”“亲,你别再跟着我了行不”“小雨儿,难道你要抛弃我吗?”但她全心全意爱上他时,得到的却是他要和别人成亲的消息,她心灰意冷,随意找了个人准备嫁了,可是这个抢婚的是谁“喂,你谁啊,我不认识你”““小雨儿,你真的好狠心,我的清白可都给了你,你要负责的”男强女强,绝对的宠文。欢迎各位亲们如坑
  • TFBOYS之蒲公英的约定

    TFBOYS之蒲公英的约定

    三个可爱的少女,遇见我们帅气的三只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进来看看,本作者大大告诉你。
  • 媚骨妖姬

    媚骨妖姬

    她堂堂考古学院的大学生,却穿越到一个恶魔般的男人怀中。他恶狠狠的说道:“你不是想要勾引孤吗?那孤就成全你。”接着便像野兽一般向她扑来。寝殿内,她和他斗智斗勇,看谁能玩过谁。尼玛!帅哥她见多了,这个男人却在她面前摆酷,看她不好好恶整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僵之祖

    万僵之祖

    一个幼小的僵尸,生而便有着生命之体,且看一个小僵尸如何在这个妖怪横行,修士纵横的世界,慢慢的成长为一个僵尸之祖。敬请关注...
  • 悍妃嫁到:邪王请下榻

    悍妃嫁到:邪王请下榻

    论倒霉谁能比过苏念卿,穿越第一天还没来得及欣赏娟秀风景,感叹下自己那狗血的前生,就被大内侍卫压着上了花轿,在双亲的含泪注视下欢欢喜喜的嫁到了三王府,幸好,至少还捞了个便宜王妃当当,无奈下的苏念卿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可谁能告诉她为嘛她名义上的王爷相公不光智商只有学龄前,还经常出没于花柳巷,是个受尽隆宠的傻子!!!就在苏念卿为驯夫之路摩拳擦掌时,却发现这一切似乎并不是她想的那般简单,这一场荒唐花嫁,一许姻缘扰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