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28600000095

第95章

东观汉记二十四卷。案东观汉记,隋书经籍志称长水校尉刘珍等撰。今考之范书,珍未尝为长水校尉。且此书创始在明帝时,不可题珍等居首。案范书班固传云:“明帝始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此汉记之初创也。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篇云:“安帝诏史官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建武,讫永初。”范书刘珍传亦称邓太后诏珍与刘騊駼作建武以来名臣传,此汉记之初续也。 嘉锡案:尝考隋书经籍志着录之例,其所注撰人,大率沿用旧本,题其着书时之官,故有一人所着书而前后署衔不同者。此书既题长水校尉刘珍等撰,必其在东观作汉记之时,正居是官耳。考范晔书文苑传云:“刘珍永初中为谒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騊駼、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騊駼作建武以来名臣传。迁侍中、越骑校尉。”案汉制,谒者仆射,仅比千石,五校尉则皆比二千石。其位次之序,首屯骑,次越骑,次步兵,次长水,次射声。见续汉书百官志。前汉有八校尉,后汉省并其三。刘珍盖以谒者仆射入东观校书,遂受诏撰汉记,旋迁长水校尉。书成之后,始转为越骑耳。本传不言长水之迁者,以其居此官不久,略之也。此当据隋志以补范书,不当执范书以疑隋志。提要谓珍未尝为长水校尉,不免刻舟求剑矣。至于此书始创于班固,而隋志独以珍等居首者,盖亦有说。班固传云:“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史通古今正史篇则谓明帝诏固等作之。余尝推究其事,盖明帝见固所作汉书而奇之,知其有着作之才,因思先帝之功业,不可无纪述,遂诏固与陈宗等作为本纪。又因以及诸功臣,与所平服之群雄,以彰世祖之威德。东平王苍传云:“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以固等所撰而谓之自作,或者帝慎重其事,亦尝有所点定于其间。可见帝之所留意,独在于本纪,其列传自二十八篇之外,皆不复作。虽有草创之功,犹未足为建武一朝之完史也。且其着作之地在兰台及仁寿闼,见马严传。不在东观。其书或称汉史,北海靖王兴传。或称建武注记,马严传。尚未定名为汉记。后来虽编入刘珍等所作书中,此犹班固于太初以前全同太史,未闻有于汉书之下追题马迁之名者,何独怪东观汉记之不题班固耶?及夫刘珍等之奉诏着书也,其地已移于东观,其书有纪,有表,有名臣、节士、案范书北海靖王传云:“平望侯毅与刘珍着中兴以下名臣列士传。”疑史通所谓节士,即列士也。儒林、外戚诸传,至是始具国史之形。盖邓太后意嫌班固所作并建武一代事迹亦未全,其命珍等作汉记,实责以整齐旧闻。故珍等撰成上进时,自当并固等所作苞入其中,珍等亦必有所删润,非直录之而已。李尤传云:“召诣东观。安帝时为谏大夫,受诏与刘珍俱撰汉记。”汉记之名盖始于此。吴志韦曜传载华覈上疏救曜曰:“昔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不及固,叙传尤劣。”隋志正史类小序亦云:“先是,明帝召固为兰台令史,与陈宗等共成光武帝纪。擢固为郎,典校秘书。固撰后汉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其后刘珍、刘毅、刘陶、案刘陶,后汉书有传,不言其入东观,此当是刘騊駼之误。伏无忌等相次着述东观,谓之汉记。”其言明白如此。然则着述东观,实自珍等始。汉记之称刘珍等撰,盖汉人旧本所题如此,故自三国至唐,相承无异词。提要乃谓不可以珍等为首,讵当改汉人之旧题,以未入东观之班固为首耶?且提要此篇所举汉记撰人姓名,仅以史通正史篇为主,并后汉书及史通他篇亦检阅未周,故不能完备。范书北海靖王兴传齐武王縯子,附縯传后。云:“兴子复为临邑侯。复好学,能文章,永平中与班固、贾逵共述汉史。”案贾逵曾与修汉史,仅见于此。而张澍养素堂集卷二十书东观汉记后乃曰:“和帝永和时中郎将贾逵,与谏议大夫李尤共撰,安帝永宁时,贾逵又与尚书令刘陶、谒者仆射刘珍、平望侯刘毅共撰。”不知所据何书,俟更详考。马严传援兄子云:“有诏留严仁寿闼,与校书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本书卷十马严传略同,亦见御览卷一百八十四引东观汉记。史通覈才篇亦引传玄云:“观孟坚汉书,实命代奇作,及与陈宗、尹敏、杜抚、马严撰中兴纪传,案杜抚在儒林传内,不言曾与班固共定注记。其文曾不足观。”是与班固等共成纪传者,尚有刘复、贾逵、马严、杜抚四人也。北海靖王兴传又云:“复子騊駼及从兄平望侯毅,并有才学,永宁中邓太后召毅及騊駼入东观,与谒者仆射刘珍着中兴以下名臣列士传。”按刘毅,文苑传有传,不言入东观撰汉记。史通史官建置篇云:“按刘、曹二史皆当代所撰,能成其事者,盖惟刘珍、蔡邕、王沈、鱼豢之徒耳,而旧史载其同作,非止一家,如王逸、阮籍,亦预其列。”考范书文苑传不言逸曾着作东观,但云“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而已。知几所谓旧史,盖指谢承、司马彪等书言之,然则与刘珍等俱撰汉记者,又有刘毅、王逸二人。逸事虽不甚着,而华覈及隋志固以珍、毅并举,此皆提要所未详者也。玉海卷四十六云:“安帝永初、永宁间刘珍、騊駼、张衡、李尤等撰集为汉记。”则于史通所举诸人外,又增出张衡。案衡本传云:“永初中刘珍、刘騊駼等着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病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检遗文,毕力补缀。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着述,多不详典,时人以为恨。”是珍等虽尝请衡参论,而以珍等旋卒,中辍不行。衡虽自请补缀,亦不见听,故时人以其不得秉史笔为恨。史通覈才篇曰:“以张衡之文,而不闲于史。”正以衡未尝修史,犹之陈寿不常缀文也。章怀注载衡表自称“臣仰干史职”者,谓太史令耳,本传前已称太史令为史职。非谓史官之职。及至元嘉中伏无忌等奉诏撰集,则衡死已久矣,衡卒于永和四年,下距元嘉凡六年。玉海之说非也。

史通又云珍、尤继卒,复命侍中伏无忌与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与单于、西羌传,地理志。元嘉元年,复令太中大夫边韶、大军营司马崔寔、议郎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又增外戚传入安思等后,儒林传入崔篆诸人。寔、寿又与议郎延笃杂作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愿、郑众、蔡伦等传,凡百十有四篇,号曰汉记。范书伏湛传亦云元嘉中桓帝诏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延笃传亦称笃与朱穆、边韶共着作东观,此汉记之再续也。盖至是而史体粗备,乃肇有汉记之名。

案史通正史篇云:“伏无忌与黄景作南单于、西羌传。”南单于者,南匈奴单于也。提要引作“与单于”,盖馆臣笔误耳。殿本阁本皆作“与”,知非手民之误。史通又云:“复令太中大夫边韶、大军营司马崔寔、议郎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大军营司马官名,殊不经见。考之范书崔寔传云:“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着作东观。”盖史通传刻,脱一“将”字,浅人因不知冀为大将军之名,遂妄改为“营”,提要但知循文照录,而不知觉也。至于浦起龙通释谓“孝穆、崇二皇”五字传写讹脱,当作献穆孝崇二皇后,则又非是。黄叔琳训故补不言有讹脱。献穆皇后乃曹操之女,献帝之后,薨于魏景初元年,崔寔等死已久矣,安得为之作传乎?考桓帝纪云:“本初元年闰月,即皇帝位。九月,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以其位号出于追尊,故皇而不帝,且不作纪而作传也。起龙不知此事,而欲轻改旧文,妄孰甚焉!史通又云:“寔、寿又与议郎延笃杂作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愿及郑众、蔡伦等传。”按顺帝即位时,宦官以功封侯者十九人,姓名具见范书宦者孙程传,无郭愿其人,此盖郭镇之误。镇延光中安帝末为尚书,及诛江京,镇率羽林士击杀卫尉阎景,封定颍侯,事迹附见郭躬传。镇,躬弟子。盖顺帝时功臣甚众,有宦者,有士人,不可胜数,故举孙程、郭镇二人,以概其余耳。提要又不知其误,而反于郑众、蔡伦之上删去一“及”字,则似众、伦二人亦顺帝功臣矣。众卒于安帝元初元年,伦卒于邓太后崩后,盖安帝之建光元年。何其不思之甚哉!又考范书邓禹传云:“阊妻耿氏有节操,邓阊,禹之孙。养河南尹豹子嗣为阊后,耿氏教之书学,遂以通博称。永寿中与伏无忌、延笃着书东观,官至屯骑校尉。”玉海及张澍书后中均有邓嗣,盖本于此。是与伏无忌等同着书者,又有邓嗣,史通偶遗其名,提要亦不能补也。史通所谓凡百十有四篇者,谓合安帝永初中刘珍、李尤等之所撰,珍于永初中撰集汉记,见张衡传。及桓帝元嘉中伏无忌、黄景、无忌、景及崔寔于元嘉中奉诏,见伏湛传。边韶、崔寔、朱穆、曹寿、延笃等之所作,共得百十有四篇耳。其中兼有蔡邕、杨彪之作,说详于后。益以班固等所撰之二十八篇,加目录一篇,新唐志有录一篇。正如隋志着录一百四十三卷之数。古书多以一篇为一卷。知几生于初唐,故其所见之本,与隋志无以异也。所谓“号曰汉记”者,总一百四十二篇言之也。汉记之名,永初中已有之,提要误以为边韶、崔寔、延笃等所作为百十有四篇,故谓至是乃肇有汉记之名,其实史通之意,并不如此。姚振宗补后汉艺文志卷二所考,胜于提要,而言之未甚详明,故更考之如右。所说庸有相合者,振宗云史通谓元嘉时边韶等着作以后,综其书为百十四篇,号曰汉记。汉记之名,实定于安帝时。而非袭取之也,览者当自知之。

史通又云:“熹平中,光禄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卢植着作东观,接续纪传之可成者,而邕别有朝会、车服二志。后坐事徙朔方,上书求还,续成十志。董卓作乱,旧文散逸,及在许都,杨彪颇存注纪。”案范书蔡邕传:“邕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所作灵纪及十志,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乱,多不存。”卢植传亦称熹平中,植与邕、说并在东观补续汉记。又刘昭补注司马书引袁崧书云:“刘洪与蔡邕共述律历纪。”又引谢承书云:“胡广博综旧仪,蔡邕因以为志。”又引谢沈书云:“蔡邕引中兴以来所修者为祭祀志。”章怀太子范书注称邕上书云:“臣科条诸志,所欲删定者一,所当接续者四,前志所无,臣欲着者五。”此汉记之三续也。

同类推荐
  • 藏斋诗话

    藏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ousin Maude

    Cousin Mau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空罥索咒心经

    不空罥索咒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省庵法师语录

    省庵法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清报律

    大清报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史上第一狂妃:邪王盛宠

    史上第一狂妃:邪王盛宠

    她,带着前世的记忆投胎,变成云府最受宠的小公主。五岁时家中突生变故,父亲拼尽全力将她送往另一个大陆。从此,她成为了慕容府的养女,却因不能修炼成为大陆上臭名远扬的废物小姐。哼!废物?你们这群愚蠢的人类,可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韬光养晦这个成语?当她初露锋芒,亮瞎众人狗眼。她惊才绝艳,腹黑强大。一路走来,各方强者以她为尊,那些原本看不起她的人对她摇尾乞怜。且看她一步步如何写下属于她的盛世传奇!
  • 王俊凯:先婚后爱

    王俊凯:先婚后爱

    苏梓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从小就喜欢王俊凯,长大后如愿以偿的嫁给王俊凯,婚后他们又发生了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 重回镇海

    重回镇海

    龙少宇在一次前往天海市所在的神龙山谷探险中意外穿越了,穿越的到一个叫龙宇大陆的一个小城,重生当上了少城主,为了重回镇海市去找刘悦,在龙宇大陆走上巅峰,经过无数次的生死考验中续写他的武道之路。
  • 绝恋之殇

    绝恋之殇

    一现代职场女为了逃避失败的恋情而外出旅游,在坐火车的时候离奇穿越,爱恨情仇,贪嗔痴怨,前世不喜,今世抛弃。为了复仇她装傻十年,从小便背负血海深仇,一朝失忆重新为爱选择,为仇而生,为爱重生。
  • 纹天道

    纹天道

    万物有它的规律,也有它的纹。纹,可以是一切,不仅能纹出力量,更能将苍穹纹出来。林玄,他便是为他关心的人纹,为力量纹,更为自己纹出一片苍穹任他翱翔
  • 恶魔BOSS:甜心,宠上瘾

    恶魔BOSS:甜心,宠上瘾

    酒店门外,顾心念深深一个呼吸,大步向前。“小姐,请您出示请帖。”顾心念依旧阔步往里走。前男友的婚礼,新娘是她的闺蜜……闹婚礼??NO!傲娇的心念小姐是为了邂逅新的爱情!!渣男——让渣女折磨去吧!姐过的很精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宠妃:逆天炼丹师

    邪王宠妃:逆天炼丹师

    天才炼丹师穿越到异世居然沦为悲惨试药人!堂堂将军府大小姐,天生废柴一个爹失踪了,娘死了,幼弟只有三岁老天爷,你还能再坑一点吗?看我如何重建将军府,开启幼弟妖孽修炼天赋。没事炼炼丹,数数钱,调教下兽宠,生活不要太惬意!“姑娘,你要对我负责”“凭什么,不就是看光你了吗?这么小气”“好,那姑娘你脱光了让我看回来吧。”“。。。。。。”
  •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汀草的幸福生活

    花汀草的幸福生活

    【全文免费,不定时更新,但不会弃坑】重回十年前,花汀草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挣钱,然后当一个学霸!可是,自从遇到他以后,她就变成了千年老二,万年榜眼!好不容易甩掉他是男神的这个念头,又遭受了一击重击:“咱们结婚吧!”阳光下,青竹般挺拔俊美的男子淡笑着,略显清冷的声音缓缓说出了这句话,于是,花汀草华丽丽的晕倒了……
  • 电话里的歌声

    电话里的歌声

    邢庆杰有着丰厚的生活经验,他的微型小说创作既立足于这一点,又不仅仅拘泥于个体生命体验,而是充分运用丰富活跃的民间经验和地域文化,调动丰富的想象力,把流传于民间生活和文化中的鲜活语言和朴素的审美结合起来,使小说充满原生态的温暖、幽默、生鲜,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传奇性,可读性强,给人以震撼和深思。 邢庆杰的微型小说写作题材十分丰富,展示的生活面也非常广阔,笔触在古代和现代、农村和城市之间任意纵横,已经进入一种成熟状态,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