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1900000018

第18章 念旧寻新(2则)

王久辛

碑帖小记

我师傅陶爷爷,原来是高级工程师,是学工科的。我母亲把我领到他家时,只叮嘱我叫“陶爷爷”,并未告诉我他的名号,所以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陶爷爷自幼私塾家学厚实,之后又受过大学教育。尤其可贵的是案几之上,从来都是笔墨纸砚齐全。虽然退休在家没事儿了,却是每天习书临帖。他不仅收了我与广军两个学书法的小徒弟,同时,他还是一位收藏家。陶爷爷收藏碑帖、汉瓦当,当然全是业余爱好,与今天一些人收藏以敛财为目的完全不同。记得师弟广军告诉我,师傅仙逝前有言,即他逝后,要把他收藏的文物全部交公。广军后来遵师傅言,将师傅收藏的文物整整装了一三轮车,送到了西安小雁塔文管所——这大约是1979年以后的事了。

陶爷爷收藏碑帖,讲究个拓本。我小时候先临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后改临汉《曹全碑》、《孔庙礼器碑》、《张迁碑》和《石门颂》。为了让我们理解其书法的意味风格,陶爷爷常带我们从西郊的三桥出发,去西安市内的碑林观摩,认柳曹,识二王,并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他偏爱的汉隶书法结构与韵味的不同。当然,他也介绍其他书法大家,如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爷爷领我们来到怀素和尚的碑前,给我们讲毛泽东如何从怀素的狂草中汲得精华,写出了入乎古人、出乎古人的新狂草的巔峰之作。他教导我们,学习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创造而学习,那才可能超越古人,成为一代天骄。他说:你看毛主席的字狂不狂?可以说天下第一狂。但你看看人家的字,每一笔都有出处,进古出今,放得开,收得住,汲古与创新是结合得最好的,毛泽东的书法就验证了这一习书的真理。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反思陶爷爷的理论,又何尝不是写作的经验呢?

认碑读帖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习。当时碑林边上的许多人家,都藏有不少碑林的拓片。不像今人夸张说的那样,“文革”一把火全烧了。那不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信的是老祖宗。你让他们烧,他们躲不过,会去烧一些,像今天官人做的表面文章,做做样子而已。你若真让他们烧个精光?那才是真的绝无可能。作为见证人,我看到了民间力量的强大,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真烧。记得当年陶爷爷就领我们到一个叫王乐天的老人家中,我估摸王乐天有70多岁,他的老伴儿也有60多岁了。碑林边儿上那条街,几乎家家像王乐天爷爷家,都在悄悄销售碑帖。他们有的人是碑林里面的拓工,有的是市井小贩。早在“文革”之前,他们就拓得了、收购了不少拓片,一来他们耳濡目染,知道价值;二来当时生活拮据,悄悄拓点或收购些拿市上贩卖,可补贴生活家用。

我记得当年陶爷爷就为我买下了柳公权的《玄秘塔》,他说认碑是初步,临帖才是真正学习书法的开始呢。当时“文化大革命”把类似封资修的书都禁了,哪里有碑帖卖呀。只有碑林边邻家的老拓工手里才可能有。还不错,王乐天爷爷家的老太太看看我们,觉得是诚恳想学习书法买帖子的,就说:柳公权的60。陶爷爷说:太贵了。60元就相当于五级钳工的月薪了。便宜点,便宜点。两个孩子学写字儿,哪里能要那么贵?王乐天老人过来说:我家的是清拓片,可不是现在拓的。不行,一分不能少。你们不买,我们也舍不得卖呢!陶爷爷见状,忙说:“那拿来看看?”“要,我就拿给你,不要就算了。在阁楼上,麻缠。”陶爷爷说:“真是清拓,买。”“取去!”王乐天老人对老伴儿说。于是,我见老太太从墙边移过木梯,放到屋梁上。仰头我才发现:其屋顶上有个衬层,用木板铺平了,可以放很多东西。老太太架上梯子,竟然一格一格地爬了上去。拿下展开来一看,陶爷爷说:果然是清拓片,于是便买了下来。之后,陶爷爷又为我和师弟广军各买了曹全的碑帖。在我今天的回忆中,依稀记得是八元一帖,陶爷爷回家剪成一条一条,用粗麻线与粗麻纸为我们两个各装订了一册,供我们临习之用。后来,陶爷爷见我临习似有很大进步,便给了我一本同样用粗麻纸装订的小篆《千字文》,嘱我临习。说心里话,我临了一段后,发现自己先柳后曹,又临篆书,自己的字就有点四不像了。但陶爷爷却不以为然,他说:你自己写一段话,不要刻意走柳,也不要刻意走隶与篆,大胆写。我写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陶爷爷夸奖我说:你看,有柳也有隶,味道不是出来了吗?可我却觉得自己的字很丑。

后来,我高中毕业上山下乡,一年后又入伍从军,书法就再未碰过了。去年,不知哪根神经兴奋了,我又捡起了毛笔,还在少年玩友海峰的参谋下,又跑到西安南院门外买了几百元的影印碑帖。回到家中,85岁的父亲见了,转身进了他的卧室,出来时却拿着一本粗麻线装订的碑帖递给我——“给你,这不是你小时候用过的帖子吗?还用买?”我接过来一看,果然是陶爷爷当年在碑林边给我买的篆书《千字文》。翻开一看,那篆铁笔银钩,稳匀劲道,似老友重逢,一股热流涌入心头,心中不禁叹道:“爹啊!这老祖宗您还真为我珍藏着啊。”父亲想必猜中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一直压在我床头,搬了十几次床了,都在。”古人言:知子莫若父,又一次验证了。

2013.11.11初稿2015.8.21改定

藏品与名节

收藏是有品格的,否则怎么会有收藏家?但凡能成为一家一门一派,都有规矩,此乃方圆于内,形势自成。凡事有讲究、有格致,清清楚楚,才有家的范儿、门的形、派的势。除此,谁敢说自己有品格?

我小时候听书法老师陶爷爷讲收藏,那真是五花八门,源远流长,且样样令人叹为观止。火柴盒、烟盒、邮票、戏票、陶、瓦、罐、铜、铁、炉、金、玉、石等等,琳琅满目,缭乱人心。故陶爷爷讲:收藏决不可以见什么收什么。你再有钱,到手的东西再贵重,如果没有品质格调,那你也不过是个收破烂儿的,与收藏家可没有任何关系。要想成为收藏家,那得你爱什么,推崇什么,信仰什么,才收什么。这叫有品质、有格调,才是有理想、有价值、有气节。

所谓有品质,说的是收藏的物件文宝,品相要正,质地要纯,做工精致,技艺一流;有格调,说的是物什的内涵,要有品格,有志趣,一什在手,常见常新,且是道统思想,高尚情操,绝不是形而下的低级趣味;而有理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藏人有收藏的理想;二是藏品所含之内容有理想。此二条吻合,便可收藏;有价值,也有两条:一个是有精神价值;一个是有物质价值。前者是指藏品的精神、思想、文化的丰富度,后者是讲藏品的历史价值与经济价值,能保值、增值。如果一什在手,只有光鲜却不能保值、增值,光图个外表,那就没必要收藏了;好的藏品,不仅有此二价值,还有气节,那就是更高的收藏境界了。比如,只收历朝历代清官与德高之人的物件家什,而拒收贪腐恶行之奸邪宵小与卖国贼的珠玉金山等等。传说,早年长安南院门口曾有人叫卖秦侩的字。有一路人上来问价,叫卖者即报了高价,而问询者听罢连价都未还就掏钱买下。之后,当众点把火,将其付之于炬。围观人不少为之唏嘘,他便高声对市人言:留它存世,污我世道、毁我人心,见之、灭之。非其字不好,乃其人已经尽丧天良,岂容他以没有人性的奸恶之劣迹,污我芸芸众生之纯洁心耳?于是乎,路人拍手称快,叫好跳跃。其中道理,就正在于此。

收藏,收的是榜样,崇尚的是精神。否则,弄个汉奸卖国贼进来,那岂不是脏了各位大爷的雅室,污了诸位方家的清名。此其“收藏家之名节”耳!

2013.11.11初稿2015.8.21改定

同类推荐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
  • 朱自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乡村词典

    乡村词典

    这是一本写给乡村的书。写给生活在祖国乡村的高天厚土间,为我们创造着土豆、玉米和小麦的人们,写给那些一直对乡村保持着热爱的人们。读者在这里可以找到乡村的一切,包括灵魂样吹过乡村的风、土炕一样温热的土地、血浓于水的乡情、汗一样在土地里潜行的水,以及乡村的男女老少各种各样的事儿,这是一本融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好看的书。这是一本让你震撼,也使你得到抚慰的书。因而,这也是一本可看成《乡村史记》的书。读《乡村词典》,就是用乡村的雨水给灵魂作一次洗礼。
  • 海南登陆战

    海南登陆战

    广东解放后,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10万残军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企图凭借天险,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为歼灭该敌,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首长指挥第40、第43军,在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海南岛战役。根据渡海作战的特点,第15兵团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于1950年3月组织了两批4次约1个师的兵力偷渡海南岛成功。增强了岛上人民解放军的力量。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实施强渡。经彻夜强渡,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胜利登岛,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 青春1968

    青春1968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接触的知青题材作品中史料容量、思想深度、作者评述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翻开这部书,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却是豪情满怀的鲜活人生:纯真的理想,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以及柔韧亮丽的人性之花……北大荒知青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我们可以看看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评论——美国的《世界日报》在报道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边疆,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完全呈现。”
热门推荐
  • 妖之诗

    妖之诗

    我是一只树妖,生于满天飞雪的云曦海海涯之巅。生为树妖,天生不能行走,所以,我渴望自由,于是,我潜心修行,只待到化为人形那一天,可以踏遍千山万水,领略浮世人生,万物之灵。事实上,也并没有让我失望,一只青鲤,愿为百姓,舍身化为原形,挡住洪水,放下杀亲之仇,领会宽容的真谛;一只千年花妖,生为男身,就自己所爱的人,不惜灰飞烟灭;一条红色嫁衣承载主人的爱,候他百年,只为替她说一句:“我爱你。”。。。我不明白,直到与我相伴的龙说;“他们心中有爱。”我是一只千年树妖,名为白诗璇,初涉人世,但我也在成长,学会希望,学会放下。
  • 佛说邪见经

    佛说邪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埂峰石文集

    青埂峰石文集

    一部集短篇小说、散文诗和现代诗歌的文集,希望书友们多多支持哦!
  •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追本溯源,知古鉴今,古代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多元思维,引发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价值的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化魅力!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 焚尸

    焚尸

    大家好我是目光应为我准备去从军了,所以以后的小说有可能更新不成了,大家多多原谅,我在这里给大家陪个不是,对不起啊
  • Myth, Ritual, and Religion-1

    Myth, Ritual, and Religion-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套献给孩子们的书。一如它的名字“阅读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孩子们开始求知的成长旅程时,一套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书无疑为他们的人生……
  • tfboys之青春趣事

    tfboys之青春趣事

    本书主要以友情为主线,爱情在本书后几章会写到,三小只和三个逗比少女之间会发生什么趣事呢,一起期待吧。
  • 和赵云同居的日子

    和赵云同居的日子

    你见过赵子龙吗?没有吧,我见过。你爱过赵子龙吗?没有吧,我爱过。——秦小楼本文曾用名《子龙,子龙,我爱你》、《盛世三国》。赵子龙在长坂坡一战中,随战马跌入土坑,穿越到了现代。遇到秦小楼,开始一段互信互助,互恋互爱的故事。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他,入错了,她,爱错了。另附作者QQ群号:271371003,欢迎来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