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1900000032

第32章 印江的另一种植物

唐涓

已经到了初夏,对于青藏高原,夏还只是正午时分露出的眉眼。一天中的大多时光,大地的身躯依然包裹在严实的春装里。凌晨5点,我赶往机场,整个城市还深陷在朦胧的睡意中。空旷的街道上,只有环卫工晃动的身影和我的行李箱划过路面坚硬的声响。几小时后,当我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世界瞬间置换成了另一番图景。扑面而来的短袖长裙中,我的厚毛衣外套和脸庞上阳光的色泽明示了一个人的地域特征,望着这个著名山城层层叠叠的楼宇,我感觉海拔的差异已不再是唯一的理由。

从重庆北站坐火车到铜仁,是一段我重复的路途。绵延无尽的山洞和忽明忽暗的光线令旅途变得十分虚幻。几年前,沿着同样的路线抵达乌江岸边的沿河县,那是一次温暖的行走,其民俗与人情迄今在我的记忆里清晰可见。而此刻,印江的容貌又悄然而至,安静、淡定,恍若一泓透明的水,点点滴滴地浮现在我的视野里。但印江却不是水,它只是贵州省辖内的一个县名,因为依偎着佛教名山梵净山,让人们无法忽略。从印江驱车去大名鼎鼎的湘西凤凰,不过也就个把小时。印江朝夕沐浴在这样的气韵里,难怪如此雅致。

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目光储存的景致大多是草原荒漠,与印江山水间的草木葱茏大相径庭。也许出于对民居建筑特别的偏爱,在印江,那些掩映在山水怀抱中的民居建筑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我。可以说,民居是大地生长的另一种植物,大自然的不同生态造就了民居万千姿态的美。很难想象,从轻盈灵巧的吊脚楼走出的印江人,面对我们黄土地上敦实朴拙的庄廓大院时,会是何样的感受。庄廓是青海方言,也就是四合院,是青海河湟谷地最典型的民居样式。这里取之不尽的黄土是它最主要的建筑材料。高大厚实的黄土院墙围拢的庄廓外观呈正方形,站在高处向下俯视,就好像一枚巨大的黄泥大印。当然,印江土家族吊脚楼同样令我惊讶,它山多岭陡的地貌孕育出了这个特有的民族符号。在印江的朗溪、合水等地,一些从时光深处走来的吊脚楼依然缭绕着日常生活的烟火。印江林木繁盛,就地取材的木,便是吊脚楼的灵魂。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中国传统民居,“木”是永远的经典。在所有的建筑中,我依然钟情木制的屋宇。尽管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离它远去,但木制却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在中国建筑史上璀璨辉煌的巅峰。木制建筑质地温润柔软,曲线优美诗意,飘溢出泥土与阳光的清香。居住在木制的屋宇里,你的肌肤触摸到它的肌肤,立刻会感受到一种来源于大自然的生命信息。

来到印江,亲眼见识了“地无三尺平”的地貌。但聪慧的印江人却拓展了向上的空间,并在吊脚楼上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挥洒到了极致。顺山势搭建的吊脚楼自然轻巧,架设简单。无须挖地基、垒院墙。相对遍布大江南北村落里高墙耸立的深宅大院,隐去了奢华与封闭,其通透敞亮令人赏心悦目。南方多雨多木,空气中云游着充裕的水分,因而隔潮透气的吊脚楼便应运而生。吊脚楼的悠远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漫长的时光里,这种被称作“干阑式”的建筑遍布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木制的吊脚楼主体结构基本近似,但不同的地域和民俗又营造出独有的特色。印江土家族吊脚楼大多依山傍水,二层或三层的空间里,厢房、回廊、木梯、阳台、栏杆等巧妙组合,附加以青瓦屋面,轻翘檐角,衬托在青山绿水间,真让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美妙。

两天印江匆忙的步履,没能走进吊脚楼仔细端详。其实,那吊脚楼里,我钟情的还有美人靠和火塘。遐想靠在美人靠上,不管是不是美人,托腮沉思,都自会有种落寞或怅然的美。火塘更不用说,它是吊脚楼里的核心所在。从家庭,到神灵,再到文化,火塘早已被赋予了民族的象征意义。我曾极其迷恋这样一幅画面,温暖的火塘,飘散香气的茶罐,袅袅烟火的上方,吊着一串串鱼干和熏肉,而我就围坐火塘旁,和主人一家喝茶聊天。那是吊脚楼里真实的百姓生活,不是那些带有商业表演的旅游客栈。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画面我却从未走进过。在印江团龙村,我去一个茶姑家购买慕名已久的梵净山绿茶,在那栋漂亮的木楼里,我见到了心仪的火塘,不过并没见到有火星闪烁。茶姑解释说,这是他们家新盖的家庭旅店,专门接待来此度假的游客,自己一家仍住在先前的旧屋。团龙村坐落在梵净山脚下,青山翠林,泉水潺潺。这个天然的大氧吧,足以诱惑长期生活在缺氧地带的我。同时,天生丽质的团龙村还存留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我看见一些年代久远的土家族吊脚楼里,依然延续着家族的血脉。午餐是在团龙村品尝的农家饭,十分可口,没有我预想的辛辣,特别是细嫩的新鲜竹笋,是我在高原无法品尝到的。那一刻,我真想停下脚步住下来,细细体味这里的风土人情。我曾经从铜仁前往凤凰古城,沉醉于沱江边上的吊脚楼,夜晚躺在吊脚楼的木床上辗转反侧,哗哗流动的水声似乎就从枕下穿过,忍不住琢磨那些细脚伶仃的木柱,是如何将楼体支撑了那么久长的岁月。同样,印江的吊脚楼大多也是将底层架空,既能防潮防虫,又可以放置杂物,圈养家畜。虽然材质不同,但实用功能和青海藏地的碉房颇为相像。藏地的石头碉房倚山而筑,背风向阳,三层的布局里,底层也是牲畜圈和储藏室。碉房是藏民族独具匠心的建筑,造型优美,气势雄浑,放眼望去,远处是圣洁的雪山,脚下是碧绿的草原,门前是飘动的五色经幡,这样纯美的画面,也一定令你惊心动魂。从某种角度来说,民居的风格也映照了民族的性格。

封火桶子是我陌生的一个词语,在朗溪镇,我与它不期而遇。它的突然降临,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之后,顺着石板小巷慢慢踱步,它们的轮廓才渐渐在目光里凸显出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历史的钟摆居然在1300年前开始跳动。据说朗溪曾是土司王朝的治所,土司政权一直延续到了清末。所以今天在这方土地,土司制度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当地人告诉我,封火就是防火墙,桶子就是严实得像水桶一般的四合院。果然,石块垒砌的围墙密不透风,无法攀爬的高度只能抬头仰视。细细端详,我惊喜地发现,高高的石墙基脚竟是自然堆砌,石块间并没有注入任何黏合剂。我的“惊喜”是源自它与藏地石头碉房的建造方式不谋而合。在青海的果洛地区,碉房那一块块青石片严丝合缝垒砌起来的墙壁,完全依靠天然造型相互咬合。据说藏族人在建造碉房的时候,没有图纸,也没有脚手架,这无疑更平添了碉房这种传统技艺的神秘与深奥。看来沉潜在民间的建筑智慧原来都是如此相似。

在一个印有超大“福”字的大门前,我们一堆人驻足观望。从造型和规模估量,这无疑是古镇封火桶子的代表。我们的意愿当然是想走进大门,看看它的内部结构。听介绍封火桶子的建造工艺十分独特,有青石铺的天井,雕花门窗,篱笆粉壁,雕画的木柱。但遗憾的是主人不在,一只“铁将军”将我们拒之门外。好在大家兴致未减,吵吵嚷嚷地在那个福字下留影,想必是打算沾染些福气回去。透过喧闹,我注意到了大门。这是民居建筑最耐人寻味的部分。对中国人而言,门意味着门面、门脸,容纳了社会地位、风水观念、文化内涵、装饰艺术等多种元素。后汉李尤在《门铭》中写道:“门之设张,为宅表会,纳善闭邪,击柝防害。”可谓是浓缩了门的意蕴。你看这家外“八”字形穿斗式结构的龙门,就修建得十分讲究。当地的习俗是要将龙门建在门面墙的侧边,以寓意财不外露和躲避灾祸。朗溪现在还保存下45家封火桶子,对于这个流淌了千年岁月的古镇,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在印江的村落,我见到百余年的老屋,探进身去,一种沉积在时光中的气息扑面而来。老屋陈设简单,磨损了的家具与色泽苍老了的四壁很是协调。但那光亮的灶台、烧柴的炉膛,还有大铁锅里烧煮的食物,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改变的只是曾经几代同堂的居住模式。如今晃动在老屋里的是隔了代的祖孙血脉,这老与幼的身影让老屋总是显得空荡,而那接续两端生命的一代均已汇入大都市里拥挤的人流中。等到夜阑人静,他们将辛劳了一天的身躯放置在窄小的床铺上,老屋熟悉的味道便席卷而来,那是他们精神的停泊地,挥之不去。可当想到自己年老的时候或下一代还能否继续老屋里的生活,他们却是满脸的茫然。

我这样猜测老屋未来命运的时候,忍不住站在它的窗前留影。岁月的磨砺并没有让精致的木窗棂黯然失色,它通透的各种花式棂格弥散出民间百姓的生活情趣与装饰智慧。那些象征吉祥富贵的动物或花卉,复杂或巧妙的几何图案,在阳光下尤其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投落到地板上影子恍若朦胧迷离的诗句,动人心魄。由此想到自己居住的城市,那些千篇一律表情木讷的钢窗。当今城市的现代建筑材料,早已绝缘了人与大自然相互感应的经脉。

正如我在很多地方所揪心的那样,在印江,我还是看见了夹杂在青砖灰瓦中间的水泥盒子,它们如此扎眼,与四周水墨画般的自然格格不入。无疑,这是大地生长的异类,却也可能是某种征兆。试想有一天,这些新式的水泥盒子毫无约束地四处蔓延,那些吸纳了大自然精华并浸透沧桑历史的吊脚楼也许会被遮蔽。

原载2015年第4期《散文》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我从小学起就爱读诗歌、爱唱歌,是抚顺市中心小学歌咏队的小歌手。初中时期开始学写诗歌,可惜都遗失了。高中时期又陆续写了一些,虽很稚嫩,却还保留了一些。
  • 山妹

    山妹

    《山妹》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发表于省内外报刊上,表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的数十篇散文作品,这些来自生活底层的、原汁原味的、带着鲜活血丝的作品,犹如一股从山涧流出的潺潺清泉。
  • 冰凝血热

    冰凝血热

    作为一支在抗震救灾战斗中建立了赫赫战功的主力军,他们是重庆的英雄,也是中国的英雄。发生在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同样铺天盖地,同样突如其来。就重庆而言,受灾范围之广,受损程度之重,抢险难度之大,安全风险控制之难,在这个城市的电力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灾情,重庆电力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部署,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武警官兵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电力人举全公司之力,打响了抗冰抢险恢复重建的大会战。
热门推荐
  • 奇物铺子:王爷,勿饮鸩酒

    奇物铺子:王爷,勿饮鸩酒

    千缘阁不过就是京城的一家小小杂货铺,而且地段也不好,却出了一个王妃。一朝重生,拒绝走上当年老路,做一杯鸩酒,毒死天下负心汉!千年前的秘密,不小心被翻开,引来的是什么?“阿鸩,别调皮,我们回屋。”“好。”
  • 重生之来日方长

    重生之来日方长

    重生前,她被所谓的家族责任给绊住,重生后,她以为自己可以潇洒的过日子,却没想到,这一路上,遭遇腹黑无数不说,还被其中一个给设计了,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盛世仙灵:跑跑六界追魔君

    盛世仙灵:跑跑六界追魔君

    天庭日报:号外号外,九公主要下凡了。众仙:这个小魔头终于要走了,今晚开派对,耶!一个元灵珠多少人觊觎。一个仙女下凡来又会有多少事等着她。凡间之旅开始!这是一个仙女下凡并爱上魔君的故事。可是故事并不仅仅只有这么简单,前世,今生,他们之间的爱情又能否冲破一切,续写三世。她还将背负怎样的使命。仙,人,魔,妖,冥,神六界已开始蠢蠢欲动……敬请期待,连载来袭。
  • 我是女孩我怕谁

    我是女孩我怕谁

    朱若纯是个女孩,可她像男孩;康小为是个男孩,可他像女孩。表姐、表弟俩心血来潮,在去外婆家度暑假时相互交换性别角色……歪打歪着,朱若纯过足了当“小少爷”的瘾,康小为也潇洒做了一回“还珠格格”。虽然难堪事不断,尴尬事连连,但朱若纯默念“我是女孩我怕谁”的咒语,居然瞒天过海,逢凶化吉。康小为最终也找回了男孩的感觉。
  • 穿越火线之兵行天下

    穿越火线之兵行天下

    金丹新书《穿越火线之末日神话》已新鲜出炉,火线新世界,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当李九苏醒,发现过往的一切,只不过是南柯一梦,而眼前才是真实的世界。这里战火漫天,人类分为了两个阵营,保卫者与潜伏者。潜伏者为了反抗超级智能“天神”的统治,与保卫者展开了一场全球战争……身为觉醒者的李九,带着从《穿越火线》游戏中磨练出的超强战术意识,踏上了兵行天下的征途……
  • 神道之圣神

    神道之圣神

    作品简介:霉时衰仔恨苍天,跌落黄河异界穿。自创修行混沌决,除魔问道做神仙。他穿越了,来到一个修真的世界,曾经站在顶端的千羽剑派,衰败了万年之久,会不会因为他的到来,而重现昔日辉煌呢,想看他怎样演绎传奇的人生吗?想看他怎样从一个丹田被破的废物,一步一步走到神界的最顶端“圣神”吗?
  • 神医太子妃

    神医太子妃

    一朝穿越,中医院高材生采药不慎坠落悬崖,成为相府嫡出2小姐庶姐庶妹毒打,爹爹不疼,二娘不爱,这有什么关系,我还有一手好医术,不料碰上了他,新月国太子。
  • 九转神话

    九转神话

    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大陆,名为灵罗大陆,而魔族想要征服这片大陆,试图毁坏四方神器打开魔族之门,故事发生在一对兄弟身上,两人护着四方神器之一在灵罗大陆开始颠覆的人生,这将是一个神话……
  • 有那么一年

    有那么一年

    当一个人来到你的生命里,给你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后,你会忘记他/她吗?在最美好的那一年里,请不要错过……
  • 踏天帝尊

    踏天帝尊

    人若阻我,我必杀人;神若阻我;我必屠神;天若阻我我必踏天!一切精彩尽在《踏天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