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缅战争并没给清朝带来利益,可却给东南亚地区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清缅战争爆发时,缅甸被迫只留下数千兵力驻暹罗,主力部队归国抵御清朝。这时暹罗东南沿海一带,崛起了另一支力量,即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大将郑信(中国史书称郑昭)。郑信为华人后裔,其父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后娶泰女洛央为妻,生下郑信。郑镛死后,郑信被财政大臣披耶节基收为义子,13岁进入宫廷,最初任侍卫,后升为侯王。郑信当日在大城沦陷时,率部突围,于泰国东南面的罗勇府建立基地,重组军队,半年后郑信部队分乘战船,沿湄南河而上,攻破了西岸吞武里,继而乘胜追击,在大城与东吁王国军队展开决战。郑信的军队所向披靡。大败贡榜王朝军队,最后收复了沦陷的大城。郑信进城后,目睹首都一片焦土,决定迁都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起泰国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1769—1782年),并削减了各地称雄的势力,郑信于1770年统一暹罗,达到今日泰国版图,1771年,郑信又率军消灭了安南(越南)南部河仙的莫士麟政权。水陆并进,直指金边,赶走了亲越的柬埔寨王乌迭.安东,另立新王,使柬埔寨重新成为暹罗的属国。1776年,郑信出兵灭掉了老挝境内的独立小邦占巴塞,俘虏其国王,扩大了暹罗的版图。1778年,万象发生内乱,郑信趁机支持一派,遣大军水陆夹攻万象,围城两月,迫其开城投降。万象及其附近的琅勃拉邦也成了暹罗的藩属。在与缅甸和安南争夺中南半岛控制权的斗争中,暹罗占据了上风。
然而,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再次出现。1780年,柬埔寨发生内乱,亲郑信的柬国王安农被害,安南王阮福映趁机插手,企图控制柬埔寨进而将其划入自己的版图。1782年,郑信派部将昭批耶却克里率领20万大军前往讨伐,批耶却克里因勇猛忠诚,被郑信封为大元帅,又封为义王子。大军刚抵前线,后方却因政治危机暴发骚乱。昭批耶却克里立刻回师吞武里,郑信在倒戈事件中被杀,时为四十八岁,吞武里王朝覆灭,为时只有十五年。
郑信死后,义子昭批耶却克里登上王位,他就是拉玛一世王,也就是目前泰国的王朝曼谷王朝,即当今皇上蒲英蓬大帝(拉玛九世王)之先祖。拉玛一世在中国史书上称郑华。拉玛父亲来自贵族家庭,而母亲是名本地华族的后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郑信遭诛杀后,拉玛遣使入贡清朝,据礼部译出暹罗表文显示,进表中自称为郑信之王子郑华,清廷封为暹罗国王。拉玛一世在位期间与中国往来频繁,遣使入贡有五次。此后,历代国王都自称为郑姓,如拉玛二世依刹罗颂吞为郑佛;拉玛三世策陀王子为郑福;拉玛四世蒙固为郑明;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为郑隆等。
拉玛一世登基后,由于地方太小,加上国防需要,拉玛一世王把首都从吞武里移到昭拍耶河东岸,于是曼谷就成了泰国史上的第四个国都。拉玛二世王于1809年登基,在位十五年,曾遗使卦北京二次,时为清朝道光及嘉庆年间。
王位传到拉玛五世王,也就是泰国史上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他在位时,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其影响仅次于日本明治维新。他废除旧制,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发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其他现代化的开端。他是引导泰国现代化的英明国王,在位直到公元1910年。朱拉隆功去世之后,英、法便在泰国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由于拉玛六世王曾在英国剑桥求学,同时也曾服役于英军,所以第产次世界大战时,泰国就派兵到法国支持同盟国。大战结束后,暹罗也就加入了国际联盟。
在拉玛七世王执政时,皇权渐渐被限制,1932年12月10日,长达七百多年的君主专制结束,开始实行君主立宪,颁布宪法,于是泰国成了君主立宪的国家,由国会组织政府处理国家事务,一直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泰国为了保持国土的完整,与日本签订友好条约,次年日本军队就进入泰国。泰国军民感到对日本抵抗并非上策,遂加入轴心国。战争结束,虽然轴心国(日本、德国等)失败,但泰国乃“非原始发战国且没有出兵”而仍被邀加入联合国,目前泰国国内驻有联合国的分支机构。
现拉玛九世王于1927年12月5日在美国麻省康毕城蒙奥本医院诞生,本生称蒲美蓬.亚伦耶益德亲王。
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受到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原因是地处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之间。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承认暹罗(泰国)独立,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1904年,两强又签订条约,划定湄公河以西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湄公河以东为法国的势力范围。这个条约是解决利益冲突,为它们共同对付德国做准备的。该条约是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步。泰国领土在湄公河以西,因此被划入了英国的势力范围。1908年,泰国加入英镑集团,仍不免英国的掠夺。1909年,泰国割让南部的吉兰丹等地给英国殖民地马来亚(吉兰丹现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1941—1945年间,泰国被日本占领,战后恢复独立。
泰国的主体民族是泰族(傣族),约占总人口的40%。由于领土变迁等原因,泰国有35%的人口是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因此,泰国与老挝的关系有些微妙。虽然泰国与柬埔寨有领土纠纷,但它与缅甸的关系更紧张。这几个国家的居民多信奉佛教,只有南端的马来西亚是穆斯林占大多数(占马来西亚人口34%的华人大多信仰佛教)。泰国处在过渡地带,90%的泰国人信仰佛教,在南部靠近马来西亚的地区,伊斯兰教盛行。近年来,穆斯林的袭击事件在泰国南部时有发生,但不至于构成大的挑战。亚洲金融危机始发于泰国的汇率变动。在金融危机之前,泰国的发展势头一直很好。此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亚洲的第二批“小虎”一直没有完全复苏。近年来,泰国的政坛动荡不安,民主制度还在健全的过程中。
泰国在海上和陆地上都不与中国交界,在这方面,两国没有利益冲突。泰国和马来西亚一样,在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都有领土,因此今后可能会受到印度更多的影响。越南入侵柬埔寨对泰国构成重大威胁,那时中泰有很关键的共同利益。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后,中泰两国加强合作的动力有所减弱,但友好关系没有改变。泰国是当年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缓冲国,在缅甸和印度独立之后,缓冲国的位置向西移动到缅甸。印度把缅甸当作是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国家。在缅甸以东的国家中,印度的影响力暂时还不大,只有越南是一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