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堑长一智,上次差点被烧死的舜这次非常小心,绳子一断,他就飞快地脱下外衣,立刻变成一条鳞光闪闪的矫龙,“嗖”的一声钻入井底,然后从另一口井里钻了出来。鼓叟夫妻与儿子象用土和石块把井填平,以为舜已经命赴黄泉,高高兴兴地去分舜的家当。
三人来到舜的家中,告诉娥皇、女英舜已经不在人世的消息。姐妹二人听了,抱头大哭起来。象此时什么也顾不上了,正和父母商量如何瓜分舜的家产。最后三人达成协议,琴、弓和娥皇姐妹二人归象所有,其余的归鼓叟夫妻二人。
正这这时,舜从外面走了进来。屋子立刻变成死一般的寂静。娥皇姐妹停止哭声,望着舜,好像不相信这就是他们的丈夫。鼓叟夫妻二人以为碰到了鬼,象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娥皇二姐妹明白过来舜确实还活着时,高兴得又蹦又跳。
看到这种情景,象嗫嚅着说:“你……你回来就好,我们正为、正为你担忧呢。”说完,与父母灰溜溜地离开了。舜憨厚纯朴,虽然两次被父母及弟弟陷害,但他并不计较,依然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们。舜的做法感动了另一个同父异母妹妹系,她时刻留意着父母和哥哥又用什么诡计来陷害大哥。
象两次谋害舜都没有成功,又想出一条毒计。他和父母商量,决定找个借口请舜喝酒,把舜灌醉后再杀死他。系在窗外听到他们的秘密谈话,将此事告诉了两位嫂子。事隔两天,象果然来到舜的家中,假惺惺地说:“以前都是我们不好,这次特地请哥哥饮酒,向哥哥赔礼道歉,你一定要给小弟这个机会。”
象走后,舜与妻子商量此事,娥皇说:“前两天小妹来告诉我们,说他们又要设计害你。如果你不去,父母又要怪你。你就放心地去吧!我们会保护你的。”说完,姐妹二人从陪嫁箱里拿出一包药末,让舜用药末和狗屎洗个澡。舜依言而行,奇怪的是,他身上闻不到一点儿狗屎味。
第二天,舜去父母家中赴宴。鼓叟三人早已将一切准备就绪。见舜来了,假装笑脸相迎,请他入席饮酒。舜喝了一杯又一杯,依然像没事一样,结果劝酒的三人反倒喝得醉眼惺忪,最终支撑不住,趴在桌上。当然那把磨得锋利的斧子也派不上什么用场。一场阴谋就这样破产了。
尧从儿女那里得知这一切情况,认为舜是一位难得的贤人,就把他请来辅佐政事。最后,尧决定把帝王之位禅让给舜,但是,他还有些不放心,要对舜做最后的考验。在一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夜晚,尧派人将舜领进一片茂密的森林,让他独自走出来。以此来考验他够不够聪明与勇敢。
舜没有让尧失望,平安地沿着来时的路走出山林。也许是天意,山林中的毒蛇猛兽见了他都自动避开让路。林中尽管风雨大作,舜依然非常清醒。就这样,尧放心地把帝位禅让给舜。舜继承王位以后,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回家去拜见父母。
鼓叟如梦初醒,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原来有一个多么孝顺,多么坚强的儿子,对自己以往的种种做法感到非常惭愧,从此以后弃恶从善。舜对母亲与弟弟的所做所为既往不咎,并且封弟弟象为诸侯,赏赐他许多礼物,让他管辖一个地区。
象受封以后,觉得哥哥仁爱宽大,心灵上受到深深的感动。从此洗心革面,渐渐把那些恶劣的习性改掉,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诸侯。就连心狠手毒、铁石心肠的继母也留下悔恨的泪水。舜一家人终于欢聚一堂,组成幸福和睦的大家庭。
舜英明圣贤,爱民如子。他在位期间,风条雨顺,国泰民安。只是南方九嶷山一带聚集了一股土匪,经常打家劫舍,周围老百姓深受其害。舜帝得知此事,决定亲自前去视察。舜帝虽然对娥皇和女英宠爱有加,但这次南行的打算却没有告诉她们。不过,聪明的娥皇和女英已有所察觉。
这天夜晚,微风轻拂,皓月当空。娥皇和女英躺在床上各自想着心思,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这时,一阵练武声从校场传来,二人更是睡意全无。娥皇爬起来,翻身下床,推开窗户。望着天空那无数闪烁不定的星星,娥皇神色忧愁,对妹妹提起舜帝南行之事。
女英却好像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轻描淡写地说:“九嶷山一带土匪猖獗,他必须亲自前去视察。”娥皇长长叹了一口气,说:“九嶷山远在千里之外,一路山高水深,我真为他担心。”实际上,女英也惦记舜帝的安危,刚才只是故作镇定而已。
听了姐姐的话,女英心中更加感到七上八下。姐妹二人商量来商量去,仍然没有结果。就在两人为舜帝担忧之时,只听“哐啷”一声,门被撞开了。一个面目狰狞的大汉手持利剑,直奔娥皇而来。娥皇大惊失色,一边躲闪,一边高声求救:“来人哪!有刺客!快来人哪——”
女英迅速冷静下来,摘下墙上的青龙宝剑,与大汉打成一团。大汉看来武功不弱,两人你来我往,打了三十多个回合,仍然不分胜负。又战了十多个回合,大汉突然虚刺一剑,接着跳出圈外,将宝剑插入剑鞘,仰天大笑起来。
就在娥皇和女英茫然不知所措之时,大汉将脸上的面具摘掉,露出本来面目。哦,原来此人正是舜帝。姐妹二人见舜帝平日文质彬彬,没想到武功如此高强,心中十分高兴,异口同声地说:“原来是夫君到了,竟然连我们都骗过了!”
舜帝哈哈一笑,说:“哈哈哈哈,你俩机智勇敢,实在令人佩服。我将亲自前往九嶷山视察,不知你们有何打算?”女英将青龙宝剑插入鞘中,双手捧在舜帝面前,恭敬地说:“九嶷山路途遥远,大王此去,一定要多加保重!”
娥皇从床下一个木箱中取出一副箭囊,挂在丈夫肩上,温柔地说:“此次南行,我们实在放心不下,不如我们姐妹与你同行,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舜帝不同意娥皇的意见,说:“不行!此去千里迢迢,道路坎坷不平,加上土匪不是等闲之辈,我看你们还是留在宫中为好。”
女英、娥皇姐妹俩深爱丈夫,执意要随他一起去九嶷山剿匪。舜帝没办法,只好安排士兵照常操练,自己带领人马,悄悄出发了。第二天,娥皇和女英没见丈夫回家,觉得有些奇怪,便派人打听。当她们知道丈夫背着自己偷偷出发后,急忙收拾东西,连夜出门,追赶而去。
娥皇和女英马不停蹄追了半个多月,累得浑身发软,筋疲力尽,仍然没看见丈夫的身影。这一天,她们来到长江岸边,碰到一位渔翁。渔翁听了二人的诉说,将捕获的鱼送回家中,然后用船载着她们追赶舜帝。谁知天公不作美,渔船刚进入洞庭湖,就碰上罕见的大风。
大风呼啸而来,吹起的海浪高达十丈左右。渔翁费了好大力气,才将船靠在岸边。三人在岸边找到一间简陋的小屋,作为暂时栖身之处。狂风不停地刮呀刮呀,好像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娥皇和女英望着海上巨浪滔天,心中充满忧虑。
她们不能立即坐船动身,只好每天清晨爬上海边的山顶,向南方远眺,希望能够看到舜帝的部队。这天清晨,娥皇和女英又早早起床,爬上山顶望啊望啊。突然,娥皇兴奋地大叫起来:“快看,前面有人!”女英心中一喜,问:“在哪儿?快指给我看!”
娥皇将女英拉到身边,指着南方说:“你看,前面尘土滚滚,旗帜飘扬,一定是舜帝带领的人马!”女英伸长脖子,瞪大眼睛,仔细朝远方望了望,最后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姐姐,可能是你看花眼了,哪儿有旗帜和尘土,那只不过是空中的彩云。”
于是二人又垂头丧气地回到岸边小屋。黄昏时分,姐妹二人又爬上山顶,向远处眺望。这次,女英首先发现了什么,她激动地大声叫道:“快看,快看!这次真的有人来了!”娥皇焦急地问:“真的?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
女英拉着娥皇站到一块巨石上,说:“来!站到这块大石头上,就能看到了!”娥皇踮起脚尖左看右看,最后失望地说:“哪有什么人来,那是狂风吹起的海浪。”就这样,娥皇与女英日日盼,夜夜盼,望穿秋水,望断天涯,仍然没有舜帝的踪影和消息。
过了两个多月,狂风总算停了下来,大海归于平静。娥皇和女英正准备坐着渔船继续南下,突然看见远处海面上驶来一艘大船。她们仔细一瞧,这次不是幻觉,真的是一艘大船。这艘船刚在岸边停下,娥皇和女英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向船上的人打听舜帝的消息。
船上的人起初神情悲切,吞吞吐吐,后来一位中年男子取出一把青龙宝剑和一个精美的箭囊,哆哆嗦嗦交给她俩,哽咽着说:“舜帝他……他已经升天了!”姐妹二人听此消息如闻晴天霹雳,顿时惊呆了。她们手捧宝剑和箭囊,睹物思人,只觉得头晕目眩,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过了好长时间,在众人的叫喊声中,二人终于醒过来,相偎在一起,抱头痛哭,肝肠寸断。娥皇和女英不能接受舜帝去世的现实,每天清晨和黄昏仍然爬到山顶向南方眺望。一边眺望,一边流下伤心的眼泪。眼泪越流越多,最后洒遍山下的竹林,每根翠竹都沾上斑斑泪滴。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终于哭干了,她们心如死灰,凄怆地踏上归途。当她们乘坐的小船行至湘水时,一股狂风吹来,将小船打翻。姐妹二人带着对丈夫的无限思念,魂归大海了。她们死后,成了主管湘水的神仙。为了纪念这对姐妹,人们将沾满斑斑泪痕的翠竹叫做“斑竹”或“湘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