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3700000036

第36章 在"抗敌第一线"(4)

这既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普通日本人的影响,可以看出普通日本民众对于国家政府的态度,同时启示我们不能不对日本文化进行深思。日本作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无法产生诸如西方的上帝、印度的佛、中国儒家的仁义等具有超越和普世价值的文化思想,相反具有普世性的基督教传到日本之后,却发生了变异。"真的这样多的日本人死了?支那人还配杀日本人!......"在日本的野蛮侵略遭到中国的正义抵抗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之后,日本民众的"岛国根性"便暴露无遗,彻底粉碎了所谓的东瀛"人情美"。中国学子蕙所遭遇到的,再也不是温柔的笑靥了,而是"难看与憎恶的眼色"。

在凌叔华另外一篇小说《千代子》中,生活清苦的京都小市民抵挡不住中国料理的诱惑,垂涎于中国大陆物产的丰饶,而一份战争的"号外"似乎更刺激了他们的想象,激起了他们对侵略扩张的狂热。日本主战派通过宣传,把中国建构成一个衰败不堪的国家,日本可以轻易征服中国。日本草根阶层接受了这种中国想象和战争说教,甚至责怪政府"如果我们去年什么都不管,打下去,此刻你我都可以放量吃支那料理,玩支那女人的小金莲了"。由此可见,在对外战争中,日本民众和政府保持了一种共谋关系,甚至"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

二、救亡VS启蒙

崔万秋在小说《新路》中,把"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当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看待,在对外战争的问题上,他们是一个利益相关的民族共同体。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行为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日本政府对中国增兵的时候,日本青年总是踊跃参军,而家人及亲朋好友则热情送行。当然,也正是这种人员密集的场合,为中国留学生散发传单瓦解敌人军心,传播中国声音警告日本民众不要对不义战争盲目支持提供了方便。

在小说《新路》一开头,就有一个送别场面:在东京火车站送别本庄繁中将到大连就任关东军司令长官。本庄繁此次到中国东北履新,与平常司令官之维持大连一带租借地的治安任务不同,他是肩负了"发扬国威"的"重大的使命"的。所以,送行的人非常多,有军部大臣、各级将官、退伍军人、新闻记者,当然还有大量的平民。当列车启动的时候,"人山人海的欢送者,全脱帽呼万岁"。日本人的狂热,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看幻灯片时领教过,当时鲁迅对日本人的呼声"特别听得刺耳",而在《新路》中唯一保持安静的也只有一个中国人袁安北。他所显示出来的沉默的症候,其实就暗示了一种中国立场。而他之所以参加这个送行仪式,只是因为作为东三省边防长官章杰一的秘书,受命常驻东京,代表章长官与日本朝野各界接洽公私事务,所以不得不到场。在日本人狂热的欢呼声中,"他敏锐的神经,感觉到日本对东三省的侵略一天露骨似一天,今天本庄繁出发,日本的欢送情形,俨然欢送出征的将军,他觉得这一年的东省,怕有大祸临头,他想,及早警告章长官是必要的"。

本庄繁赴中国东北履新,是日本积极备战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俟长官到位,日本就要源源不断地向中国东北派遣军队了。由于当时还处在战争爆发前的沉寂期,"出征"的意味相对较淡,所以中国留学生没有举行示威和抗议活动。再说,小说《新路》中的主角冯景山,这个时候才从中国匆匆来到日本,中国留学生还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精神领袖的领导。

小说《新路》叙述的是1931年4月到1932年4月所发生的事情,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侵略中国"师出有名"的目的,卑鄙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却诬为中国军队破坏,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攻击。而东北军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悲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告别白山黑水和家乡同胞,退入了山海关内,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落入了敌人手里。

假如用小说《新路》中日本军人的话来解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现实原因,在于1931年共产党在中国南方活动频繁,北方又有石友三闹事,再加上全国性的大洪水,导致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出现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局面,于日本而言"正是进攻的好时候",所以日本抓住这个机会痛下毒手。而历史原因则在于,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企图以满蒙作为进入中国的据点和跳板,难怪日本军人说:"日本的国策有夺取满蒙的必要,夺取满蒙,是明治维新以来的国是。甲午之战,辽东半岛本来已经是日本的了,因为那时日本还是新进小国,所以抗不住德法俄的压迫,忍痛又归还给支那,现在是要复那次的仇,这是日本陆军积年的计划,岂是一朝一夕的事。"

基尔南说过:"帝国必须有一套灌注其中的思想范式或者条件反应机制。""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出版了日军占领奉天的号外,使日本全体国民都沉浸在一片疯狂的欢乐之中。大街上都挂满了太阳旗,所有的人都在喜形于色地议论所谓东北事件。就连天真无邪的日本少女敏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挂上太阳旗,因为在她所接受的教育中,东三省"不是中国的领土东三省,而是日本生命线的满洲。日本占领满洲,在她的脑筋中并不觉得奇怪,更不觉得非礼,'侵略'两个字,当然不会浮现到她的脑里来"。而激进的日本军人除了挂旗之外,甚至打破了早餐不喝酒的惯例,"但今天太快活了,所以命内人特别烫了两瓶正宗,作为帝国陆军新发展的祝贺。"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因为战线不断扩大,日本不得不向中国东北不断增兵。当时由于日本整个国家都成为了一部战争机器,出兵不只是政府行为和军队行为,而是有许多民众热情参与欢送仪式的全民族行为。1899年冬天,梁启超漫步日本东京上野,目睹了在日本老兵退役、新兵入伍的新陈代谢之际,亲友热烈迎送的情景。"满街红白之标帜相接,有题曰欢迎某师团步兵某君,某队骑兵某君者,有题曰送某步兵某君,某炮兵某君入营者。盖兵卒入营出营之时,亲友宗族相与迎送之,以为光宠也。大率每一兵多者十余标,少者亦四五标。

其本人服兵役,昂然行于道,标则先后之,亲友宗族从之者率数十人。其为荣耀,则虽我中国入学中举簪花时不是过也。"日本对于军人的尊崇以及军人强烈的自豪感让梁启超动容,然而最震撼心魄的,还是其间为入营者题写的标语"祈战死","余于就中见二三标,乃送入营者,题曰'祈战死'三字。余见之矍然肃然,流连而不能去"。因为感受深刻,梁启超将其记入正在《清议报》连载的《饮冰室自由书》,这一则标题即命名为《祈战死》。何海鸣与梁启超的观点颇为接近,可以引为同调。他曾经在《求幸福斋随笔》一书中说:"予居日本一年余,见其人民似尚有中国古时代野蛮之风,纵酒酣歌,好谈武侠,......最易动以大义使之效死。"

更让梁启超深思的是中国和日本文化风习的差异,中国历来崇尚文官政治,对于投身行伍,则颇多不屑,所以中国历代诗歌皆言从军苦,自古以来就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说。而日本诗歌无不言从军乐,究其原因则和日本尚武习俗有关,"吾尝见甲午、乙未间,日本报章所载赠人从军诗,皆祝其勿生还者也。"中国送子入伍最典型的场面,大概要算杜甫的《兵车行》了:"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种生离死别、悲痛欲绝的伤怀,和日本"祈战死"乐观豪迈的精神相对比,相距不可以道里计。

雷海宗曾把中国这种缺乏尚武精神的文化称为"无兵的文化";林同济则把中国这种消极状态称为"活力萎顿"。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一文好像就是从"祈战死"的反面来分析中国没有"兵魂"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之有兵也,所以钳制其民也。夺民之性命财产,私为己有,惧民之知之而复之也,于是乎有兵。故政府之视民也如盗贼,民之视政府也亦如盗贼;兵之待民也如草芥,民之待兵也亦如草芥"。为了铸炼出中国的"兵魂",就必须结束这种人民与政府彼此不信任,甚至矛盾分裂的状态,使"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这种主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维新派为了医治衰弱疲弊的中国所开出的药方。

由于日本军队出征不是纯粹的政府行为和军队行为,而是有许多民众参与欢送的全民族行为,所以中国留学生抓住这种机会,对他们当头棒喝,提出警告,并晓之以理,使其迷途知返。在中国版图上,东北三省的气候相对比较寒冷,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马上向中国派遣了由日本东北部青壮年组成的弘前师团,他们因为能够耐寒冷,也比较会打仗,所以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得心应手的侵略工具。因为从日本开拔前往中国的军队必须要从广岛经过,留学广岛的中国学子便设法摆脱日本侦探严密的监视,制作了许多传单,等到弘前师团经过时,如漫天雪花一般散发了出来。

在告日本国民的传单上写着:

现在中日两国站在敌对的地位,我们觉得这是东亚的不幸!

我们果然非敌对不可么?否否。我们应当在互助的原则之下,力谋共存共荣。

现在的中日之对立,完全是日本军阀穷兵黩武所致。我们相信这只有促成两国的不幸,不会给任何一方面一种好的结果。日本军阀,甘为戎首,是否要拖日本国民一齐下水,蹈帝国德意志之覆辙,使人民受尽涂炭,现在虽不可知,但日本军阀现在这样生吞活剥地侵略东三省,显然是将炸弹吞入腹中,行见其自己爆裂。无辜的日本的国民,盲从日本军阀,我们深为惋惜,我们希望日本国民及早觉醒!

在告日本军队的传单上写着:

你们为什么要和中国人拼命?满蒙真是日本的生命线么?否否。满蒙是日本资本家垂涎的宝库,你们牺牲性命,无非为资本家多打出一条生财之路。日俄战争的结果,究竟与日本无产大众有什么好处?除了增加孤儿寡母残伤废人以外,你们受资本家的骗,一次已尽够了,希望你们不要一误再误。

由于当时是深夜,日本警察和宪兵队措手不及。等他们手忙脚乱地布好阵容,准备上街抓人的时候,完成了使命的中国学子早已在夜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留学生在敌国境内散发反战传单,瓦解敌人军心,打消敌人士气,批判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的罪恶行径,指出其耽溺于战争的危害性,有利于催生日本人民的反战意识,激发日本人民的反战情绪,使日本民众迷途知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留学生无疑是在从事救亡运动,是战斗在抗敌最前沿了。

在深秋街市的夜空中,中国学子散发的传单随风飘散,到处飞舞,毫无思想准备的日本人无不感到惊骇和突然。当时陷入战争狂热之中的日本成为了一架战争机器,除了极少数开明人士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观点表示"同感"之外,绝大多数日本人都被战争思维所蛊惑,认同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警示不以为然。他们有的指责中国留学生忘恩负义辜负了日本的培养,有的叫喊"支那留学生说什么梦话",有的甚至破口大骂"支那大马鹿"。普通民众尚且如此,军人更是可想而知。大西泷治郎中将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俳句:"生命,如鲜花般脆弱,今日怒放,转瞬凋零。怎能希望花儿的芬芳,长留不散?"正是因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易逝,所以"日本军人最喜欢说:'我决心要像已经死了一样,以报答天皇的恩德。'其实这句话意味着许多行动,比如出征之前为自己举行葬礼;宣誓时要把自己变成'硫磺岛上的一抔土';下定决心要'与缅甸的花儿一起凋谢'之类"。日本士兵对天皇无比忠诚,为天皇征战视死如归,所以中国留学生要以散发传单的形式动摇日本军人的意志实非易事。尽管日本军民在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蛊惑下顽固不化,但是散发传单的举动表明了中国留学生的英勇果敢和爱国热忱。

同类推荐
  •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学热爱女性的成年男人、拆解文学的饕餮读者、迷恋创作的自由小说家,这是刁斗的三个身份、三种面向、三类行为。这三重幻影栖居的肉身,于文字的跑道上加速向前,时时起飞,对现实的疆域狂轰乱炸。小说是刁斗的路由器,对于父亲、母亲、姥姥等亲人的挚爱,对马原、马晓丽、林建法等同行的言说,对卡夫卡、加缪、格里耶等大师的移情,对骚动、虚有、虚拟的力等概念的沉思,都经由小说的阅读与创作开始传递、得以实现。生活中的想象、想象中的生活,二者在刁斗的随笔中是镜像也是同构。一切始于小说,一切终于小说。这是一部个人阅读史、观念发生史与精神成长史,坦诚、机警、专业,智趣多多。二十余万字,一言以蔽之:小说男女,刁斗之大欲存焉"
  • 爱情小语(读者精品)

    爱情小语(读者精品)

    庐隐实在的恋爱绝不是游戏,也绝不是堕落的人生所能体验出其价值的,它具有引人向上的鞭策力,它也具有伟大无私的至上情操,它更是美丽的象征。没有在浮沉的人海中翻过筋斗的和尚,不能算善知识;没有受过恋爱洗礼的人生,不能算真人生。
  • 古城秋实

    古城秋实

    我的家乡福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初秋是美丽的,站在青龙山顶极目远眺,红瓦绿树和流光溢彩的屋顶交相辉映下的城区,银光闪烁、蜿蜒而下的内夹河和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田园,起伏逶迤的山丘和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 我的猫咪在天堂

    我的猫咪在天堂

    这是一本用几十张黑白照片和真诚的文字共同记录下来的猫国回忆录。它讲述着一个猫咪家族和一个老北京家庭在不经意间跨越60年的真实故事。 历经了运动、地震、拆迁、城市化和市场经济,有太多的时代变革和生死离别变更着人与猫国的生态版图,而守望彼此却成为了一代代猫咪和一代代主人流淌在岁月亲情里温情的习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不是一本以“至猫奴”为名的媚俗宠物书,而是一本因笔触真诚才感人至深的回忆录,是一本以大量实用而非功利的养猫经验和气势磅礴的猫国历史为支撑的猫国百科全书。当你被它打动的时候,一部猫国的史诗长卷便渐渐铺开……
热门推荐
  • 早安,高冷大傲娇

    早安,高冷大傲娇

    一次意外,让苏小白认识了她命定的男子,但,这个轮椅是怎么回事?她伤心,他哄着。她生气,他受着。所谓;顺她者昌,逆她者亡。
  • 秘密小组在行动

    秘密小组在行动

    这是一部关于灵异事件的小说。第一次写,多多关照。
  • 八字合婚:中国传统婚配预测方法

    八字合婚:中国传统婚配预测方法

    本书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婚恋预测方法系统。它对易学文化研究起到拓展和丰富的作用,填补了家庭社会学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它又是一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的启蒙性普及读物,对每个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起到“劝人向善”的作用。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娘子好可爱

    娘子好可爱

    玩个蹦极我就穿越了?第二天就被休了,好吧,但是这突然冒出来的妖孽男人是怎么回事!?我什么时候成他娘子了!该死的男人快给我滚开!!!
  • 召唤三国系统

    召唤三国系统

    2070年,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了顶端。一个小子,曾经带领一只叫“狼”的队伍称霸称霸过游戏世界,在游戏界里混的生龙活虎的他,突然选择退役。几天前,他突然转到了召唤三国的系统这个风靡全球的游戏,人们还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的称号是“死神的化身”
  • 异能大叔

    异能大叔

    流氓大叔:我退休了,遇然后上逃窜的异能者,双方被迫互换身体,至此,萝莉、御姐、校花、靓丽小白领都是我的哈哈哈哈哈哈!!!!异能者:噫~~~~~流氓大叔:怎么你不服??不服憋着!你也是我的!
  •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

    本书是作家霍忠义所撰写的“最心灵”系列丛书之一,以“人情”为主题,汇集了作者多年来所写的一些随笔、散文与纪实故事,以感性、感动、感叹、感恩为特点,阐发作者对世情人生独有的观察、思考与领悟。如果您品读本书,那些美妙的故事能帮助您以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乐观面对世俗的一切纷扰,获得心灵的正能量。
  • 郑小歪de江湖故事

    郑小歪de江湖故事

    我叫郑小歪,不正也不歪,外号啤酒鸭,十来二十岁,从事着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职业.好吧,还是说点当今江湖的事儿.听说逍遥林要开武林大会,可门票却卖的特别贵.你说这些平日里视钱财如粪土的江湖豪侠们,上哪儿搞钱去?总不能因未参会被‘武林大黄页’除名,今后难以在江湖中立足吧?好在如今开放搞活,江湖人的思维也与时俱进了.看到没有,街口那几个正在推打摩托佬的少林派弟子,人家就是为了兜售方丈大师开光过的按摩保健梳.那可不,负离子按摩缓解疲劳,纯中药泡制更能健脑益智,才卖998元!施主,要不要来一把?再看这边广场上正带领大妈们大跳广场舞的年轻小道姑,没错,正是峨嵋派的菁英弟子!这群小姑娘合练‘温柔
  • 蒙山迷雾

    蒙山迷雾

    《蒙山迷雾》是一部反映矿山建设者们错综复杂生活的小说新作。作品以南方蒙山铜矿为题材,刻画了吴运气、肖长霞等一群性格鲜明,各具风采的人物形象。勾画了他们在蒙山铜矿不同时期的各自生活和各自爱情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矿山人的辛勤、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叙述他们从普通职工到中层干部再到矿级领导,最后沦为阶下囚的不同台阶的酸甜苦辣。故事构思新颖,曲折离奇,蕴含着医学和法律知识。小说语言生动,词汇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时代风云于矿山生活之中,揭示了矿山小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有耐人寻味的感觉。借人物的悲喜交集折射社会发展的变迁,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