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无信不立”。说的是一个人若无信用,社会上就没有人肯相信他。一个不被别人相信的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更谈不上干什么大事。孔子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不做无信无义之人。
信用是金,失信于人容易惹灾祸。周幽王为博得宠姬一笑,竟然戏点救急用的烽火。虽然宠姬一瞬间笑了,但各诸侯却被愚弄了。乃至外敌真的来临,再去点燃救急烽火,诸侯们却都按兵不动。因为无人再会相信,最后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这种失信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不信任,轻则会生怨恨,大则会出乱子。
一诺千金,文侯“冒雨赴约”取信于人。《战国策·魏策一》中记载:魏国开国元首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的小官吏虞人,相约某天一起去打猎。不料到了那天却下起了大雨,而且当时文侯与人酒兴正浓,这时他猛然想起与虞人的约会,就赶紧离酒席冒雨去赴约,左右侍臣怎么劝阻也无用。消息传出,臣民对其更加敬爱。与人约定的事必须照办。重信义,才为别人所信赖。
无信无果会丧失一个人的人格,言行是一个人的一面“镜子”。什么时候都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一个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言而无信,行而无果,就不可能给别人好的印象。
给别人承诺之前一定要仔细想一想,做不到的就不要随意夸海口,承诺之后就要千方百计去兑现。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一番,完不成的就不要冲动鲁莽行事,决定之后就要想方设法去完成。从小就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习惯。
做一个让人信赖的人,就有快乐和幸福。“宁可让人知道自己犯了无意的过错,也不要被人视作不可信赖。”受人信赖就会受人尊敬,就会受人重用以及被人支持。让人不信赖就会被人轻视,就会被人冷落以及失去支持。信赖不仅是信用的表现,而且是一个人能力的象征。丧失信赖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被人信赖是一种幸福。做人一定要养成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良好品行。
一个人要尽自己所能诚实地去做人,决不能去做坑人蒙人骗人的坏事。做人工于心计,处处算计别人,表面上是精明为人,实际上是愚蠢处世。谁也不愿与精明人打交道,否则明摆着是自己吃亏。任何人都愿意与诚实人打交道,因为起码有一个心理安慰,认为自己不会吃亏。
那种不肯吃亏的人,次次都会吃大亏。譬如依靠欺骗手段去谋取财富,不仅不会发大财,反而容易陷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怪圈。欺骗仅是一时,诚实却是永远。欺骗容易带来一个坏名声,而坏名声往往会使自己一文不值。诚实容易带来一个好名声,而好名声会使自己价值连城。
很多人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撒谎,于是自己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撒谎一旦成了自己的坏习惯,人生的烦恼可就大了,因为无人再会相信自己。谎言总是令人厌恶的,因此,必须要诚实做人。
感悟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诚实是一个人永恒的守则,诚实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谎言再美丽,也是虚伪和罪恶的。《狼来了》是个老生常谈的故事,许多老人常用来教育晚辈:“千万不要撒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