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著名的歌唱家,在一次新年晚会上被人们所冷落。一开始,她非常想不通,认为是别人故意与她过不去。
后来,她的一个好朋友劝慰她:“现存的人们欣赏的水平和眼光都高了,并且变得十分挑剔了,你必须适应这种迅速变化的环境。过去你的歌很受大家的欢迎,那只说明过去,并不代表现存。假如你总是一成不变的老样子,那么你肯定要被听众所淘汰。谁也不会喜欢老面孔,人们总欣赏新面孔。所以,你必须不断地战胜自己、更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得到大家的喜爱。”
她听了朋友的这些话,茅塞顿开,心中的结马上就解开了。她彻底地放下了过去的包袱,刻苦地探索歌唱的新路子,最后以新的面貌又重新获得了听众的喜爱。
“当今世界唯一最巨大的力量是更新的力量。”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的能力会逐渐地变弱,自己的名声会不断地被人们遗忘,自己要想永远保持受人尊敬的地位,那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用新奇的一面来替代陈旧的一面,让别人始终有新鲜的感觉。另外,不断地更新自己既能使自己充实,又能使自己充满活力。要克服自己的懒惰思想,要战胜自己的自满心理,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自己要是停滞不前,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吃老本意味着退步,说明自己已经不行了。
一个人不能总守着荣誉过日子。荣誉意味着过去的辉煌,只是一种鼓励性的标志,作为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证明。要是自己现在天天守着它,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自己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只能证明自己过去的努力,并不能说明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现在要像过去一样地继续努力,否则自己会很快地落伍。荣誉仅是一个小标志,必须不断地进取。
一个拒绝自我更新的人,也必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没有进取心,自己就会懒惰和满足,于是平庸就紧跟而来。没有自我满足的思想,就有不断进取的心理,也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坚决行动。
面对新生事物,不要总说“我不会”。譬如不会电脑操作,就拒绝学电脑,那么一辈子也是“电脑盲”。以“我不会”为理由,拒绝做事或处世,那么人生永远无成功的机遇。“让我试一试”,“虽然我不会,但可以好好学一学”,有这种态度,人生就会靓丽。不学怎知道会与不会,必须先虚心去学习。
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去阅读,就能够使人知识丰富,并且更新更快。一个人若经常与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阅读物交朋友,则会变得越来越有学问,自己也会越来越有智慧。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书籍则是房间的窗户。一个人宁可在穿着打扮上节省,也要花点钱用于阅读方面。自己要善于利用各种点滴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
学习的知识面要宽广,并且读史能使人明智。一个人若不学习历史,就会使聪明变愚蠢,愚蠢则会更加愚蠢。每一段历史,每一个史话,都会给我们许多启迪。一个有爱国心的人,必定通晓祖国的历史,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傲,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读史会使自己更明白人生的道理。
现存就做,现在就学。假如必须要做的,那么现在就开始做。任何的依赖、迟疑和犹豫,都可能丧失良好的机会。没有任何理由去推脱,因为人生实在苦短。今天的事情就在今天做。切莫延误到明天。明天明天虽然多,一事无成终会悔。有些事情今天做来很轻松,拖至明天却比登天还难。唱一遍《明日歌》,就有教育意义。
在学习中要掌握事半功倍的方法,这样更有成效。“80:20法则”认为:“努力与报酬之间,其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说80%的报酬取决于20%的努力。学习和理解好“80:20法则”,使我们能够得到不少启迪:做事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区分主次,观察巨细;不必事事都追求卓越,有选择性地做好主要事项;练习以最少的努力,来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锁定主要目标,予以不懈的努力。
不要空耗自己的精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别为抱怨和发怒而消耗精力;别为吹毛求疵而空耗精力;别为琐碎的事项而浪费精力;别为无谓的烦恼而费神;别为杞人忧天的不安而分心。要想将来成就一番伟业,要想未来出人头地,就必须摒弃一切杂念,自己集中精力安心学习。一心一意学习,学习贵在集中精力。
时间是最客观公正的,对谁也不会多一分,对谁也不会少一秒。但是悠闲无聊没事可做的人,却会感觉时间太长,简直无法打发时光。而忙碌充实有事可做的人,却会感觉时间太短暂,简直如滚滚江水,一泻千里。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不做闲人、空虚人。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快乐的原动力。兴趣比爱情更重要。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乏味,生活就没有乐趣。自己能够以苦作乐,能够变繁为简,能够追求学习到底,凡事能够一心一意,都是因为兴趣的缘故。人生不怕挑战、风险和艰难等挑战,就怕丧失自己的兴趣。兴趣有时需要不断地培养,先有兴趣,后有激情。
感悟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停顿意味着落后,不学习意味着愚昧。一个人过去的成绩,只能意味着过去,而不能代表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有过去的沉重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