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不了的过错,没有回不了的歧途
漫漫人生旅途,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永远不会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心中还存在着善与美的向往,就可以迷途知返、改过自新。犯了错误,走入歧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执迷不悟地继续下去。
无德禅师教徒十分严格。
一次,无德禅师得知一位沙弥夜行时,不小心踩死一只青蛙,他严厉地训斥道:“你怎能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了杀生的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去后山跳崖,舍身谢罪吧!”
沙弥一听,顿时如五雷轰顶,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只好拜别师父,万分悲痛地来到悬崖边,准备殉身谢罪。往下一看,悬崖峭壁,只要跳下去,肯定粉身碎骨,不会有个完尸。沙弥想来思去,不知如何是好。真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便忍不住掩面嚎啕大哭起来。
碰巧一个杀猪的屠夫经过,看到沙弥跪在路旁痛哭伤心的样子,便问道:“小师父,你受什么委屈了,怎么哭得这么伤心?”
沙弥答道:“我夜行时踩死一只青蛙,师父要我跳崖舍身,忏悔谢罪!”
屠夫一听,悲伤之情油然而出,悔恨万分地说道:“小师父啊!你不过无心踩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那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沾满血腥,我的罪过岂不是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这样吧,你不要跳崖舍身,让我跳吧!应该是我舍身谢罪!”
屠夫忏悔之念起,便毫不迟疑地纵身跳崖。正当他随风飞坠,眼看就要丧命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困难与挫折出现时,先要有自救之心
世界上许多人之所以会无所作为,就因为他们贪图省事,缺乏自信,不敢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东去询问,西去探访,事事要得到别人的同意认可才敢做出决定,像这样缺乏自立自助精神的人,是不可能会有所作为的。
古时候,一位虔诚的信徒在遇到水灾后,便爬到屋顶上避难。但是,洪水渐渐上涨,眼看就要淹到脚下了,信徒急忙祈求道:“大慈大悲的佛祖快来救我啊!”
不久就来了一艘独木舟,船上的那人要救信徒,他却说:“我不要你来救,佛祖会来救我的。”
于是那人驾着独木舟走了。可大水还在继续上涨,很快到了他的腰部,信徒十分着急,立即又向佛祖发出祈求。
这时,又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要救信徒到安全地带,他又拒绝了,并且说道:“我不喜欢这艘船,佛祖会来救我的。”
那小船只好抛下信徒开远了。没一会儿,水已经涨到了胸部,信徒继续大声地向佛祖祈求着。
可是,随着洪水的上涨,信徒已经奄奄一息了。
就在此时,一位禅师驾船赶来救起了他。得救的他却向禅师抱怨说:“我信佛是如此的虔诚,但是佛祖在我遇难之时却不来救我。”
禅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真是冤枉了佛祖。佛祖曾经几次化作船来救你,你却嫌这嫌那,一次一次地拒绝,看来你与佛祖无缘了。”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境。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呢?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颗自救之心。俗语说得好:自助者,天助也。一个人如果在日常生活里连自身的能力、自己的意见都不敢表现,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要想获得美满的结果,就一定要照着自己的意念,增强自己的信心,努力去做。
与其苦苦地寻找,不如从自身开发
有些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念到硕士、博士,一直是在学习和记忆别人看到、经历的事情,却忘了自己本来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寻宝人忽视了自己的脚下,更多的人是忽视了自己的心灵。
寺院外的山坡上忽然来了一帮人,据说是来寻宝的,他们听说这个山坡上有古人留下的宝藏。这帮人不仅带来了挖掘的工具,还带来了驻扎的帐篷,帐篷就扎在离寺院不远的一片平地上。
看来,寻不到宝,这帮人是不肯罢休的。
从此,寺院外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叮叮当当的挖掘声不绝于耳。
有个和尚向住持方丈提出来,不能让这帮家伙随便挖来挖去,这可是佛教圣地啊。
方丈就说:“既然传出了有宝藏的风声,在挖出之前就别想再有什么宁静,谁挖都是挖,早挖晚挖都是挖,任他去吧。”方丈还说:“我倒盼着他们早日挖出宝藏来,还圣地一片清静。”
可是,十几天过后,那帮人挖遍了山坡的角角落落,还是没能找到传闻中的宝藏。
就在这帮人的头领感到失望,甚至怀疑上当受骗,准备撤离山坡时,老方丈忽然出现在他们的帐篷前,对寻宝人的头领说:“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再挖挖你们帐篷的下面吧。”
寻宝人的头领马上让手下撤掉帐篷,就地开挖,果然不出方丈所料,几锹下去,就掘出一个洞口,里面存放着大量的金银珠宝。
人们总是在自己的周围找来找去,却很容易忽视自己脚下这块同样存在的真实土地。
在方丈看来,财宝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获取财宝无非是为了改善生活求得心灵的安慰,但最终事与愿违,而对于这些,方丈和寺院求道之人不需外物就能获得,因为每个人身上其实本身都是具备的,这才是无价之宝,只要你不破坏心灵的平静就能尽情享用。
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就是一个强者
解脱就是超越,超越我们这个小我,超越我们的执著意念。用最流行的话来解释,就是要做到大公无私,把事情看开了,把功名看破了,克服我们人性固有的那些弱点,从而完成一个高尚伟大的人格。
人能做梦真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但是能在做梦中觉悟成佛的,更是奇上加奇。
晚唐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一觉悟道成佛的梦觉大师。
悟道之前,大师立志苦行修身,云游四海,到处拜师,但无论如何都参不透这成佛的禅机。一日,他愁思满面地走进一个破败的寺庙,躺在草瓦堆里冥思苦想。
正想着的时候,忽听半空中霹雳一声,整个寺庙笼罩在一片祥光之中。
大师慌忙爬起,定睛一看,居然发现自己苦求不得的大慈大悲的佛祖就端坐在云层之中。
大师连忙翻身跪倒在地,连声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望佛祖点化弟子!”
正拜着的时候,佛祖头上钻出一只老鼠,吱吱吱尖叫大笑道:“哈哈,愚蠢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大师气坏了,正寻思该怎么教训那只胆大妄为的老鼠,这时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把将老鼠抓住,张牙咧嘴就要吞吃。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然后,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还扔给大师一半说:“和尚你也来吃!”
大师大吃一惊,就从梦里醒了过来,恍然大悟道:“我真是个笨蛋啊,竟然骑驴找驴!我自己就是一尊活佛,何必四处去拜那些假佛呢?”
大师大笑三声,扬长而去,从此以梦觉为号,一去就再无踪迹。
不要害怕等待,等待中也有机会
也许追求的价值,就在于等待之中。等待不是消沉、气馁、绝望,而是一种直面现实、正视现实、重聚力量寻机突破的表现。在漫长人生旅途中,总有一段除了等待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方法可通过的阶段。人不是万能的,总有好多事情自己没能力解决而无可奈何。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等待。
赫拉克利特是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的以弗所,是该城王室的后裔。但是他放弃了贵族特权,专心研读哲学。他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在不断变化,所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他最重要的论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比他大85岁的释迦牟尼提前提出。
佛祖有一次和一个比丘出游,恰好那天特别的热,两人走了一段路之后,就上气不接下气,嗓子眼里像冒烟似的难受。
佛祖吩咐比丘说:“我们刚才不是刚刚渡过一条小河吗?那儿的水清澈甘甜,你去弄些来解渴吧。”比丘就捧着佛祖的金钵去了。
过了一会儿,比丘空着手回来了,禀告佛祖说:“小河那边有一拨贩卖布匹的西域商人,他们的马在那儿撒欢追逐,把整条小河的水都弄脏了。不如我们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到前面的另外一条小溪去吧。”
佛祖皱了皱眉头,回答道:“牛羊不吃身边的草,却要翻山越岭吃山对面的沙子,世界上有这样子的事吗?我们现在渴得要死,为什么还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水喝呢?你还是再回去一趟,取些水来解渴吧。”
比丘撅着嘴,心里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按照佛祖的吩咐回到那条小河那儿。
但是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才这么一来一回的工夫,原来的那拨人马都不见了,整条小河又恢复了第一次见到时的清澈和平静,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没有永远混浊的河水,与其舍近求远地乱碰运气,不如等待一时,机会总会来临。这就是佛祖的智慧。
凡事不可太强求,以柔克刚才是大智慧
为人处事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我们应该有多一点的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惟有那些不只是坚硬,而更多有一些柔韧的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魄,不得志,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得道大师。
他找到大师。大师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
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
大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大师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
大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
大师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大师的话沉思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
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大师的眼睛,他现在急于得到大师的肯定。
“是这样。”大师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
说毕,大师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大师伏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大师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大师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于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大师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